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僅影響了古代的詩詞,對古代建築的影響也頗為深厚。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嗚呼待哉。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這三句無不提現天人合一的思想,天地萬物與人共息共存,將兩個獨立的事物融合在一起。古代有很多仕途失意的詩人擅長將自然與自身的存在巧妙結合,以達到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天人合一」強調人是在大自然中孕育的,人與自然有生命的共感,所以在人類的情感中既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對自然的熱愛,古代田園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賦予自然風物,享受自然的美好,訴說自己追求的理想,感悟自然深刻的哲理。
天人合一古代建築的積極影響
在一種動態平衡的中和狀態中調節和指導者古代中國人的人生實踐和藝術創造,對中和之美的追求,奠定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整體志向和藝術追求的整體風格。通過和諧的群體結構舒緩的空間結構,我國古代的城邑、宮闕、府第、佛寺、道觀、陵墓等建築的內容、形制與標準都是以「禮」這個國家的基本制度而制定出來的。清人任啟運便對此有深刻體會。
中和之美使中國古代的住房建築實際是封建等第觀念與象徵,寓意,優美及自然風格相結合 的綜合性產物。不僅民居如此,其他如宮殿, 廟壇,寺塔,園林等建築也無不具有這些方面 的特徵。例如當時流行的四合院建築,也帶有倫理特色,規定了什麼稱謂的人應該住哪裡。
中國古代建築群不 高但十分龐大,變化也非常豐富,而且,它們 能統一於一個整體中。
例如就單個的整體來說, 房脊造型,房瓦的顏色,房頂裝飾以及門,窗, 檻,梁,柱。
首先,它是儒,道觀念所形成的天地觀與 象徵性表現形式的完美結合.崇含蓄與隱喻,這一點與道家的"無為", "無言"及"空靈"正好一致。
於是,北京天壇 建築融合了儒,道兩家的審美思想,突出了象 徵性,將大量觀念以象徵方式表露於建築之 中。
中國建築相互滲透,融匯貫通,使整體更和諧,更天成。
例如多大的面積,多少植物分布布局,需要多大體量的建築。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
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弊端
它過分強調和諧,使整體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影響科學進步,思維方式過分強調整體聯繫與統一,缺乏必要分析和論證,不重視觀察和實踐。空想的理想主義使主觀易於脫離實際。
總結:天人合一的思想功大於過,每個人都應該汲取裡面優秀的部分,達到物與我合二為一的崇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