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輪美奐:唐代古建築中的彩繪

2021-01-21 騰訊網

牆壁刷白,木構刷朱,可以說是我國建築極其悠久的一個傳統。唐代建築依然以朱白為最基本的木構色調,唐《含元殿賦》稱「今是殿也者,惟鐵石丹素」;韓愈《新修滕王閣記》中描述外簷受風雨侵蝕「赤白之漫漶」;

佛光寺東大殿北梢間木板門背,還留有唐代彩畫工匠「赤白博士許七郎」的墨書題記,可見在當時唐人的一般概念中,建築的基本色調還是以紅白為主,以至於「赤白」便可作為彩畫代名詞,為表述方便,我們不妨也將此類稱之為「赤白彩畫」。而屋頂多採用黑、綠、藍色,整體色調比較明豔。

儘管華麗的彩畫層出不窮,但是朱白傳統還是一直延續到了明清,在很多地區,朱紅還是最主要的傳統建築木構刷飾色彩。

東漢 和林格爾漢墓壁畫 桂樹雙闕

北涼 敦煌莫高窟275窟壁畫

北周 寧夏固原李賢墓壁畫 朱紅柱、額、栱、勾闌

隋至初唐的墓葬影作木構,幾乎全部都是以朱紅色刷飾,從京畿洛陽大量的皇室貴戚高官墓葬到周邊山西、寧夏、新疆唐墓中均可以見到;而敦煌壁畫中,初唐建築絕大多數也都是通體刷朱。

初唐 乾封元年 韋貴妃壁畫

左:初唐 莫高窟71窟 右:初唐 莫高窟431窟

初唐 莫高窟321窟

左:初唐 莫高窟329窟 右:初唐 阿斯塔納張懷寂墓出土木構

另外,在一些反映唐至北宋建築的繪畫中,也可以看到這一色彩的使用。

遼 山弈候約圖 出土於葉茂臺遼初墓 創作時間大約在五代以前,畫面依然是典型唐式建築

傳李思訓 江帆樓閣

五代 衛賢 高士圖

北宋 瑞鶴圖

日本奈良時代引進大陸樣式建造宮室,「青瓦丹柱」便作為新樣式的重要特點而區別於日本本土的掘立柱式建築的木色風格,奠定了平安時代以後和樣建築的基本色調。

奈良天平時代 因果經畫卷 創作時間相當於初唐 建築人物反映相當於貞觀時期的狀態。

平安時代 阿彌陀淨土曼荼羅

聖德太子繪 14世紀本

平安京豐樂殿復原模型

左:奈良法隆寺東大門天井(天花)右:法隆寺金堂內

兵庫縣淨土堂 日本從南宋福建引進的大佛樣代表建築,也採用了通體刷朱

七朱八白

唐代朱白彩畫的一個重要特點,便是闌額上間斷的白色長條,北宋《營造法式》中稱之為「七朱八白」。

傳統建築史觀點認為,七朱八白源自唐代建築的「重楣」(即雙重闌額)結構:闌額是柱上用於承接、連接柱頭的水平構件,南北朝末以來,闌額(楣)由柱上降到柱頂兩側,並分上下2層,中間連以若干短柱,《明堂規制詔》中稱之為「重楣」。重楣的連繫支撐作用遠比用一層闌額要大,對維持柱列穩定有更大作用。大約中晚唐時,由於鋪作層發展得更為完善,逐漸簡化為單層闌額,但依然用刷出「七朱八白」彩畫,模仿重楣之形。(《中國古代建築史》)。

唐代重楣結構示意圖

西安大雁塔門楣石刻佛殿圖中 清晰地刻畫出了立體的重楣結構

開元 河南登封嵩嶽寺塔地宮壁畫

景雲二年 章懷太子墓壁畫 人字拱與闌額朱白

但是實際上,七朱八白彩畫出現的時間,可能遠早於晚唐,雲崗石窟中便可見闌額條狀裝飾,初唐墓室壁畫的闌額中,幾乎全部都繪出了白色長條,當然這些也可解讀為是結構上的重楣,部分也的確應該是。

初唐龍朔三年 新城長公主墓壁畫 闌額上的白條,可解釋為重楣,或朱白彩畫,人字拱上也有白色條狀

初唐乾封 韋貴妃墓

初唐龍朔 新城長公主墓壁畫 闌額之上的白條顯然是朱白彩畫,而二層柱頭枋之間則是描繪結構

而05年出土的潼關稅村隋墓壁畫,則明顯地畫出了雙重闌額,闌額之上另又繪出更小的白條,若是描繪結構,則成為不合理的四層闌額,解釋為朱白彩畫似更合適。可見至遲到隋代,這種朱白彩畫便已經形成,其緣由或許還是自重楣之間留出的白色方框而來,只是出現時間應當提前。

隋 潼關稅村隋墓壁畫 重楣之上朱白彩畫

神龍二年 永泰公主墓壁畫 重楣 朱白

更為確切的例子,則是四十年後貞觀十七年的長樂公主墓壁畫,在幾個門樓圖中,在闌額甚至柱頭枋上均繪出八段白塊,連數目也一致,人字拱上也同樣繪有白塊;近年出土的開元間武惠妃墓中也可見類似做法。

貞觀十七年 長樂公主墓

貞觀十七年 長樂公主墓壁畫 門樓圖

開元 武惠妃敬陵墓室壁畫 雙層闌額之上再繪朱白彩畫

奇妙的是,寧波北宋保國寺大殿內,還保存了相近的七朱八白彩畫。

北宋 寧波保國寺大殿七朱八白彩畫

佛光寺有七朱八白彩畫實例,而敦煌幾個北宋初窟簷也可見。七朱八白在宋代江南還流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在部分南方明清建築中還可見到,算是極其存古的做法。除保國寺大殿外,還有杭州閘口白塔、蘇州虎丘雲巖寺塔、鎮江甘露寺鐵塔等實例。

南宋淳熙五年林庭珪、周季常為寧波惠安院所作《五百羅漢圖》中,也有描繪。甚至清順治十一年重修的廣州光孝寺大殿,老簷桁側面也隱刻有七朱八白圖案,可見其制度在南方之延綿。

保國寺大殿闌額七朱八白

虎丘雲巖寺塔內朱白彩畫

杭州閘口白塔闌額隱刻朱白

南宋淳熙五年 五百羅漢圖局部

大紅大綠的紅綠彩畫

隨著鬥拱構件的完備複雜化,建築裝飾也逐漸增添更多的色彩,大約初唐以來,形成了一種以赤白為主,青綠為輔的彩畫樣式:面積最大的梁架柱栱身椽依然刷朱紅;而大小鬥、窗欞、駝峰等構件刷綠或青;椽頭、栱端、昂面等構件端頭則刷白或黃(也有黑色實例);雁齒版(即後世雁翅版)繪黑白三角;勾闌部分,望柱、尋杖、盆唇、地袱等刷朱,而欄板刷青綠彩。

盛唐 莫高窟217窟 鬥、窗欞、欄板刷綠,雁齒版

另外,這種彩畫還有繁簡不同的幾種樣式:有的僅鬥刷綠,其餘一律刷紅;有的鬥、窗欞、欄板刷綠,其餘刷紅;有的在此基礎上將構件端頭刷黃白;有的更將栱身刷以深色;有的還把闌額以上刷黃,以下刷朱;有的將刷綠部分青綠相間,增加變化。但大體規律基本一致。

景雲元年 節愍太子墓壁畫 可見綠鬥

神龍二年 懿德太子墓壁畫 綠鬥、欄板,但窗欞刷紅,似可見紅白雁齒版

盛唐 莫高窟225窟 鬥、窗欞刷綠,其餘刷朱

莫高窟154窟 鬥、窗欞刷綠,梁柱枋栱刷朱,昂面,端頭刷白

中唐 榆林25窟壁畫 綠鬥、檁、欄板,黑白雁齒版,栱端頭已經刷成白色

盛唐 莫高窟148窟 梁柱栱刷朱 栱端刷白 其餘則青綠相間,重楣之間綠白相間,黑白雁齒版

盛唐 莫高窟23窟 栱身特別刷深色 另外還在額上看到團花彩畫

敦煌絹畫 觀音經變

敦煌絹畫 可明顯的看到批竹昂的昂面、椽頭、栱端都刷了白色。鬥拱則刷青綠

晚唐 莫高窟85窟 額柱刷紅,栱刷朱紅,栱端椽端刷白,鬥、駝峰刷綠,椽、柱頭枋刷黃

晚唐 莫高窟12窟 柱、楣、柱頭枋、椽刷淺紅,栱身刷深紅,鬥、窗刷綠,駝峰刷藍,椽頭栱頭刷白

敦煌絹畫殘片 上可見朱色勾闌蜀柱,平座黑白雁齒版,櫨鬥刷藍

敦煌絹畫殘片 椽枋栱身刷朱,端頭刷白,鬥刷綠

另外在一些出土的建築模型中也可見到簡單的紅綠彩畫

銅川唐墓出土三彩院落 屋頂青綠琉璃,窗欞刷青 柱栱刷朱

開元 武惠妃敬陵出土石槨 殘留彩畫可見櫨鬥、窗欞刷綠,重楣之間,綠白相間

榆林窟出土 可見櫨鬥刷綠 栱端刷白 以及重楣

日本飛鳥奈良時代以來,引進的中國建築樣式,經過平安時代和風化,形成的傳統日式建築,在日本建築史中被稱為「和樣」建築,以區別中世紀後來傳入的其他大陸樣式。所以和樣建築也是公認日本諸樣中保存唐代做法最明顯的樣式,其中色彩部分繼承了唐代最簡單的紅綠彩畫,構架基本刷朱,唯有昂面、栱端、椽端等構件端頭刷黃,窗欞、駝峰等構件刷綠。

日本敘事繪卷中,凡涉及奈良、平安宮室,基本都做紅綠彩繪。這在許多留存至今的和樣建築中也可以見到,包括大部分神社建築,甚至部分禪宗樣、折中樣建築,而近代以來復建的一些奈良、平安建築,也均採用了此類彩畫。唯有七朱八白、綠鬥等基本做法未見傳入日本。

鎌倉時代 聖德太子繪傳

觀音寺繪圖

平安時代 慧日寺金堂復原模型 闌額柱鬥拱椽刷朱紅,而直欞窗刷綠,椽頭、栱頭刷黃

平成京大極殿復原

奈良藥師寺西塔,仿造東塔復原

道成寺仁王門 可見綠色駝峰

京都妙心寺塔頭三門,雖是禪宗樣建築,但沿用了和樣彩畫

奈良法隆寺百濟觀音堂復建

廣島不動院鐘樓

宇佐神宮 日本神社建築 大多也採用和樣彩繪,此棟樓門,結合和樣、禪宗樣、神社各種做法於一身

青綠

以上彩畫皆以暖色調為主,但唐代還存在一種鬥拱以青綠冷色調為主的青綠彩畫,雖不常見(至今僅有一例發現),但這種青綠退暈的做法,卻是後世最重要的青綠彩畫之濫觴。

陝西中堡村唐墓出土建築明器 門、柱、栱間壁刷朱,但重楣、柱頭枋刷藍,鬥拱青綠

鬥拱則青綠退暈,白色緣道

北宋營造法式青綠疊暈

清代和璽彩畫

建福宮南立面 除了使用黃琉璃之外 基本配色原則和模型一致

花花綠綠的五彩彩畫

盛唐以來,建築彩畫愈加豐富,在重要建築上流行五彩繽紛的彩畫裝飾,在紅綠彩畫的基礎上,闌額梁柱逐漸增添了更多的裝飾,柱頭、柱身、闌額、柱頭枋或有束蓮彩畫(此做法南北朝即已經出現,但到盛唐以後又重新大為流行),或模仿團花錦繡繪束帶,彩畫的樣式也越來越多。鬥拱部分也逐漸發展出更細緻的彩畫,並添加白色稜道,開啟了北宋諸多彩畫樣式的先河。

盛唐出土的一些石槨上,即可見到柱身、闌額刻有各種卷草花卉,但是否是現實建築體現有待商榷。河北故稱晚唐磚中的磚雕影作木構,便明確地繪出了束蓮、團花彩畫。而盛唐以後敦煌壁畫中的建築,也是越發五彩繽紛。

左:開元八年薛儆墓出土石槨 右:開元十二年 西安秦守一墓出土石槨柱紋

河北故稱晚唐磚中的磚雕影作木構彩繪

晚唐 敦煌361窟壁畫 柱身柱頭枋有束帶、圓點彩繪

中唐 敦煌158窟 出了柱身團花束帶外 還有彩色琉璃瓦

五代 榆林窟彩畫 柱、柱頭枋的兩端腰繪束蓮,栱身柱身刷紅,鬥刷綠,駝峰青綠,栱端刷白

另外在栱的前稜,還繪有凸字形或工字形燕尾裝飾,這在佛光寺南禪寺以及敦煌窟簷均可見到,並且進入北宋營造法式制度中。

左:佛光寺東大殿內槽轉角鋪作栱底白色凸形燕尾;右:敦煌北宋444窟簷內栱底紅色工字形燕尾

五代彩畫,顯然已經有了更大更自由的發展,從五代各陵墓中的影作磚雕木構彩畫上便可見一斑,各種團花卷草層出不窮,布局隨意。

南唐二陵墓室彩畫

南唐二陵墓室鬥拱彩畫

五代 吳越國康陵彩繪

五代後周 陝西馮暉墓 沿用傳統的唐式彩畫 綠鬥欄板,朱柱栱,並且有標準七朱八白,以及團花

而敦煌的幾座晚唐至北宋初的木構窟簷,可以算是唐代建築彩畫的一個華麗而完備的尾聲,即保留了闌額七朱八白、柱楣枋栱身刷朱,鬥刷綠,端頭刷白、燕尾等基本做法,還增添了各種束蓮、團花、忍冬卷草彩畫以及緣道,還在白壁上做佛像、天王、飛天壁畫,幾乎是唐代彩畫集大成者。

敦煌 423窟木構窟簷內部彩畫

北宋初 敦煌431窟木構窟簷內部彩畫

窟簷內部彩畫局部

自燕雲十六州割讓契丹,與中原交流相對減弱,遼國反而保存了更多的唐代樣式,不論器物、服飾、建築,均比同期北宋中原滯後存古。遼前中期墓葬影作幾乎都繪出了唐式朱白彩繪,甚至還保留了朱色栱身、綠鬥、七朱八白的唐前中期做法,以及柱身束蓮,闌額團花等中晚唐做法。

遼初 內蒙古赤峰寶山1號遼墓 朱白彩繪、柱身束蓮

遼陳國公主墓壁畫 朱白 綠鬥

遼初 大同軍節度使許從贇夫婦墓 朱白 綠鬥

遼初 赤峰耶律羽之墓 門框團花

晚唐文宗開成五年,日本僧人圓仁曾至五臺山求法,在《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寫下了他眼見的輝煌諸寺:五臺山金閣寺「壁簷椽柱,無處不畫」,普賢堂「內外莊嚴,彩畫鏤刻,不可蛤言」,在依然沿用唐前期簡單紅綠彩畫的平安時代的這位日本人眼裡,晚唐彩畫應當是十分眼花繚亂和令人驚嘆的。

而日本到了安土桃山至江戶初期,卻又借鑑明清彩畫,在傳統和樣紅綠彩畫的基礎上,鬥拱、額枋、駝峰、柱頭等部分加繪彩畫,發展出一種以日光東照宮為首的豪華璀璨裝飾風格,大量用在神社建築上,比唐末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和歌山東照宮

以和樣彩畫為基礎,鬥拱闌額柱頭枋蜀柱添加彩畫,雖時隔數百年,卻與晚唐巧合

滋賀日吉神社 東照宮

鹿島祐德稻荷神社

日光東照宮陽明門

唐代彩畫發展至北宋,再經過規範,形成了種類繁多的彩畫類型,最簡單的朱白彩繪依然保留為「丹粉刷飾」,而最高級的「五彩遍裝」,已經是繁複到了無以復加。其中的「青綠疊暈裝」則在明清官式中得到極為廣泛的發展和運用,青綠冷色調成為後世彩畫的最主要類型。

最後是一張五臺山南禪寺大殿的彩繪復原:門柱額袱枋椽大體刷朱,柱頭柱腰束蓮,櫨鬥散鬥青綠間隔,栱身紅地忍冬卷草,拱底刷朱色工字型燕尾,闌額、柱頭枋採用各式彩色團花。南禪寺當年的彩繪原貌不一定如此,但是這個方案還是大致呈現了晚唐普通殿宇所應有的流行裝飾面貌。

*實用指南*

相關焦點

  • 古建築彩繪分類和古建築彩繪形式介紹
    古建築彩繪分類和古建築彩繪形式介紹現在走進很多的景區和公園我們都可以看見古建築彩繪,在我國古代建築中,除建築構造讓人駐足之外,其內外簷部繪就的色彩斑斑斕、構圖莊重典雅的彩畫也是吸引人們注意的重要部分。因為有了彩畫,那些歷數風雨的古建築仍然可用金碧輝煌來形容,從而使古代建築有一種豪放而赫然的氣勢。古建築彩繪分類和古建築彩繪形式介紹。主要分類 :和璽彩畫根據建築的規模、等級與使用功能的需要,分為金龍和璽、金鳳和璽、龍鳳和璽、龍草和璽和蘇畫和璽等五種。
  • 古建築彩繪一麻五灰亭臺樓閣彩繪
    古建築彩畫的基本工藝就是,在做彩繪的工藝流程上所使用的各種方法,由於彩繪的種類,圖案都很多,如和璽彩繪,旋子彩繪,蘇軾彩繪等分類不同,所以製作工藝也有差別,但絕大部分圖案都有基本的表現方法,也稱之為基本工藝,基本工藝不能包括各個細部花紋和畫面的畫法,它是指在各種古建築彩繪的繪製程序中都包括這些項目
  • 中國古建築彩繪藝術
    (二)旋子彩繪古建築彩繪藝術4月14日 · 禮品店職員清代建築彩繪是在明代建築彩繪基礎上發展改革,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清代彩繪除了改革明代旋子彩繪外,又發展了宮殿式的和璽彩繪和園林式的蘇式彩繪,使其更加豐富。清代的建築彩繪在明代程式化基礎上,又進一步加強了建築彩繪的規限,對圖案的規劃布局、工藝技法、色調、題材以及用金量的多少等都有一整套嚴格的等級制度和施工規範。
  • 五大古建築—細看古建彩繪繁複美
    在中國建築中,古建彩繪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彩繪就是俗稱的丹青,而古建彩繪就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古建築物上繪製裝飾畫,不僅美觀,而且有一定的防水性,增加建築物壽命。下面就有熙虎彩繪帶你領略中國十大古建築的彩繪之美。
  • 這個小漁村的「牆體彩繪」美輪美奐
    牆體彩繪有創意 走進山新村,一股濃濃的文藝氣息撲面而來,五顏六色的牆體彩繪映入眼帘。這些彩繪大多描繪了海邊漁民打魚的生活場景,牆上還寫著唐代詩人杜牧的詩作《鷺鷥》,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牆體彩繪巧妙結合,讓小漁村煥發青春光彩。
  • 唐代彩繪三彩釉女子俑,馬俑,駱駝俑,天王俑,鎮墓獸,陶器大全
    唐代彩繪三彩釉女子陶俑賞析作者:簡曉東博文中展示的是唐代時期的「彩繪三彩釉女子陶俑」。唐朝婦女愛美,特別注重髮式新奇與面部修飾。這一時期婦女的髮式主要有半翻髻、雙環望仙髻、囚髻、拋家髻、驚鵠髻、螺髻、百合髻、圓鬟髻等。
  • 故宮雨後現天空之鏡 藍天白雲下古建築美輪美奐
    故宮雨後現天空之鏡 藍天白雲下古建築美輪美奐 2020-09-02 08:11:13  來源:@人民日報
  • 唐代彩繪陶俑白象蓮花舍利塔
    這種象是佛教中最高等的白象,表示佛法力大無邊。上面的蓮花,是佛教裡面經常見到的象徵物,取「出五濁世,無所汙染」之義。相傳,釋迦牟尼一出世時,就站在蓮花上,成道後,起身向北,一步一蓮。釋迦牟尼佛傳教說法時,坐的是蓮花,他的手張開也象蓮花。佛教讚嘆蓮花有香、淨、柔軟、可愛四德,視為吉祥物。這種對蓮花的崇尚,體現在佛教文化的各個方面,成為美的象徵。
  • 中國唐代建築與日本古建築的比較,中國建築完勝日本!
    日本今天保留下來的較早的木構建築借鑑了很多中國唐宋等時期的木構建築,越近代的古建築和同時期的中國建築風格越不同,即日本在學習中國建築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的建築體系結構。這種不安定的設計在地震中簡直是災難。反觀中國建築,在結構上有許多措施保證建築的穩固,側腳和升起甚至使得建築構件在搖晃中不斷扣緊,在造型上也追求給人一種穩定、安定的感覺,即使是張揚的唐代建築,飄逸的屋頂仍然有外形有力的鬥拱表達出撐託穩固之意。圖 奈良法隆寺。
  • 日本學者斷言:中國沒有唐代古建築,林徽因怒懟:我要去找出來!
    很多人都知道,才女林徽因與丈夫梁思成一生致力於中國古建築的考察與研究,去過全國很多地方,考察過兩千多處古建築。但是最讓她興奮,或者說被稱為兩人裡程碑式的一次考察,應該是發現唐代古建築的那次。在林徽因與梁思成學習期間,就有日本學者寫了《中國建築史》,在裡面斷言:「唐及唐代的木結構建築在中國不存在,只有在日本京都才有。」他們的意思是,想看有關中國唐代的古建築,還得去日本。林徽因與梁思成看到後,心裡自然是十分不服氣的。他們都不相信中國沒有唐代的木構建築。
  • 唐代詩人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美輪美奐,生機勃勃
    唐代詩人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美輪美奐,生機勃勃春夏秋冬一直都是古代詩詩詞的熱門話題,當多愁善感的詩人遇到了變化多端的四季,就會綻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詩詞魅力。傷春、悲秋、苦夏、傲冬,都成為了詩人寄託情感的最佳載體。當季節與詩人的情感融為一體之後,就幻化成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詩詞作品。
  • 關注瀘州古建築 唐代建築南定樓有了最新進展
    原標題:關注瀘州古建築 唐代建築南定樓有了最新進展 近來,位於忠山的江山平遠堂正在進行修繕工作,建成後市民在這裡可制高江陽半島,俯瞰全城,將山、江、城景盡收眼底。 江山平遠堂始建於宋慶元年間,歷代均有修葺,為磚木結構歇山式建築。
  • 日本唐代的古建築風格,享受溫泉美景,享受不一樣的風格
    日本唐代的古建築風格,享受溫泉美景,享受不一樣的風格如果單獨拋開歷史原因,小編倒是覺得去日本算是一次很合算的旅行,且不說日本離我們很近,能夠省下一筆飛機票錢,如果在當地的藥店排隊代購的話,沒準連自己的旅行錢都能賺回來。
  • 別怪人說看唐代建築要去日本,多少人中國古建築第1瑰寶都不知道
    中國古建築研究奠基人之一,建築學泰鬥梁思成先生評東大殿:「國內古建築之第一瑰寶,佛殿建築物本身已是一座唐構,乃更在殿內蘊藏著唐代原有的塑像、繪畫和墨跡,集唐代建築、彩塑、壁畫、墨跡,四種藝術萃聚在一處,在實物遺蹟中誠然是件奇珍。」
  • 追溯古建築彩畫的起源及發展史
    在我國古建築歷史上,彩畫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建築彩畫,在柱、梁、枋等處繪製圖案花紋,是極富特色的建築裝飾。本期,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古建築彩畫的起源及發展。從文獻記錄來看,《禮記》中道:「楹,天子丹,諸侯黝,大夫蒼,士黈。」這段文字說明色彩的象徵性已經形成禮制,與社會的等級地位相匹配。
  • 最美就在中國古建築的懸梁上
    說道建築,小編覺得最美的建築就是咱們中國的古建築了,無論是從外觀上來看,還是從裝飾上來看,毫無疑問的都是最精緻的最複雜的藝術作品了。從去年開始,故宮系列開始火了起來,從故宮設計的產品包裝、還有相關的檯曆等等,甚至還有一些高端化妝品也吸收和設計了有關故宮的元素,這些產品都非常的好看,中國風的味道也非常的濃烈。這些新穎的設計也是受到了一致的好評呀!
  • 和田布扎克彩繪木棺探秘
    我們發現,和田布扎克彩繪木棺的樣式、裝飾圖案與中國內地許多地方發現的佛舍利棺十分相似,可能與佛舍利信仰有關。據佛教文獻記載,佛陀涅槃後肉體焚燒變為晶瑩剔透的佛舍利。佛弟子們用寶瓶收藏舍利起塔供養。這種做法隨著佛教傳播到和田地區,又經和田地區傳到我國內地,在中國唐代逐漸興盛起來,並順應中原習俗改寶瓶收藏為棺槨收藏。
  • 南昌牆繪,南昌彩繪,新農村彩繪-江西文繪軒牆體彩繪
    南昌牆繪,南昌彩繪,新農村彩繪-江西文繪軒牆體彩繪一、室內牆繪(電視背景牆、沙發背景牆、臥室、兒童房間牆畫、餐廳、走廊、陽臺、廚房) (這就不用多說了吧,鄉村文化牆繪,現在很多人覺得壁紙太過於大眾化和「撞壁紙」,南昌牆繪,所以很多人也樂意花錢畫一面與眾不同有設計感又合乎環境的牆面,首要是經濟發展了有錢人多了
  • 「三孔」彩繪百年首次系統修繕 雍正八年大成門一睹為快
    建築彩畫跨越了明末清初至清晚期和民國時期的繪製風格, 曲阜「三孔」等古建築群自清末以來,由於歷史、經濟等原因,「三孔」等古建築的彩畫一直沒有進行過系統的保護維修許多早期的建築彩畫已經嚴重起甲或斑駁脫落,甚至個別建築的木構件失去了地仗彩畫的保護而露出木骨。」曲阜市三孔古建築工程管理處副主任林丙煥在曲阜「三孔」彩繪保護工程試驗階段專家研討會上介紹到。
  • 欣賞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城隍廟,一份珍貴的古建築文化遺產
    三原城隍廟供奉著唐代名將,有著再造唐朝之功的三原人李靖。另外,廟內供奉有城隍、城隍夫人、送子娘娘、四大天王、文武財神、五路財神等供其朝拜,求財祈福,享受太平盛世,常年香火旺盛。精美絕倫的城隍廟古建築空間布局、建築技巧、雕刻工藝和彩繪藝術凝結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是中國一份珍貴的古建築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