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別十六年,石家莊維尼綸廠生活區如今變成了這樣……

2021-01-12 冀話

十六年前,筆者正值青春年少,有幸在井陘縣尼綸廠生活區小住過一段時間,一直很懷念在那裡居住的時光。近日機緣巧合,出差路過井陘,回想起居住在生活區的那段溫馨美好的時光,不免懷舊,於是抽時間回生活區看了看,一別十六年,時過境遷,生活區蕭條了不少。順便拍了一組照片,給自己留個念想!

在遠遠的路邊就看到了生活區那個熟悉的門口,親切感油然而生,記憶的片段一股腦的湧上腦海,一時間思緒紛飛。

職工醫院大門緊閉,早已人去樓空,門前厚厚的落葉,看上去許久無人清理了。醫院分前後兩棟二層樓,前面是門診樓,後面樓上是住院處,樓下是各種檢查室,這個醫院興盛的時候口碑很好,十裡八鄉的老百姓,專門跑到這裡看病的不在少數。筆者當年因外傷在這裡住過院,醫生護士忙碌的身影還清晰的記著,記得住院部後面就是學校,那時輸完液後,喜歡趴在窗戶上,看著院子裡的孩子們跑來跑去,

生活區澡堂子,還記得那時每到下班以後,是這裡最熱鬧的時候,勞累一天的人們衝個熱水澡,褪去一天的疲憊,三三兩兩的人們提著小籃子,踏拉著拖鞋,說說笑笑悠然而行,也算是生活區的一道風景線了。

幼兒園,以前裡面好多小孩子玩的遊樂設施,是小孩子的天堂,現在另做他用了!

這裡,往右拐就到了16-20號樓裡面,直走就到了生活區中心地帶,那裡也是最熱鬧的地方,想當初也是一片繁榮!

路邊的國槐經過了十幾年,一直默默像守護神一樣,杵立在路邊,時過境遷唯獨不變的是它們忠實的守候!

記得這裡以前是紙管廠,專門生產滌綸車間用的紙管,現在開成商店了!

順著路往裡走,左邊這棟樓,樓上是招待所,樓下是小區管理辦公處。路右邊是10-15號樓,再往前的三岔路口就是小區最熱鬧的商業地帶了!

這個三岔路口,往左走是1-9號、21-27號住宅樓,加上路右邊的10-15號樓,這裡是人員密集地,小商販擺攤都在這裡擺攤設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生活區的「市場」,人多的時候,就像趕大集似的,熙熙攘攘、人聲鼎沸。賣菜的、賣水果的、賣百貨的、有附近村民地裡的菜吃不完,也會拿到這裡售賣。而現在,幾乎沒什麼攤位了,蕭條得很!

生活區商店,以前這裡的商品那是相當齊全的,副食糧油、瓜果蔬菜、日用百貨,還有布匹賣,相當於一個百貨商場,最早以前用糧票、布票什麼的可以兌換相應商品。現在還是用做商店,但是跟以前的人氣相比,還是差了不少。

職工活動室,這個地方沒有進去過,看名字,應該是職工打桌球之類的休閒娛樂的場所。

順著舞臺旁邊的臺階小道上去就是長崗村了,這個小道方便村裡老百姓和生活區人們的互通來往。

舞臺右面這片雜草叢生的地方就是筆者以前居住過的地方,這片一共有6棟樓,前面4棟包括我居住過的11號樓都已經拆除了,心心念念了許久,來看她了,卻沒了,心裡空落落的,就像失去了一位多年的摯友,我應該早點來看看的,最起碼留張照片,現在只能對著這片廢墟默默傷感了!

從10號樓前面過去,以前是小區的液化氣站,液化氣站旁邊有一個小門也是為了方便人們進出特意留下的,生活區晨練的人們從小門出去,順著村裡的小道一路爬上不遠處一個不大的山頭,山的盡頭可以看到羅莊職教中心的全貌。拆建的新樓佔用了液化氣站的地方,通往小門的道路只剩窄窄的一溜,習慣了在這裡進出的人們,依然貼著牆,慢慢的蹭著走進來走出去。10號樓與16號樓之間,原本有個臺階通道,拆建之後,也沒了,上下的人們為了方便,竟在牆上靠了一個破舊的木梯子爬上爬下,看著很是危險!

生活區的食堂,賣饅頭、花卷、包子等,早上供應油條等,後院進去是水塔和鍋爐房,裡面有免費熱水供應,記憶中下班的工人們匆匆的拎著水壺到裡面去打開水,回家做飯很方便。

這幾個小店,記憶中是賣菜、賣肉、買麵條的地方,右邊的門口是商店的側門,現在看起來,這幾個小店到是沒什麼變化,只是沒有顧客門都沒開著。

這裡是7號樓,往裡直行是4號樓和1號樓,在裡面轉了一圈,還是保持著以前的樣子,趁著這檔,拍了一些照片留作紀念。

小區裡枝繁葉茂的梧桐樹、楊樹,建廠時種下的,從生根發芽成長壯大到綠葉成蔭,見證了小區一路走來的興盛於衰敗!

街心休閒歇息的小公園,亭子已長滿雜草,落葉滿地,幾位老人坐在陽光下的石墩上不知談論著什麼?

難得,修摩託的師傅還堅守著這份手藝,這裡的嘉陵摩託有些比我的年齡還大,這些「古董」是修車師傅的寶貝,現在市面上已經看不見了。

尼綸廠生活區曾階梯分布,操場最低,上面是16-20號樓,再往上是10-15號樓,每一層之間都留有通道,為職工們買菜之類的提供方便。

16-19號樓是舊的16-20號樓拆建後建起的新樓房,緊鄰操場,以前順著操場的圍牆和小區的住宅樓之間是有一條路可以通過的,人們經常趴在操場圍牆垛上,看孩子們在操場上玩耍,拆建後將走道佔用了。

大操場上也是雜草叢生,荒涼不已!有多久沒人管了?還記得以前還不興跳廣場舞,人們的健身方式以打籃球和跑步為主,還記得春天的時候滿操場都是放風箏的小朋友,跑著,笑著,叫喊著,熱鬧不已,記憶與現實的鮮明對比,讓人很痛心。

籃球場地包括兩邊的看臺也是破落不堪,長滿荒草。

操場上原來是有圍牆的,圍牆外面有條路是通往長崗山上的,現在不知是年久失修造成,還是施工需要,這段已經沒有圍牆了,直接從外面路上就能進到操場裡。

拆建後的新樓房,新面貌本該討喜,可是繞著小區轉了一圈後,不知道怎麼回事,看著它心裡確是五味雜陳。

最欣慰的就是這所學校了,院內乾淨整潔,老樹矗立。以前這裡是有中學的,院子裡還有爬梯、單雙槓之類的健身器材。現在只剩小學,從最初的尼綸廠子弟小學到石家莊六十四中再到微礦路學校,只有它一如既往。

十六年前在這裡的每一天清晨,都是伴隨著小區保潔叔叔阿姨們,大掃帚清掃落葉的聲音醒來,那時的生活區,乾淨整潔,環境良好!如今繁華落幕,慢慢呈現的衰敗,讓它風光不再!這組照片請珍藏,下一個十六年,不管這裡發生怎樣的變化,這都是最珍貴的記憶!

相關焦點

  • 北京維尼綸廠昔日驕子輝煌不再 末代皇帝曾到廠參觀
    北京維尼綸廠,我國自建的第一座維尼綸廠,可謂有著光輝的歷史,其產值和利潤一度佔到北京全市的1%。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這家老廠的產品開始滯銷,最終不得不破產倒閉。儘管早已時過境遷,早已如風飄雲散,但這家老廠仍是曾經在那裡工作過的人們,永遠抹不掉的的集體記憶。作者 李相
  • 石家莊著名棉紡廠生活區迎來「棚改」 居民追憶歷史憧憬未來
    這裡匯聚了當時最先進的設備,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人才,與之配套的各大棉紡廠生活區蔚為壯觀,逐漸成為了石家莊市人口稠密、熱鬧繁華、設施齊全的居民區。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城市發展日新月異,這些多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時期的宿舍樓也就慢慢老化甚至變成危房,曾經讓石家莊市民為之羨慕的「高檔」樓房也變成了落後的代名詞。
  • 磐涅之路:石家莊昔日七大紡織廠今安在?
    但石家莊棉一到棉七,已經成為石家莊人的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而石家莊棉紡織工業也解脫桎梏,浴火重生。2007年常山紡織開始計劃分步將常山股份下屬的棉一、棉二、棉三、棉四、棉五等5家分公司也陸續搬遷至正定常山紡織工業園。棉六和棉七也同樣經歷著開發與改造的命運。近日,騰訊房產石家莊站盤點了昔日七大棉紡織廠及其生活區的近況。
  • 河北石家莊五十四所生活區改造收取保證金 將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河北石家莊五十四所生活區改造收取保證金,我們是中國電子五十四所的業主,現投訴中國電子五十四所生活區改造項目逃避審計,導致國有資產流失一事。該項目總投資約35億元(資金已到位),由五十四所出資、土地招拍12.6億元、建築面積34萬平米,內部職工改善型住房。
  • 石家莊車輛廠整體搬遷 百年老廠見證工業原點
    原標題:石家莊車輛廠整體搬遷百年老廠見證工業原點今年,南車石家莊車輛有限公司(石家莊車輛廠)將完成整體搬遷。石家莊車輛廠,老石家莊人稱之為「鐵路大廠」。這座記錄石家莊百年工業文明的老廠將煥發新的生機。1905年,石家莊還是一個小村莊。「鐵路大廠」伴隨正太鐵路的建設落成。
  • 石家莊百年前的「五星級酒店」正太飯店舊址:如今破敗不堪
    石家莊正太飯店與正太鐵路同年建成,是當時石家莊最大,最豪華的飯店。中華民國時期曾接待過孫中山、蔣介石、宋教仁、閻錫山、張學良、彭真等人。正太飯店始建於1907年,是石家莊現有最早也是唯一的法式小洋樓。在石家莊的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圍繞著車站交通樞紐的發展,逐漸發展到1927年正式建市。
  • 水電十四局紙板廠生活區96戶居民在「水岸華府」順利選房
    大理市城鎮棚戶區改造龍尾關片區房屋徵收補償安置辦公室於4月16日開展龍尾關片區棚改(水電紙板廠生活區 本次選房會是龍尾關片區棚改回遷安置項目第一個選房會,涉及水電十四局紙板廠生活區
  • 外地人眼中的井陘 從紅旗廠到5460
    我一路打問終於乘車到了華北柴油機廠門口。一條南北走向的公路將華柴廠的生產區和生活區隔開,路東是生產區,路西是生活區。我在生活區的廠招待所入住,到生產區辦事。生產區的廠房依山坡修建,道路成坡道狀蜿蜒曲折,廠區有不少樹木,綠化很好,秩序井然。
  • 石家莊一處城中村:被稱為打工者的聚集地,夜生活令人羨慕
    文/城中村發生的那些事兒(歡迎個人分享與轉載)人生即是一場充滿意義的旅行,背起行囊轉身滿眼滄桑在很多有」環「說法的城市,二環內已經可以成為是寸土寸金的繁華地帶了,一般一眼望去的就全是高樓大廈了,也是本地人所羨慕的有錢人生活區
  • 瞎改地名,常山趙子龍變成石家莊趙子龍?真的不是這樣
    的說法,其中提到古代的【常山】被改成了【石家莊】,導致威風凜凜的【常山趙子龍】變成了【石家莊趙子龍】,讓人啼笑皆非。很多人信了這個說法。其實,這完全是無稽之談,因為【石家莊】和【常山】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事物。秦漢時期,中國的行政區劃從郡、縣兩級制演變為州、郡、縣三級制。秦始皇滅趙國後,設立了【恆山郡】。
  • 石家莊吃貨必須get!棉一到棉十,你不知道的美味!
    不管你是不是土生土長的石家莊人,對一些石家莊的地名你一定不會陌生,現在在石家莊坐車,甚至公交車站都會以「棉一」「棉二」「棉五宿舍」等命名,這些地名都源自原來各常山紡織廠或者其他紡織廠的職工宿舍。介紹這些紡織廠的名字當然必然不是本文的主旨,小編今天是為大家盤點解答散落在棉一至棉十廠房尤其是其宿舍周邊究竟有那些美食~老棉一已經開發為公園城項目了,現在說的棉一大部分都是指棉一小區。這家真的是老品牌,價格實惠,童叟無欺,沒吃過就趕緊吧!兔肉鮮嫩吃了不長肉!可以讓老闆多多撒上孜然,下酒,零食的不二選擇!
  • 石家莊近代老建築:正太飯店見證石門百年歷史縮影
    記者在車輛廠俱樂部附近找到了石家莊最早的公用住宅樓,找到了它就意味著找到了我們這座只有百年歷史的城市建築的最初根脈。車輛廠法國高級職員公寓洋房正太鐵路1904年正式施工,三年後建成通車。於是石家莊成了正太全路的大本營,鐵路局、正太總機廠以及法國人生活區都建在這裡。
  • 河北石家莊一棉廠爆炸起火致3人死亡
    河北石家莊一棉廠爆炸起火致3人死亡 發布時間:2020-11-12 22:48 星期四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宵鵬
  • 石家莊一釘子戶:坦言沒有5000萬不拆遷,如今被圍路中間極易堵車
    石家莊一釘子戶:坦言沒有5000萬不拆遷,如今被圍路中間極易堵車老城區的改建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重新設計和規劃在一定程度上還算簡單,但是叫一些老居民從家中遷走有時候就難如登天。六年前,石家莊的城區進行了一系列的道路規劃和建設,在優化道路系統的過程中牽扯到了很多需要為修建公路而搬離的拆遷戶。當時開發商給出的補償款是比較公允合理的,所以基本上人們都接受了之後紛紛搬離,但是就有那麼一戶人,怎麼樣也無法接受自己只拿到這麼點補償款。當開發商試圖與之交涉的時候,戶主5000萬的天價拆遷費,一下就讓開發商乖乖的閉嘴了。
  • 石家莊北國超市挺進「社區超市」
    18日,北國超市將在石家莊軍械學院附近開一家300平方米的小超市。此前的12月3日 ,一直在石家莊市區內以開大賣場為主業的北國超市,將其第一家社區超市——石煉店開到位於藁城的石家莊煉油廠生活區。  動態:大賣場嘗試進軍社區店       截至昨天,北國超市石煉店已經在煉油廠生活區與當地居民「生活」了12天,在將近兩周的時間裡,這個社區超市給運營者交上了一份相對滿意的答卷:兩周來該店每天銷售額在七八萬元之間,最好的時候能達到10萬元。據北國超市介紹,接管該店之前,這個小店由當地一位個體經營者經營,一天的營業額也就一萬元左右。
  • 別再說石家莊不好玩了,這些地方才是石家莊的代表!
    從小村落到交通樞紐,從小城鎮到現代化的大都市,石家莊真正作為城市化發展的歷史僅近百年,然而這座城市卻發展飛快,如今已經是燕趙之地的省會城市。旅遊必做的事情,就是遊覽當地景點,品嘗當地美食了。別再說石家莊不好玩了,這些地方才是石家莊的代表!
  • 日本國產維尼綸在國立科學博物館「未來技術遺產」註冊
    在維尼綸誕生60周年之際註冊很有意義,它將起到作為有價值的材料流傳後世的責任,同時對產業發展也將創造新的價值。10月6日,國立科學博物館(東京都臺東區)進行了註冊證的授予儀式。   國立科學博物館為了展示日本科學技術的發展、保存和利用,2008年制定了重要科學技術史資料的註冊制度。此項制度對展示科學技術重要成果和今後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 百年和平路,終於迎來石家莊高端「階層」!
    後來在石家莊生活,他印象最深的是,當時石家莊最北邊的路——「北馬路」: ▎一條土路,坑窪不平。 17歲那年,他進入棉一新廠,企業就在北馬路旁,自此這條路陪伴其40多年。
  • 為什麼是石家莊
    石家莊這個位置是華北平原到山西高原的樞紐之一在古代倚仗關隘的戰爭時代是頗為重要的節點▼在中國古人已經耕耘幾千年的燕趙大地上,相比於其他城市,石家莊的文化底蘊略有點虛,非但不比邯鄲、保定、天津這樣歷史氣息深厚的城市,就連治下的縣城正定都比它更有淵源。
  • 【重點建設項目巡禮】石家莊紡織工業(一)
    到 1957年各廠全部建成投產。與此同時,公私合營唐山華新紡織公司利用唐山華新紡織廠多年公積金,於 1956年建成石家莊華新紡織廠(曾改名"石家莊第五棉紡織廠",現名"石家莊常山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分公司"),與石家莊紡織基地統一規劃,同時建設,是石家莊紡織基地的組成部分。石家莊大興紗廠的擴建改造,也是同紡織工業基地同時進行的,在紡織工業基地建設範圍內,被列入省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