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俗方言土語彙總

2020-12-19 鄉村文化

山西人的語言,是山西民俗中極其有特色的部分,山西人的方言土語,首先是「雜」,其次是「土」,再次是「變化多。」

方言題詞

晉語一直在北方方言中被視為異類,它在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獨具特色。著名語言學家李榮說:「山西的方言跟山西的煤炭一樣,是無窮無盡的寶藏,亟待開發。」

晉語方言分區對於漢語方言如何劃分方言區,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有很大的爭議,流傳比較多的是漢語方言可以分為7大方言區:①北方方言②粵方言;③吳方言;④閩方言;⑤湘方言;⑥贛方言;⑦客家方言1986年著名語言學家李榮先生第一次提出「晉語」列入第十大漢語方言,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李藍在2002年《方言》雜誌發表《方言比較、區域方言史與方言分區----以晉語分音詞和福州切腳詞為例》一文,認為根據入聲韻、古全濁聲母的類型、分音詞和切腳詞及方知組讀同端組見組聲母四條分區條件,晉語應劃成全國一級方言區。

應縣方言研究

晉語在語言學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近年來,晉語研究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一大批晉語研究的論文和論著面世加上方言志的出版發行,使晉語研究形成一個共時與歷時、橫向與縱向相結合的多角度研究模式,尤其是晉語與山西文化多學科交叉的新成果不斷湧現,晉語研究進入了一個輝煌階段。

應縣地圖

山西境內有一百多個方言點,分為五大方言區,即晉北方言、晉中方言、晉南方言、晉東南方言和忻州方言,其中晉中方言是最能代表晉語特點的方言,因晉中位於山西中部,較封閉的地理環境,多山地、丘陵的原因,發展緩慢,保留了山西很多古老的語言特徵。

山西方言地圖

方言雜,其實也包含了多的意思。雜,這裡主要是指語言的種門類多,即具有「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的含義。山西的方言土語,雜到一個縣與另一個相鄰的縣說話的發言吐字截然不同。在山西的一百多個縣中,大致可以分成幾個大片,然後再分成若千個分支。

雲岡

山西的雁北地區,可以劃成一個方言區,這個地區包括大同周圍的十多個縣,其中也包括大同市、朔州市在內。這個地區的方言各縣雖有不同處,但在發音上,在雁北以外地區的人聽來,大致算得上是一個方言區域了。

應州方言

雁北地區的方言發音,以大同人為代表。大同人說話時鼻音重,說話開始音厚而重,後漸弱,很少有在說話時拖長的。雁北一帶人的說話,具有粗獷、淳樸的鳳格,而且也是土味十足。

把雁北地區的話語再往細分,朔州市所轄的三個縣平魯、朔縣、山陰說話大致相似。這三個縣的語言口氣、發音明顯地區別於大同附近的其它縣。以平魯縣、山陰縣為例,當地人講「這狗日的」,往往發音時說成「著狗」的音,而且是前低後高,往上挑。在大同市附近的大同縣、應縣、渾源甚至再往其它縣份數,發音也可大致分成類別。這些縣的話既不同於大同市,也不同於朔州市。這種不同是發音上、腔調上的些微差別而已。大同市的語言,又另是一種腔調。

獅子河#忻州市#

山西忻州地區,也是一個語音獨特的方言區。這個方言區內,主要包括了晉西北一帶人的說話語音表答特色。忻州人說話,以忻州市人的發音為代表。這裡的語言發音是絕對不同於雁北一帶人的語音與語調的。

題詞
五臺方言

忻州地區內,各縣說話發音又各不相同,五臺人說話發音、語調自成一體,在舊中國時,曾流傳有一句諺語:「學會五臺話,就把洋刀挎」。這說明了五臺話是極具特色的地方方言。

五臺縣誌

五臺話,語調婉轉,往往把「我」說成「蒙」,「我不餓用五臺話說就是「蒙不飢」。「我是五臺的」,用五臺話說就是「蒙是五臺的」等等。定襄縣的人說話介於忻州市與五臺縣之間,也具有明顯的區域性。

寧武方言研究書籍

寧武、河曲、偏關、保德等地的人說話發音,既不同於五臺話,亦不同於忻州話和定襄話,另成一種語音和語調。而靜樂縣的人說話,卻明顯地與周圍縣的發音吐字不同。這地域不同形成的不同語言音調,構成了忻州這個地理範圍內人們的語言特色。原平,原來叫崞縣,當地人講話又是一種風味,因而有:忻州家、崞縣家之說。

晉中方言研究

晉中地區,自成一個方言區域。這個區域內,以榆次為中心,形成了各地不盡相同的語言特色。榆次人說話,喜歡用疊音,比如什麼「玻璃蛋蛋」、「西瓜瓣瓣」、「南瓜蔓蔓」等。祁縣人說話,又是一種味道,叫女兒是「奴兒」,說「盆底下有一個大盆」會發音成為「本底河有一壞大本」。使人聽這裡人說話如同聽外國人說話一般。太谷縣人說話發音與榆次、祁縣都不相同。「喝水」吧能說成「哈斧」吧!至於壽陽、左權、和順、介休、平遙、靈石、昔陽等各縣的語言發音,更是各不相同,一個縣一個樣,甚至在同一個縣內的一個鄉與另一個鄉之間,這座山梁與那座山梁之間,也都有著明顯的區別。

晉源區方言研究

太原市,自成為一個方言區域。在這個方言區域內,形成了自己的語言特點。太原市區分為南城、北城、河西區。郊區縣包括古交市、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等地。

晉源區地名圖

太原市內的人說話,形成一種風格,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太原人說話具有婉轉柔美的特點」。太原人說話吐字清晰,不像有些縣那麼生闢,讓人聽不懂。太原話的發音人們一般是能聽懂的,這包括外地來太原的人在內。但是,太原人說話的語調是有特色的。首先,太原人說話語調婉轉,雖然不像音樂那樣有旋律,但也形成一定的韻律,使人聽得舒服,不像東北人說話時那麼嘎,山東人說話那麼魯,四川人說話那麼繞。而是有一種甜美的、輕柔的、自然而流暢的韻律。說話時輕聲細氣,婉約而舒暢,吐字快而輕爽。這是太原市內的純太原人的說話語調和發音。

太原市郊區縣的人說話,就不同於太原市了。太原北郊區與南郊區的說話發音語調不同,北郊、南郊與古郊區、陽曲縣的話也不同,各有特色。

太原北郊區的人說話,土味濃鬱。比如說「你到那裡去啦?」用北郊話說就成了「你到啊勒革來?」的音。「你吃飯了沒有?」會說成「你吃飯裂木啦?」「拿上鐵鍬」能發音成「荷上鐵千」等等。

太原南郊人說話,比北郊人稍微婉轉了些,但一些土話也是土味濃鬱的。比如說集市貿易時,有些產品便宜賣啦,用南郊區的話就會說成「殺割啦」!當然,太原市內、北郊區也說「殺割」這樣的土話,但南郊人說「殺割啦」時,那土味道是相當濃的。

太原陽曲縣、婁煩縣、古交區人說話,與太原北郊人說話大同小異,基本語調十分相近,只是婁煩縣受到忻州地區方言的影響,夾雜了些忻州方言的因素。而清徐人的說話,則是與太原南郊話的基本語調發音相似,同時,也吸收了一些交城人說話的發音語調而已,如「喝水」,清徐人就說成「哈許」。

太原市的方言,一個縣與另一個縣不同,一個縣內的鄉與鄉之間、村與村之間也是不盡相同的。以太原市的北郊區為例,汾河以西的人說話與汾河以東的說話在發音、語調上就有許多不同。上下鄰村之間的說話也有微小的差別,太原北郊的川裡和山上也有許多不同。就「我」字的發言,太原北郊區內的鄉村,有一部分村莊從來也不說「我」,只是說「俺」。還有一部分村莊發音是「嗯」,「我們」發音是「嗯們」。這足以說明太原地區語言複雜性。

太原往南是晉中地區。再往南便到了臨汾地區。臨汾地區,與其南邊的運城地區過去合稱為晉南地區,這兩個地區可以劃為一個方言區域。

隰州方言研究

晉南地區,古稱河東,是中華民族在黃河流域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晉南地區的語言,與陝西西安附近的一些縣份的發音語調有某些相似之處。說「我」便發音成「鵝」,語調柔和而且婉轉、甜美,吐字快,又是一種區別於太原人說話那種婉轉的婉轉。晉南人說話也很流暢,抑揚頓挫節奏分明,吐字清楚,容易聽懂。

晉東南地區,包括長治市與晉城市在內,形成了一種不同於山西其它地區發音特點的腔調。晉東南人的說話,各縣之間發音吐字差距也很大。長治市,過去是潞安府,歷史悠久,所以語言歷史長,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外地人稱長治人為「潞安府家」。也有人把長治人,當然也包括晉城人在內,戲稱之為「疙吵吵」,或是「上黨腔」。在這上黨盆地裡,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語言腔調。

上黨梆子

上黨腔,疙吵吵,首先是說此地人說話具有一種與山西省境內其它地方不同的說話腔調。同時也說明晉東南長治潞城一帶的人說話時吐字快、吐字多,而且說話時碎言碎語的狀況,有點嘀嘀咕咕的意思。這並不是貶低晉東南人的語言表達方式,而只是說明了晉東南人說話的特點與方言特色。如長治、潞城一帶的人說「這個」,他們發音時會成為「地個」。這一帶人的說話,往往尾音容易提高。

在晉東南地區,各縣的語言發音又不盡相同。武鄉、襄垣、沁源這一帶人的說話,往往與晉中地區的講話有些共同之處。這幾個縣的說話發音比較柔和綿軟,說話語調也比較和緩,使人有親切感。以武鄉縣為例,如果你住到武鄉縣招待所,服務員給你打來開水,同時也打來熱水,讓你洗一把臉,清理一下衛生,他(她)們往往要說一句「洗涮洗涮」,而在他(她)們發音時卻往往成了「死涮死涮」,「洗一洗」會說成「死一死」。

文明城市晉城開發區免費泊車

在晉城一帶,包括陽城、沁水等地,說話發音往往又與河南人的語言沾上了邊。尤其是陽城縣,與河南為鄰,表現就更為明顯。但是,陽城縣的語言,總的發音特點又與晉東南地區發音基調是相一致的。

孝義方言研究

山西省呂梁地區各縣的語言特色,平川地區的交城、文水、汾陽各縣與晉中地區交界相鄰的縣有相似之處,但又有其特殊的地方。交城、文水、汾陽三縣的人發音都有區別。交城人說話緩慢、語調深沉、渾厚,吐字基本清晰,土味濃重。汾陽縣的人說話,速度要比交城人快,單位時間裡表達的句子要比交城人多,味道截然不同。文水人說話的速度,介於交城與汾陽人之間。文水人說「我」也會發音成為「嗯」。「我孩子」這幾個字用文水話說就會成為「嗯汪汪」的發音,即是「我娃娃」的意思。這幾個字與祁縣、交城人的發音差不多。

呂梁

山上的幾個縣,臨縣、中陽縣、方山縣、柳林縣、離石縣的語音與平川這幾個縣又有不同。由於這些先鋒中有的與黃河相鄰,與陝西北部地區有來往,語言習慣在互相影響,所以發音也有與陝北地區的發音相近處。又由於與忻州地區的某些先鋒接壤,因而語音語調也有相似處。但是,呂梁地區受著地理位置的限制,受著昌梁山的阻擋,這裡的方言土語也形成其特點。它既區別於晉中平川,又區別於忻州方言,還區別於陝北方言,形成自己的土語方言。這裡的方言,總的說比較柔和、速度中等,沒有特殊的「癖」音,易懂,而且讓人聽起來還比較舒服。

陽泉是一個方言區。陽泉一帶。包括榆社縣、平定縣在內,發音普遍與昔陽話有相近之處。平定、陽泉,語調相同,口語相近,屬於一個類型,也比較易於聽懂,尚無一些生、癖奇特的發音,只是在音調上起伏變化較多,抑揚頓挫分明,節奏感強,吐字清晰,易懂,是山西方言中較為清楚的一種。

山西各地的方言土語,頗為複雜。土語方言,也很典型。各地方言,變化很多。村與村、鄉與鄉、縣與縣、地區與地區,各有千秋,不盡相同,一個地方一個樣。這種複雜的語言情況,在其它省份是不多見的。這種方言土語的複雜現象,不能不與山西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有關係。

清末應縣州城平面圖

山西省西面,黃河把山西與陝西切割開來。山西南面,黃河把山西與河南切割開來。山西東面,太行山把山西與河北切割開來。山西北面,古代的長城以及語言方面的差別,又把山西與內蒙古自治區分離開來。這樣的分離,使山西形成了一個獨立的語言區域。而在山西省境內,呂梁山、太行山、太嶽山、中條山、恆山等山脈又把山西分成若干個小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晉中盆地、晉南盆地、上黨盆地,這種分割,又使語言方面相對地形成差異。

興縣方言研究

加之山西歷史上的交通不暢,對外只有大同、娘子關、風陵渡、茅津渡、軍渡等幾處為數很少的出口,這就形成了一種相對封閉狀態,對外的封閉以及省內的互相隔離,對形成語言的千差萬別提供了先天的客觀條件,自然也就對山西的複雜語言、方言與土話製造了適當的土壤環境。

相關連結

山西方言屬於「晉語」,但是「晉語」不等於「山西方言」。晉語除了山西之外,還分布在內蒙古、陝西、河北、河南等四個臨近山西的省區,使用晉語的人約5000萬,僅次於官話。

山西晉語目前分為七片:

1.并州片:分布在山西中部,又分為晉陽小片和平遼小片。

(1)晉陽小片:包括太原、清徐、陽曲、榆次、太谷、祁縣、平遙介休、靈石、壽陽、榆社、文水、交城、孝義、婁煩。

(2)平遼小片:昔陽、和順、左權、陽泉、平定、盂縣。

2.呂梁片:分布在山西西部與西北部(離石、柳林、汾陽、中陽等)。

3.上黨片:分布在山西東南部(長子、屯留、襄垣、沁源、武鄉等)。

五臺方言截圖

4.五臺片:分布在山西北部與內蒙古中部(五臺、忻州、代縣、應縣、渾源、靈丘、五寨等)。

5.雲中片:包括大同、天鎮、陽高、右玉、山陰、左雲、懷仁等。

6.汾河片:包括洪洞、臨汾、運城、永濟、汾西、萬榮、平陸等。

7.廣靈片:廣靈。

其中并州片是晉方言的核心地區,山西南部一些縣市屬於汾河片是中原官話到晉方言的過渡區。山西晉中地區都屬於并州片,榆次、太谷、祁縣、平遙、介休、靈石、壽陽、榆社屬於并州片晉陽小片,昔陽、和順、左權屬於并州片平遼小片。

賈樟柯作為與方言電影結緣最深的當代導演,其導演的電影皆用方言。方言不僅僅是賈樟柯電影的標誌性符號,而且在不同影片具有不同的"所指"。賈樟柯通過方言建構真實藝術空間、彰顯紀實美學風格、還原生活原始形態、塑造底層人物形象、標識主體的社會身份地位、隱喻文化的延續與斷裂。

由此可見,方言保護與傳承不僅具有語言研究方面的學術價值,更具有民俗、歷史、人文理念方面的價值,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事業的貢獻;尤其的各個地方的地方戲都是以方言為基礎的,沒有方言,這些地方戲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方言保護是保持語言多樣化,是維護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手段。對於講好故事,也是對地方方言的最可持續有效保護及可持久開發的資源有效利用。

作者介紹:胡立成,筆名虹雨,山西五臺人,醫教世家之後。文化傳媒人,品牌創意人,抗戰紅色文化傳承人,胡潤先賢文化傳播人,百家號鄉村文化創辦人。北京市寫作學會會員、國際攝影協會會員、文字友情新媒體總編、中國網特約編輯、《旅遊作家》專欄作家、山西新聞網慢遊山西專欄作者、國際攝影雜誌記者、中國新聞傳媒集團山西新聞主編等。曾榮獲2019倉央嘉措國際詩歌獎全球100位優秀詩人獎,多次在全國刊物上發表並獲獎。文化主張: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相關焦點

  • 膠東土語—乳山方言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文種的國家,有56個民族,有超過80多種語言,約30種文字,在每一個區域,都有千變萬化的地方方言土語。山東省乳山市位於膠東半島東南部,古為東夷,周朝為齊國屬地,宋代曾被金佔領,現在村莊大部為明代移民所建。乳山方言屬於漢語北方膠遼官話,具體應該是明代時的寧海話。
  • 中國哈薩克語方言研究述評
    第二類,認為哈薩克語沒有方言、只有土語或地方特點 烏瑪爾漢·阿斯勒的《關於哈薩克語的地方特色》認為:「哈薩克語的方言研究關係到哈薩克族的民俗。歷史上哈薩克族是很多部落組成的民族。尤其是哈薩克族的居住問題是哈薩克語方言形成的主要因素。」該文主要探討哈薩克族阿勒班部落語言中的一些地方特點。
  • 翼城方言裡的普通話
    漢語在漫長發展進程中出現分化和統一,產生了無數鄉音土語即方言。方言與文言相反,常難以形諸筆墨。方言的形成,有賴多種因素,含社會、歷史、地理、氣候、物質生活條件,如小農經濟、社會分裂、武裝割據、人口遷徙、山川阻隔等。歷代漢語有形形色色的方言,他們分布的區域很廣,猶如倫敦音。不過下層方言與上流社會文言雅語,應當呈交流互動態勢。
  • 源遠流長的民間語言五臺方言
    為方言題詞山西方言屬於「晉語」,但是「晉語」不等於「山西方言」。其中并州片是晉方言的核心地區,山西南部一些縣市屬於汾河片是中原官話到晉方言的過渡區。山西晉中地區都屬於并州片,榆次、太谷、祁縣、平遙、介休、靈石、壽陽、榆社屬於并州片晉陽小片,昔陽、和順、左權屬於并州片平遼小片。
  • 源遠流長的民間語言<五臺方言>
    山西方言屬於「晉語」,但是「晉語」不等於「山西方言」。晉語除了山西之外,還分布在內蒙古、陝西、河北、河南等四個臨近山西的省區,使用晉語的人約5000萬,僅次於官話。1.并州片:分布在山西中部,又分為晉陽小片和平遼小片。(1)晉陽小片:包括太原、清徐、陽曲、榆次、太谷、祁縣、平遙介休、靈石、壽陽、榆社、文水、交城、孝義、婁煩。
  • 退休教師 開設民俗文化館
    退休教師 開設民俗文化館 2019/06/06 05:57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王一川 瀏覽:3962
  • 基層銀行窗口應開展方言土語教育
    因此,筆者認為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也應對廣大員工進行方言土語的教育,使員工學會說當地話,便於和廣大客戶誠心交流溝通,讓服務更加貼近客戶,使客戶滿意。 語言不通,就不能很好地與當地客戶、特別是農村客戶開展業務活動。為此基層銀行應針對當地語言特點,組織一線員工學習掌握和嫻熟運用方言土語。
  • 老家味道,斬不斷地鄉愁,這些方言土語你知道嗎
    閆莊民俗文化村陽穀語言為山東方言,與普通話交流較順暢,與河南、菏澤、濟寧、皖北、蘇北略近,由於歷史文化悠久,為區域文化中心,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風格,比較突出的特點是: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陽穀話的一些有代表性方言土語(僅僅是發音差別的不算):1、 甌 酒甌ou,二聲,小酒杯:拿酒甌來,倒上酒!
  • 山西較難聽懂的方言,是晉語區聲調最多的方言之一,完整保留入聲
    山西方言山西境內的語言文化在我國本身就比較突出,從它們的城市經濟增速上看,很多城市都取得了較好的發展,而且與過去相比,城市之間的文化也在對外展示,從而讓許多遊客感到很有地域魅力,語言文化是一個省份很有辨識性的地方,而山西方言的發展卻也是其中之一
  • 《紅樓夢》裡的山西晉源方言:十五
    蒲團:比喻《西廂記》借山西文豪柳宗元的故鄉,蒲州普救寺,實際寫了十裡長亭送別,比喻山西晉陽古城消失在三家分晉遺蹟官廳村前。第一百十五回道兒惜春被那姑子一番話說得合在機上,也顧不得丫頭們在這裡,便將尤氏待他怎樣,前兒看家的事說了一遍。
  • 江湖兒女是哪裡的方言 都是山西話
    據悉電影《江湖兒女》中人物所說的方言都是山西話,因為該劇根據山西大同發生的真實事件改編,而賈樟柯導演的電影向來十分接地氣但卻又擁有豐富的內涵,該劇目前豆瓣評分7.7分,口碑也非常不錯。   《江湖兒女》電影上映收穫好評,在看劇情的同時觀眾被電影中的場景和方言震撼,《江湖兒女》在哪裡拍攝的也成為觀眾關心的地方,另外只說普通話的演員首次嘗試山西方言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總的來說呈現出來的結果沒有讓觀眾失望。   《江湖兒女》在奉節縣老城舊船廠、68隊汽車站、康樂火電廠、6號橋、縣政路等6個地方進行了實景拍攝。
  • 山西忻州方言與呼和浩特市舊城話對比
    一會兒用蒙古語,一會兒用河曲方言,撇拉(聊天)的熱火朝天,儘是說五六十年代的事情了。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不過,我今天主要說一說方言,因為語言不通甚也幹不成。忻州河曲方言官方叫晉語,對我來說並不陌生,因為內蒙古鄂爾多斯說的漢語就是晉語。我1977年在張家口65軍入伍,那批兵是內蒙和山西大同、忻州的,我聽忻州方言並不困難。
  • 山西方言,山西人都聽不懂的山西話!太難了,聽懂算你厲害!
    但在大北方,還有一種話能威脅到溫州話的存在,那就是山西方言。山西方言簡潔明了,形象生動,古樸中還帶著點那麼些外人摸不著頭腦的「可愛」!太原在太原,有一種小夥叫後生,有一種聊天叫叨歇,有一種喜歡叫待見,有一種讚美叫精幹,有一種挑釁叫鬧他。
  • 【鄉土文化】清水河方言
    【鄉土文化】清水河方言 2020-05-07 0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溫州方言,中國最難懂「鳥語」的地域民俗之謎
    因「甌」是溫州的古稱,所以溫州方言又稱「甌語」。溫州地處浙南,但甌語地域性極強,出了溫州地界,誰也聽不懂。於是,有人把甌語比喻成「鳥語」,也有人罵溫州話是「瘟話」,被譽為中國最難懂的方言。方言是語言的地域變體,也是民俗語言的組成部分。方言是民間文化史的化石,是民間文學創作的工具,同時又是解開地域民俗和民間文學之謎的鑰匙。
  • 那些消失的老北京土語
    雖然普通話以首都北京語音為基礎推廣至全國,但是很多北京方言只有真正的老北京才知道。現在有些老北京文化已經瀕臨滅絕,甚至比大熊貓還瀕危,老北京文化的傳承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今天,跟隨文旅君一起回味下老北京的方言吧。
  • 絢麗的山西民俗文化
    俗話說,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西安,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五千年時光的浸淫,成就了山西特有的民俗文化,她時而厚重,時而婉約,時而悲愴,時而詼諧。各成一體,各具特色。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種典型的山西民俗文化。
  • 英媒:「澳門方言」瀕臨消失 全球僅剩不到50人會講
    英媒稱,澳門本土語言成為一種正在滅絕的語言,這種語言起自16世紀,是葡萄牙文和廣東話的混合體,目前說澳門土語的人已經不到50個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瀕危語言。據英國《衛報》網站1月10日報導,現年102歲的艾達·德熱蘇斯說道:「現在,沒什麼人講澳門土語了,只有老人才講。」
  • 河北最難聽懂的方言!滄州話竟然有這麼複雜?
    石家莊方言中的民俗文化詞語可以分兩大類,一類詞語就是直接用於記錄某種民俗文化現象的,它們對民俗文化現象的反映是直接的;另一類則是在詞語記錄的現象背後隱含著一種民俗文化特點。張家口的方言屬於北方方言區西北次方言區山西方言小區或曰晉語區,是多種語言的成分滲透進原張家口語言的產物。
  • 三晉文化研究會山西民俗文化研究院成立
    本報太原消息 11月29日,三晉文化研究會山西民俗文化研究院在太原智創城舉行成立儀式,邢保鎖受聘院長。山西民俗文化研究院由業內資深的民俗專家組成,首批38名成員及在民俗研究領域卓有成就的特邀研究員均為本科學歷以上,碩士研究生佔到35%,高級職稱的人員佔到半數。研究院內設古村落、農村節慶、地名研究、民歌民樂戲曲等六個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