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民法典中的自助行為?

2020-12-11 法公社
民法典第1177條 【自助行為】

自助行為,是指權利人為保護自己合法權利,在情勢緊迫之下又不能及時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助,對他人的財產或人身施加扣押、約束或其他措施,而為法律或社會公德所認可的行為。

日常生活中,自助行為無處不在,但有些屬於誤解,而是侵權行為。

例1、張三在土地上種植樹苗,李四認為該土地是其爺爺曾耕種過。此時李四走過去,強行抱走張三。

以上案例,李四約束張三-抱走張三,屬於自助行為。

例2、王某新房建成後,佔用集體土地建成的圍牆。村民向有關部門反應後,未得到解決。村民開會討論,一致認定王某非法侵佔集體土地、搭建違章建築妨害村民通行,大家同意拆除王某違章建築-圍牆。在拆除當天,不僅拆除違章圍牆,還拆除王某部分房屋。

圍牆

分析:村民自行拆除王某的違章建築圍牆,屬於排除妨害,是自助行為,不屬於侵權行為,亦無賠償。但人將王某建造的房屋強行拆除,已構成侵權,應賠償王某的損失或將房屋恢復原狀。

相關焦點

  • 【民法「典」讀】民法「典」讀之「自助行為」彰顯自然正義
    【民法「典」讀】民法「典」讀之「自助行為」彰顯自然正義 2021-01-15 15: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該出手時就出手 談談《民法典》中的自助行為
    該出手時就出手 談談《民法典》中的自助行為 2020-12-29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盛世民法典 | 民法典普法小劇場:被侵權時,如何適度把握「自助行為...
    盛世民法典 | 民法典普法小劇場:被侵權時,如何適度把握「自助行為」?為深入學習宣傳和推進民法典實施,雲浮市律師協會專門成立民法典宣講團,並作為省律師行業民法典宣講團雲浮市分團。自宣講團成立以來,民法典的普法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成員們以多種方式紛紛走進機關、企業、村(社區)、學校等地開展宣講,取得較好的社會效果。
  • 我國未來《民法典》民事自助行為的制度化
    這是因為,民事自助行為在未來《民法典》中的制度構建不僅能夠體現民事立法對權利主體人性的尊重,制度化本身也是避免權利主體濫用民事自助行為最為有效的立法對策。     我國未來《民法典》民事自助行為的制度構建     民事自助行為包括一般民事自助行為與特殊民事自助行為。對於民事自助行為制度化而言,重要的不是承認民事自助行為的正當性,而是明確其行為的程度。
  • 【普法課堂】解讀《民法典》「自助行為」制度
    【普法課堂】解讀《民法典》「自助行為」制度 2020-12-30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新概念——自助行為
    如在毀壞財產的治安案件中,雖然報警但在警察到來之前,為了防止侵權人逃離現場而採取必要的財產留置措施;再如因就餐人員之間發生肢體衝突導致飯店設施毀壞,在賠償責任事宜尚未達成共識前,強行留置當事方等待國家管理機構處理而採取的必要措施;再如意外發現被執行人可供執行財產,如不及時留置可能導致該可供執行財產被隱匿,而採取的必要留置財產行為等等。
  • ...⑤:司法實踐中如何區分正當防衛和《民法典》新確立的自助行為?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民法典理解適用學習答疑系列第5期問題司法實踐中如何區分正當防衛和《民法典》新確立的自助行為?相關法條《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條上述法條關聯法律、案例可登錄法信 · 學習民法典專區法典全文處輸入指定法條點擊法信碼功能即可一鍵推送
  • 民法典這樣影響你的生活之自助行為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今天, 為您解讀《民法典》 關於「自助行為」的內容。
  • 每日一「典」 | 一分鐘帶你了解民法典㉜自助行為制度
    每日一「典」 | 一分鐘帶你了解民法典㉜自助行為制度 2021-01-07 1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民法典》善意取得中的「轉讓」行為
    作者簡介:   法典化的完成預示著我國民法體系建設中價值判斷的基本完成,以立法論為目的的理論研究也自然會轉向以法律解釋論為視角,從而更多地關注如何使《民法典》所建構的規範體系得以精確理解和更高效運行。
  • 【普法小貼士】民法典民事自助行為
    【普法小貼士】民法典民事自助行為 2020-09-17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翔律師視頻解讀《民法典》之自助行為
    作者:安翔律師《民法典》中有一個新的規定,叫「自助行為」,什麼意思呢?北京德翔律師事務所主任,北京市律師協會民法委副主任,最高檢民事行政申訴案件諮詢專家安翔律師為您帶來解讀。在這種情況下,受害人可以採取一個在合理範圍內的必要行為去自我保護。比如說扣留侵權人的相應財物,但是同時必須立即尋求國家有關機關的保護,也就是說,自助行為不能永遠持續下去,否則就成了私刑了。如果您的自助行為採取不當,導致了其他人的損害,同樣要承擔侵權責任。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什麼時候可能會用到「自助行為」呢?
  • 【法治嘉祥】走進民法典 | 看看民法典是如何從「吃穿住行」「生老...
    《民法典》第十九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 學習《民法典》|不能及時獲得國家機關的保護,適度民事「自助行為...
    二、因自助行為造成他人受傷的,應擔責(2017)遼01民終7052號劉某乘車後拒絕付車費,下車後要直接離開,徐某(司機)對其進行阻攔,阻攔過程中發生拉扯,導致劉某右腳踝受傷,經公安醫院驗傷,結果為右內外腳踝骨折,劉某以健康權受到侵犯為由起訴,而徐某則認為自己的行為構成民事自助行為。
  • 如何理解《民法典》中的「債權」及債的產生依據和種類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八條規定:「民事主體依法享有債權。」那麼,什麼是債權呢?債權是因合同、侵權行為、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規定,權利人請求特定義務人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九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合同是債發生的最重要最普遍的根據。2.侵權行為之債。
  • 淺論民法中的自助行為
    民法自助行為是一種私力救濟的行為,民法自助行為是一種出於自然人的一種本能自我保護的行為,民法自助行為也是一種對公權力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補充行為,民法上的自助行為也是一種公民參與社會事務管理的行為。民法自助行為這些特點決定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如果對民法上的自助行為運用得當,則會對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的增強和法治建設的進程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 我國民法典編纂中的幾個問題
    原因在於:    1.總則和分則相區分的結構中,民法總則編規定民法典的一般性規則,發揮著弘揚民法精神,增強民法體系性,消除法律衝突,避免條文重複,填補法律漏洞,促使法官正確適用法律等重要功能;分則對各項民事基本制度作具體規定。這既有利於民法典的體系化、科學化,也符合我國長期形成的由一般到特殊、由抽象到具體的立法習慣,還有助於法律的理解和適用。
  • 民法典來啦|說說民法典裡的自助行為
    民法典來啦|說說民法典裡的自助行為 2020-08-21 1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談「典」說法 | 從十大亮點看民法典的人文情懷
    縱觀整部《民法典》的內容,可以看出其立足我國國情,回應人民需求,反映了中國特色和時代要求,彰顯了權利本位的民法精神。為認真學習《民法典》的法治內涵,理解其所體現的人文精神,筆者特撰文列舉《民法典》諸多亮點中十個方面的內容,以與廣大網友探討交流。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四)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民法典》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