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伉儷 百年前在津相識相知

2020-12-24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兩位偉人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天津度過的,他們在天津相識、相知、相愛並共同走上革命道路。他們始終把天津作為第二故鄉,臨終前他們分別留下遺囑將骨灰撒在祖國的山河大地、撒在天津海河。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地標: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nbsp&nbsp&nbsp&nbsp地址:天津南開區水上公園西路9號

&nbsp&nbsp&nbsp&nbsp介紹:兩位偉人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天津度過的,他們在天津相識、相知、相愛並共同走上革命道路。紀念館坐落在風光旖旎、景色怡人的水上公園風景區。紀念館基本陳列分為三大展區即主展廳、按1:1比例仿建的北京中南海西花廳專題陳列廳和專機陳列廳。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老照片留影求學

&nbsp&nbsp&nbsp&nbsp1913年暑假,15歲的周恩來來到天津,開始了在南開學校的讀書生涯。紀念館的工作人員介紹說,館藏不少老照片,記錄了少年到青年時期的周恩來在天津學習的經歷,比如1916年,周恩來和同學常策歐、李福景、潘世綸、葉琴禪以及伉乃如老師合影,以及1917年,周恩來與南開同學趙敏等九人在天津李善人花園(今人民公園)合影。在南開中學讀書期間,和同學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有一個周恩來青年時代用過的銅筆架,捐贈者是高春華和田穎村,田穎村是周恩來在南開學校的同學常策歐外甥田逢春之子。館藏老照片中,還有周恩來和常策歐在天津著名的鼎章照相館拍的單人照。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青年周恩來曾於1917年和1920年分別赴日留學和赴歐勤工儉學,「一張身著長衫的單人照就是他赴歐前在天津的留影。」鄧穎超在6歲時和母親到了天津,11歲就進入了天津最著名的女校天津直隸女子師範學校。1919年,兩人投入了天津五四運動的革命大潮中。

&nbsp&nbsp&nbsp&nbsp日記銘刻革命路

&nbsp&nbsp&nbsp&nbsp1919年9月16日,天津愛國青年進步團體覺悟社成立,其中就有周恩來和鄧穎超。紀念館的工作人員介紹,館藏文物中有當時覺悟社創辦的刊物《覺悟》雜誌,就是由周恩來負責主編。

&nbsp&nbsp&nbsp&nbsp在《覺悟》雜誌的眾多文章中,其中有周恩來的3篇文章和5首白話詩及鄧穎超的1篇文章,周恩來的文章包括有該刊發刊詞及起草的《覺悟的宣言》等,鄧穎超的文章則是提醒學生注意思想和生活作風問題。但《覺悟》第二期卻因為周恩來的被捕未能付印。

&nbsp&nbsp&nbsp&nbsp1920年1月29日,周恩來等天津各界代表20餘人因抵制日貨,抗議軍警暴行而被捕。半年來他們在獄中堅持鬥爭,曾以絕食抗議警方的非法待遇,出獄後的周恩來逐步走上職業革命家的道路。其中,1920年4月7日至1920年7月17日在天津地方檢察廳被關押的情況,周恩來用日記體記錄下來。該書稿1921年春起在天津《新民意報》上刊登。1926年7月,在同為被捕代表的馬千裡和孟震侯先生的努力下,由又新印字館刊印成書,署名「周飛飛」。這本珍貴的雜誌,由周恩來、鄧穎超秘書趙煒捐贈給了紀念館。

&nbsp&nbsp&nbsp&nbsp絲棉襖的故鄉深情

&nbsp&nbsp&nbsp&nbsp兩位偉人始終把天津作為第二故鄉,臨終前他們分別留下遺囑將骨灰撒在祖國的山河大地、撒在天津海河。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1976年1月8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逝世,遵照周總理的遺願,遺體解剖後火化,骨灰撒掉。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這個骨灰盒是當時在八寶山選購的一個普通骨灰盒。之後,當時的中國革命博物館把這個骨灰盒作為文物收藏,鄧大姐說:「我死後還要用這個骨灰盒。」1992年7月11日,敬愛的鄧穎超也離開了我們。遵照她的遺願,工作人員用這個骨灰盒把鄧大姐的骨灰帶到了天津,伴著繽紛的花瓣融入了海河。

&nbsp&nbsp&nbsp&nbsp中南海西花廳曾撥交給紀念館一件鄧穎超生前穿過的絲棉襖。這是周總理逝世後,天津天虹服裝廠73名工人利用業餘時間親手縫製的。當時郵寄到中南海時還夾著一封信:「親愛的鄧媽媽,當您穿上這件棉襖就會感覺到我們在您身邊,全中國青年都在您身邊。」鄧穎超看後,非常感動。從來不收任何禮物的鄧媽媽,收下這真誠的禮物並回信:「真是穿在身上,暖在心裡呀!現寄去三十元錢,作為工本費,可以購買書籍和學習用品。」 後來鄧媽媽來天津,還親切會見了工人們,告訴大家穿著它出席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會見過許多外國友人和親朋好友,「我很驕傲,你們都是我的子女。」

&nbsp&nbsp&nbsp&nbsp天津覺悟社紀念館

&nbsp&nbsp&nbsp&nbsp地址:天津河北區宙緯路三戒裡49號

&nbsp&nbsp&nbsp&nbsp介紹:覺悟社是在1919年五四運動高潮中產生的進步青年團體,天津覺悟社紀念館是一座建立在革命舊址上的紅色紀念館。紀念館整體布局為三進三合院,青磚灰瓦,磚木結構。現有展陳分復原陳列和輔助陳列兩部分。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20位進步青年 點燃覺悟薪火

&nbsp&nbsp&nbsp&nbsp今年,是五四運動百年紀念。在100年前的運動高潮中,周恩來、鄧穎超、馬駿、劉清揚、郭隆真等20位天津進步青年在天津創立了進步團體覺悟社。當年的革命活動舊址,已是如今赫赫有名的紅色紀念館,「天津覺悟社紀念館」匾額,更是由原覺悟社社員鄧穎超同志在1986年9月10日專程到館視察並親題的。

&nbsp&nbsp&nbsp&nbsp覺悟社是在五四運動高潮中產生的進步青年團體,二十名社員男女各半,其中周恩來、馬駿、劉清揚、鄧穎超、郭隆真等人都是當時天津學生運動的骨幹。社員們衝破封建束縛,聯合起來,共同鬥爭,他們在這裡研究新思潮,探討救國救民的真理,積極參加實際鬥爭,成為當時天津反帝愛國運動的領導核心,在北方的革命社團中享有很高的聲望。

&nbsp&nbsp&nbsp&nbsp鄧穎超、管易文、李愚如等原覺悟社社員和社友的回憶、結合相關文獻考證,是紀念館中復原陳列的重要依據,尤其是東廂房,是當年覺悟社社員活動的舊址,外牆築有「覺悟社舊址」標識牌,屋內陳列有書櫥、衣帽架、報架等物品,在房間正中並排擺放兩張八仙桌,上有社員們抓鬮用的鐵盤和紙鬮,再現了覺悟社社員們開展活動時的場景。當時為了鬥爭的需要,社員們採取了抓鬮的辦法,以號取名。這便是周恩來「伍豪」(五號)、鄧穎超「逸豪」(一號)筆名的由來。覺悟社成立後,李大釗從北京趕來和大家座談。

&nbsp&nbsp&nbsp&nbsp如今,紀念館已經擴大到了3000平方米,更多的人走進這裡參觀。一張張老照片和一份份展品,記錄了革命戰鬥歷史,也激勵著這個時代年輕人繼續勇敢前行。(津雲新聞編輯孫暢)

相關焦點

  • 相遇、相識、相知 ----品穎昌肉桂茶有感
    相遇、相識、相知----品穎昌肉桂茶有感一、相遇是一種美麗  與穎昌肉桂茶的相遇
  • 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破冰相識 探索相知
    破冰相識 探索相知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認識自我,加強自我調節的能力,在今後的生活中能更順利的應對各種壓力和處理各種人際關係;6月12日下午四點半,由院學生會組織的以「破冰相識 探索相知」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在四號公寓東側羽毛球場舉行
  • 安徽「皖工鵲橋」助單身職工相識相知相戀
    這次聯誼活動共計兩場,持續了4個多月,共計400多名單身職工在這裡相識、相知,據了解,單身職工們在活動相處中部分成為情侶,此次聯誼活動很受單身職工歡迎。據了解,安徽省總工會引導單身職工樹立正確戀愛觀,提倡「文明交友 互相禮讚」。
  • 《夢回》: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但等我穿越去找你!
    如果說,一對戀人能相識相知,是如此的快樂,卻又要經歷這遠隔三百年的別離,實屬讓人痛惜不已!然而《夢回》便要這結局逆轉:既然分離,那就換我去找你——穿越!《夢回》劇照樂莫樂兮新相知你我相識在這紅寶石的燭燈外,你我心意縈繞在你的夢裡!
  • 異性之間從相知相識到相戀,女生要知道男生會問的5個問題
    男女之間交往,從相識到相戀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畢竟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大家都比較含蓄,不可能一見面就說我好喜歡你,我很愛你,你做我的女朋友吧諸如此類的話。男人如果太直接會顯得很莽撞,女人太直接會顯得不太女人,因為女人都是等著男人來追求的。
  • TA們和智慧型手機「相識相知」的故事!
    TA們和智慧型手機「相識相知」的故事!教長者使用智慧型手機現場近日,三灶君來到  「教長者使用智慧型手機」公益課堂聽課,聽長者講述了他們和智慧型手機之間 「相識相知
  • 相逢相識相知相別,3分鐘讀諾獎得主川端康成作品《伊豆的舞女》
    屈指可數的幾日,可以讓相遇變成相識、相知,卻無法讓相思衝出年少的無奈。相別只是時間所奏起的輓歌,無聲地把相愛的泡影戳破,相憶則化為奔湧而出的淚水。終歸於淡淡地一笑,一聲長長地籲嘆。初戀、友情或是青春,都伴著那無聲的告別,漸漸遠去。 ——記《伊豆的舞女》《伊豆的舞女》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早期的代表作。
  • 學習用典︱與君遠相知,不道雲海深
    學習用典︱與君遠相知,不道雲海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  作者:  2019-04-28   本期《學習用典》解讀:  與君遠相知,不道雲海深。
  • 明年,愛情刻骨銘心,彼此真心實意,3星座相識相知,比翼雙飛
    明年,愛情刻骨銘心,彼此真心實意,3星座相識相知,比翼雙飛。導讀:一杯清澈的水,不停搖晃,不會清澈;一杯渾濁的水,不去搖晃,自然清澈。心亦如此!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沉澱和溝通,心就會清靜。
  • 【文化漫談】敬稱「伉儷」與「賢伉儷」怎麼應用?
    映現一對雙飛蝶,雙飛蝶指「伉儷」,那「伉儷」這稱謂的意含宛然呼之欲出。有人稱「伉儷」,也有人呼「賢伉儷」,例如下面這兩句話: 「歡迎賢伉儷光臨寒舍!」 「董事長伉儷出席了今天的感恩惜福會!」 話中的「賢伉儷」和「伉儷」都是敬稱同一對象,那又怎麼分辨其不同的使用時機或情境呢?
  • 相遇是緣,相識是份,相知是福,相伴是命
    圖片來源於網絡01、相遇是緣,相識是份,相知是福,相伴是命。一個「緣」字,不知令多少人喜笑顏開,心自而歡;亦不知令多少人肝腸寸斷,難以言說!
  • 大慶小芳《長相愛貴相知》 打造中國婚禮金曲
    日前,國內廣場情歌領軍人物大慶小芳推出新歌《長相愛貴相知》,欲打造2012年熱門婚禮金曲。此次,大慶小芳繼熱門點唱金曲《胡琴情緣》之後,全力推出最新單曲《長相愛貴相知》,帶大家重回天長地久的愛情時代,體會那份久違的痴情與真愛。
  • 偉人故居回憶錄。
    十月一號周四,天氣還算不錯,因為前幾天裡一直雨天。今天還算出太陽了、而我也知之後幾天會繼續迎來雨天! 然今年這個十一是中秋和國慶一起過比較特別的一次雙節!也可以帶點誇張的語氣說2020這個十一真是百年難遇呀!!今天去了偉人的故居,一直都有一個願望就是親身去感受偉人年少時待過的足跡及追尋偉人足跡成長過程的點點滴滴。
  • 相識相知相伴 第8屆中國國際房車露營大會集結
    相識是我們在路上的偶然相遇,相知是遮陽棚下的把酒言歡、相伴是下次旅行的一路陪伴
  • 趣味文化:「伉儷」是什麼意思?怎樣的人能稱為「賢伉儷」?
    我們經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或聽到「伉儷」、「賢伉儷」。或許有人會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其實「伉儷」對別人夫婦的尊稱。在古代,「伉儷」一詞可不能隨便用,是非常有講究的。我們常常在一些古書典籍看到,根據《晉書.卷五十六.孫楚傳》中載︰「未知文生於情,情生於文,覽之悽然,增伉儷之重。」下面我們來看看「伉儷」文化典故吧。
  • 津保鐵路 - 一條籌劃百年的鐵路
    2015年12月9日8時46分,第一列動車組列車從天津西站駛出,天津到保定的津保鐵路進入了試運行階段。這是一條歷經百年規劃、籌備、建設的鐵路。津保鐵路連通了京廣高鐵、京滬高鐵、京津城際、津秦高鐵,同時還將京廣鐵路、京九鐵路、京滬鐵路連接在一起,打通了華中廣大地區與東北最便捷通道,意義深遠。
  • 巴黎先賢祠前說偉人
    在它那巨大的穹頂之下,安息著數十位偉大的人物,他們是法蘭西共和國成立以來兩百多年間為國家、為民族建立過巨大功勳的不朽者,人們把他們稱為「偉人」。所以準確地說,先賢祠實際上就是偉人公墓。  法國革命爆發之際,這裡是一座剛剛落成不久的教堂,聖-熱納維耶夫大教堂。1791年,制憲議會通決議,把這座教堂改建成一座殿宇,安葬法蘭西共和新時代的偉大人物。從此。聖-熱納維耶夫大教堂便易名為先賢祠。
  • 既相遇,莫相忘;既相知,必相惜
    人的一生也會有三次相知,第一次知面,第二次知人,第三次知心。既相遇,莫相忘;既相知,必相惜,那些彼此的經歷,相遇的美好,相知的溫暖,即使繁華剎那,也永遠是心裡的溫暖。《古相思曲》無名氏十三與君初相識,王侯宅裡弄絲竹。只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朝與暮。
  • 愛成都 迎大運——鄰裡相知一家親
    為促進鄰裡之間的相知相識,2020年11月24日,由花月街社區、雙流區志願者協會及「紅海棠」管得寬黨員志願服務隊伍共同策劃的愛成都 迎大運——鄰裡相知一家親 花月街「紅海棠」水務小區趣味運動會如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