聳立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古建築,便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織金財神廟。大家都知道,普天之下在家中供奉財神爺的人很多很多,但是卻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地方為財神爺修建一個公眾的廟宇。只有在這裡,織金古城的中心地帶,才修建了這樣一座規模宏偉、氣勢非凡的財神廟。而且其選址定位、設計結構、裝飾色彩,都具有顯著的地方民族特色,具有上乘的文化品位,不愧為黔西北水西地區絕無僅有的一個古建築奇觀。
我們先看選址方面。清朝康熙五年(1666),織金開始建置平遠府城。第二任知府邱業聘請了民間地理先生黃儒矍設計城池布局。黃儒矍依據易經原理,將府城中心點選在我們身後的十字街。所有的建築都按易經八卦方位選址。例如知府衙門就選在西北方向乾位,面對東方的震位,可實現上令下行之速。
而財神廟的選址則出於這麼一種考慮:大家可能已經知道,織金城內外有泉水108處,又有兩條河交匯於這裡,按易經學說的觀點,顯然是水旺克火,呈現了陰盛陽衰的偏差,這就不利於城中的安全和發展。城內諸多泉水中,又以黑龍潭的位置最為要害。也就是說,在八卦艮位不能有這處龍潭。民間也傳說黑龍潭中有條孽龍,隨時可能拱翻地殼,使全城陷塌入潭中。於是,黃儒矍便令人鑄了十八口大鍋,將黑龍潭全部掩蓋鎖住,再才在上面修建財神廟。
同時,為了更好地實現水火相濟,又決定將財神廟的大門正對八卦學說中象徵陽火的南方,並且對準這個方向修了一條大街——也就是我們身後這條大街,今天的名字叫新華路。在大街的盡頭還修了一座炎帝廟。炎帝廟又叫火神廟,是陽旺之象。這條大街一直是城中數百年來的中心大街。過去的人們認為,平遠府及後來改稱的平遠州之所以興旺發達,就全靠這條陽關大道的設計。十分有趣的是,由於財神廟大門正對大街,從遠處看來,仿佛已經沒有路了,到得廟前,才知道又轉彎過去。這也是財神廟永遠處於突出位置的優勢。
▲夜幕下的織金財神廟金碧輝煌(圖片來源:織金融媒體)那麼,在這個位置又為什麼修建財神廟而不修建其他什麼廟宇呢?這財神廟雖然稱之為廟,但它在本質上屬於民間文化。按民間的說法,財神爺名叫趙公明,被玉皇大帝封為玄壇元帥。其職權為策權三界、巡察五方、提點九州,其能力可驅雷馭電、呼風喚雨、除病祛邪、保天下平安,加上又善斷公道、主持正義,更能保虔心向善的人們發財致富。這樣一個喜氣旺盛之神,人們自然喜歡供奉於家中。而平遠知府邱業和地理先生黃儒矍則有更大胸懷,他們在觀念上跳出了狹隘的家庭圈子,將這尊喜神迎用於府城布局中最重要的位置,使之水火相濟,地方繁榮昌盛。這也算是一個沿用習俗而並不庸俗的創舉了。
現在讓我們再來欣賞財神廟的造型和結構。
據文獻記載,財神廟雖然在選址定位上依據漢文化的易經學說。但是廟的設計建造上則屬於水西地區的彝族文化風格,因為它當時是請一位彝族建築師設計和施工的,可惜工程未完建築師便積勞成疾與世長辭了。幸好他有一個技藝也很高超的女兒,女兒繼承父親遺志,鍥而不捨,盡心竭力,終得大功告成,從而使財神廟成為了水西地區彝族建築物中水平最高的典型。
還值得注意的是,這財神廟是個打破了傳統格局的傑作。它的廟基呈品字形。正面平齊,長七間,寬21.5米;北面中部凸出,長五間,寬15米,進深六間,深16米。全樓佔地344平方米。它有四重脊簷。底層屋面為廡殿頂,二、三、四層屋面均為逐層內收的歇山頂,從側面看,三個「人」字形檔山逐層壘迭,非常美觀。特別與眾不同的是,它打破了常規,將背面第二層樓的瓦面中部刻意拉長,與第一層瓦面連接成片,使背面為三層,而前面則是四層。整個建築就像一頭坐著的老虎,坐北朝南,虎虎有生氣。
在色彩裝飾方面,財神廟的裝飾是以黑色、紅色為主。黑色、紅色是水西彝族最珍視的顏色。除了那些黑柱、黑枋,木鬲扇門、雕花窗、木板牆,又都塗上了土紅色。這樣黑紅相間,正是彝族民俗中常用的色彩,用在這老虎形狀的財神廟上,又象徵老虎皮,可以避邪。而層脊、屋簷、翼角等醒目的地方又用石灰粉糊成白色,線條明快,清新悅目,又象徵老虎的耳朵和眼睛。還有,整個大樓上的許多木雕、灰塑圖案,又都突出表現了彝族民間美術中的虎頭紋飾。
▲織金財神廟正面遠景(圖片來源:貴州織金洞)那麼,為什麼要將財神廟建成一個黑虎形狀呢?因為在彝族同胞的心目中,黑虎是鎮山之寶,是保衛地方的大將軍,是水西江山永固的象徵。20世紀80年代,在水西彝族都城大方城北就出土過唐代石雕虎頭。聯繫到財神趙公明以黑虎為坐騎,這更說明財神廟象形於虎是彝漢文化的合璧之作。
還有,整個財神廟共有36條屋脊、18命翼角、18個銅鈴,都是九的倍數。
這是由於古代彝族以九為最吉利的數字,著名的水西女土司奢香夫人坐鎮的是九層衙門,彝族地方政權實行的「九扯九縱」官制。這些屬於彝族傳統文化的內容都體現在財神廟的結構上了。
財神廟不僅僅是水西地區彝族傳統建築的典型,而且在現代國內權威的古建築家專家們看來,它的建築造型,特別是它的層面結構,具有極為高超的學問,是中國古建築中獨樹一幟的高峰。它優美的造型,風格獨特的裝飾,使一座龐然大物顯得和諧凝重、飄灑輕盈,具有良好的藝術效果。更可貴的是,財神廟在國內屬絕無僅有,在國外類似的建築也只有日本名古屋的天壽閣;而日本原有的天壽閣已經毀掉,重修的天壽閣僅僅是外形上模仿原物,再也沒有了財神廟這樣的內部結構。
▲織金財神廟視頻(來源:《畢節之最》,時長:4分20秒)吳勇,貴州黔西人,1949年11月生,織金清香型竹蓀研究所所長,貴州豐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中國食用菌協會常務理事,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畢節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文學方向為地方歷史小說,已經出版七部長篇歷史小說,其中以《水西悲歌》等四部構成的《烏蒙史詩》被評為貴州省第四屆烏江文學獎。
1983年全國第一個馴化栽培紅託竹蓀,被稱為「中國紅託竹蓀之父」。獲1991年貴州省星火科技三等獎和畢節地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3年發明紅託竹蓀菌棒栽培法,2018年發明林下栽培紅託竹蓀,均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證書。
1997年出版了《竹蓀栽培與加工技術》一書,印數26000冊,列入全國科技興農100種圖書(貴州唯一列入),中國食用菌專家顧問團成員。
2016年被表彰為全國食用菌扶貧新聞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