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東京都市圈人口達到了3800萬,人口數量和密度均遠超北京,但大城市病得到了有效解決。這得益於東京的多管齊下,包括減少製造業人口,發展軌道交通的和副中心、新城建設等等。
回顧和觀察東京的城市病治理,也為我們國內城市預防和治理大城市病,以及實現產城人融合據具有標本意義。
減少製造業人口
東京都在高速經濟增長階段,人口急速膨脹,人口由1950年628萬增加到1970年的1140萬,由此也帶來了地價上漲、環境惡化、交通擁堵、生活成本增加等大城市病問題。
較長時期內,東京是日本最大、亞洲先進位造中心,產業帶來來了大量勞動力人口。為此東京首先轉型升級,重新規劃產業,尤其是減少製造業人口,增加服務業比重。
伴隨著產業結構不斷升級,東京第二產業就業佔總就業的比重從1970年的38.9%下降到2000年的23.1%,第三產業則從60.1%增加到76.4%。
在製造業領域從以電氣機械、化學工業、出版印刷等產業為主,到以機械裝備(半導體,電子信息)、化學工業、出版印刷、食品加工、服裝產業為主,再到以工業機器人、城市型產業、綠色產業等為主的轉變,其就業人數也從超過100萬人減少到50萬人左右。
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重化工產業疏解到郊區、中心城鎮以及國外,既能減少東京城市資源能源以及環境壓力,也能騰籠換鳥,在在城市中心區域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型、資源集約型、技術密集型服務業。科技創新型、都市服務型產業得到大力發展,在減少人口總量的基礎上帶來經濟的振興和繁榮。
啟示與借鑑:回到國內,北京目前正在紓解非首都功能,一些鋼鐵企業完成外遷比如河北地區(如京冀曹妃甸),一些企業也遷到雄安。據統計,僅2018年1月至11月,北京拆除違法建設騰退土地6484公頃, 疏解提升市場和物流中心203個,疏解退出一般製造業企業656家。
建設副中心
東京都在都內建設副中心、在都市圈內建設業務核心城市,以分擔東京中心城區的城市功能,形成了「中心區-副中心-業務核心」的多中心多圈層結構。
東京分別於1958年、1982年、1987年實施「副中心」(即新宿、澀谷、池袋)城市發展戰略,增強副中心城市功能,以便承擔和疏解核心城區的部分功能。通過多年發展,東京都形成了「中心區—副中心—周邊新城—鄰縣中心」的多中心、多圈層、均衡化、宜居低碳的城市群格局。
目前,東京都已經形成了七個副中心。外來人口不一定要到中心城區就業和生活,許多外來人口選擇在副中心就業、發展和生活,極大地緩解了中心城區的人口、交通、住房、就業、環境等多方面壓力。如新宿區是東京重要的副中心城市,目前已成為日本金融業的重要發展區域,還成為行政中心、商貿中心所在地。
如何培育副中心和新城區,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教育、醫療等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機構帶頭外遷。比如1970年後,為了減輕首都東京的壓力,日本在東京60多公裡以外建設了筑波新城,搬遷並新建了大量國立研究教育機構。
更厲害的是,在促進普通中小教育公平方面,規定東京公立中小學教師每位教師在同一學校工作不能超過5年,到期必須進行輪換,保證區域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的相對均衡。
啟示與借鑑:北京目前正在培育副中心,規劃範圍為原通州新城規劃建設區,總面積約155平方公裡。外圍控制區即通州全區約906平方公裡,進而輻射帶動廊坊北三縣地區協同發展。就在今年1月,北京市級行政中心正式遷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對副中心發展和形成具有裡程碑意義。
人和新城都有了, 還需要軌道交通
日本第一條鐵道是1872年開通,距英國第一個鐵路出現整整晚了47年。但是日本後來居上,1964年第一條新幹線出現的時候已經位居全世界第一。它引領了很多鐵路後期的發展,並且越來越先進。
1914年末,東京市中心高密度的軌道交通網已初具雛形,當初的考慮就是在城市核心區加強高密度的線路網絡,以提高鐵道交通的便利性。
為此東京修建了眾多呈放射狀、向近郊或鄰近城市延伸的輕軌線,截至2018年12月,東京地鐵運行裡程達到312.6公裡,日均客運量已經接近1000萬人次/日!特別是在東京大都市圈內還有超過2500公裡的軌道交通線(有人笑言,東京軌道交通比哈密瓜上的紋路還複雜),並且,東京的交通系統中有私營的東營鐵道 (承擔了80%的客運量),有市場競爭機制格局。軌道交通出行緩解了交通擁堵也加強了都市圈內各城市之間的密切聯繫!
日本的鐵道,就兩個字:精準。日本的鐵道駕駛員幾乎不看表,且誤差在兩分鐘內。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什麼時候該停車、停在哪個位置,都很精確。
另一方面東京徵收高額稅費,提高停車費,加大違章停車處罰力度,適度提高私家車運行成本,達到減少私家車出行頻率的治理目標。
啟示與借鑑:根據有關計劃,2019年年底,地鐵八通線南延、7號線東延建成通車,加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地鐵運營版圖。
此外,北京地鐵已經開始打造兩條「區域快線」——平谷線和新機場線。這兩條線的最高設計時速將達到160公裡,遠高於普通地鐵80公裡的時速。
未來副中心與中心城將形成「4+5」主通道體系。其中「4」——指四條軌道線,包括6號線、7號線、八通線和已開通運行的市郊鐵路副中心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