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於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迄今為止,貝聿銘的作品有70餘件,主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於現代主義建築。他善於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設計出獨具一格的現代建築,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美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 圖源:GettyImages
法國巴黎
羅浮宮拿破崙廣場的透明金字塔 1983年,貝聿銘受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邀請,參與羅浮宮的翻修擴建項目。1989年,貝聿銘交出了一座閃亮的玻璃金字塔作為羅浮宮的主入口。這座玻璃金字塔最初並不為法國人民所接受,當時許多人批評這一設計太浮誇、太醜。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座金字塔也得到了法國人的喜愛,成為巴黎地標性建築之一。貝聿銘本人也曾表示,「在我的整個職業生涯裡,羅浮宮將排在首位」。
1989年3月,貝聿銘站在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前。 圖源:AP
美國波士頓
約翰甘迺迪圖書館1964年,美國甘迺迪家族正式宣布由貝聿銘來負責甘迺迪紀念圖書館的設計。1963年,時任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在母校哈佛大學內親自選定場地,用於建設總統圖書館,但不料,一個月後他突然遇刺身亡。在這樣的變故下,貝聿銘壓力重重。1979年,圖書館最終在波士頓港口建成,由於設計新穎、造型大膽,這座建築在美國建築界引起轟動,被認為是美國建築史上最佳傑作之一。
約翰甘迺迪圖書館。 圖源:AP
美國華盛頓
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在獲得甘迺迪圖書館項目之後,貝聿銘又於1974年成為美國國家美術館擴建項目的建築師。1978年,貝聿銘設計的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完成,由於造型新穎獨特、設計豐富多彩,該座建築成為20世紀70年代美國最成功的建築之一。
美國國家藝術館東館。 圖源:GettyImages
中國北京
香山飯店1979年,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的中國政府邀請貝聿銘設計香山飯店。回到自己曾生活多年的中國,貝聿銘一直在思考如何將民族特色與現代建築相融合,最終設計出融中國古典建築藝術、園林藝術、環境藝術為一體的香山飯店。1984年,香山飯店獲美國建築學會榮譽獎。
香山飯店。 圖源:AP
中國香港
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建成於1989年的香港中國銀行大廈也是貝聿銘的代表作之一,體現了貝聿銘獨特的設計特點。這座大廈是香港第三高樓,外形像「節節高升」的竹子,象徵著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
香港中國銀行大廈。 圖源:AFP
中國蘇州
蘇州博物館新館1999年,已經82歲的貝聿銘受邀設計蘇州博物館新館。貝聿銘祖籍蘇州,他的家族就是蘇州歷代望族,因此,對於設計蘇州博物館新館,貝聿銘耗費了極大心力。至2006年蘇州博物館新館建成,這座集現代化館舍建築、古建築與創新山水園林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終於面世。貝聿銘曾表示,蘇州博物館新館是他最疼愛的「小女兒」。
蘇州博物館新館。 圖源:ArchDaily
卡達多哈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位於卡達首都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是貝聿銘晚年的一件傑出作品,目前該博物館已經成為卡達的國家象徵之一。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位於多哈的一個人工島嶼上,於2008年12月1日正式開館。為了設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貝聿銘走訪了埃及及多個中東國家,深入了解伊斯蘭文化與文明,最終設計出了這個大型的文化建築。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也成為伊斯蘭文化、藝術對話交流的重要平臺。
位於卡達首都多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來源:新京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