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金字塔」,已經成了羅浮宮的一景,成了羅浮宮的象徵之一

2020-12-06 阿明同學的同學

隨著收藏品的不斷增多,羅浮宮本身也在發展變化。中世紀時,羅浮宮只是一座位於塞納河畔存放王室檔案和珍寶的碉堡。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改造和擴建,至1857年拿破崙三世時才全部修成。

現在,以東面的方形舊羅浮宮為主體,南北兩翼各伸展出一長排相對稱的宮殿,西邊連接著名的杜伊勒花園。全長680米,佔地面積20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4.8公頃,是歐洲面積最大的宮殿建築群。最近幾年又有了新的發展,最大的變化就是在羅浮宮院內,三面被巨大的宮殿建築群懷抱著的長方形廣場上,建起了一個巨大的鋼鐵玻璃「金字塔」。這是當代著名的建築大師,美籍華人貝聿銘先生,為羅浮宮設計的一個現代化的出入門道。原來參觀羅浮宮的出入門道較小,又臨靠塞納河畔一條大道,來往車輛行人很多,極不方便,已不能適應增多的參觀者的需要,加之羅浮宮內幾千間相連的展室,走不盡的長廊、無頭緒的走道,往往使參觀者迷失方向。更糟的是,偌大的美術博物館內,竟沒有供參觀者歇腳喝茶的地方,也缺乏一些必要的輔助設施。

於是,密特朗就任總統之後,便把革新羅浮宮作為他任期內的一項大工程。他在提出設計圖的一百多名建築師中,選中了貝聿銘的設計,1983年5月全權委託他承擔這項工程。擴建革新羅浮宮,不能損傷原有建築,只好利用館外空地和在地下作文章了。1988年10月我們來參觀時,正在施工,還看不出它的面貌,這次我們參觀時,已竣工投入使用了。我們就是從這個「金字塔」裡進出的。

貝聿銘祖籍廣州,少年時代是在中國度過的,因此中國的傳統哲學對他影響很深。這種思想,也常常體現在他的建築設計中。他認為人不可脫離自然而存在,應隨時隨地順應自然,同時強調,「建築必須反映特定的文化、歷史和生活方式。」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他因地制宜,成功地完成了許多建築物的設計,特別是對一些著名的古老建築的擴建和改造上,作出了重大貢獻。羅浮宮的「金字塔」,就是他根據法國文化傳統和建築環境的特色完成的傑作之一。

「金字塔」構思獨特嚴密,設計精心完美。塔基是四方形,離地面9米深的底層是寬敞的進口大廳,用白色大理石鋪砌而成,布置了喬木、休息凳及出售藝術品和紀念品的商亭,還有衛生間、電話室、醫務室、兒童室、電影室、臨時展室、禮堂、咖啡館、餐館等,整個設計,使羅浮宮的可用空間增加了5萬平方米,彌補了原來設施的不足。這裡有3條通道,有的是傳動電梯,可以通往羅浮宮的三個展覽廳,有一個呈S形的樓梯通到地面。進口大廳露出地面部分的金字塔,高21米,全部用金黃透明玻璃覆蓋,陽光通過玻璃傾瀉下來,使整個大廳明媚而充滿生機。金字塔的周圍有3個高5米的小金字塔和一些用三角形大理石組合而成的水池和噴泉,在白天,水池反映塔身;入夜,發亮的金字塔璀璨耀眼,照亮羅浮宮建築群,具有夜空中的星體之美;噴泉噴出的白色水柱幾乎與塔尖一般高,使金字塔和羅浮宮更加多姿多彩。

當年巴黎修建艾菲爾鐵塔時,曾遭人反對,說它是「醜陋的黑色大煙囪」,破壞了巴黎偉大建築;1977年在巴黎建成法國國立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時,又有人出來反對,說它像個管道外露的石油化工廠,甚至有人咒罵它是「開了膛的野獸,肚腸都流露在外,與巴黎原有的古老而優雅的建築格格不入」,要求政府把它拆掉。後來,巴黎人對「鐵塔」、「文化藝術中心」習慣了,喜歡了,並引以為榮。據說,巴黎人對貝聿銘設計的「金字塔」,起初也有議論,說它破壞了羅浮宮的格局和風格,與羅浮宮不協調,是「畫蛇添足」、「拉郵配」,甚至也有以請願方式抗議的。但總的來說反應不像對「鐵塔」和「文化藝術中心」那麼強烈。我想這種議論不奇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如果有人在北京紫禁城午門前或太和殿前修建這樣一座玻璃體「金字塔」,也一定會引起不同議論的。據說現在巴黎人的看法基本一致,認為這個透明的現代建築,不僅是有很大的實用價值,而且它與古樸典雅的羅浮宮建築群和諧共存,兩個時代不同、風格不同的建築物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完美的藝術統一體。這個「金字塔」,已經成了羅浮宮的一景,成了羅浮宮的象徵之一。凡是來此參觀的人,都要以它為背景拍照留念。

相關焦點

  • 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
    新官上任的弗朗索瓦·密特朗憂心於法國戰後衰敗的藝術氛圍,為了鼓勵藝術的發展,他成倍地撥款以改革文化藝術公共建築,第一個目標就是法國巴黎的文化象徵——羅浮宮。為此,法國政府廣泛徵求設計方案。應徵者都是法國及其他國家著名建築師。最後由密特朗總統出面,邀請世界上十五個聲譽卓著的博物館館長對應徵的設計方案遴選抉擇。結果,有十三位館長選擇了貝聿銘的設計方案。
  • [分享]羅浮宮金字塔平面圖資料下載
    文件格式:su版本號:sketchup7內容簡介 羅浮宮金字塔SketchUp模型下載  羅浮宮金字塔  羅浮宮金字塔不管是在中東、裡約的貧民窟、肯亞的貧民窟、紐約、勒阿弗爾還是上海,這裡的牆上都留下了這位法國藝術家的作品。這個春天,JR收到了musee du louvre(羅浮宮博物館)的邀請,將這座世界著名博物館門前的玻璃金字塔變成一個巨大的光學幻象作品。
  • 90%的巴黎人反對的羅浮宮金字塔,無法逃脫的真香定律
    Le musée du Louvre 羅浮宮博物館在這座1204年便修建而成的華美宮殿中,曾居住過多達50位法國國王與王后,乃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La Joconde三大鎮館之寶之一:《蒙娜麗莎》還是Beyoncé與Jay-Z夫婦二人在羅浮宮內拍攝的刷爆網絡的MV?
  • 此人把金字塔搬進羅浮宮,最後成現代建築大師
    ,所有的一切都已經物是人非了。金字塔也能立於羅浮宮前中國人要想在西方有所建樹是非常的不容易的,而貝聿銘卻做到了在西方國家做中國貴族,他成功把金字塔搬進羅浮宮。貝聿銘與羅浮宮設計模型法國人不太願意一位和中國人來對自己的國家的瑰寶指手畫腳,而這位不被看好的設計師居然妄想將金字塔與羅浮宮結合
  • 貝聿銘傑作——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30周年
    中新社記者當天在現場看到,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所在的庭院已經限制民眾入內,法國當代藝術家JR以「揭示玻璃金字塔的秘密」為主題,在眾多志願者的協助下,用畫布將金字塔入口裝點一新。灰色畫布如同行雲流水,與金字塔入口巧妙融合在一起。金字塔入口內部的參觀人群絡繹不絕,售票處有很多人在排隊等候,也有不少人聚集在諮詢臺。
  • 看懂羅浮宮
    羅浮宮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博物館,其入口是一個藝術品。三十年前,因為法國總統密特朗的「大羅浮宮計劃」,這個玻璃金字塔才得以建成。初建成時,這座70英尺高的玻璃金字塔曾令傳統主義者深感驚駭,甚至大加批判,認為徹底毀掉了羅浮宮的古典之美。但今天這裡是巴黎最受歡迎的標誌性建築。2019年3月,羅浮宮剛剛慶祝完玻璃金字塔建成三十周年紀念日。兩個月後,當年金字塔的設計師貝聿銘去世。
  • 行走在羅浮宮,神遊在羅浮宮,遙遠的羅浮宮
    今天我們走進法國巴黎的羅浮宮,只為感受藝術,只為放鬆自己。羅浮宮對於我們來講並不陌生,這個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湖畔的世紀之作,已然成了法國藝術的巔峰殿堂,這裡的藝術氛圍讓我暫時的脫離了生活,又回到了生活,如此體驗,實屬難忘。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不同,我們每個人的視角也會不同,所以,我僅僅是從一名遊客的角度,去感悟羅浮宮的藝術與文化。
  • 法國羅浮宮請貝聿銘改建"玻璃金字塔"(圖)
    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由著名美籍華人建築師——貝津銘設計,高出地面22米。     享有盛名的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現在卻為「名」所累。    據羅浮宮管理方介紹,最初,在實施所謂的「大羅浮宮」計劃時,玻璃金字塔被設計成每年容納約400萬遊客。到上世紀90年代末,博物館每年吸引了500萬遊客。小說《達·文西密碼》和隨後根據它改編的電影更使博物館成為全世界人嚮往的地方。隨著來自中國、印度和東歐的遊客增多,拜訪羅浮宮的遊客人數預計將在2010年後猛增到900萬。
  • 呂一民:羅浮宮 「法國的象徵與驕傲」
    可以說,羅浮宮已經成為法國的象徵與驕傲。  西人常云:「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羅浮宮也是如此,它在歷史長河中的變遷始終和巴黎乃至法國的歷史錯綜地交織在一起。  羅浮宮的歷史始於13世紀初。此時恰逢十字軍東徵時期,菲利普·奧古斯特二世為了保衛塞納河右岸的巴黎地區,於1204年在這裡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納河的城堡。
  • 羅浮宮鎮館三寶:法國的象徵與驕傲
    原標題:羅浮宮:法國的象徵與驕傲 可以說,羅浮宮已經成為法國的象徵與驕傲。   西人常云:「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羅浮宮也是如此,它在歷史長河中的變遷始終和巴黎乃至法國的歷史錯綜地交織在一起。   羅浮宮的歷史始於13世紀初。此時恰逢十字軍東徵時期,菲利普·奧古斯特二世為了保衛塞納河右岸的巴黎地區,於1204年在這裡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納河的城堡。
  • 羅浮宮入口的玻璃金字塔,晶瑩剔透,金光閃爍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園中盛開的菊花,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全球最華美的博物館羅浮宮。羅浮宮是全球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它不僅擁有《蒙娜麗莎》、《維納斯》、《勝利女神》等知名藝術品,其建築本身也是銘刻在建築藝術史上的佳作,尤其是那座金光閃爍的金字塔形入口更是讓這裡充滿了絢麗的光芒。
  • 羅浮宮與石頭:羅浮宮是怎樣曲折建設而成的?又反映了什麼信仰
    ②14世紀時期,為了滿足王室貴族們尋歡作樂的要求,查爾斯五世將羅浮宮改造成了皇家官邸,他將窗戶鑲嵌入厚重的石牆,宮內的牆壁上飾滿。宮內的牆壁上飾滿壁畫,且將各種奇異鳥型的簷槽噴口延伸在宮殿的白石外牆上。③此後的350年,隨著王室成員的增加,羅浮宮常常被擴建和修繕。
  • 羅浮宮金字塔不堪擁擠 將請89歲貝聿銘改建(圖)
    玻璃金字塔太擠 羅浮宮請貝聿銘改建(圖)  盛名難負 《達文西密碼》效應帶來成倍遊客  「金字塔。巴黎羅浮宮的這個新入口現在幾乎和羅浮宮美術館一樣有名。這座華裔建築家貝聿銘設計的引起諸多爭議的全新的現代玻璃金字塔,現在仍受到傳統派的嘲諷。」
  • 羅浮宮前玻璃金字塔「消失」
    原標題:羅浮宮前玻璃金字塔「消失」【摘要】 法國藝術家讓·勒內近日在巴黎羅浮宮博物館前的玻璃金字塔入口處一面牆體上貼滿羅浮宮的黑白照片,使其看上去與背後的建築物融為一體,從而造成玻璃金字塔「消失」的視覺錯覺。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的設計者,致敬貝聿銘的百年
    他的代表建築有法國巴黎羅浮宮金字塔等。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圖片來源:高品圖像貝聿銘作品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設計中使用了普通的幾何形態,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僅表面積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斷變化的天空,還能為地下設施提供良好的採光。圖片來源:高品圖像貝聿銘作品江蘇蘇州博物館:1999年蘇州市政府邀請世界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蘇州博物館新館。
  • 貝聿銘逝世: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之父,讓建築成為永恆
    貝聿銘設計的羅浮宮玻璃金字塔一九八九年正式開放前,各界批判聲不斷,一度有多達九成巴黎人反對他的設計。《費加羅報》曾帶頭抨擊羅浮宮金字塔這個「糟糕透頂的」設計,卻在金字塔啟用十周年當天發行特刊,歌頌它的登峰造極。1989年3月30日,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在爭議和批評聲中正式揭幕,投入使用。
  • 羅浮宮院內一顆巨大的寶石——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兩個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建築,巴黎引以為傲的古老和現代完美結合的標誌。1988年,著名的美籍華人設計師貝聿銘,用從中國江蘇運來的793塊玻璃建成的透明金字塔揭開了神秘面紗,玻璃金字塔就像剔透的精靈一般,矗立在羅浮宮前的廣場上。傲慢的法國人終於收回了當初指責,稱之為「羅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由此接受了貝聿銘以及他的建築設計藝術。一座驚豔世界的新型建築展現在世人面前。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迎30歲生日
    【新華社微特稿】法國羅浮宮入口處的「玻璃金字塔」29日迎來30歲「生日」。法國知名街頭藝術家JR打算動員400名志願者協助創作一幅巨型拼貼畫,回顧「大金字塔的秘密」。玻璃金字塔顯現現代主義風格,如今公認是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的代表作之一,與作為世界著名博物館的羅浮宮一道成為法國首都巴黎地標景點。然而,玻璃金字塔1989年落成以前,設計理念遭受巨大非議。貝聿銘1917年在中國廣東省出生,今年高壽102歲。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離世,他設計了羅浮宮金字塔
    早在乾隆年間,貝氏家族就成了蘇州四富之一,鼎鼎大名的蘇州園林「獅子林」就是貝家的祖宅,貝聿銘也在這裡度過了一段童年時光。貝聿銘長大後,整個家族都希望他能夠繼承家業,繼續在金融領域裡發光發熱,但他卻堅定地選擇了建築領域,這和他童年的經歷有著密切的關聯。
  • 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從內往外看原來是這樣的
    羅浮宮外面也逛得差不多了,小盆友鴿子也餵好了。該去走馬觀花看羅浮宮的文物了。羅浮宮廣場上那個玻璃金字塔處有個入口,不過我們沒有從那裡去博物館參觀,另外從上圖站著拍照的位置旁邊的地下通道入口下到地下的。這個羅浮宮廣場下面實際上是個商場,裡面可以逛逛的。商場嘛,賣啥的都有,隨便看看。星巴克的價格可以比較一下。中杯,我說的是所謂的大杯,大概在四到五歐元的樣子,價格和我們是差不多的。走到地面玻璃金字塔的下面了,這裡是一個倒玻璃金字塔,和地面是對稱的。小盆友摸一下塔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