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透莊子「觀人九法」,你也能成為識人高手!

2020-12-17 史小狐

世界著名管理大師傑克·韋爾奇說:「管理很簡單,就是將正確的人放在正確的位置上。」用人,須先識人。我國自古就有大量識人用人的論述,而《莊子·雜篇·列禦寇》裡的「觀人九法」是最早的,也是最系統、最深刻的,讀完受益匪淺。

一、遠使之而觀其忠——

把一個人派往遠處工作,可以看出他是否忠誠,「蘇武牧羊」就是歷史上的典型。有些人在領導眼皮子底下兢兢業業,一旦派了出去,「天高皇帝遠」,就原形畢露了。所以要重用一個人,可讓他遠離一段時間,以檢驗其忠誠度。

二、近使之而觀其敬——

這裡的「敬」,有恭敬、敬業等意思。把一個人放在身邊,時間長了,上下級之間的拘束感減輕了,看他還能否對領導保持恭敬,能否一如既往地愛崗敬業。如果做不到,那這種人很可能是勢利之徒,不可重用。

三、煩使之而觀其能——

考察一個人的能力,就交給他一些難題,看他如何解決,以及過程中的狀態如何。需要注意的是,此時領導者要當一個旁觀者,儘量讓他獨立解決問題,以培養其獨當一面的能力。

四、卒問之而觀其知——

要考察一個人的知識和智慧,就要突擊性地問他一些問題,看他的回答是否準確,反應是否機敏。臨場發揮照樣遊刃有餘的人,說明是有真才實學的。

五、急與之期而觀其信——

考察一個人是否講信用,可以突然跟他約定一件事,或安排給他有一定難度的工作,看他的表現如何。有些人平日裡信誓旦旦,一到關鍵時刻就掉鏈子。只有那些在緊急情況下也能信守承諾的人,才是靠得住的。

六、委之財而觀其仁——

考察一個人是否正直坦蕩,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讓他管錢。在財富的誘惑面前清清白白的人,才可以放心地託付重任。至於那些損公肥私的人,使用一定要慎重。

七、告之危而觀其節——

所謂「時窮節乃現」,考察一個人有沒有氣節,只要告以你們共同面臨的危機,看他是勇往直前、不離不棄,還是畏縮不前、明哲保身。這個人能不能和你同舟共濟,就很容易知道了。

八、醉之酒而觀其態——

一個人醉酒之後的樣子,是本性的流露,裝是裝不出來的。所以要從本性上去了解一個人,不妨觀察一下他醉後的表現,那些酒後無德、醉後失態的人,還是要慎重任用。

九、雜之處而觀其色——

讓一個人處於複雜的環境中,和各色人等打交道,可以觀察他對環境的適應性,這也是一個人情商高低、能力大小的體現。

這九種觀人之法在當今社會仍然適用,但任何技能都要通過不斷地訓練,才能很好地掌握。把莊子觀人九法牢記於心,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升,你也能成為識人高手。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評論、轉發,更多精彩國學內容,歡迎關注「一起讀國學」!

往期精彩:

《易經》中最重要的四個字,蘊含人生進取之道,悟到是福氣!

鬼谷子攻心術:把話說到別人心裡去?做到這3點才算上道!

《易經》第一爻「潛龍勿用」:不得志的人應該怎麼想、怎麼做?

相關焦點

  • 莊子識人九法:千年道家絕版智慧,值得一生珍藏!
    圖片來自網絡莊子如汪洋恣肆,天馬行空,但其實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多非常實用的招式,莊子在《莊子.列禦寇》中說:凡人心險於山川,難於知天。說人心險惡,識人比知天還難。並在《列禦寇》中從九個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識人之法,就是所謂的"九徵"。按照莊子提出的這九個方面,確實可以幫我們比較全面科學地了解他人的性格和內心。"遠使之而觀其忠"讓他到離自己比較遠的地方,看看天高皇帝遠之後,是否仍然可以表裡如一,盡忠盡職的做好自己的事情。
  • 莊子識人九法,看破一個人的本質
    如何超越人的表面而認識其內在精神,是每一個人需要鑽研的學問。 莊子曾從九個方面,提出過一種有效的認識他人的方法,即所謂「九徵」。 遵循莊子提出的這九個標準,我們能夠深刻地認識他人的性格和內心。
  • 莊子識人法:教你一眼看透人的本質!
    片尾曲:斷舍離 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要想看清一個人的內心,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人的一些識人小技巧不妨拿來借鑑。 早在兩千多年前,大思想家莊子在《莊子·列禦寇》中詳細闡述了識人的9個原則,通過觀察人在9種特定情況下的行為和表現,來認清人的本質。
  • 莊子:真正的得道之人,不是掌握了神通法術,而是悟透了這個方法
    這也不是我滿嘴胡說的,典故出自《莊子·大宗師》。有一天,顏回興衝衝的跟孔子說:老師,我最近開始頓悟了。孔子問:你悟到了什麼?顏回說:我已經忘記的仁義是什麼?孔子說:嗯,不錯,不過火候還是差了些。(顏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
  • 識人識己 成己達人
    識人識己 成己達人是否思考自人生 幾多迷茫幾多醒每人都有自心苦 所有根源是否清皆因遇事心不明皆因觀點不夠正皆因自私胸量小 皆因黑白顛倒中皆因一切看向外 皆因不懂內反省所有內心糾結苦 觀己觀心自會懂唯有如此漸看清 自己靈魂自品行所有文化自身演 言行意中見習性
  • 厚黑學:為人處世,要悟透七種做人的「玄機」,真正的人情世故!
    所以,為人處世要善悟,悟透做人的玄機,一旦悟透,就會有豁然開朗之感,再複雜的事情和關係,也能輕鬆面對。以下從厚黑學的角度分享為人處世,必須要悟透的七種做人「玄機」,可以說是真正的人情世故!來學習下吧。一、自製者強,做人不可太暴躁說到暴躁,很多人可能會想到三國中的猛人張飛。
  • 學習老祖宗識人術,記住這3句口訣,幫你看人一看一個準
    學習老祖宗識人術,記住這3句口訣,幫你看人一看一個準識人術,是一門古老的學問。例如《易經》裡說:「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孔聖人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以及莊子的「九徵觀人法」等等這些。
  • 《六祖壇經》和莊子:靈覺自在本無住,明月穿雲照誰人
    所謂「法身」,就是基本功,專業運動員和業餘選手差的就是「法身」,別看假動作花裡胡哨,其實是基本功的不斷加強,就像蓋樓的地基,埋得越深越牢,自然能收功得更高,可惜的是,現在沒人願意修練「法身」,都在教人「速成」,直接奔著花哨去,那自然是不穩的;「報身」就是「法身」修練到哪種程度能對應的成果有多少;而「化身」是「行」,王維所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曾國藩:一個人是否有修養,看臉就知道,「觀人四法」,帶你識人
    曾國藩根據觀人之法,作了一個口訣,被許多人視為「相面術」,簡稱「觀人四法」,可以帶你看懂天下人: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如果鼻子和眼睛不正,在曾國藩看來這個人肯定心術不正。我國民間有「嘴大吃四方」的諺語,有人說:嘴大的人,性格開朗,有社交能力;嘴小的人,做事小心,頭腦縝密。通過嘴唇來斷定一個人,難免武斷。但嘴巴是說話的,透過一個人說話的語氣和神態,能看出有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以及內心的想法,通過嘴巴識人並非無稽之談。
  • 人到中年仍一事無成,悟透古人留下的3句話,還有逆襲翻盤的機會
    人生不過短短數十載,在這短短的數十載裡,有的人通過努力打拼,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人雖然也在努力打拼,但是日子卻還是過得很累,事業也一直沒有什麼起色。特別是對於那些有了家庭的中年人來說,他們身上所承載的壓力比年輕人要多得多,那麼當人到了中年仍一事無成,還有發展起來的機會嗎?悟透古人留下的這3句話,還有逆襲翻盤的機會。
  • 練好知事識人基本功
    「知人不深、識人不準,往往會出現用人不當、用人失誤。對幹部的認識不能停留在感覺和印象上,必須健全考察機制和辦法,多渠道、多層次、多側面深入了解。」新修訂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明確要求,組織(人事)部門應當深化對幹部的日常了解,堅持知事識人,把功夫下在平時,全方位、多角度、近距離了解幹部。組工幹部要練好知事識人的基本功,提高識人本領,改進察人方式,確保精準識人精準用人。
  • 識人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不在面相在這四處
    這世上人心莫測,感情更是真假難辨,一個人是好是壞,憑單次的耳聽眼見都不一定為實,要用心去分辨,曾國藩說過:「寧可不識字,也要會識人。」由此可見慧眼識人是件多麼重要的技能。 熱情者有可能是笑裡藏刀,讚揚背後也可能是口蜜腹劍,若輕信了善於偽裝的人,不僅會壞了手中的事還有可能給自己招來災禍。 「時間看人,落難懂人」其實識人之術並非高深莫測,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不在面相,觀此4處便能識人,總結下來就是:言行舉止。
  • 鬼谷子識人術:熟記這二句識人口訣,看人,一看一個準
    但其實李家傳統企業的收益和底蘊才是無法估量的財富,也是李嘉誠家族真正的根基,所以李澤鉅才是真正能讓李嘉誠放心的人。有人問李嘉誠看中李澤鉅哪一點?李嘉誠說:「李澤鉅比我更懂得識人。」李嘉誠選擇繼承人的標準,並不是智慧和能力,而是會不會識人,這足見識人、用人的重要性。
  • 老祖宗留下的「識人七法」,教你察言觀色,看穿身邊人
    老祖宗留下的「識人七法」,教你察言觀色,看穿身邊人文/歷史大講廊我們大家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遇人不淑的問題,也對這個世界上最難琢磨的恐怕就是人心了,畢竟人心隔肚皮我們怎麼能輕而易舉地就看穿了人家的真實想法呢
  • 相愛時,能悟透這方面,收穫幸福很輕鬆
    尤其是愛人之間本就身處感情之中,如同當局則迷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一般,愛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論是付出還是一味的索取,自身都人為理所應當,但是愛更需要悟透相互的基礎為信條,愛更需要運用巧妙的處事方式進行化解矛盾和摩擦,從而讓幸福變得和諧有愛,相處輕鬆不累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
  • 曾國藩識人之道:一個人能不能深交,就看這四句話,可別交錯了人
    在清朝的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曾國藩會識人,左宗棠會打仗,李鴻章會做官」。他一生選拔過很多人才幹將,可以說他的成功與他的識人之術是分不開的,所以跟著曾國藩學看人一定不會錯。他說過判斷一個人能不能深交要從這4個方面。
  • 莊子:人生四步驟,直達逍遙之境
    其實,莊子已經用四個詞親口告訴了我們,一共四步,所指出的正是那條逍遙之路。 這四個詞,出自莊子親筆的內七篇中的《人間世》和《大宗師》。老莊常言天道與境界,卻很少去說抵達的路徑和方法。所以莊子明白講出的這四個詞非常之難得,值得一再珍視和細細品悟。 這便是——心齋、坐忘、懸解、見獨。
  • 莊子:人生四步驟,直達逍遙之境!
    其實,莊子已經用四個詞親口告訴了我們,一共四步,所指出的正是那條逍遙之路。 這四個詞,出自莊子親筆的內七篇中的《人間世》和《大宗師》。老莊常言天道與境界,卻很少去說抵達的路徑和方法。所以莊子明白講出的這四個詞非常之難得,值得一再珍視和細細品悟。 這便是——心齋、坐忘、懸解、見獨。
  • 看人只服莊子:識別小人,先把他灌醉,再誘之以利
    莊子可謂識人用人的鼻祖,其識人本領、境界不亞於鬼谷子。面對人人厭惡的小人,莊子提出了5個辦法,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也正應了「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句話。03告之以危而觀其節莊子的「告之以危」,即是故意將對方置身於相對危險的境地,以觀察其是否能處變不驚、持守節操。
  • 為什麼人不能「機」心太重?莊子用三個經典故事講透人生大智慧...
    莊子非但不例外,而且特別重視其科技與社會隱喻,並分別以寓言、重言和卮言三種寫作風格,從「機」眼三窺於「道」。 「機巧忘夫人心」與載道的根本 很多人對老莊「小國寡民」「絕聖棄智」這種向後看的歷史觀不理解。也許,《莊子·天地》中的一則寓言——即虛構與委託的故事能讓人有所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