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孩子的教育模式!

2020-12-13 清如雅菊

大家好,我是幕,今天我們繼續來聊日本的話題。

前幾天在微信群裡看到了鬼冢虎和亞瑟士兩個品牌的鞋子,其實這兩個品牌都是一家公司旗下的,本人尤其喜歡鬼冢虎,這是個日本復古風的潮牌運動鞋品牌,各大商場都有售賣,但是直營的旗艦專櫃只有東京和大阪地區,東京的那家在臺場濱海公園旁AquaCity Odaiba裡,店裡經常可以買到東京限定款,樓上就是拉麵國技館。由於國人去購物的非常多,店裡面都會有一位到兩位中文導購。

大概三年多前,我在那裡認識了一位姐姐,她是青島人,高中時期由於學習不是太好,感覺考不上國內的大學,就獨自一人來日本上學,先是就讀了一所語言學校,然後考上了一所名古屋的大學,學習服裝設計專業。大學畢業後認識了現在的先生,先生是日本人,然後結婚生子,過上了家庭主婦的日子。由於她的先生是律師,在日本屬於高薪職業,他們的家就在港區(上一期我們詳細的介紹了港區,大家可以看看上一篇文章)。

孩子出生以後,幼兒園和小學都就讀於家附近的公立學校,整體是精英教育的模式,除了各門學科以外,還學習了棒球、馬術、鋼琴、美術,並且主抓了英語,而且英語是當作第一語言來學習的,每天放學後就是各種的課外班,放假就是各種的補習班和社團活動,終於在小學畢業考上了東京排名第一的國際學校,學校是純英教學,除日語外,第二語言還要學習法語或西班牙語,並且是寄宿制,拿她的話說,上了這所學校的孩子,基本上大學不是藤校,就是國內的優質大學,如東大、慶應、大阪大學、名古屋大學、京都大學、早稻田這類的名校,而且90%以上都是醫生、律師這類的高薪職業。她說為孩子拼搏了十二年,終於可以幹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了,孩子的學習也終於走向了正軌,除了周末的補習班,其他的時間,學校都有各種社團活動,幫助孩子們成長。

她說回想起那些各種補課的時光,還是讓人覺得非常辛苦的,好在她們所住的地區,各種教育資源非常優質,免去了很多奔波勞累。我問她這類學校很多嗎?她說這類頂級的國際學校,基本上都集中在東京和大阪,而且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英語和數學是敲門磚,如果要考這類的學校,都要去他們指定的補習班上課,還要參加學校對外開放的社團活動,所以無論是買房還是租房,都要考慮離這些補習班近一些,不然大人和孩子都會非常累的,而這類優質的補習班也大多集中在中央區、千代田區、新宿區、港區、品川區。

為什麼會說到今天這個話題呢?主要是因為疫情原因,很多原本打算去歐美留學的家長開始轉向日本留學,但是孩子本身沒有赴日的留學計劃,導致很多人因為日語成了留學的最大難題,但是日本確實是有全英教學的學校的,並且這些學校的學生考入本國大學後,同樣可以進行全英授課的學習,不過這些學校基本上就集中在東京和大阪。我就有類似的朋友因為非常喜歡京都,就在京都購置了房產,並且註冊了公司,結果發現這邊的學校都是日文教學,孩子已經高一了,完全聽不懂課,打聽了一遍,發現最近的全英授課的學校在大阪,只能放棄了購買的豪宅,長期跑到大阪學校旁邊的蝸居租房。如果朋友們為了孩子上學而選擇移居日本,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課,不要只是聽信留學中介的隻言片語,學校、補習班、學區房真的是在全世界都是一成不變的道理和公式。

今天就聊到這裡,咱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日本孩子的「獨立教育」,和「中式教育」對比,真不是崇洋媚外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日本的一位作家伊坂幸太郎曾在一本書中寫到: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需要通過考試,就覺得實在是太可怕了。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所有家長最為關心的一個話題,在家長們的心中,孩子的教育至關重要,一點都不能馬虎。
  • 中國人在日本④|池袋華人家庭的教育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家庭發展親緣依賴網絡的凝聚力要弱於中國家庭。池袋標誌性商鋪「陽光城」。本文圖片均由南京大學「中國人在日本的社會適應與社會融入狀況調查」科考隊提供移民家庭中,代際關係不可迴避的一環是親代對子代的培養模式,這涉及到父母對子女的身份期望、學業期望和未來發展期望。
  • 我們的孩子,適合精英模式的教育嗎?
    普及制教育,是可以服務於所有人。精英模式的教育資源,由於是高端配置,高端人才,高端設施等等,資金的投入巨大。這種模式只能適合少數人,而大多數人卻被擋在門外!無題現在的課外班,本質上就是走精英模式的教育。而有些的家長們,為了孩子的未來,傾其所有!我們的孩子,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同學呢?
  • 鄧文迪談虎媽教育模式:我希望給孩子嚴格的愛
    談虎媽教育模式:我希望給孩子toughlove(嚴格的愛)  記者:你的背景是中西文化的交融的,你還是希望孩子學中文,那你對美國的那個"虎媽"怎麼看?  記者:你怎麼看待她的教育方式?  鄧文迪:我和她最近上了一個節目,一起在Charlie Rose talk Show講中國的教育。每個媽媽都想把孩子教育好,她的方法和我的方法不一樣。美國有些人說應該把她投進監獄,但是我認為,所謂小孩教育得成功不成功,要看小孩本身。
  •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多「狠心」?抗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反觀教育在世界一直名列前茅的日本,在抗挫折教育上明顯狠心太多。他們的抗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而且是孩子身體和心理素質上的雙重教育。01:耐寒教育日本教育有段時間被稱為「變態教育」,這個稱呼是因為他們的耐寒教育而得名。我們經常能從動畫片、電視劇中看到日本不管冬夏都穿著短褲、短裙,其實這在日本是非常常見的現象。日本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被要求穿短褲、短裙。
  •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美國孩子、韓國孩子、日本孩子:這是教育差距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之一,因為如果你不好好教育他,這個世界就會替你狠狠教育他。就單單在吃飯問題上,我們的孩子就和美國、韓國、日本的孩子差了一大截。這真的不是在貶低我們自己,而是大眾的教育確實出了問題。
  • 日本人是如何教育孩子交通安全的?太認真!
    為何日本人會遵守交通規則?那麼如果不是因為處罰嚴格,日本人為何會遵守交通規則呢?我認為最大的原因在於日本人從小接受的教育以及日本的文化。日本人從孩子幼兒園開始,就已經教育孩子交通安全!根據日本內閤府的官方資料,日本的《幼稚園教育要領》《保育所保育指針》等都寫有下面的內容:關於安全的指導,為了讓孩子情緒穩定,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掌握安全知識,規避危險場所或者事物,讓其更深的理解安全。另外,在孩子掌握交通安全習慣的同時,需要通過避難訓練,讓其能夠在發生災害等緊急時採取合適的行動。
  • 隔代教育孩子到底好不好?日本人的做法,值得老人借鑑
    隔代教育,從字面上我們可以看出,優點是照顧,缺點是教育,為何我們不能揚長避短,做好親子教育,以父母為主,老人為輔,在親子教育的這條道路上,誰都不缺席,努力,這樣做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曾在國外做過一項權威調查,隔代教育孩子到底好不好?調查結果是隔代教育的孩子並不比父母直接教育的差,反而是更有天賦和創造力。
  • 培伊英語中美雙師教育模式有保障,全面提高孩子的英語成績
    幾乎每個學習英語的人,都曾嘗試著拿起英語字典,開始死記硬背,但現如今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中的英語學習並不適用於當下的發展,全面提升綜合素養、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才能夠順應時代的潮流,接受中美雙師教育的主流教育方式,才能夠與時俱進,更加全面地掌握英語,讓英語成為第二母語。作為國內精英式英語培訓機構的代表,培伊英語設立有中美雙師課堂。那麼培伊英語的中美雙師教育實力如何呢?
  • 教師是公務員,老師校長定期輪換,日本均衡教育模式能否引進?
    今天看了一個關於介紹日本教育的視頻,感覺日本的教育模式有很多方面還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眾所周知,日本是非常注重教育的。別的不說,單單最近20年來日本出現了1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就可以看出日本的教育真的很強大。日本教育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呢?
  • 教育|紀錄片推薦——日本教育
    日本的幼兒園裡,總能看到孩子獨立完成事情的場景:孩子必須獨立脫下制服裡的套頭衫和鞋子,獨立換上衣鞋......圖片來源於紀錄片在日本,大眾普遍認為3歲的孩子就應該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所以,對於孩子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家長會採取果斷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完成的教育方式。
  • 日本小學生寫的一篇作文走紅:孩子的教育,到底有多麼重要?
    我們總是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真正的「起跑線」,比拼的就是孩子的教育。這份「教育」,不僅是指課堂書本上的知識教育,更是課堂之外的素質教育。而這兩天,一位日本小學生寫的一篇作文,又再次走紅了。他為了紀念自己未誕生的妹妹而寫的作文,文字純真善良又充滿感情。
  • 持有日本工作籤證,孩子入學花錢嗎,教育理念好不好
    持有日本工作籤證,孩子入學花錢嗎,教持有日本工作籤證,孩子入學花錢嗎,教育理念好不好在日本,孩子上學是免費的義務教育9年,這9年裡,不需要自己花錢一分錢,政府還會給各種補助,基本從孩子上學到大學畢業,自己只需要負擔將近
  • 幼兒園老師心聲:家長需配合,莫讓孩子教育,歸為「5+2=0」模式
    導語:幼兒園的老師問家長,有沒有聽過「5+2=0」的模式,在家長會前確實沒聽過,你知道嗎?上次幼兒園開家長會,老師在開始給我們提了個小問題,問有沒有聽過「5+2=0」的模式,原諒我的孤陋寡聞,之前沒聽過。
  • 一個視頻風靡全網,看日本教育出的孩子都是什麼樣?
    其實這全是來自於日本非常值得學習的教育機制。日本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比起文化課業,更注重素質教育,尤其是品德教育,接下來請跟小編一起盤盤日本教育中那些特色招牌......Simple Style學知識先學品德教育的好壞關乎著民族的興衰。160年前,日本就已經100%普及小學教育了。但直到小學四年級前,日本公立學校都只有隨堂測驗。
  • 日本「變態」媽媽曝光:硬核教育從3歲孩子開始,孩子們崩潰大哭
    一、日本「變態」媽媽曝光,教育太硬核  每次說到日本人,大家的第一意識必然是教育強國。確實,日本人的教育素質普遍較高,國民的文化素養也非常強大,甚至有網友稱「日本孩子出門時,背包必備的東西絕對會有書籍的身影」,以此可見日本人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我們都知道培養孩子上大學不難,但要想上一流大學則困難重重。但日本有位寶媽不僅將孩子送進了一流的東京大學,還上的是難度最大的醫學部!最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寶媽生養了4位子女,個個都是王牌學霸。
  • 日本4個教育細節,教出的孩子讓人「佩服」,值得每位父母學習
    以前我朋友給我回信,她已經在日本待了6年了,家裡有一個孩子,目前已經在日本幼兒園上學了。朋友跟我感嘆地說:日本的「變態」教育觀念和國內教育真的有大大的不同。每個國家的教育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和不同,但日本教育孩子哪些方面投入最多,並且每一個教育都特別「細心」,確實值得中國人借鑑和考慮。
  • 日本,細節的教育
    退一步講,即使有大人相陪,但都在登山,大人也有自顧不暇的時候,就不怕孩子在爬山中遇到危險嗎?我有些不解。導遊告訴我:你不要小看這些孩子,這些孩子的身體素質和意志不一定比大人差,因為從幼兒園開始,這些孩子就參加了不少由學校和家庭組織的磨礪身體素質和意志的活動——如在大冬天,讓孩子脫光衣服經受寒冷;在天寒地凍時,讓孩子在雪地裡赤裸身體跑步;送孩子參加野外生存訓練。
  • 精進教育模式:華南師範大學教育專家團隊蒞臨讀書郎參觀指導
    1月13日下午,華南師範大學教育專家團蒞臨讀書郎進行參觀指導。讀書郎教育研究院鄧院長及各部門負責人給與了熱情的招待,並向各位專家介紹了公司發展情況,帶領專家團參觀見證了在線教育課堂的教學教研、硬體產品的嚴格生產流程。
  • 中國教育VS日本教育
    眾所周知中國一直提倡素質教育,結果依然走的是應試教育路線。依然會以學習成績為標準來劃分好學生和壞學生。然而長大後才發現,好學生大多為壞學生打工了。但日本呢?一直走的是素質教育路線。為了孩子學習好,家長們也是咬著牙勒緊褲腰帶也要花錢讓孩子補課。所以倒置一些無德老師在學校上課時不認真授課,專掙補習課時費。私下各種賄賂老師,希望在校期間多多關照自己的孩子,更是筆筆皆是,反而成為促成這種不良風氣的始作俑者了。什麼老師生日、結婚、生孩子、教師節都變成公開送禮的好機會了。日本這方面和中國一比真的簡直是太遜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