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華北篇

2021-02-08 煙臺文旅集團

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龍骨山,距離北京城約50千米,是中國舊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址 。

周口店遺址是人類化石寶庫和古人類學、考古學、古生物學、地層學、年代學、環境學及巖溶學等多學科綜合研究基地 。

1961年3月4日,周口店遺址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西南42公裡處,遺址的科學考察工作仍在進行中。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中國猿人屬北京人的遺蹟,他們大約生活在中更新世時代,同時發現的還有各種各樣的生活物品,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 000至11 000年的新人類的遺蹟。

周口店遺址不僅是有關遠古時期亞洲大陸人類社會的一個罕見的歷史證據,而且也闡明了人類進化的進程。

北京人在周口店居住的時期,氣候和自然環境屢經變化。早期偏冷,還處於明德-裡斯間冰期的初期,喜冷的動物如狼獾、洞熊、扁角大角鹿、披毛犀等在動物化石中佔優勢。中、晚期較氣候溫暖溼軟,屬於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很多現今的熱帶和亞熱帶動植物都可以在該地區存活。

如竹鼠、碩獼猴、德氏水牛、無頸鬃豪豬等佔優勢。北京人時期,周口店的北面是重疊的高山,西面和西南為低緩的群山所環繞,東南方是廣大的平原,在龍骨山的東邊有一條河流。周口店有過乾旱的時期,出現過草原甚至沙漠,也曾出現過大面積的水域 。

開放時間:

旺季:(4月1日-10月10日) 9:00--16:30(16:00停止售票)

淡季:(10月11日-3月31日) 9:00--16:00(15:30停止售票)

周一閉館(不含國家法定節假日)

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位於正陽門外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壇公園,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天壇以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構造和瑰麗的建築裝飾著稱於世。是中國保存下來的最大祭壇建築群。天壇是祈谷、圜丘兩壇的總稱,有兩重壇牆環繞,將壇域分為內、外壇兩部分,均為南方北圓。

開放時間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6:00—22:00
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6:30—22:00

頤和園,北京市古代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裡,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頤和園佔地面積達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 分組成。大致可分為行政、生活、遊覽三個部分。

以仁壽殿為中心的行政區,是當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坐朝聽政,會見外賓的地方。頤和園自萬壽山頂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閣、德輝殿、排雲殿、排雲門、雲輝玉宇坊,構成了一條層次分明的中軸線。

萬壽山後山、後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廟,蘇州河古買賣街。後湖東端有仿無錫寄暢園而建的諧趣園,小巧玲瓏,被稱為「園中之園」。

頤和園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是舉世罕見的園林藝術傑作。

開放時間

旺季(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

大門開放時間:6:30——18:00

園中園開放時間:8:30——17:00

淡季(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大門開放時間:7:00——17:00

園中園開放時間:9:00——16:00

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 

避暑山莊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避暑山莊分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四大部分,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是中國園林史上一個輝煌的裡程碑,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傑作,是中國古典園林之最高範例。 

1961年3月4日,避暑山莊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承德避暑山莊地處內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型山地氣候,四季分明。冬天雖然寒冷,但由於四周環山,阻滯了來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襲擊,故溫度要高於其他同緯度地區;夏季涼爽,雨量集中,基本上無炎熱期。

相關焦點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華中篇
    截至2018年7月,中國已有53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6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3項,在世界遺產名錄國家排名第二位(53項)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風景秀麗,這裡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自古以來,為遊龍門的第一景觀。
  • 中國世界遺產名錄有哪些?2017最新中國世界遺產名錄大全
    中國世界遺產名錄有哪些?2017最新中國世界遺產名錄大全  【世界第一!52處中國「世界級遺產」全名錄!】  2017年7月最新消息,鼓浪嶼和青海可可西裡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2處,從而暫時與義大利並列,居世界遺產總數第一位。
  • 世界文化遺產,萬裡長城奇觀
    現在我們知道長城東起遼寧,西至新疆,跨越東北、華北、西北地區,涉及15個省(市)區,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我們為擁有這樣偉大的長城而驕傲和自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去看看終生都遺憾,每個中國人都應去看看。本圖集從不同角度展示萬裡長城風採。萬裡長城,始建於西周,止於明朝,時間跨越兩千多年。
  • 中國的世界遺產名錄
    根據形態和性質,世界遺產又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文化景觀遺產、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無形遺產)、記憶遺產。   【文化遺產】(27處)  1.中國丹霞(2010.8.1,「中國丹霞」項目是中國把全面展示丹霞地貌形成演化過程的6個丹霞地貌風景區「捆綁」申報自然遺產,包含的6個申報點分別是福建泰寧、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包括龜峰)、浙江江郎山、貴州赤水。)
  • 中國53處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由廣西桂林、貴州施秉、重慶金佛山、廣西環江四部分組成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是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是對原有「中國南方喀斯特」項目的擴展和補充35.開平碉樓與村落 2007.6.28 世界文化遺產 誕生了首個華僑文化的世界遺產項目。
  • 【世遺】中國土司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網圖片庫 李維君 攝2015年7月4日消息,在德國波恩召開的第三十九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土司遺產」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土司遺產」包括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這次申報的三處遺址為中國規模較大、格局完整、遺存豐富且最具價值特徵代表性的土司城遺址。
  • 中國湖北神農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一覽
    據新華社快訊,正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17日把中國湖北神農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世遺項目由此達到50個。中國於1985年12月12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截止2016年7月17日,中國共計擁有50項世界遺產。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5項,世界自然遺產11項,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項。
  • 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維爾茨堡主教宮
    這是4月29日在德國維爾茨堡拍攝的維爾茨堡主教宮。這是4月29日在德國維爾茨堡拍攝的維爾茨堡主教宮。維爾茨堡主教宮是德國最古老的巴洛克式建築之一,於198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新華社/歐新
  • 中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上周通過四個篇章把自然景觀分類及中國的主要自然景觀分享給大家,今天主要介紹中國有哪些世界自然遺產項目,如果還沒有確定怎樣遊中國的話,可以從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項目開始踏上您的旅程。簡單介紹一下,中國與世界自然遺產組織的關係。中國於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1986年,中國開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 中國40項「世界遺產名錄」一覽表
    中國40項「世界遺產名錄」一覽表  中國於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現在是世界遺產委員會的成員。自1986年中國開始申報世界遺產。2010年在巴西利亞舉行的第三十四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並通過了將中國河南省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將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福建泰寧、貴州赤水、江西龍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聯合申報的中國丹霞地貌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共有40項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文化遺產28項,自然遺產8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
  • 世界遺產名錄,中國突破50!
    17日,正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把中國湖北神農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世遺項目由此達到50個。今天小編就帶您領略一下世界遺產名錄中的50處中國項目:1、山東泰山:泰山(山東泰安市)、岱廟(山東泰安市)、靈巖寺(山東濟南市)1987.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首個雙重遺產)
  • 【教師學習】中國世界遺產名錄匯總
    而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達到13處,總數超越之前並列的澳大利亞和美國,居世界第一。截至目前,中國已擁有世界遺產53處,遺產數量位居義大利(54處)之後列世界第二位。其中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處,世界自然遺產13處,世界文化遺產32處,世界文化景觀遺產4處。
  • 日本富士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圖)
    共同社  中新網6月22日電 據共同社報導,正在柬埔寨首都金邊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7屆世界遺產委員會22日正式決定,將日本政府推薦的富士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委員會高度評價了富士山的文化價值,稱其展現了日本人的山嶽信仰,作為日本的象徵出現在浮世繪等諸多藝術作品中。
  • 小編告訴你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與世界文化遺產有什麼區別
    和西夏陵正在「申遺」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到底是什麼關係?世界文化遺產是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最高等級,世界文化遺產屬於世界遺產範疇。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行列以來,截至2016年7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世界遺產共有
  • 濟南「泉·城」申遺再近一步 已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23日,濟南泉·城文化景觀申遺又傳來好消息。今年,國家文物局新增6個項目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中,其中就有濟南泉·城文化景觀。如今,濟南泉·城文化景觀成功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但其實這才是申遺的第一步。據了解,世界遺產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混合體和文化景觀。目前,凡是已有世界遺產的國家,每年只能申報一項自然遺產或一項文化遺產。
  • 19處遺產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為期11天的第42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 4日在巴林首都麥納麥閉幕。本屆會議共審議通過了19處新的世界遺產地,其中包括中國貴州省梵淨山。  截至目前,世界遺產地總數達1092處,分布在世界167個國家。中國擁有世界遺產地53處。
  • 「中國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8日 14:40 來源:聯合國網站新聞中心     世界遺產委員會星期三宣布,中國申報的世界自然遺產項目——由雲南石林、貴州荔波和重慶武隆喀斯特組成的
  • 廣西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兩項正式入選,興安靈渠領銜多個項目排隊
    世界文化遺產是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最高等級,能夠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一定是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世界遺產分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自然遺產3類。截止2019年7月,中國已有55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廣西目前有2項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 中國又兩處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北京時間2019年7月5日-6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隨著大會主席阿布法斯·加拉耶夫落槌,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4處和第55處世界遺產。
  •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自然遺產還有哪些?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湖北神農架在生物多樣性、地帶性植被類型、垂直自然帶譜、生態和生物過程等方面在全球具有獨特性,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垂直自然帶譜。獨特的地理過渡帶區位塑造了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特殊的生態系統和生物演化過程,其生物多樣性彌補了世界遺產名錄中的空白。 (來自:中國世界遺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