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繪本《小黑魚》:教你如何引導孩子獨立學習和思考

2020-12-25 教育夜航船

在生活中,家長們,你是如何引導孩子學習和思考的呢?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是需要我們通過不同的形式來引導和訓練的。我們都知道孩子需要具有獨立人格,但如何能做到有主見、不盲從、不輕信?今天我們要講的繪本,就是一個意識自己是誰,加深了對自我的認知的故事。

在大海的一個角落裡住著一群小魚,大家都是紅色的,只有一條是黑色的。有一天,一隻兇猛的金槍魚吃掉了所有的小紅魚,只有小黑魚逃走了。他孤身一人在海裡遊蕩,遇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生命,又高興起來。小黑魚又遇到的一群躲在礁石後的小紅魚,為了生存,不再躲避,他想了個好辦法,教他們遊成大魚的樣子,而自己來當眼睛!就這樣,他們在清涼的早晨遊,在明媚的中午遊,把大魚都嚇跑了。

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

《小黑魚》的創作手法和我們常見到的繪本也不同,它主要採用水彩拓畫的形式,把顏料稀釋之後用模具印出來,首先需要關注的是開始時魚群遊來遊去的畫面,所有的紅魚都是用兩種橡皮印章拓印的,只有主人公小黑魚是手繪的。從視覺意圖上來看,作者希望賦予主人公強烈的存在感,對小黑魚的眼睛也進行了精心的刻畫。類似畫龍點睛的意思——畫上眼睛,也就是通過使其張開眼睛的行為,為其注入靈魂。同樣地,這裡的小黑魚有眼睛的這個細節,也是為接下來的故事的展開埋下伏筆。

接著,作者用多幅畫面來構成這本書。一般來說,作者最想強調的部分,往往會用去較多的篇幅。在《小黑魚》裡,佔用最多畫面的是小黑魚失去夥伴們後,孤獨一人徘徊在海裡的場景,在整本書十四幅場景中佔了七幅。仔細看看就可以發現,每幅畫都用了不同的繪畫技法,進行了有力的造型表現,從繪畫的角度看,這一部分是全書的高潮。因此,作者最想表現的是小黑魚落單後在海裡四處遊蕩的場景,而最後大家齊心協力把大魚趕走的部分並不是故事的主題,那僅僅是一個結局。

孤獨也是發現自我的一種途徑

雖然小黑魚一直都住在海裡,但直到落單為止,他對於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海洋是什麼樣,以及自己在這個世界裡是怎樣一種存在等問題,從來都沒有思考過。現在的我們,不也和小黑魚一樣麼?當小黑魚落單時,才第一次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海中的世界,觀察這裡生存著怎樣珍稀有趣的生物,他才注意到這個世界如此美麗,從而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什麼樣的存在,也即意識到了自己是誰,加深了對自我的認知。

成長後的小黑魚在找到新的夥伴時,沒有躲避,而是主動地向他們打招呼,還會潛入海底深處靜默地思考,盡全力為夥伴們的生存想辦法。畫面恰當地表現出了小黑魚的心情。在每一本繪本中,作者都會通過安排主人公在畫面中的位置,使其具有特殊的意味。孩子們用眼睛緊緊地跟隨主人公,而大人的眼睛往往只是粗略地掃過畫面,因此也無法體味到繪畫中描述的故事內容,就等於只讀了繪本的一半。

潛移默化的教育意義

李歐·裡奧尼的《小黑魚》在講故事的同時告訴我們兩個道理。第一,面對困境或者強大的敵人,我們要像小黑魚一樣善於運用自己聰明的大腦憑藉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逃跑,把自己藏起來,這樣是一種逃避的行為方式。

第二,團隊力量的重要性。小黑魚最後能夠戰勝金槍魚,憑藉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力量,這個群體的力量是分不開的,這就告訴讀者,有些困難可以自己一個人解決,可是有些要靠大家的力量,眾人拾柴火焰高。小黑魚和小紅魚通力合作變成最大的魚,最後,金槍魚落荒而逃。小黑魚在思考了如何和夥伴們一起在大海中生存下去的問題後,找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大家齊心協力,裝成大魚的樣子遊,和大魚對抗。

繪本的教育價值並不是照本宣科地告訴讀者應該怎樣做,而是潛移默化地對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產生影響。獨立思考需要知識的儲備,唯一的方法就是閱讀。有計劃地培養孩子的自主閱讀能力,讓孩子養成提問和反思的習慣,當孩子遇到問題,讓孩子關注問題是怎麼被解決的,而不是問題的答案。這樣他們才能在長大後不會被大眾意見左右,擁有真正的思辨能力和真正的想像力、創造力。

相關焦點

  • 泰國勵志微電影《菠蘿冰棍》:優秀的家長引導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影片開頭,母親介紹自己沒有讀過書,不知道如何教孩子,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她從生活中學習。 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將受用一生 影片中的母親雖然沒讀過書,但是她教育孩子的方法可以說比很多受過教育的家長都要優秀。她恰好教給了孩子受用一生的技能——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人生不是一張簡單的試卷,面對問題會給你簡單的ABCD四個選項作為選擇,更不會像試題永遠都有著所謂的標準答案。
  • 讀繪本時總忍不住給孩子「翻譯」?4個方法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被繪本餵大的孩子如何不優秀?而她的兒子就是這句話最好的證明,學習優秀、多才多藝、文明禮貌,妥妥的就是那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如今的媽媽們都十分注重孩子的學習,為此花費巨大的精力和不菲的金錢來培養孩子。其中一點就是給孩子買各種各樣的繪本。
  • 注意這些細節讓孩子更喜歡聽你讀繪本
    隨著大家對育兒的重視,給寶寶讀繪本也成為了廣大帶娃群體的「基本功」。然而,給孩子讀繪本,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從寶寶們的反應來看,他們並不十分喜歡這種方式。根據幼兒心理學等理論,給孩子讀繪本時,注意下面這些細節,會讓孩子更喜歡聽你讀繪本,並且還會逐漸過渡到自己看繪本的新境界。
  • 金槍魚好可怕《小黑魚》
    金槍魚好可怕《小黑魚》 但是後來, 它又看到和自己一樣的魚群 ...... 這次小黑魚會怎麼做呢?
  • 繪本《小黑魚》:給孩子的教育不僅只有「甜」,還需要孤獨與自由
    那麼如何讓孩子面對困難,自己解決?以及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呢?《小黑魚》這本內容豐富,文字簡單明了,寓意深長的繪本將告訴我們答案。本文將從繪本的創作者,繪本風格、特點以及這本書給我們的教育意義和親子共讀啟發這四個方面進行分析,講解,希望能給大家帶來收穫和啟發。
  • 《科學家如何思考》:警惕越俎代庖,三招教你提高孩子學習主動性
    反觀《銀河補習班》,出獄後的鄧超(馬皓文),在看到孩子要被學校開除的糟糕學業成績時,沒有指責沒有埋怨。反而是,想辦法用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和滿滿的愛,鼓勵兒子嘗試培養自己克服困難的勇氣,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並總是給予兒子自由成長空間。
  • 孩子太懶了不願意動腦子,讓孩子獨立思考的4個步驟和方法
    接下來,我要教大家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我和孩子稍大一點的爸媽接觸中,很多人會說孩子太懶了,不願意動腦子,也不會獨立思考問題。比如,孩子做事情的時候,總說「媽媽來,我不會」。不僅不願意動腦,也不願意動手,本來就會的也不想做,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說多了還哭。
  • 怎樣給孩子讀繪本
    因此,在讀繪本時,我們要著力思考的一個問題是:這個繪本是怎樣藉助圖畫和文字來共同講述一個故事的。這個觀察越仔細越好,儘量引導孩子觀察到每一個細節。接下來我們再進一步提出問題:「你覺得這個繪本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這樣問,能引導孩子展開想像,並形成口頭表達。
  • 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讀繪本,中高考作文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讀過這本繪本的孩子在遇到這則材料題時,自然會想到小孩和大人看待世界的眼光和不同的,正如世界上每個人看到同一條消息的態度有所區別,我們能做的便是學會獨立思考,不盲目跟從。而且它還會跟著孩子的成長逐步升級難度: 上小學低年級時,看圖說話會升級成看圖寫話; 等到中考時又會升級為看圖寫話plus版:2019年金華、麗水中考作文題目是:這組漫畫,喚起了你的什麼記憶,引發你的怎麼樣聯繫思考?要求學生:自擬題目,自選文體,寫一篇不文章。
  • 低年級孩子多讀繪本,你選對了嗎?我給大家推薦一些吧!
    現在的低年級的孩子,我發現讀繪本的很少很少。可能學校認為他們大了,不需要什麼繪本了,也可能是家長認為孩子認字好多了,開始讀一些篇幅比較長的書了。不過我個人認為,小學的低年級,還是多讀繪本比較好。比如獲得凱迪拉克獎的繪本有:《瑪德琳》《讓路給小鴨子》《小房子》《公主的月亮》《在森林裡》《小機靈和小迷瞪》等,這些都是。還有獲得安徒生獎的繪本有:《長襪子皮皮》《小黑魚》《總有一天會長大》《母語月光的女孩子》等等。
  • 實操教你如何和10個月的孩子讀繪本《飛上天空的獅子》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在家陪孩子的時間多了,也能靜下心來思考、實操如何更有效、更高質量的陪伴孩子了。今天,和十個月的二寶讀繪本《飛上天空的獅子》,以前也和孩子翻過這本書,孩子毫無反應,這次卻哈哈大笑,不得不說,媽媽盡心了,孩子收穫確實會更大,大得多。拿到一本書,我們最先看到的就是封面。對於封面,其實能給孩子講、可以和孩子玩的地方挺多,千萬別讀讀題目就翻過。
  • 如何引導孩子的消極情緒
    今天我們分享的主題是「如何引導孩子的消極情緒」,但其實今天的分享不僅僅是只關注到消極情緒部分,今天的分享會比較全面的來看待情緒、理解情緒。經常聽到說「好的情緒管理是高情商的關鍵」,那我們先來聽聽有關情商的概念。
  • 《思考的整理學》:暢銷日本34年不衰,教你獨立思考,擁有創造力
    《思考的整理學》出版34年以來,暢銷不衰,不僅是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學生必讀書目第1名,還在2018-2019連續兩年獲得日本大學生年度圖書榜單第1名,可見其影響力。今天,三皮兒就帶你解讀《思考的整理學》,教你學會獨立思考,具有創造力。01.
  • 巧虎早教 幫助孩子成為一名獨立思考的中班生
    新生代父母越來越注重孩子學習、能力、習慣、興趣的全面培養,尤其是早教方面的投入。事實上,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心智成長、學習能力、知識吸收程度均有所不同。如何選擇一個合適的早教品牌尤為重要,經過多方打聽對比,我選擇了巧虎早教,根據孩子不同年齡段有針對性的進行早教,效果更好。
  • 孩子6歲前養成讀繪本的好習慣,上學後領先一步,如何讀繪本?
    有一個好習慣需要在孩子6歲前養成,這就是孩子的閱讀習慣,需要父母的親力親為,即使工作很忙,生活很累,也要幫助孩子養成讀繪本的好習慣,一生受益。央視主持人董卿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鼓勵她每天進行閱讀,假期總會收到來自爸媽精心準備的書單。
  • 大衛熊英語,讓你的孩子愛上英語學習
    想帶孩子一起讀,可我怕讀錯不敢教其實,我和琳琳爸也很想帶著琳琳一起讀繪本。哪裡敢教?就怕自己蹩腳的英語誤了孩子。 從這次的嘗試,我深深感受到英語啟蒙的幾個要點:啟蒙階段,孩子需要一個良好的英語聽說環境。單看繪本和教材是不行的,家長要為孩子創造環境,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大量聽、大量說。啟蒙階段,英文繪本必須有人帶著讀。
  • 1歲萌娃看書超認真一次30分鐘,如何訓練0-6歲孩子專注力?
    1歲寶寶看書超認真,每次看書30-50分鐘,驚人專注力如何練成的?媽媽:0~6歲專注力敏感期,尊重發育規律進行有效幹預,從小養成專注好習慣。可可六個月後,我堅持每天讀繪本故事,一開始彩色卡開始,後來開始過渡到布書再到有趣繪本。從看彩色卡、聽音樂、講故事再到一起讀繪本,她的專注力很驚人。
  • 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學習
    這種現象其實基於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強烈願望,但是如何陪伴孩子學習成為了家長們熱議的話題。正文:「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學習」這件事情上我們應該思考三個問題:(見下圖)第一個問題:家長為什麼要陪伴孩子?
  • 孩子從眾沒主見?幫助孩子跳脫「毛毛蟲效應」,獨立思考是關鍵
    我語重心長地孩子說:「寶寶,不是不讓你買,首先,你已經有一塊智能手錶了,再買一塊多此一舉,而且這個推銷員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才想讓你們買,你對這個產品的性能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很多和我家一樣的孩子,每一次看到別人做什麼,自己就跟著別人背後也做同樣的行為,就像陷入「毛毛蟲效應」一樣,根本沒有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讓孩子跳脫「毛毛蟲效應」,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會使他們更優秀。一、什麼是「毛毛蟲效應」?
  • 給孩子讀科普繪本的意義:為他種下「聰明」的種子
    同時,也有不少人會質疑,孩子才10天,就算給她讀了,能懂什麼呢?但是人家扎克伯格說了:「我想她也沒看懂,但我希望她保有好奇心和求知慾,通過學習來了解不知道的東西」。想讓孩子「聰明」,接觸的信息需要豐富多樣化雖說給10天大的寶寶讀量子力學是有點誇張,但這並不代表給幼齡孩子讀科普繪本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