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古詩詞|韋應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2020-12-16 詩享書局

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142首古詩詞。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唐·韋應物《秋夜寄邱員外》

這首一首懷人詩。

詩人與邱員外在蘇州時過往甚密,邱臨平山學道時,詩人寫下了這首詩,寄託對友人的懷念。

前兩句,寫詩人自己。詩人因懷人而在涼秋的夜裡徘徊沉吟,久久無法入眠。

「空山松子落」,承接上兩句的「秋夜」、「涼天」,是從眼前的涼秋之夜,推想臨平山中今夜的秋色,空山之中,松子無聲落下。詩人由自己「懷君」、「散步」,推想友人也還未入眠。

整首詩現實與虛構結合,使懷人的人與所懷的人兩地相連,進而表達了異地相思的深情。

韋應物的詩,向來以古雅閒淡著稱,如其《滁州西澗》「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淡淡著墨,從容下筆,韻味悠長。

往期精彩

每天一首古詩詞|李煜: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

《平凡的世界》裡的9個人生真相:人活著,就得隨時準備經受磨難

11句美到窒息的情話:月色與雪色之間,你是第三種絕色

每天一首古詩詞|張繼: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古典詩詞裡的絕美意象|松柏: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相關焦點

  • 秋詩美句: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唐朝韋應物《秋夜寄邱員外》初衣解詩:江邊有茂密的松林和柏樹林,木質的地板通道,曲曲折折通往密林深處。當代中國的綠化做得好,城市周邊但凡有一寸土的地方,都種植了樹木,打通了綠道。
  • 詩詞| 秋夜寄邱員外 韋應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譯文及注釋譯文懷念你竟在這深秋的夜晚,散步詠嘆多麼寒涼的霜天。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還未安眠。注釋⑴丘二十二員外:名丹,蘇州人,曾拜尚書郎,後隱居平山上。一作「邱二十二員外」。⑵屬:正值,適逢,恰好。
  • 詩詞鑑賞:山空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原文】秋夜寄邱員外韋應物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山空松子落,幽人應未眠。那空寂的山中松子大概已落了,此時你應該還沒有入睡吧!【賞析】這是一首秋夜懷人詩,詩中頭兩句描述詩人在秋夜散步,吟詩懷念老友,後兩句更進一步,想像友人在那幽靜空曠的深山學道,如此夜深都還沒有睡吧!
  • 十首唯美秋夜詩詞: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秋夜寄邱員外》——唐·韋應物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賞析:懷念你竟在這深秋的夜晚,散步詠嘆多麼寒涼的霜天。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還未安眠。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白髮終難變,黃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賞析:獨自坐著悲傷雙鬢已白,在秋夜空堂上將近二更。山間野果在秋雨中落下,草中蟲子到燈下來低鳴。頭上白髮始終難以變黑,煉丹中仙藥也至今未成。要知怎樣消除衰老疾病,唯有學佛修成不滅不生。
  •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你讀過最純淨的一句詩詞是什麼?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韋應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還未安眠。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韋應物《滁州西澗》◆ 澗中的春潮水挾帶著雨水晚上流得很急,遠處渡口一隻無人看管的小船,被水衝得橫在那裡。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 韋應物思念朋友睡不著覺,便外出散步,寫了一首詩,卻成為經典!
    對於很多喜歡古詩詞的朋友們來說,之所以會如此喜歡,是因為在古詩詞那簡短的語句中,卻蘊含著極為豐富也極為深厚的感情,這些文字似乎帶有著莫大的力量,可以輕易地碰觸人心底最柔軟的地方。就是韋應物。在唐朝,遇到姓「韋」的,可要張幾個心眼了,因為在唐朝「韋」氏一般都是名門望族,尤其是長安一代的韋氏。韋應物就是一位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公子哥。少年時期囂張跋扈,放蕩不羈,老百姓都被他折騰得死去活來。安史之亂,長安一夜陷落,韋應物也隨著流落外地,那時候起,他便洗心革面勵志讀書,後面還成了一位大詩人。韋應物的一生其實就是一部勵志故事!
  • 每天一首古詩詞|溫庭筠: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唐·溫庭筠《瑤瑟怨》這是一首閨怨詩。全詩卻沒有寫一個「怨」字,而是通過描寫清秋深夜裡,女主人公悽涼獨居、寂寞難眠的景象,來表現她深深的幽怨。詩題「瑤琴怨」,寫的很含蓄。瑤琴,瑤瑟,是玉鑲的華美的瑟,瑟聲悲怨。
  • 韋應物的一首秋夜懷人詩,短短20字,意蘊無窮!
    唐朝著名詩人韋應物擅長寫五絕和七絕,為時人所稱道。其著名七絕詩如《滁州西澗》,其優秀的五絕詩亦不少,如《秋夜寄邱員外》。韋應物的《秋夜寄邱員外》是唐詩中懷人詩的名篇,歷來廣受好評。該詩短小精湛,格律優美,意境深邃,令人產生無限的嚮往之情。
  • 韋應物很經典的一首詩,全文無一生僻字,讀後卻令人回味無窮
    韋應物是我國中唐時期詩人。因做過蘇州刺史,故世稱「韋蘇州」。與王維、孟浩然、柳宗元並稱「王孟韋柳」,同為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其詩以五言絕句著稱,風格古樸淡雅,語言簡潔樸素,有「五言長城」之稱。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秋夜寄邱員外》,便是韋應物的五言絕句代表作之一。這首詩主要表達的是韋應物在秋夜對隱居朋友丘丹的思念之情。古樸淡雅是這首詩的風格,所以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生僻的語言,甚至初讀你不以為意。但它語淺情深,言簡意長,再讀你便會發現它是經典,餘味無窮。
  • 唐代五言絕句聖手,寫下一首懷人之作,僅20個字卻渾然天成
    這個詩人就是韋應物!韋應物的五言絕句寫的極好,其中有一首寫給故人的作品,短短20字,字字深情,最後一句寫出道之至高境界!《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唐代:韋應物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詩的大意是:在這個秋意寒涼的夜晚,我多麼懷念你。我獨自散步,遙想空山之中的松子靜靜掉落,無聲無息。而幽居求道的老朋友,你一定心有所悟,為此仍未安眠吧。
  • 韋應物很經典的7首古詩詞,寫盡人世滄桑,美到令人心碎!
    韋應物很經典的7首古詩詞,寫盡人世滄桑,美到令人心碎!1、《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這首詩詞描寫至友難以尋覓的萬分愁苦之情。在那滿山枯黃的樹葉中,讓我去哪裡尋找你的蹤跡呢?2、《秋夜寄邱員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 韋應物《秋夜寄邱二十二員外》全詩翻譯和賞析!
    [唐].韋應物.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山空松子落,幽人應未眠。【解題】此詩約作於貞元四、五年(788、789)任蘇州刺史時。題一作《秋夜寄丘員外》。丘員外:即丘丹,排行二十二,曾官倉部員外郎,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時丘丹隱於臨平山中學道,韋應物與他屢有往還唱酬。詩從自己散步秋夜,推想友人亦應未眠,寫出兩心相通,感情深厚。全詩意境空靈,韻味悠長。施補華《峴傭說詩》稱此詩「清幽不減摩詰(王維),皆五絕之正法眼藏也」。
  • 五絕詩人韋應物,短短20字,將思念之情和孤寂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五言絕句是中國傳統的詩歌體裁之一,一首五言絕句,由四句組成,每句只有五個字,講究用字,押韻平仄,有嚴格的格律要求。一首優秀的五言絕句,要能以小見大,以少含多,短短的20個字中,蘊含著深刻而豐富的內容,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說的就是五言絕句,這也是它最大的特點。
  • 只識松子香,不識採松人!
    在故事開始前,先說說松子。松子又名松實、果松子、海松子,是松科植物紅松等的種子,是常見的堅果之一,顆粒小,殼光滑。松子可生吃,炒熟吃,還可以作調料,歷代醫家、營養學者推崇松子,因其不僅是美味的食物,更是食療佳品,因而松子仁又有「長壽果」之稱。「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 秋日讀詩: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想必這是一位幽人,獨居於山中,晚來山間下起了雨,因為下雨,山中的野果不時被雨打落,啪啪啪的落地有聲,帶著一種禪味野趣。 查了一下作者,是摩詰所作,居然是王維,果然是王維,意外又不意外。王維的詩,優雅,清美,有一種閒花落定的禪意,代表了中國田園詩的最高水平,是中國古典詩詞美的典範。
  • 韋應物很淡泊的一首詩,向外甥陳述人生經歷,最後10字卻成網紅句
    古詩詞在現代還能夠造成如此大的影響力,自然是好的,但是我很好奇出題者是怎麼想到這樣一句的,這一句是韋應物《簡盧陟》詩中的尾聯,也就是說,它的後邊是沒有接東西的,詩到這裡,作了一個收尾,整篇的意思已經完整了。而出題者卻單獨拿出了最後一句,讓人接下一聯,還是有點兒讓我摸不到頭腦。
  • 讀一首詩韋應物《秋夜寄丘員外》,秋夜憶友人,寄詩道思念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唐代: 韋應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韋應物這首詩如果寄於俗人,則必不解其意,惹人懊惱。唯有知音如丘二十二員外,讀其詩,則能會其意,而感動於心。
  • 草書創作:韋應物表達異地相思的深情詩句(書法:張德進)
    寂靜的山中傳來松子落地的聲音,遙想你應該也還未入睡。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唐代韋應物《秋夜寄邱員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山空松子落,幽人應未眠。隱士常以松子為食,因而想到松子脫落季節即想起對方。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
  • 唐代詩人韋應物十首古詩,總有一首可慰風塵
    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奔蜀,韋應物立志讀書,進士及第,官至洛陽丞,後被迫辭職後又任滁州刺史。此詩創作正值作者在滁州刺史任上。秋夜寄邱員外唐代:韋應物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詩詞鑑賞:《長安遇馮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創作的一首詩。此詩通過描述作者與友人馮著在長安相遇時的所見所聞,來表達詩人對失意沉淪的馮著的理解、同情、體貼和慰勉之意。全詩筆調親切而略含詼諧,寫得情深意長,清新活潑,含蓄風趣,逗人喜愛。這首詩可能作於大曆四年(769年)或十二年(77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