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華中篇

2021-02-08 煙臺文旅集團

截至2018年7月,中國已有53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6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3項,在世界遺產名錄國家排名第二位(53項)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風景秀麗,這裡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自古以來,為遊龍門的第一景觀。

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後歷經東西魏、北齊,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裡,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極高的藝術造詣。

龍門歷史悠久,開鑿經歷了多個朝代,斷續營造達500年之久,共有97000餘尊佛像。龍門石窟是洛陽最經典的景點。

位於洛陽市城南十三公裡,這裡是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

1961年國務院將龍門石窟定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5A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景區 

世界文化遺產

殷墟是中國商朝晚期都城遺址,古稱"北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位於河南安陽市西北殷都區小屯村周圍,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

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國家AAAAA級景區。

2006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以宮殿宗廟建築和王陵大墓為代表的商代建築,造型莊重肅穆、質樸典雅,反映出中國古代建築特有的均衡感、秩序感和審美意趣,集中體現了殷商時期的宮殿建設格局、建築藝術、建築方法、建築技術,代表了中國古代早期宮殿建築的先進水平。殷墟的洹北商城,具有高大的城牆、威嚴的宮殿、特別是嚴格的"中軸線"布局,成為數千年來中國歷代城市的特徵。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在第34屆世遺大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39處世界遺產。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位於河南省嵩山地區,共有8處11項優秀歷史建築。

歷經漢、魏、唐、宋、元、明、清,綿延不絕,構成了一部中原地區上下2000年形象直觀的建築史,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建築群包含:中嶽廟、漢三闕、嵩嶽寺塔、登封觀星臺、嵩陽書院、少林寺、少林寺塔林、會善塔、少林寺初祖庵。

神農架林區,簡稱神農架,1970年經國務院批准建制,直屬湖北省管轄,是中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縣級行政區。

位於湖北省西部邊陲,坐擁聯合國「世界地質公園」,轄6鎮2鄉和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有森工企業林業管理局、1個國家溼地公園,林地佔85%以上。


神農架因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在此架木為梯,採嘗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穡而得名。

神農架林區從印支運動末至燕山運動初,發生了強烈的褶皺和大面積的掀斜,奠定了區內的地貌骨架。第四紀氣候的冷暖變化,在部分地段殘留了冰川地貌,致使區內地貌複雜多樣。根據區內地貌形態特徵和成因類型,可分為構造溶蝕地貌、溶蝕侵蝕地貌、剝蝕侵蝕地貌、堆積地貌等四種類型的地貌單元。

神農架之得名,聯繫著一則有關神農嘗百草的古老傳說:遠古時候,神農皇帝為遍嘗百草率眾尋到了一座高山上,但見這兒山勢陡峭,森林遍野,認定必有奇藥密藏,不禁喜出望外。他先教民"架木為屋,以避兇險";繼教民"架木為梯,以助攀緣";採得了良藥400種,著就了《神農本草經》,為向天帝復命,才"架木為壇,跨鶴飛天"而去。後人緬懷始祖恩德,便將這座高山稱做了神農架。

2016年7月17日,正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把中國湖北神農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位於中國中部湖南省西北部,這裡遍地奇花異草,蒼松翠柏、蔽日遮天;奇峰異石,突兀聳立;溪繞雲谷,絕壁生煙。武陵源的自然價值和濃鬱的原始野性,將人們徵服。1993年2月28日作為世界自然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頒發證書。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是20世紀80年代初新發現的山水名勝。這裡的風景沒有經過任何的人工雕鑿,到處是石柱石峰、斷崖絕壁、古樹名木、雲氣煙霧、流泉飛瀑、珍禽異獸。實在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呀。置身其間,猶如到了一個神奇的世界和趣味天成的藝術山水長廊。

武陵源水繞山轉,素有「秀水八百」之稱。眾多的瀑、泉、溪、潭、湖各呈其妙。溶洞數量多、規模大,極富特色。有珍奇的地質遺蹟景觀和十分豐富的植物資源以及數十種野生珍稀動物。

相關焦點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華北篇
    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龍骨山,距離北京城約50千米,是中國舊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址 。周口店遺址是人類化石寶庫和古人類學、考古學、古生物學、地層學、年代學、環境學及巖溶學等多學科綜合研究基地 。1961年3月4日,周口店遺址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 中國世界遺產名錄有哪些?2017最新中國世界遺產名錄大全
    中國世界遺產名錄有哪些?2017最新中國世界遺產名錄大全  【世界第一!52處中國「世界級遺產」全名錄!】  2017年7月最新消息,鼓浪嶼和青海可可西裡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2處,從而暫時與義大利並列,居世界遺產總數第一位。
  • 中國的世界遺產名錄
    根據形態和性質,世界遺產又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文化景觀遺產、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無形遺產)、記憶遺產。   【文化遺產】(27處)  1.中國丹霞(2010.8.1,「中國丹霞」項目是中國把全面展示丹霞地貌形成演化過程的6個丹霞地貌風景區「捆綁」申報自然遺產,包含的6個申報點分別是福建泰寧、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包括龜峰)、浙江江郎山、貴州赤水。)
  • 【世遺】中國土司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網圖片庫 李維君 攝2015年7月4日消息,在德國波恩召開的第三十九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土司遺產」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土司遺產」包括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這次申報的三處遺址為中國規模較大、格局完整、遺存豐富且最具價值特徵代表性的土司城遺址。
  • 中國湖北神農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一覽
    據新華社快訊,正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17日把中國湖北神農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世遺項目由此達到50個。中國於1985年12月12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截止2016年7月17日,中國共計擁有50項世界遺產。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5項,世界自然遺產11項,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項。
  • 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維爾茨堡主教宮
    這是4月29日在德國維爾茨堡拍攝的維爾茨堡主教宮。這是4月29日在德國維爾茨堡拍攝的維爾茨堡主教宮。維爾茨堡主教宮是德國最古老的巴洛克式建築之一,於198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新華社/歐新
  • 中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上周通過四個篇章把自然景觀分類及中國的主要自然景觀分享給大家,今天主要介紹中國有哪些世界自然遺產項目,如果還沒有確定怎樣遊中國的話,可以從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項目開始踏上您的旅程。簡單介紹一下,中國與世界自然遺產組織的關係。中國於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1986年,中國開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 世界遺產名錄,中國突破50!
    17日,正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把中國湖北神農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世遺項目由此達到50個。今天小編就帶您領略一下世界遺產名錄中的50處中國項目:1、山東泰山:泰山(山東泰安市)、岱廟(山東泰安市)、靈巖寺(山東濟南市)1987.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首個雙重遺產)
  • 中國53處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由廣西桂林、貴州施秉、重慶金佛山、廣西環江四部分組成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是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是對原有「中國南方喀斯特」項目的擴展和補充35.開平碉樓與村落 2007.6.28 世界文化遺產 誕生了首個華僑文化的世界遺產項目。
  • 【教師學習】中國世界遺產名錄匯總
    而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達到13處,總數超越之前並列的澳大利亞和美國,居世界第一。截至目前,中國已擁有世界遺產53處,遺產數量位居義大利(54處)之後列世界第二位。其中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處,世界自然遺產13處,世界文化遺產32處,世界文化景觀遺產4處。
  • 日本富士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圖)
    共同社  中新網6月22日電 據共同社報導,正在柬埔寨首都金邊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7屆世界遺產委員會22日正式決定,將日本政府推薦的富士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委員會高度評價了富士山的文化價值,稱其展現了日本人的山嶽信仰,作為日本的象徵出現在浮世繪等諸多藝術作品中。
  • 小編告訴你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與世界文化遺產有什麼區別
    和西夏陵正在「申遺」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到底是什麼關係?世界文化遺產是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最高等級,世界文化遺產屬於世界遺產範疇。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行列以來,截至2016年7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世界遺產共有
  • 濟南「泉·城」申遺再近一步 已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23日,濟南泉·城文化景觀申遺又傳來好消息。今年,國家文物局新增6個項目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中,其中就有濟南泉·城文化景觀。如今,濟南泉·城文化景觀成功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但其實這才是申遺的第一步。據了解,世界遺產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混合體和文化景觀。目前,凡是已有世界遺產的國家,每年只能申報一項自然遺產或一項文化遺產。
  • 19處遺產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為期11天的第42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 4日在巴林首都麥納麥閉幕。本屆會議共審議通過了19處新的世界遺產地,其中包括中國貴州省梵淨山。  截至目前,世界遺產地總數達1092處,分布在世界167個國家。中國擁有世界遺產地53處。
  • 「中國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8日 14:40 來源:聯合國網站新聞中心     世界遺產委員會星期三宣布,中國申報的世界自然遺產項目——由雲南石林、貴州荔波和重慶武隆喀斯特組成的
  • 廣西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兩項正式入選,興安靈渠領銜多個項目排隊
    世界文化遺產是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最高等級,能夠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一定是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世界遺產分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自然遺產3類。截止2019年7月,中國已有55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廣西目前有2項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 中國又兩處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北京時間2019年7月5日-6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隨著大會主席阿布法斯·加拉耶夫落槌,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4處和第55處世界遺產。
  •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自然遺產還有哪些?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湖北神農架在生物多樣性、地帶性植被類型、垂直自然帶譜、生態和生物過程等方面在全球具有獨特性,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垂直自然帶譜。獨特的地理過渡帶區位塑造了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特殊的生態系統和生物演化過程,其生物多樣性彌補了世界遺產名錄中的空白。 (來自:中國世界遺產網)
  •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自然遺產還有哪些
    【青海可可西裡】2017年7月7日,在波蘭舉行的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將「青海可可西裡」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可可西裡,蒙古語「青色的山梁」之意,位於中國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西北角。青海可可西裡世界遺產提名地位於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曲麻萊縣境內。
  •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6月24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正式將中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新華社 發     新華社巴黎6月24日電(記者舒適 應強)中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24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5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順利通過審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至此,中國保持了世界文化遺產連續9年申報成功的良好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