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學文廟有﹃龍門﹄

2020-12-15 濟南時報
  

□本報記者錢歡青欞星門「龍門」書法碑,高221釐米,寬82.5釐米,厚24釐米。記者錢歡青 攝
  古人將士子登科寓作「鯉魚躍龍門」,傳習至今,高考來臨之前,每個家長的內心裡,都在焦灼地盼著孩子能「躍龍門」。今之高考顯然非昔之科舉可比,但千載而下,「躍龍門」早已是人同此心的樸素願望,不說前途,無論如何,「龍門」一躍,人生之視野和境界自然別有一番天地。
  在如今的濟南府學文廟,大成門內之西側,立著一塊奇特的石碑,碑上龍飛鳳舞兩個大字,卻是用一筆狂草而成,仔細端詳才能看出,這兩個連成一體的大字,寫的乃是「龍門」二字。觀其書法,起筆狂野,頗似昂首龍頭,收筆飄逸,又如神龍擺尾,別有一番意趣。
魚躍「龍門」,步步「高升」
  濟南府學文廟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是古代濟南及山東地區重要的祭孔、教學、科舉考試的場所,也是文化、教育的中心,被譽為「齊魯文衡」、「海岱文樞」。這塊「龍門」書法碑出現在這裡,自然寄託著「魚躍龍門」的美好寓意。那麼這塊石碑究竟立於何時?書寫者又是誰呢?
  很幸運,因為石碑保存完好,所以在「龍門」兩個草書大字的上側,還能清晰辨認出一段題記:「龍門字在岷峨奧區中,刻於懸崖峭壁之上,既無紀年,亦無姓氏。其結構精嚴,筆勢天矯,迥非意想所及,望而直為仙筆。山陰金公守眉時拓之攜歸,後守兗郡,因勒於學宮。餘曾攝籙郡博用,拓數本藏之於篋。今遷濟南,因與虛齋張公同立貞珉,公諸同好。願我學人顧名思奮,飛騰而去,庶不負鐫石之意雲。」
  題記最後,刻的是「沂水李大受記並書」。另根據「龍門」兩個大字左側一行小字中「雍正七年」字樣,可知這塊石碑應當立於公元1729年。依照《濟南府學文廟現存碑刻文獻》一書對碑文題記的釋讀,因眉山被稱為「坤維上臾,岷峨奧區」,意即眉山是天地之間最富饒的地方,岷江和峨眉山之間最神奇的地方,所以這一「龍門」書法的原刻應該在四川眉山。兗州知府金公因為喜歡這字,就依據拓片刻到了兗州文廟。李大受在兗州當官時,曾得到幾張兗州文廟「龍門」書法碑拓片,後來李大受改任濟南府學教授,便與張公一起將書法刊於現在的石碑上。因為眉山和兗州的「龍門」書法石刻已經不存,所以濟南府學文廟的這一碑刻,是難得而珍貴的歷史文物。
  「龍門」書法碑是對古代學子的良好祝願,古人其實很喜歡這類吉祥語,比如《老殘遊記》中,老殘到了濟南府後,「到了小布政司街,覓了一家客店,名叫高升店」。小布政司街離府學文廟和貢院很近,這家客店取名「高升店」,顯然也是為了討學子們的歡心,祝福他們能考試成功,步步「高升」。
在府學讀書,既能管飯還能免役
  其實,府學文廟的泮池也寄寓了人們良好的意願。《詩經·泮水》篇有「樂思泮水,博採其芹」等句,意思是古時士子入太學,可在泮池中採摘水芹插在帽緣上,以示文才。後來的科舉時代延續了這種風氣,學童進府學、縣學為新進生員,須經泮橋入宮拜孔子,入泮時也會採水芹。
  如今的府學文廟,經過2005年至2010年五年大修,早已煥然一新。如果你從喧鬧的芙蓉街一直往北走,到頭,就能看到頗具規模的府學文廟。進門,喧鬧就會被隔絕,古意盎然,安靜而祥和。大部分人也許會沿著中軸線從南往北,看看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倫堂和尊經閣,其實濟南府學文廟乃文廟和府學合二為一之處,大成殿以南的所有建築,都是為祭孔而設之文廟,大成殿以北的建築,才是教授學子的學宮。
  那麼學子們在學宮裡是如何學習的呢?我們從建築的名稱就可以看得出來。尊經閣顧名思義,是儲存經典之處,而明倫堂的作用,是古代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禮拜孔子後,就讀於府學的學子們聚集起來,聆聽訓導師宣講聖教和上諭的地方。而學子們自修讀書的地方,則是在齋室。濟南府學文廟有四座齋室,分列明倫堂東西兩側,依次名為「志道」、「據德」、「依仁」和「遊藝」。這四個齋室的名字,都來自於《論語·述而》,概括了對學子們從品德到學習內容的要求。具體而言,明代學子們學的是禮、射、書、數等科目,到了清代,教學內容更側重於為科舉考試做準備,主要學的是儒家經典和宋儒學說,比如《四子書》、《五經》、《性理大全》、《大學衍義》、《歷代名臣奏摺》、《文章正宗》等,同時,讀、寫八股文也成為必修課。
  明清時期,朝廷對地方官學非常重視,給了很多優厚待遇。明代凡入府學、州學、縣學的民間子弟,都擁有很多特權,其中對廩膳生最為照顧。凡廩膳生都享有地方政府撥發的食糧和其他生活用品,除本身享有免役權外,他們的家屬也有二人能免役,而且還有權僱傭奴僕。清代順治九年頒布的《臥碑文》中也重申了官學生一旦獲取生員資格,便可食廩,免丁役,並獲得地方官的禮遇。另外,清政府還規定,生員犯罪,地方官要先報學政責懲,不得視同一般平民治罪。
  當然,皇帝對官學生的訓飭也是相當嚴厲的。現存於濟南府學文廟的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雍正敕立「訓飭士子」碑,「上諭」就十分嚴厲,其中寫到,「朕觀今日之士,雖不乏閉戶勤修讀書立品之輩,而蕩檢踰閒,不顧名節者,亦復不少。或出入官署包攬詞訟,或武斷鄉曲欺壓平民,或違抗錢糧藐視國法,或代民納課私潤身家,種種卑汙下賤之事,難以悉數。」皇帝於是提出嚴厲警告,訓飭士子好好學習。官學的教官們也要在每月的正月初一和十五,集中生員進行宣讀講解,責令生員遵守不違。

相關焦點

  • 猜謎語、做燈籠、拓年畫,元宵節濟南府學文廟好熱鬧
    農曆正月十五,濟南府學文廟內張燈結彩,歡歡喜喜鬧元宵。2月19日上午,猜謎、燈籠製作、非遺體驗等趣味盎然的元宵節系列文化活動在府學文廟喜慶開鑼,現場熱鬧非凡,遊客們繼續感受著傳統的年味兒。文廟東西廊廡的紅柱間懸掛起500張謎條,內容涉及古代清官廉政暨家風家訓、府學文廟基本知識、國學經典文化知識等,遊客們參與熱情高漲,答對的遊客還獲得了精美的紀念品;而在明倫堂內,此時手繪燈籠體驗活動如火如荼的進行,小朋友們和家長相會配合,共同完成燈籠上色的全過程,體悟節日文化的同時又增進親子間的感情交流
  • 【老濟南】府學文廟花院牆外的街——東花牆子街與西花牆子街
    府文廟的院牆,是用磚砌起來的且呈鏤空圖案花樣,俗稱「花牆子」。位於文廟東院牆外的街,稱為東花牆子街,文廟西院牆以西稱為西花牆子街。東花牆子街與西花牆子街之名,在1934年的《濟南市政府市區測量報告書》中有記載。舊時,文廟香火鼎盛之際,老百姓可透過花牆子觀看廟內興盛景象。與東花牆子街與西花牆子街相類似的還有花牆子街,花牆子街位於趵突泉西側,南起圍屏街與南新街、北接剪子巷。
  • 府學文廟展示館今日開館 溫州又添一網紅打卡點
    溫州府學文廟展示館,就是「文化溫州」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位於公園路西側的名城廣場所在位置,曾是溫州古城「東廟」的核心區域。古代溫州城以「東廟、西居、北埠、南市、中衙」為主要格局。所謂東廟,就是文廟,中國古代歷史上,孔廟和教育始終緊密相連,往往「因廟設學」「廟學合一」。溫州府學文廟曾是古代溫州的最高學府,也是浙江省最早的一所官學。
  • 初冬時節看泉州古城之府文廟
    額枋上寫著「文廟」,側枋上寫著「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文廟,當然就是孔廟,可是這裡卻叫做府文廟。府文廟就是府學和文廟,府學就是公辦大學,那這裡就是泉州大學加孔廟的意思唄。北京的孔廟和國子監在一起,那裡就是國立大學加孔廟。過去的學校分為私塾和官學,泉州府文廟就屬於官學。各州、府、縣都有自己的官學。
  • 大名府的文廟您了解多少
    大名府的文廟,位於城內縣前街路南,始建於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佔地一萬多平方米,進入民國後作為大名縣簡易師範校址,現為實驗學校所在地。四至清楚,原建築無存,泮池等填平,倖存碑刻運到大名縣石刻博物館保存。建築示意圖有清乾隆《大名縣誌》、鹹豐《大名府志》所載文廟圖存世,可一睹大名府文廟丰采。
  • 從保定府學宮到力高豪園,一切都隨風
    清承明制,府設府學,州設州學,縣設縣學,通名稱之為孺學。學校因靠近孔廟,俗稱學宮。清代畿輔為首善之區,開發較早,教育發達,設府學較完備。地址在南城門內迤東路北。其建築是從西向東學宮、文廟、文昌閣三座建築為一體。府學宮是保定府學、文廟、文昌宮的總稱,其格局是,西為府學,中為文廟,東為文昌宮。保定府學,是直隸最大的官學。官學,隸屬官府,故又有學署之稱。
  • 長沙書院文廟概述
    1967年嶽麓書院荒廢的半學齋見證「瀟湘洙泗」歷史的另一古建築是文廟。文廟為祭祀孔子廟堂,同時又是各地官學學宮的所在。長沙的儒學教育,自漢代發軔,長盛不衰,因而長沙城建起了4座文廟。河東3座,分別是今西文廟坪、東文廟坪、北文廟坪所在,這3座文廟分屬於3個學宮,即長沙府學宮、善化縣學宮和長沙縣學宮。
  • 濟南府學文廟府學文廟今起免費開放三天
    為迎接「5·18國際博物館日」,由生活日報和濟南市府學文廟管理處聯合主辦的濟南府學文廟碑刻拓片展17日開展。本展覽一直持續到5月30日,展覽地點在濟南府學文廟明倫堂。為配合這次展覽,濟南府學文廟將在5月18日、19日、20日免費開放三天。
  • 濟南府學文廟:深藏於芙蓉街盡頭的「儒學之家」
    、深藏於芙蓉街盡頭府學文廟的「前世」與「今生」。  有山東最大單簷廡殿頂古建築 石刻「龍門」一筆揮毫引人稱奇  府學文廟始建於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1077年),1992年被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津門故裡——天津文廟
    史料記載明代全國就有府、州、縣三級文廟約1560所,清代則增至1800多所。現在據說海內外一些國家和地區現有紀念孔子的文廟1300多座,所知單韓國就有兩百多座。不過孔廟在那個年代被摧毀得差不多,如今大都是新建的。 去過許多地方的孔廟,規格建制也都差不多,該有的都有,什麼泮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等。天津的文廟也是如此。
  • 上海文廟與舊書市場
    府一級的文廟就被叫作「府學」,縣、鎮一級的文廟則被叫作「縣學」「鎮學」,統稱為「學宮」。過去,規定縣以上的行政區必須設立文廟,所以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處文廟,恐怕就難以道其詳了。上海最早的文廟可以追溯到南宋景定年間。當時,上海已經設鎮,上海士紳唐時措、時拱昆仲出資建造了供孔子像的梓潼宮,並建造了一個「古修堂」教授學生,這就成為當時上海的「鎮學」。
  • 【新盤】大同古城再添新盤 永泰·府學裡信息已出爐!
    摘要:大同古城再添新樓盤——永泰·府學裡!項目位於永泰街與永泰門內街交匯處東北角,由大同開發區悅城浩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建設,涵蓋合院、酒店以及商業。
  • 細讀閩南漳州古城之三:漳州文廟及泮池廣場
    他們口中的孔子廟,指的就是漳州文廟。同大陸其它地方的孔子廟一樣,五四運動以來,漳州文廟也經歷了九死一生,據說民國期間,漳州文廟被佔為軍隊營房,後來又成為了警署。1949年以後被改成西橋小學的校舍(文廟西側的府學則被改成了教室等)。
  • 泉州府文廟與臺南孔廟
    本報訊 (記者陳智勇)19日,泉州府文廟與臺南孔廟共同籤訂《海峽兩岸孔廟文化交流合作》協議書,這是海峽兩岸孔廟首度攜手共同建立交流聯誼機制。  按照協議,今後泉州府文廟與臺南孔廟將共同建立海峽兩岸孔廟交流聯誼機制;建立共同研究海峽兩岸儒家文化與孔廟文化的常態機制,雙方適時聯合召開海峽兩岸孔廟保護與發展學術研討活動;組團互訪,安排專業人員到對方進行學術訪問或短期研修;雙方共同研究孔廟的保護管理與合理利用模式,共同推動孔廟保護與開發方面的研究成果的發表與出版;雙方共同探討深入研究海峽兩岸儒家文化、弘揚儒家文化精神的途徑,共同推動儒家文化在
  • 大同古城街巷之府學門街、樓方巷!
    元代都城設在大都(北京),最高學府遷到北京城,大同始設府學,府學設在皇城街一帶。到了明代,朱元璋封13子代王於大同。代王十分驕橫奢侈,佔用府學修建了代王府,才把當時城東南的雲中驛改為府學,一直到清末。府學設有教授一人,教授乃國家官員,級別為九品,掌管大同府縣教育;還有訓導四人,是專門的教職人員;在府學的學員稱為「生員」,學成後通過鄉試成為「秀才」,當時大同府學,是三進三出的大院,門口旗杆矗立,石獅護駕,內有大殿,正面為大成殿,殿內供奉孔子聖像,外掛儒學大牌匾。所學理論完全以孔子儒家學說為基礎,文章則以八股文為準則。明嘉靖十二年(1533)大同發生兵變,大同東南角府學被毀。
  • 老照片裡的歷史 杭州文廟,嶽廟,城隍廟
    杭州文廟 門杭州文廟,也就是孔廟,原為南宋臨安府學所在。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後,一直是杭州的官辦學府。杭州文廟 門杭州嶽廟的老照片,冬天的嶽廟樹枝上已經沒有樹葉,小攤販的甘蔗豎立在那裡很顯眼,抱著孩子的老奶奶一邊託著孩子一邊照看著她的小買賣,黃包車的生意顯得有些冷淡,車夫站在門口翹首等待
  • 文廟南廣場修葺一新助力「泉·城」申遺
    近日,遊客在修葺一新的濟南府學文廟南廣場遊玩,欣賞梯雲溪遺址。經過一年多的修繕,府學文廟南廣場展露新貌,為「泉·城文化景觀」申遺工程助力。文廟南廣場地面重新鋪裝了古樸的青石板路面,在芙蓉街大修時發掘出的梯雲溪遺址及泉水暗渠被雕花大理石板所包裹,成為廣場上3處泉水展示景觀。 (記者 範隆 攝)
  • 金華古子城:修繕城垣可漫步 復建文廟添勝跡
    復建文廟 挖掘古城新內涵說到古子城的太平天國侍王府、八詠樓、永康考寓、邵飄萍舊居等國家和省級文保單位,金華市民耳熟能詳。但說到文廟和府學,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因為文廟的大成殿於上世紀70年代被拆毀後,連同文廟前半月形的泮池一併被填平,其地面建築已蕩然無存。
  • 寧遠有座上千年歷史的文廟,是永州著名景點,遊客卻少得可憐
    文廟,是我國古代社會裡儒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築,是祭祀歷史文化名人孔子和唯一官司辦的學府,是中國封建社會裡廟、學合一的教育機構,踏入文廟感受古代文人曾經讀書識字的地方。在國內,最著名的文廟有南京夫子廟、北京孔廟、曲阜孔廟和吉林文廟,而在我們永州寧遠,有座以其精美絕倫的20根高浮雕鏤空石柱而蜚聲宇內的廟宇——寧遠文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 寧遠有座上千年歷史的文廟,是永州著名景點,遊客卻少得可憐
    文廟,是我國古代社會裡儒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築,是祭祀歷史文化名人孔子和唯一官司辦的學府,是中國封建社會裡廟、學合一的教育機構,踏入文廟感受古代文人曾經讀書識字的地方。在國內,最著名的文廟有南京夫子廟、北京孔廟、曲阜孔廟和吉林文廟,而在我們永州寧遠,有座以其精美絕倫的20根高浮雕鏤空石柱而蜚聲宇內的廟宇——寧遠文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