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重走「浙東唐詩之路」·橫板橋篇

2020-12-24 浙報融媒體

2019-03-07 14:1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俞帥鋒 俞臻

千年橫板橋,詩路一明珠。從古至今,橫板橋便是一個充滿詩情之地。

來往天台天姥間,欲求真訣駐衰顏。唐代詩人許渾詩中的「來往天台天姥間」講的就是橫板橋村這一帶。橫板橋村背靠天姥山麓,面朝天姥寺遺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謝公古道」「霞客古道」「浙東唐詩之路」穿村而過,沿途有眾多歷史文化遺蹟。

詩路驛站翰墨香

晨鐘暮鼓天姥寺

橫板橋上板橋橫。相傳,唐末農民起義英雄裘甫將軍戰敗避難於橫板橋村,其夫人尋夫到此村,因無橋困於江邊,巧遇一神仙婆婆現一塊「朝皇板」,夫人毫不畏懼地從「朝皇板」上走過去,「朝皇板」迅速的向前延伸,眨眼變成一座在江河上的木板橋。那塊「朝皇板」變成的木板橋,就成了這個小山村的村名「橫板橋」,一直沿用至今。同時,為紀念英雄領袖裘甫將軍,在橫板橋村口建有裘君廟。

石板橋前,有一座建於清朝的太白廟,上面書有「一夢千秋」,當時建成之時就是為了紀念李太白夢遊天姥,而目前保存在橫板橋文化禮堂內的一雙「謝公屐」,則道出了當年李白追隨謝靈運登上天姥山的景象。

太白廟不遠處,便是建於道光二十年間的金家祠堂。祠堂建築基本保留原貌,至今還有道光皇帝御賜的「七業衍祥」的聖旨牌匾。

記者沿著村中的水泥路,來到村南蓮花峰下的天姥寺遺址。天姥寺旁舊有接臺館,據成化《新昌縣誌》記載:「在縣東六十裡,舊有黃渡驛,久廢,行人艱於往還,成化三年(1467)知縣毛鸃建此館,近天姥寺,行人便之。」清時期天姥寺尚存,王思任、方苞、袁枚、俞樾等名流皆來此遊憩。如今為某膠囊廠,只有舊址上的蒼松古柏依舊遒勁挺拔,見證著曾經寺廟青燈黃衣、晨鐘暮鼓的輝煌歷史。

通過查閱相關史料記載,天姥寺原有明嘉靖元年(1522)《復田天姥碑記》、清嘉慶七年(1802)《琉璃碑記》及不知年代的《天姥仙境》等三方舊碑。另外有半方《夢遊天姥吟留別》詩碑之殘碑,目前收藏於該村文化禮堂。

驛道悠悠話古今

在天姥寺進行一番歇息之後,眾客們就可以踏上前往台州地區的古驛道了。

天姥寺古驛道過橫板橋村,經天姥寺門前,上黑風嶺、關爺殿至冷水坑村,楓樹嶺腳的潽濟橋驛道全長約2100米,寬2米許,用卵石和條石鋪築,是目前我縣縣內保存最好、距離最長的古驛道。1994年12月公布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76歲的潘伯林是土生土長的橫板橋人。村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和每一處古蹟,他都如數家珍。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從山上打理茶葉歸來。他告訴記者,古時候這是通往台州的必經之地,小時候跟爸媽上山勞動時,還經常能遇到過路人。

世間萬物皆如是,繁華有時,沉寂有時。隨著交通的日益發達,古驛道也逐漸失去了它的重要性,深藏山中的天姥寺古驛道在使用了數千年後,也逐漸被荒廢。

千年驛道今猶在,不見當年過往人。一路走來,光亮圓潤的鵝卵石,青山流潺,掬水清甜,還有周圍茂密的翠竹,構成了一幅古樸淡雅的水彩畫。此時此景,104國道上那川流不息的車輛與這古樸靜謐的驛道形成鮮明的對比,那淅淅瀝瀝的細雨聲仿佛是長者與少者的對白。

從冷水嶺山塘繼續行走,到黑風嶺。站在黑風嶺歇腳,記者腦海裡頓時浮現出古時馱著絲綢、青銅、食鹽的長長的馬幫隊;身披鎧甲的兵將,身著長衫、帶著書童的文人墨客……

翰墨詩香橫板橋

橫板橋村的繁華因一座天姥山而繪就。千百年來天姥山吸引著文人墨客紛至沓來,一路縱情飽覽,吟風弄月,留下不少錦繡詩篇、綺麗詞章,用生花妙筆、華美文採點化了沿途的山山水水,也滋養著在山腳下繁衍的人們。

走在橫板橋村,穿村而過的唐詩之路古驛道已經與兩邊民居融為一體。小溪兩岸古樹蔥蔥,流水潺潺,牆上的唐詩、古老的民居無不在向過往的行人訴說著這裡曾經的繁華。

村裡每家每戶門前都有一個掛牌,上面有家規家訓。「傳統文化的傳承不能追求高大上,要用本土的東西。一來省錢,二來接地氣,村民容易接受。」村黨支部書記王伯強說,在不斷修建街角小品的過程中,老百姓從最初的「不支持」到現在「搶著幹」,這是對更美環境的自發追求,同時也激發了黨員幹部的幹事熱情。

新昌東南五十裡,天姥山麓泉水匯。二水中分村鼎立,石橋八條緊鎖溪。環村皆山風景美,田畈地爿土壤肥……村民金政健自創詩歌《詠橫板橋》《天姥贊》。還有潘月皎自己填詞,和村裡的姐妹們一起唱起越劇唱段《我愛橫板橋好風光》……難能可貴的是,村民們受唐詩文化的薰陶,能歌善舞,翰墨詩香也隨著古驛道伸向遠方……

數千年光陰流轉,曾經的人聲鼎沸漸漸沉澱下來,舊時畫卷頗添新墨之筆:

溪邊,重建的茶館,祠堂的雕梁畫棟。

塘邊,逼真的牆畫,水車的吱吱呀呀。

初春,嘮嗑的鄉音,孩童的追逐嬉鬧……

鉛華盡洗,再續繁華。如今的橫板橋村正在大力挖掘天姥山和唐詩之路等文化元素,打造詩路古驛特色旅遊村莊和美麗新農村。

相關焦點

  • 重走唐詩路 打造精華地!「浙東唐詩之路」文學採訪活動在柯橋舉行
    2020-10-15 09:14 |柯橋傳媒集團 |全媒體記者
  • 動態| 浙江攝影家參加省作協「浙東唐詩之路」文學採風活動
    動態 | 浙江攝影家參加省作協「浙東唐詩之路」文學採風活動 2020-10-20 15: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百度地圖「浙東唐詩之路」上線 來天台山遊玩更便捷
    現在,來自四海八方的遊客來到天台只要在百度地圖搜索詩路文化帶就可以進入專題頁面,跟著導航暢遊浙東唐詩之路了!浙江詩路電子導航地圖浙東唐詩之路、錢塘江詩路、甌江山水詩路、大運河詩路「四條詩路」貫穿浙江全域,是浙江省要重點打造的文化高地、文明高地,是浙江大花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浙江建設的重要內容。
  • 上海·台州周|解碼台州:浙東唐詩之路目的地的文化魅力
    在燦爛星空下,與詩仙詩聖隔空對話;夢回大唐,重走浙東山水人文之路今晚7點半,「『和合文化百場講壇』走進上海——解碼台州:浙東唐詩之路目的地的文化魅力」活動在上海楊浦區圖書館舉行。 據悉,「和合文化百場講壇」是台州市的「文化名片」,3年來,立足台州深厚的歷史積澱,傳播「和合文化」與城市、與人、與生活的和諧之美。
  • 浙東「唐詩之路」的來龍去脈
    據統計,在《全唐詩》收錄的2200餘位詩人中,有400多人遊覽過這條風景線。大詩人李白、杜甫也都曾經乘舟溯剡溪而上,飽覽了「山色四時碧,溪光十裡清」的美景,留下了《夢遊天姥吟留別》、《壯遊》等千古絕唱,在浙東一帶形成了一條飄逸著翰墨清香的「唐詩之路」。  「浙東唐詩之路」的概念由新昌縣一位學者兼社會活動家竺嶽兵先生首先提出。
  • 「浙東唐詩之路」如何串起柯橋好風光?
    心馳神往  「唐人的詩與遠方」  「浙東唐詩之路」是指古代剡中一條唐代詩人往來頻繁、對唐詩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的古代旅遊風景線。它始自錢塘江邊的西興渡口,經蕭山到鑑湖,沿浙東運河至曹娥江,然後沿江而行入嵊州剡溪,經天姥山,最後抵天台石樑飛瀑,全長近200公裡。
  • 浙東唐詩之路核心區建設結碩果
    一出越劇小戲、一首原創越歌、一個文旅IP項目、一系列文創產品……12月24日,「詩路建設 浙東先行」浙東唐詩之路核心區建設成果發布會在嵊州舉行。活動由嵊州市委、嵊州市政府主辦,嵊州市委宣傳部、嵊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浙江在線新聞網站、天目新聞客戶端承辦,現場發布多項詩路文化產品,共享詩路建設發展成果。
  • 記者體驗「品唐詩 闖浙東」小遊戲
    在浙東唐詩之路上,你是「狀元」?
  • 越劇、文創、水上遊線、唐詩之城……浙東唐詩之路建設結出碩果
    一出越劇小戲、一首原創越歌、一個文旅IP項目、一系列文創產品……12月24日,「詩路建設 浙東先行」浙東唐詩之路建設成果發布會在嵊州舉行,地處浙東唐詩之路核心位置的嵊州,對外發布系列詩路建設成果。這也是今年吹響浙江詩路文化帶建設新號角、啟動浙東唐詩之路建設以來,嵊州積極響應浙江省委省政府的號召,率先落地的詩路碩果。
  • 範周|浙東唐詩之路文旅產業發展思考
    今日看點 浙東唐詩之路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與深厚的產業基礎,吸引了諸多文人墨客、學者專家的注意,沿線各地以唐詩為主題,挖掘詩路內涵,凝練文化底蘊,積極打造唐詩之路共同體。
  • 跟著唐詩遊天台!「浙東唐詩之路」目的地是浙江天台山!
    他們經過的這條路,就是浙東唐詩之路,天台山就是這些詩人的目的地。  天台作為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所在,以其神山秀水、佛宗道源、桃園勝境等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其作為這條詩路的頂點地位。  「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詩仙李白的詩篇代表了有唐一代詩人對於天台山的神往。
  • 鄭柵潔省長談唐詩之路:率先啟動浙東唐詩之路建設 高標準打造詩路...
    一是浙東唐詩之路:天台今年4月被稱為「中華第一高瀑布」的天台山大瀑布建成運營,新昌位於天姥山風景名勝區的鼓山公園建成開放,上虞、嵊州等地完成「詩畫剡溪」曹娥江綜合整治,柯橋謀劃建設稽山鑑水唐詩路,蕭山著力打造浙東唐詩之路起點漁浦,餘姚建成「唐詩之路」景觀小品等。二是大運河詩路: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公園等12個標誌性項目列入國家文化公園重大工程建設方案。
  • 天台:高水平建設「浙東唐詩之路」目的地
    浙江在線10月10日訊(趙靜)一脈天台山與水,半部中國全唐詩。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天台就是引得全國「網紅」紛至沓來的「打卡地」。《全唐詩》收錄了寫於浙東或有關浙東的詩作1500多首,其中涉及天台的有1300多首。天台山正是浙東唐詩之路的目的地和精華所在。
  • 浙東「唐詩之路」上的古鎮新篇
    【新春走基層·親歷改革時刻】  光明日報記者 俞海萍  大年初一,車從錢塘江出發,向南蜿蜒行進,經紹興,自鏡湖向南過曹娥江,溯源而上,經新昌的沃洲湖、天姥山,至天台山石樑飛瀑。這一帶留下了名篇詩章無數,被稱為浙東「唐詩之路」,相傳是唐代詩人穿越浙東七州(古代越州、明州、台州、溫州、處州、婺州、衢州)走出來的山水人文之路。  在1月剛剛召開的浙江省兩會上,省長袁家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抓好大花園建設,開展人人成園丁、處處成花園行動,積極打造浙東唐詩之路和錢塘江唐詩之路。
  • 浙江啟動「浙東唐詩之路」建設:將恢復沿線山水和文化之路
    浙江啟動「浙東唐詩之路」建設:將恢復沿線山水和文化之路 澎湃新聞記者 姚似璐 2020-10-13 16:26 來源:
  • 圓桌|重走浙東「唐詩之路」:關於藝術院校山水寫生的意義
    「藝術·社會·美育——首屆『唐詩之路』全國美術高等院校美術教育社會實踐研討會「前不久在天姥山所在地浙江新昌啟幕,來自全國各大藝術院校的教師在「浙東唐詩之路」的發源地新昌,共同探討如何推進美術教育社會實踐教學與詩意的融合,以落實社會美育。
  • 新昌傾力建設天姥山國家風景名勝區 積極打造浙東唐詩之路精華地
    對此,新昌縣作為唐詩之路的策源地和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地段,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積極行動,紮實推進研究、規劃、保護、利用和宣傳五大工程,力爭建成浙東唐詩之路文化研究的新高地、浙東唐詩之路文旅融合的樣板地、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地。
  • 「浙東唐詩之路」文化旅遊商品(非遺作品)創意大賽正式啟動
    大賽報名請登錄藝集網首頁浙江省詩路文化發展需要近一步物化、深化、轉化,為了做好浙東唐詩之路的文化傳播,發揮嵊州「浙東唐詩之路」核心區資源優勢,挖掘「兩聖一祖」和歷代詩人入剡吟風弄月的景觀和故事,傳承非遺文化,由嵊州市文廣旅遊局、嵊州市經信局主辦,嵊州市非遺保護中心、嵊州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承辦的「嵊」情相邀 共創「剡」品——「浙東唐詩之路」文化旅遊商品(非遺作品)創意大賽正式啟動,以期通過徵集優秀的藝術作品
  • 浙江省作協來臨海開展「浙東唐詩之路」採風活動
    11月18日來自浙江省作家協會的三十名詩人、作家及藝術家來臨海市開展以「浙東唐詩之路」為主題採風創作活動唐朝年間,一條浙東唐詩之路將無數文人墨客送到了江南,臨海深厚的古城文化和獨特的江南風光成為了唐詩之路上璀璨的一站,臨海之所以受到眾多文人雅士的青睞,與它的地理位置也有著密切的聯繫。
  • 這條歷經千年的浙東「唐詩之路」,依舊獨得國人偏愛!
    浙東「唐詩之路」   鑑湖泛舟   浙東「唐詩之路」是唐代詩人穿越浙東蕭山、紹興、寧波、台州等地的一條山水人文之路,詩人們從錢塘江邊的蕭山西興(越州屬地)登岸,一路沿浙東古運河向東南延伸,經鑑湖,過會稽山、若耶溪、雲門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