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民以食為天飲食與國泰民安飲食與文學藝術關於飲食本質上的層面使得中國飲食文化變的更加深厚廣博 源遠流長
下文轉載自作者:萱妹說美食
導語:知道嗎?我們平時涮火鍋時必點的一道菜,原來是古代皇帝發明的!
哈嘍,大家好,很開心跟大家又見面了,今天我接著跟大家聊一下關於美食的那些事兒。現在很多人在平時都有吃過火鍋吧,而且火鍋確實味道不錯,也吸引了很多吃貨的習慣,像我們吃火鍋的時候一般最常點的應該就是牛羊肉,蘿蔔番茄這些常見的失誤了,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就算是在現在只不過也會讓你覺得特別過癮,吃完之後大汗淋漓,覺得非常痛快。既然大家都這麼喜歡吃火鍋,那我們接下來就一起了解一下火鍋究竟是什麼時候流行起來的吧。
據了解,火鍋是我國獨創的一種美食,最早起源於西周時期。在當時因為做飯的人將菜餚投入燒開水的鍋裡面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響,故而被許多人稱為「古董羹」。
在西周時期,當時人們用來烹飪火鍋的銅鼎,個頭非常巨大,一鍋「古董羹」大概需要十幾個人才能吃完。所以火鍋只能在少數貴族之間流傳開來。
後來到了漢朝時期,銅鼎被改良之後就成了少數人或者是單人用的「小火鍋」。相傳在漢武帝時期,漢東王劉非發明了分格鼎,將鼎內空間分為5個格子,同時放置5種蔬菜,這便是最早的「鴛鴦鍋」。寓意為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同吃鴛鴦鍋。喂,兄弟我要吃麻辣的,你吃啥味兒的?
後來到了唐宋時期,隨著烹飪技術的進步,火鍋品種也在不斷增加。涮野味,尤其是涮兔肉火鍋,當時也是官府和名流家中設宴的必備菜品。不過,真正奠定串火鍋地位的卻是元世祖忽必烈。相傳元世祖忽必烈率軍北徵途中,經過多次戰鬥,人困馬乏,飢腸轆轆。這時忽必烈便想起了自己家鄉的清燉羊肉,於是便吩咐部下生火殺羊,不料大水剛剛燒開,楊才剛殺完,就有哨兵前來報信,說敵軍正向這邊開來,距離僅為10裡開外。聞訊廚師在情急之下便將羊肉片成薄片,放在開水中燙了一下,再加入適量的調料、蔥花等食材,便直接呈給大王。忽必烈嘗過以後便讚不絕口,結果這場戰役取得了勝利,當時還活捉了敵軍首領。
從那之後,涮羊肉變成了一道宮廷御菜,在清朝時期乾隆曾經在宮中舉辦宴會,當時參加這個宴會的人數高達5000餘人。見狀後廚便上了1500多吃火鍋,成為歷史上最大一次火鍋盛宴,直到現在每到寒風瑟瑟的冬天,火鍋更是成為了吃貨們外出就餐時必不可少的美食選擇。
看到這裡,相信各位對於火鍋的由來,應該就了解得很清楚了吧。不知道各位平時都喜歡吃哪種火鍋呢?我喜歡吃鴛鴦的,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