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孩子,適合精英模式的教育嗎?

2020-12-21 心不昧則神明

普及制教育,是可以服務於所有人。

精英模式的教育資源,由於是高端配置,高端人才,高端設施等等,資金的投入巨大。這種模式只能適合少數人,而大多數人卻被擋在門外!

無題

現在的課外班,本質上就是走精英模式的教育。而有些的家長們,為了孩子的未來,傾其所有!

我們的孩子,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同學呢?不論是什麼樣的班級,是不是同班同學,無論是不是同校的同學。總有那麼一批同學們,這批孩子們,在課外班已經完成了;三年以上的數學學習、三年以上的奧數學習、三年以上的語文學習、五年以上的英語學習時間、有的孩子甚至還學習了編程課、數學拔高班、等等!這些都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強大的學習能力、這意味著經過磨練的學習毅力、這意味著經歷過時間的考驗、這意味著未來的學習優勢、這意味著堅強的心理素質……

那課外班的教育模式,能適合所有的孩子們嗎?

我還記得當時,女兒對我說的,課外班流行語;以抄為主,以懵為輔。懵抄結合,一定及格!課外班的考試,孩子們打小抄的可不少。孩子們的心眼兒就是,分數不好,回家以後沒法交代!或者面子上過不去!~這是跟父母的苦心過不去!女兒的話,讓我了解到課外班的複雜性,商業化的教育模式,也不是盡善盡美!畢竟是為了金錢服務……

天賦異稟的孩子,肯定會有。或者是理科生,或是文科生。是的,在初中階段,是可以看出來孩子的文理科強弱。這個關鍵時刻,絕對需要我們家長的耐心幫助,幫助孩子來進行弱勢學科的補習。這肯定需要極大的耐心、毅力才能追趕上,孩子的短板學科,非常不容易追趕的!我們大多數的孩子,都有這個方面的困難。畢竟是中考的壓力太大,家長和孩子們都不想輸我本人就是這樣的想法,唯恐我的女兒,在學習方面出問題,讓女兒去學習數學超前課。無非就是擔心女兒的數學,函數難關過不去。高中數學也擔心!唉!可憐天下父母心……

做家長沒辦法啊!在課外班的時候,很多的家長們,差不多都是這樣。花了多少錢,多少的時間,多少的心血,多少的淚水……!那真是;孩子哭,大人吼!

全家老少齊動員,都是為了孩子。三伏天,三九天,都能看到這些辛辛苦苦的家長們!每次考試後,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家長,面露微笑,頗為自得其樂。而學習能力差的孩子家長呢,長籲短嘆,自怨自艾。我也是其中的一個家長,悲喜交加的心情,再清楚不過了。來到課外班學習的本身,就是希望能夠培養出來一個優秀的孩子。但是,我更清楚,優秀的孩子,無論是課外班,還是學校,畢竟是少數。

精英模式的目標;是培養高端人才!

我們是個大國,不管是我們主動參與也好,或者是被動接受也罷,與西方國家的競爭態勢早已展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東西方之間的競爭!根據最新的聯合國工業統計數據,我國的工業門類,是全球工業化國家當中最齊全的!我們的國家發展,需要的是;各種各樣的人才。高端中端低端,各種類型的人才,全都需要!而且,人才的需求量極大!這種人才需求量,根本不適合搞精英模式、人才的數量太少!普及制教育,才是解決這種巨大需求量的唯一方法!

可憐的……

國際競爭格局,不是短時間的事情。為了我們的孩子,我們必須要有長遠的眼光,十年、或是幾十年後。我們也可以看看國家發展規劃;到2049年的時候。我國能夠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而我們的孩子們,在建國百年的時候,四十多歲的年齡。正是人生的黃金時期!我們的辛苦,就是造就了孩子們的未來!我們看看美國人,發展了多少年,工業化第一的位置,早就拿到手了,被英法一直壓制著,與英法競爭多少年?才登上國際頂峰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人才發展戰略。而教育資源,必須要服從於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這是國家層面的格局,是為了國際競爭的需要。教育資源的投入,是必須滿足國家發展所需要的人才量,以及人才隊伍的建設。這是國家發展的百年大計!

我們是平常人,只有認真解讀國家發展規劃,只有這樣才能認清楚形勢,我們沒有國家智囊們的眼光,也沒有深刻的見解,也不可能清晰地看到未來!我們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未來,解讀分析國家發展的大戰略。這是我們的孩子們,將來的大學教育,專業化的選擇需要。

可能有人要問了;你累不累啊?回答;累!真累!沒辦法啊,為了孩子的前途,我必須要受這個累,才行!因為,這是我們孩子們將來的前途,這是競爭形勢!根據目標大學的專業,來選擇高中!前提是;別不切合實際!事倍功半,還是事半功倍。全看我們家長們對孩子的評估!說實話,有點膽戰心驚的感覺,唯恐給孩子評估錯了,那就後悔一輩子的!

夢想成真……

高中階段,就是對我們家長的檢驗。選擇對了,那還好。選擇錯誤,那就是被埋怨的結果!

您的觀點呢?歡迎關注交流。

有關必回,有贊必回,相互關注,共同成長!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別讓「精英癌」扭曲孩子,「教育的病態」要及時糾正
    當下的教育模式好像出現了兩種,一種是建議就將立志將孩子推向上層階級的「精約教育」,一種是放飛孩子,讓孩子追求自我的「開放教育」,這兩種教育理念的模式明顯將中國式的教育出現了明顯的分裂化,而在這種教育模式背後,也是中國基礎教育近30年改革的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爭。
  • 日本孩子的教育模式!
    大家好,我是幕,今天我們繼續來聊日本的話題。由於她的先生是律師,在日本屬於高薪職業,他們的家就在港區(上一期我們詳細的介紹了港區,大家可以看看上一篇文章)。孩子出生以後,幼兒園和小學都就讀於家附近的公立學校,整體是精英教育的模式,除了各門學科以外,還學習了棒球、馬術、鋼琴、美術,並且主抓了英語,而且英語是當作第一語言來學習的,每天放學後就是各種的課外班,放假就是各種的補習班和社團活動,終於在小學畢業考上了東京排名第一的國際學校,學校是純英教學,除日語外,第二語言還要學習法語或西班牙語,並且是寄宿制,拿她的話說,上了這所學校的孩子
  • 教育:此「精英」非彼「精英」
    昨日晚談文化的一篇文章發出之後收到一個問題:什麼叫「精英教育?」難道教育不是為了培養優秀人才嗎?難道你文章中提到的「技能人才,勞模精神,工匠精神」都不是精英嗎?這裡有一個理解誤會,需要明確一下「精英教育」和「人民教育」的概念。「精英教育」特指一種培養「精神貴族」的教育。舊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方針都是以培養受教育者脫離勞動而成為「人上人」為目標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 自由放養好還是精英教育好?適合的早期教育,讓每個孩子更優秀
    01如果要調查現在的中國家庭對於哪些問題最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一定排在前列。孩子的教育問題隨著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關注,於是市面上悄無聲息的出現了了各種五花八門的教養門派和教養風格。可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教養類別被大家熟知以後,到底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孩子的又成了一個新的問題。
  • 「慢就是快,少就是多」,芬蘭教育雖好,但真的適合我們的孩子嗎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教育問題是決定一個國家未來的關鍵,將眼界放到整個世界,如今有不少家長都對到底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模式,出現了動搖和懷疑。02芬蘭教育雖好,但真的適合我們的孩子嗎?聽說過芬蘭教育之後,很多家長都會對這種體系產生深深的嚮往,但這卻不一定適合我們的孩子。世界上還有兩個國家的教育水平位於前列,是提倡大量練習的新加坡和韓國。
  • 大於眾學|入學率15%以下,被人們追捧的教育方式不一定最適合孩子
    大部分家長認為所謂精英,就是學識淵博、學習能力極強的學霸們;有些人認為作為精英就像是普遍認知的紳士風度、燕尾服、優美的英式腔調等禮儀;當然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所謂精英教育就是把大量的金錢投入到孩子的身上,用錢砸出精英。
  • 英國「虎媽貓爸」談教育: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中國僑網6月4日電 據《英國僑報》報導,虎媽為了讓孩子上重點小學,不惜賣掉大房子,問父母借錢買又破又舊的學區房;貓爸心疼孩子寫作業到很晚替孩子做起家庭作業……最近大陸熱播電視劇《虎媽貓爸》,折射出東西方文化教育觀的不同,隔代教育衝突,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並且這股「熱潮」還燒到了海外。有關精英教育還是快樂教育的問題引發了英國華人家長的大討論。
  • 精英教育才能培養出更多人才,別讓「快樂教育」扭曲孩子成長
    首先,西方的「快樂教育」本是貧民的無奈之舉,貧民窟裡的孩子,三餐溫飽都很難解決,因為所處的階層限制,他們的父母很少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這些貧民家庭的子女都處於「放養」狀態,其實就是自由生長、放縱式教育。可西方富裕家庭採用的卻是精英教育,這些家庭的孩子學習強度比普通家庭孩子大得多。
  • 樂動體育的教育模式為什麼這麼適合孩子成長
    如何在危機中尋求自保,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企業的燃眉之急,而樂動體育的從業者從「網際網路+」的新型發展模式考量,通過轉變現行的經營策略,在行業變革之中完善適合孩子成長的教育模式,在時代大潮之下屹立不倒。說到底,還是樂動體育獨特的教育模式。遠眺樂動體育初期涉足中國體培市場之時,並沒有因巨大的潛在人口紅利迷失了方向,而是直面體培市場的種種亂象。「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在充分吸收優秀企業的發展模式之後,結合自身源自歐洲的濃厚足球文化,樂動體育形成了獨特而具有針對性的專注於中國青少年的教育模式。
  • 「慢就是快,少就是多」,芬蘭教育雖好,但真的適合我們的孩子嗎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教育問題是決定一個國家未來的關鍵,將眼界放到整個世界,如今有不少家長都對到底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模式,出現了動搖和懷疑。02芬蘭教育雖好,但真的適合我們的孩子嗎?聽說過芬蘭教育之後,很多家長都會對這種體系產生深深的嚮往,但這卻不一定適合我們的孩子。世界上還有兩個國家的教育水平位於前列,是提倡大量練習的新加坡和韓國。
  • "中國通":中式語法學習是在讓孩子錯失"精英教育"
    簡而言之,就是要給孩子提供真正的素質教育,而不是急功近利應試型的教育。縱觀古今和中西,成功的精英教育深知真正的人文教育絕對離不開長期艱苦的訓練和學習。英語,作為當前通向精英教育的一種工具,受到了格外的重視。而說到英語學習,又不可避免地談及「語法」。「語法」是個讓人生畏的字眼。特別是在中國,一提語法,大家眼前馬上浮現的可能就是學校裡傳統英語教學的場景。
  • 中國精英教育的短板,卻是美國精英階層熱衷的入場券
    原因就在於體育特長生集中了北美文化所崇尚的所有精英特質,是美國選拔未來社會精英的主要渠道。在美國將近50萬的龐大的大學生運動員群體中,最後只有不到2%的人能夠晉級到職業運動員,大多數人則是在畢業後成為各行各業的精英。中國教育向來崇拜學術精英,體育特長生被視為邊緣人,甚至還會被打上「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標籤。我們的精英教育為什麼會拋棄體育?
  • 「精英爸爸」張魯一VS「佛系辣媽」王子文,誰教育出來的孩子更有...
    更氣人的是,你仔細一觀察,他們的確是沒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使多大力。然而,這位全能狀元的媽媽在接受採訪時,談及「學霸如何養成」,卻說: 「有很多人問我,你怎麼培養孩子,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說,我們基本就是只管好他的後勤工作,保障他的飲食,提醒他注意身體這些方面,他的課業就交給老師了。我們自己就平常心,不去打擾他。」
  • 豆瓣9.1紀錄片,揭露了我們距離真正的精英教育有多遠
    越來越多的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英國學習,希望孩子能在精英教育的環境下學到優美的英倫腔,學到紳士風度。那麼,精英教育真的就是這些嗎?豆瓣評分9.1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告訴我們,我們距離真正的精英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是精英教育?還是特權階層的教育?
    學生心儀「精英教育」的特權性,因為那是財富地位圈子的入場券,更是保持高高在上、頤指氣使的階梯;家長欽慕「精英教育」的目的性,除了「母以子貴」的心態之外,他們還能感到「讓孩子彎道超車」是「精英教育」獨有的咒語;老師們則偏愛「精英教育」的功利性,畢竟薪金和名氣的提高,令人難以抗拒。
  • 韓國「高考」:精英教育居上,普通家庭孩子,努力也得不到回報
    我們知道韓國選拔學生人才也有著自己類似中國高考一樣的制度。但是韓國不同於中國,在韓國有錢家庭的學生和普通學生之間是差距非常的大。對於韓國學生而言,「高考」中存在一道牆,這道牆有錢人家的學生輕而易舉的就能跨越過去,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在怎麼努力,也不一定能跨過這道牆。這道牆其實就是韓國的精英教育。韓國精英教育是韓國主體教育居上的水平。
  • 「領創教育」我家孩子比較「淘」,領創能管好,能教會嗎?
    未來不就毀了嗎?試問:這樣的孩子能來嗎?領創能管好教會嗎?答案是:當然可以!幾年的學習,領創不僅讓「淘」孩子順利度過了叛逆期,還使得他們更加懂得感恩,學得一技之長的他們,更是成人成才!因為堅信「人人都能高效快樂成才」,所以我們的老師,在對待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時,往往更多了一分耐心、細心。通過對學生的陪伴以及引導,成功幫助孩子度過人生叛逆期,實現華美蛻變!
  • 2020山東國際精英教育展|如何做好孩子的國際教育規劃
    「如何為孩子選擇最合適的國際學校?」「如何備考國際學校?」「世界名校青睞什麼樣的中國學生?」「國際學校和普通高中相比,有哪些優勢和劣勢?」帶著這樣的思路問題,為了同學們和家長們關心的學業大計,即日起至4月份,鳳凰網、鳳凰網青島聯合青島數十所國際學校、留學機構,推出「放眼世界·讓成長更精彩」2020山東國際精英教育展。
  • 被中國人「佔領」的英國私校,還是我們追求的精英教育嗎?
    ,還值不值得我們花費大筆金錢送孩子去?這類 學校一般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學費偏貴; 對於想要讓孩子接受傳統英式教育的家庭來說,這類學校的性價比不高。總體來說,英國私校的數量不少,各有特色,既有遵循傳統精英教育路線的,也有迎合國際市場的,完全可以根據學生個人的喜好和能力來選擇。  排名還是質量?
  • 應試教育靠努力,素質教育靠家庭,精英教育拼階層!
    城市的家庭,也是窮盡所有把孩子送去國外,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曾有一部探索教育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導演走訪了芬蘭、日本、印度、以色列及英國等五個國家,給我們呈現出不同國家的教育面貌:沒有競爭的芬蘭教育,怎樣告訴孩子什麼是成功或失敗?貧富差距極大的印度,怎樣用網絡教育彌合孩子之間的差距?集體意識濃厚的日本怎樣讓孩子理解個人和團隊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