撰稿|渾水調研研究員 高甜甜
1400多年前的隋朝,鎮江曾經爆發過一場戰役,隋文帝率50萬大軍從廣陵(今揚州)渡江南下,一舉攻克京口(今鎮江),滅掉陳國,完成隋朝統一大業。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京口之戰,也被視為「瞞天過海」的經典戰役之一。
鎮江現在是恆順醋業的大本營,一場圍繞地盤爭奪的大戰似乎也聞到了濃濃的硝煙味。繼2017年海天味業(603288)收購鎮江丹和醋業後,又一家醬油企業把手伸到了鎮江。
8月30日,千禾味業發布公告稱,收購鎮江恆康醬醋已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此時距離其初次披露收購意向還不到三個月,這筆1.5億的交易光速完成,讓人不得不懷疑其後蓄謀已久意圖。
新人加入戰局通常需要「猥瑣發育」,但這二位醬油大哥甫一跨界就直搗恆順老巢,是幹倒第一名的野心大過天?還是鎮江此地對進軍醋業有什麼朝聖的必要?
鎮江,「吃醋」城市的魅力
香醋並不只是一個區別於陳醋的產品類別,通常來說,香醋特指鎮江香醋,是米醋的一種。這類相傳起源於酒神杜康之子的神奇調味品,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成為帶動當地貿易的重要商品。
丹徒縣誌(1889年刻)曾有記載稱,「京口黑醋味極香美,四方爭來貨之」,丹徒就是上文千禾藥業收購標的恆康醬醋的所在地,如今這裡是鎮江的一個區。
2006年,鎮江香醋釀造技藝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次年,鎮江香醋、鎮江陳醋註冊成為地理標誌商標。從此之後,只有在鎮江市下轄的七個市區中生產的香醋,才能被冠以「鎮江香醋」之名。
如此來看,巨頭們首選收購鎮江醋企入局的思路就很清晰了:衝擊恆順地位是小,借鎮江醋業名頭是大。至於為什麼是鎮江而不是同樣擁有四大名醋之一的山西,這與鎮江香醋與山西老陳醋的發展現狀有關。
比起鎮江香醋,山西老陳醋現有品牌更為雜駁。山西省大小醋企一度多達500多家,現在降到了100家左右,其中年產量超過1萬噸的僅有10餘家。大量小企業常年惡性競爭,內耗嚴重。此外,由於2011年的「勾兌門」事件,山西老陳醋在市場中的正品認可度較低,始終難以提價,目前價格僅為鎮江香醋的60%左右。
在這方面鎮江市政府很有先見之明,很早的時候就對鎮江香醋企業進行了合併重組,恆順集團就是整合恆豐、三山、丹徒等多家醋廠的產物。通過合併重組,鎮江香醋的規模優勢漸漸顯現。
恆順,強敵環伺的無奈
恆順的名氣在調味品行業中幾乎與鎮江香醋等同,在每家上市發酵調味品企業的招股書中,幾乎都將其列為重點對標企業。
恆順在鎮江本地人心目中最濃墨重彩的印象是金梅醋,這是早期專供外貿的香醋品牌之一,恆順曾擔任該品牌的代加工商,金梅醋也被視為真正的鎮江特產。而且,受限於產量與外貿專供政策,金梅醋只能在鎮江或國外才能買到,這是鎮江人的驕傲。
雖然這個品牌實際上屬於省糧油集團,但憑藉金梅醋在鎮江市場獲得卓越口碑的贏家確實恆順醋業。
海天和千禾選中的兩隻「金雞」資質又如何呢?從丹和醋業與恆康醬醋的規模來看,這兩者在短期之內都很難對恆順醋業構成威脅。
圖1:丹和醋業與恆康醬醋規模數據
如今在鎮江,恆順幾乎是唯一廣為人知的地域品牌。繼海天收購丹和之後,恆康醬醋又落入千禾之手。消息一出,再次引發廣泛討論,出於強烈的家鄉自豪感,不少鎮江人感到了危機。
圖2: 鎮江網友在本地論壇的發言
丹和醋業本身資質極佳,前身為國營鎮江珥陵香醋廠。從2019年上半年數據來看,丹和在被海天收購後連續保持30%以上的業績增速,勢頭很猛。在收購次年,海天成功攀升至醋業市場份額第五;對於千禾味業來說,雖然目前醋產品銷售收入仍佔比較小,但千禾味業在華東地區市場份額高,具有較大的渠道優勢,後期如果借品牌知名度發力,能否收到奇效也未可知。
俗話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不過,恆順對於海天和千禾的虎視眈眈似乎沒有表現出太多的重視,其上半年營收增速9.43%,在調味品行業處於中遊。事實上,目前恆順香醋的市佔率僅15%,在外地的知名度遠遜於江蘇省內。所以,對恆順來說,如果現在不打起精神重視,將來很可能就會中了對手的瞞天過海之計。
在外來資本的衝擊下,鎮江人引以為傲的傳統品牌將會產生怎樣的裂變?海天與千禾研發能力超強、營銷術熟稔,後期是否會有諸如「0添加香醋」、「特級香醋」、「兒童香醋」新產品出現?恆順真的能以不變應萬變嗎?
(草媒公社成員自媒體,原創內容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