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這樣影響你的生活之自助行為

2020-12-10 騰訊網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共7編1260條,大到經營公司,小到孩子起名,都能從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所以說民法典和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

今天,

為您解讀《民法典》

關於「自助行為」的內容。

案情回顧

小張駕駛摩託車逆向行駛,在路口與小劉駕駛小汽車發生剮蹭,造成小劉車輛受損。事故發生之後,小張駕駛摩託車逃逸,小劉駕車追趕。到轉彎處小張不慎摔倒,造成右手手腕扭傷、腿部擦傷,小劉在追上小張後,馬上報警。後小張經住院治療花費5000餘元。小張起訴至法院要求小劉賠償損失。

法院審理認定,小劉的追趕行為實為阻止小張駕車逃逸採取的自助行為,且未超出合理範圍,於是對小張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相關法律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條: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情況緊迫且不能及時獲得國家機關保護,不立即採取措施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必要範圍內採取扣留侵權人的財物等合理措施;但是,應當立即請求有關國家機關處理。

受害人採取的措施不當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溫馨提示

自助行為是指,行為人為了實現自己的請求權,在事情緊迫而又不能及時請求國家機關保護的情況下,自己採取對他人的財產或自由加以扣押、約束或者其他相應措施的行為,而這一行為為法律或社會公德、習慣、公序良俗所認可。這一制度明確了自助人在一定條件下可施行自我保護或保護自己合法權益。

但自助行為的限定條件:

1、保護的是合法權益;

2、情況緊迫,如果不實施自助行為,可能錯失良機,使得權利恢復發生明顯困難,或因公力救濟難以達到預期目的,如不允許私力救濟加以補充,必將顯失公平;

3、必要範圍內,行為對象僅限於義務人的財產或人身,而不能及於其他人,非必要不得限制人身自由;

4、措施合理,在一般社會觀念上認為是合適的。如果不符合或超出限定條件,對他人造成人身財產損害可構成侵權,應承擔侵權責任。

來源:越城普法

版權聲明:本文圖文轉載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禁止用於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民法「典」讀】民法「典」讀之「自助行為」彰顯自然正義
    【民法「典」讀】民法「典」讀之「自助行為」彰顯自然正義 2021-01-15 15: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未來《民法典》民事自助行為的制度化
    這是因為,民事自助行為在未來《民法典》中的制度構建不僅能夠體現民事立法對權利主體人性的尊重,制度化本身也是避免權利主體濫用民事自助行為最為有效的立法對策。     我國未來《民法典》民事自助行為的制度構建     民事自助行為包括一般民事自助行為與特殊民事自助行為。對於民事自助行為制度化而言,重要的不是承認民事自助行為的正當性,而是明確其行為的程度。
  • 每日一「典」 | 一分鐘帶你了解民法典㉜自助行為制度
    每日一「典」 | 一分鐘帶你了解民法典㉜自助行為制度 2021-01-07 1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安翔律師視頻解讀《民法典》之自助行為
    作者:安翔律師《民法典》中有一個新的規定,叫「自助行為」,什麼意思呢?北京德翔律師事務所主任,北京市律師協會民法委副主任,最高檢民事行政申訴案件諮詢專家安翔律師為您帶來解讀。在這種情況下,受害人可以採取一個在合理範圍內的必要行為去自我保護。比如說扣留侵權人的相應財物,但是同時必須立即尋求國家有關機關的保護,也就是說,自助行為不能永遠持續下去,否則就成了私刑了。如果您的自助行為採取不當,導致了其他人的損害,同樣要承擔侵權責任。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什麼時候可能會用到「自助行為」呢?
  • 【普法課堂】解讀《民法典》「自助行為」制度
    【普法課堂】解讀《民法典》「自助行為」制度 2020-12-30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盛世民法典 | 民法典普法小劇場:被侵權時,如何適度把握「自助行為...
    盛世民法典 | 民法典普法小劇場:被侵權時,如何適度把握「自助行為」?為使普法宣傳達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效果,該服務隊精心策劃打造「民法典普法小劇場」欄目,重點聚焦民法典的亮點,精心編寫貼近人民群眾生活的情景劇,拍攝成普法小視頻,用以案說法的形式解讀法典,把民法典的宣講從抽象文本真正融入到群眾生活各方面。目前,該服務隊已推出「民法典普法小劇場」第五期:被侵權時,如何適度把握「自助行為」?
  • 該出手時就出手 談談《民法典》中的自助行為
    該出手時就出手 談談《民法典》中的自助行為 2020-12-29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惠東人 民法典這樣影響我們的生活
    惠東人 民法典這樣影響我們的生活 堪稱「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2020年民法典即將正式出臺 這將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
  • 如何理解民法典中的自助行為?
    民法典第1177條 【自助行為】自助行為,是指權利人為保護自己合法權利,在情勢緊迫之下又不能及時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助,對他人的財產或人身施加扣押、約束或其他措施,而為法律或社會公德所認可的行為。日常生活中,自助行為無處不在,但有些屬於誤解,而是侵權行為。例1、張三在土地上種植樹苗,李四認為該土地是其爺爺曾耕種過。此時李四走過去,強行抱走張三。以上案例,李四約束張三-抱走張三,屬於自助行為。
  • 【普法小貼士】民法典民事自助行為
    【普法小貼士】民法典民事自助行為 2020-09-17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新概念——自助行為
    在司法實踐中,常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就是自然人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在來不及請求國家機關及時保護自己合法權益情況下,如果自己採取必要措施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後,反而被他人以構成侵犯人身或財產權益為由被起訴到法院。
  • 民法典是什麼意思?不是全新法律,也不是彙編,卻將影響你生活
    大家好,我叫畢文強,北京律師,也是我們北京市律師協會物權法專委會的主任,今天應該說是受北京市律師協會的指派,給大家做一個分享,《民法典》出臺以後對於我們徵收拆遷法律實務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做這個題目,我有兩點考慮:第一點:是《民法典》它對徵收拆遷法律事務實務的影響,它確實是一個全方位的,它不是某一點某一線。
  • 《民法典》善意取得中的「轉讓」行為
    這一偏轉看似波瀾不驚,卻意外地對一些民法理論中的「老生常談」賦予了極為強烈的現實意義,本文所論之善意取得制度中「轉讓」行為的性質和效力便是這樣一個問題,在《民法典》實踐的背景下歷久而彌新。《民法典》頒布之前,與善意取得中「轉讓」行為相關的法律規範包括《物權法》第106條、《物權法司法解釋(一)》第21條、《合同法》第51條、《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3條,此外《民法總則》似有「可推知」之規範意旨。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七)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 學習《民法典》|不能及時獲得國家機關的保護,適度民事「自助行為...
    另一方面,徐某未盡到注意義務的拉扯阻止行為超出自助行為的必要限度,系造成劉某摔倒受傷的次要原因。故依據類推的法律適用方法,自助行為在超過必要的限度時,亦應當承擔相應的適當責任。自助行為及其構成(以下內容摘自「」)自助行為,是傳統的免責事由,自助行為是權利人為了保護自己的權利,在情勢緊迫而又不能獲得國家機關及時救助的情況下,對他人的財產或者自由在必要範圍內採取扣押、拘束或者其他相應措施,為法律或社會公德所認可的行為。自助行為的性質屬於自力救濟。民法典在規定自助行為的條文中,沒有明文規定可以對他人人身自由施加拘束。
  • 民法典來啦|說說民法典裡的自助行為
    民法典來啦|說說民法典裡的自助行為 2020-08-21 1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⑤:司法實踐中如何區分正當防衛和《民法典》新確立的自助行為?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民法典理解適用學習答疑系列第5期問題司法實踐中如何區分正當防衛和《民法典》新確立的自助行為?相關法條《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條上述法條關聯法律、案例可登錄法信 · 學習民法典專區法典全文處輸入指定法條點擊法信碼功能即可一鍵推送
  • 【《民法典》解讀四】侵權責任篇
    那麼「自助行為」與以前《擔保法》及《物權法》所規定的留置權有什麼區別呢?因此,這樣的免責條款很有可能受到濫用,所以被刪除。 但是,「自助行為」在生活中卻是存在並具有合理性的,例如有人想吃「霸王餐」,在飯店用餐後聲稱沒錢,拒絕買單。飯店限制其離開,並打電話報警,這種行為即為民事自助行為,缺少對這樣行為的法律定義與限制的法律體系就是不完整的。
  • 走進民法典丨《民法典》護航美好生活 ——遼陽燈塔市法院開展...
    走進民法典丨《民法典》護航美好生活 ——遼陽燈塔市法院開展《民法典》學習宣傳出實招 2020-11-23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淺論民法中的自助行為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國家統治秩序逐漸穩固,國家力量不斷增加,佔統治地位的剝削階級,憑藉自己政治上的特權地位和經濟上的支配力量,不斷對公民的生產和生活進行調節和幹預,以維護其統治地位和階級利益。更是經常私設公堂,濫施淫威,迫害百姓。久而久之,便激化了階級矛盾,影響了社會安定。為了維護統治秩序,統治者逐漸加強國家權力,限制私力救濟,盡力推行公力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