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白帝城託孤是真心的嗎?我們一起分析

2020-12-25 小少講歷史

劉備白帝城託孤是真心的嗎?我們一起分析

對於《三國演義》有所了解的一般都會知道,劉備白帝城託孤這件大事,也就是劉備在臨終之前,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諸葛亮,還把所有的權證都交到諸葛亮的手中。劉備曾經就三顧茅廬情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打下江山,如今又再次將兒子也交給他,難道他就如此信任他,不怕他謀反嗎?下面就以小編自己的思路上為大家分析一下。

三國演義

第一,劉備具有看人的才能, 俗話說英雄起於草莽,謀士出於江湖。劉備就是這樣的英雄人物,由於在亂世前半生中先後和公孫贊、董卓、袁紹、曹操、呂布、袁術、孫權、漢獻帝等人相處。 所以經歷了很多,也就磨練出來了識人、用人的眼光。 劉備的各個鋪作:劉、關、張、趙、諸葛等都是在戰爭中相識的。 在這些人之中,諸葛亮 是劉備的最重要的功臣,小編覺得,要是劉備連自己一直以來最重用的人都不能相信了,那麼他的國土早就不屬於自己了。

諸葛亮

二,劉備集團中內政型人才缺乏 劉備集團在早期只有麋竺、孫乾等聊聊幾個文臣,極度缺乏戰略型謀士和內政型人才。 所以劉備寧遠得罪劉表也要在荊州大量招攬人才,諸葛亮就是這一時期被劉備三顧茅廬請求出山的。 而且諸葛亮的確完美解決了劉備戰略和內政問題。 在託孤一事上除了諸葛亮,其他備選方案都風險極大。

三,諸葛亮在蜀地沒有根基 諸葛氏是琅琊望族,但是經過戰亂,諸葛氏居家難逃荊州,雖然在荊州和荊襄氏族關係錯綜複雜,但在蜀地卻是水上浮萍,沒有多少根基。 同期託孤的法正是劉備一個備選人物,但是法正投靠時日太短,更是蜀地望族,僅這一點就不能讓劉備放心。

四,劉備根基尚在 劉備、曹操、孫權作為三國開國之人,都有自己核心班底。 司馬氏能篡曹,是因為曹氏忠臣在前後幾次事件中被清洗殆盡,曹氏幾代皇帝都短命的原因。 劉備雖然戰敗身死,但核心班底沒有受損,完全能撐起蜀中割據的局面。

羅貫中

五,了解三國的人都知道,作者羅貫中對於蜀漢有著一種奇怪的喜好,對於劉備的定位也是忠厚溫和,禮賢下士。而劉備往往很出色的完成了這樣一個角色的表演,對於收買人心是運用嫻熟的了。在三讓徐州中,劉備力辭徐州牧的職位,不肯接受陶謙的讓位,最終在『萬般無奈』下才『勉強』接受。在徐庶的母親被曹操劫持到許都後,劉備嚴厲批評了糜芳的建議,『慷慨』的放徐庶離開,讓徐庶感動的一塌糊塗,即便是進了曹營也是一言不發。在長坂坡裡,趙云為救阿鬥殺的七進七出,劉備便當著趙雲的面將孩子摔在地上,說道「為了你,差點害我損失一員大將」

劇照

六,縱觀歷史,歷朝歷代都不乏狡兔死,走狗烹的事件。漢朝的開國將領韓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過呢,那些事件基本上都是發生在國家安定,邊境無事的情況下發生的,但是,在蜀漢後期,朝中無人,因此劉備是不可能去殺諸葛亮的,除非他想將自己拼死打下的江山拱手送與魏、吳。因此小編覺得,那些所謂的白帝城託孤的陰謀論,是不可能的事。

諸葛亮劇照

諸葛亮的拒絕真的是十分機智的,也突出了他的才高行厚。最終劉備將兒子和王朝交給諸葛亮手中也是十分正確的選擇。小編覺得,劉備白帝城託孤是真心的。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白帝城託孤,「君自取之」,是劉備在試探諸葛亮?都錯怪劉備了
    這到底是劉備的真心話,還是劉備以退為進在試探諸葛亮?或者,正如無數人猜測的那樣,「五百刀斧埋伏於兩側」。只要諸葛亮有任何不聽話的地方,劉備就會下達指令,瞬間殺死諸葛亮?。嘴巴再好,也要看行動。在白帝城託孤之前,諸葛亮的頭銜是以宰相身份記錄大臣事務,參加假節,領司禮校尉。注意,此時諸葛亮還沒有開府。劉備死後,諸葛很快開府。
  • 白帝城託孤,劉備並不信任諸葛亮
    白帝城託孤可以看出劉備並不信任諸葛亮相信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朋友對白帝城託孤這個影視橋段都有著極為深刻的印象,劉備臨終前的託孤之詞被後人大家讚賞,而劉備與諸葛亮二人的關係更是被後世之人皆奉為君臣關係的最高典範,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劉備白帝城託孤 是否信任諸葛亮呢 值得我們商榷
    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白帝城託孤的故事,這件事情再一次看到了劉備的狼狽,如果不是因為他貿然的進攻東吳的話那麼也不會造成最後的失敗,當時的孫權已經忍辱負重,想要和他求和,但是劉備卻因為自己的仇恨蒙蔽了雙眼,最後導致了個人的失敗,而且我們也認為如果他當初能夠保持自己那麼也不會有後來的發展,
  • 關於劉備白帝城託孤的說法
    關於劉備白帝城託孤的說法我們都知道,關羽驕狂大意而失荊州之後,桃園三結義中的另外兩位結義兄弟很快就失去了理智,張飛縱酒虐待士兵,最終在睡夢中被割下頭顱。而劉備則將當初指明自己方向的「隆中對」戰略計劃拋之腦後,發動夷陵之戰想要滅掉東吳。
  • 劉備白帝城託孤中的「白帝」究竟是什麼來歷?
    白帝城,可謂巴蜀地區聞名遐邇的一處人文勝地。 論歷史,這裡有三國劉備臨終託孤的佳話;論文學,這裡有李白流芳千古的名篇《早發白帝城》;論風光,三峽風光享譽世界,白帝城正位於瞿塘峽口的重要地標,今天屬於重慶市奉節縣。
  • 白帝城,劉備必須選擇的託孤地點
    劉備聽聞,悲憤至極,拒接所有諫言,下獄敢於勸阻者,興兵70萬伐吳。 夷陵一場大火,燒盡了蜀軍八百裡連營,燒盡了劉備英雄人生。 白帝城永安宮,劉備託孤諸葛亮。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終年63歲,諡號昭烈皇帝。
  •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終於暴露出本性,原來這才是歷史上真正的劉備
    在這個時間階段,發生在劉備身上的大事主要有4件,第一件就是率領蜀軍與孫權交戰,妄圖打敗孫權,如此便可以強大自身實力。第二件事就是在夷陵大敗,不但損兵折將,而且連自己都差點死在了戰場之上。第三件事就是在白帝城擁兵自守,伺機反攻孫權。第四件事情,就是在臨死之前,號召諸葛亮等人前來做後事安排。
  • 三國疑雲:白帝城託孤,劉備稱「君可自取」是在試探諸葛亮嗎?
    文/歷史李老師 首發企鵝號 公元223年春,劉備在白帝城病危,他把遠在成都的諸葛亮召來,囑咐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聽了劉備這一番話後,諸葛亮哭著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白帝城託孤,劉備和諸葛亮的君臣故事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大家看著都非常感動。問題是劉備真的想把皇位讓給諸葛亮,還是試探他?
  • 【蜀地風情】劉備為何「託孤白帝城」?
    於是公孫述自稱「白帝」,並以「白帝」為城和山之名。他死後,人們便在山上建白帝廟祭祀他。 大殿內供奉著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三國人物的泥塑像,卻不見白帝公孫述的蹤影,所謂白帝廟已經名不副實。廟宇易主,緣於一段有名的歷史佳話。三國時期,蜀漢皇帝劉備率兵順江而下討伐孫權。 臨行時,大將張飛被部下暗害。戰爭中,劉備又被吳國將領陸遜打得大敗。他狼狽退往白帝城,不久,抑鬱病故。臨終,召諸葛亮來白帝城,以國事和幼子相託付。
  • 白帝城:千古遺恨今猶在,唯見長江滾滾流!
    提起白帝城,很多人都會想起一件傳送千年的君臣佳話:白帝城託孤,而這裡的君就是三國時期的仁義之君劉備,臣則是千古名相的諸葛亮。不過,相對於三國時期,白帝城卻是來得更加久遠。對於當時的蜀漢來說,白帝城絕不能再丟,否則蜀漢有亡國的風險,這也是最後劉備一直駐守白帝城的重要原因。在白帝城的劉備,悔恨不止,身體每況愈下,大概也經不起折騰,於是就把駐守成都的太子劉禪和諸葛亮等重臣召到白帝城,進行託孤。鳥之將亡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對於劉備來說,從一個賣草鞋的奮鬥成一代帝王,本身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個人奮鬥史,相當勵志。
  • 白帝城託孤被傳為一段佳話,劉備是真心實意的嗎?
    劉備白帝城託孤是我國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沒人能夠理解劉備真正的用意。我們眼中的歷史也是劉備成功託孤,諸葛亮盡心盡力輔佐後主劉禪。當然,也有這樣一種觀點,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劉備託孤其實是在試探諸葛亮的忠心,如果諸葛亮真的取而代之,那麼一堆刀斧手便會衝出來結果了他。
  • 白帝城託孤,劉備壁櫃裡隱藏了刀斧手?難怪諸葛亮有如此行為!
    文/仗劍走天涯白帝城託孤,劉備壁櫃裡隱藏了刀斧手?難怪諸葛亮有如此行為!蜀,魏,吳三國當中蜀國的實力是非常孱弱的,所以在劉備死後,其實劉備是非常擔心蜀國未來應該要如何去走的。於是在這種前提下,才有白帝城託孤的事件。雖然表面上看,只是劉備將自己的孩子託付給了諸葛亮,但是這卻是蜀國權力的轉移。劉備在死前曾經說過一番話。大致的意思是蜀國未來的主導是諸葛亮。
  • 《三國演義》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真實情況並非如此和諧
    《三國演義》中,劉備與諸葛亮之間「如魚得水」的君臣情誼感動了無數的人。可你知道當時白帝城託孤的情形嗎?可是畢生努力在夷陵之戰後化為泡影,關羽大意失荊州已讓他痛不可當,自己意氣用事不聽勸告執意伐吳,又被陸遜火燒連營,精銳盡喪,狼狽逃往永安白帝城。
  •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周圍藏了多少刀斧手?這一切諸葛亮盡看在眼底!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周圍藏了多少刀斧手?這一切諸葛亮盡看在眼底! 劉備兵敗夷陵之後,帶著殘軍敗將在白帝城駐守一年多,防止東吳反噬,另外,他還名人千裡迢迢從成都叫來了劉諸葛亮。此時的劉備因為之前接連打擊以及年事已高,身體已經透支,再加上長年累月的徵戰,他終於病倒在了病榻之上。
  • 劉備白帝城託孤,唯一一句重要的話,諸葛亮卻沒有聽進去
    當時諸葛亮在蜀國輔佐劉備,幾乎以一人之力扛起了整個蜀國能夠與魏吳兩國抗衡的局面。在小說三國演義中,作者給我們展現了諸葛亮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縱橫捭闔用籌帷幄於千裡之外的高超本領。同時諸葛亮也是蜀國當中除了劉備之外,最受各位將軍敬佩的。當劉備被東吳的陸遜火燒連營700裡之後,在白帝城病重託孤於諸葛亮。
  • 李白詩下的白帝城,究竟是如何吸引我們前去的
    木木乘船遊三峽之時,順便遊覽了李白詩下的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白帝城》這首詩已家喻戶曉,木木也是受這首詩的影響而決定去白帝城的。然而在路上導遊卻跟我們說當年李白其實並沒有上白帝城,而是在山腳下吹完牛就乘船下江陵了,我們都是被李白騙上白帝城的[捂臉][捂臉]。
  • 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
    考古發現,白帝城築造是在歷代築城基礎上增補及修建而成,白帝城存在城套城、城壓城的現象。二零零六年五月,白帝城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帝城原名子陽城,為西漢末年割據蜀地的公孫述所建,並在此屯兵積糧。公孫述有帝王之心,便令其親信先造輿論,於建武元年(公元二十五年)正式稱帝,自號「白帝」,並改子陽城為「白帝城」,改城池所在的這座山為「白帝山」。
  • 夷陵之戰劉備大敗的根本原因,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一語道破
    劉備的蜀漢頻頻出擊,西線戰場劉備親自上陣拿下漢中,東線戰場關羽領兵北伐中原,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一時間氣象崢嶸,聲勢喧天。然而「月盈則缺,器滿則溢」的古訓再次發揮作用,蜀漢的軍事力量在達到巔峰狀態後迅速隕落。關羽在荊襄之戰中遭遇盟友吳國背後偷襲,全線崩潰,兵敗身死。荊州之地和蜀漢荊州軍團,都被東吳一舉蕩平,蜀漢軍事實力遭遇難以彌補的重創。
  • 白帝城託孤,劉備真的想過殺掉諸葛亮?三國志裡一個字道出真相
    現在充斥著不少說劉備虛偽的言論,匡扶漢室是假,替關羽報仇是假,白帝託孤也是假的,劉備就是不折不扣的偽君子。然而歷史上的劉備真的是偽君子?筆者認為,劉備並非偽君子而是真君子。在史書中,也能找到許多證據能夠證明劉備並非偽君子。空口無憑,下面筆者就舉白帝託孤這個典型例子來證明。
  • 朝辭白帝彩雲間,白帝城的彩雲你有見識過嗎
    說起白帝城,或許都認為它起源於劉備託孤的故事。其實白帝城的興起,是在比劉備的三國年代還早的西漢末年時。當年一位叫公孫述的人,佔據了蜀地,看中了白帝山的軍事價值,並在山頭上修建城壘,用作防禦。公元25年時,公孫述自稱「白帝」並建都。在公孫述死後,當地人就在山上建了一座「白帝廟」,於是白帝城才正式被世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