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古渡口探幽——履跡墨香

2020-11-14 江柳101



早春時節,陰晴不定,周末日出,暖回寒褪。幾個網友相約騎行,去谷城漢江國家溼地公園遊玩。

途中文化名人楊總說,正好找仙人古渡口看看。我有潛意識裡,一直以為仙人古渡應該在仙人渡鎮與谷城廟灘漢江河對岸,怎麼會在溼地公園?引起我和一行人的好奇心和濃厚興趣。

從溼地公園西側門,向東北方向騎行四五裡,路前方兩行紅燈籠,通向東南方向一家餐館,挺拔的白楊樹上,豎著黑底白字招牌,上書古樸雅正「仙人古渡口農家樂」幾個大字。這才解除了我們一路上這條路走得對不對的疑惑。

穿過兩邊的正在變青發芽的楊樹林和石籽路,上到砂石築的一道一兩米高的堤口,河堤上長著一窩一叢的灰白拔茅杆葉,高大茂密。

站在堤上眺望,遠處的景物,歷歷在目。北望是王甫洲紅色發電站機房,東望是高立的幾白色水泥攪拌罐和仙鶴社區高樓,南望是巍峨的漢十高速過江大橋。寬闊的白色砂石灘上,採砂機機聲隆隆,迴蕩在遼闊的江天。一渡船船聲突突、紅旗獵獵駛向對岸,掀起雪白的浪花朵朵和漣漪陣陣。兩岸夾峙之間,一江靜靜碧波清水流奔東南方向,蒼茫遠逝。



沿碎石路來到河灘,踩在伸向江裡的鵝卵石築壩路上,腳下發出嚓嚓響聲。幾個人邊走邊探頭伸腰,專心致志地尋找漢江奇石。清澈的水邊,長著長鬚一樣的暗青色水草,隨流水擺動。.聽一個村民說,近些年,國家加大對鳥類的保護,往日河灘沼澤地裡,白鷺仙鶴成群成陣,可惜今天我們沒有見到這樣的盛況,遠眺上下遊,才能見到幾點白色水鳥的蹤影,出沒於江水與碧空之間。

漫步於這裡,開闊的視野,明媚的陽光,清新的空氣,令人塵慮頓消,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離河堤不遠,有一簡易小亭,旁邊有一篆字「仙人古渡」黑色石碑,毗鄰有一塊古色古香的畫牌,上面是伍子胥簡介、意像,和古渡口的江景,古樸淡雅,意境深邃,發人幽思。

關於「仙人古渡」的來歷,傳說不一。一說相傳前代縣令渡河避難於此,苦無船隻,忽有一老翁駕一直木而至,縣令乃乘而渡之,及登岸回視,老翁及直木已不知去處,縣令恍然有所悟,知此翁乃仙人也,故以名之。

還有一說是洪武年間有一道人姓何,建庵江寺,募財建舟以濟往來,俗稱道人為先生,故名先生渡。年久傳為仙人渡。

但對以上兩說,好像民間並不完全認帳。當地人們傳說的卻是春秋楚國名將伍子胥因受牽連,四處逃避追蹤,落難逃至這個渡口,前有江水阻擋,後有追兵,伍子胥正在走投無路之時,仙人渡,被仙人呂洞賓搭救的故事。後人為了紀念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便將此地取名仙人渡。



後來有不少名人雅士吟詠古渡口景色的詩詞,其中清人尚渭綸寫的較為有名:

仙人去後渡空留,不見仙人見渡頭;

兩岸平沙曾過客,一灣流水且橫舟。

遠天帆影江村暮,落日雁聲蘆荻秋;

槎返何年尋故跡,無邊芳草綠芳洲。

詩人不僅尋芳探幽,緬懷仙人,還描繪出歷史上仙人古渡口的繁華和江畔美麗景色,讓人沉吟把玩不已。人因景美好,景有人豐饒。傳說仙人古渡口是谷城的八大景觀之一。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漫步在荒廢的古渡口,或江村尋芳,或灘上尋石,或碧波泛舟,或懷古思幽,令人留戀不舍。

仙人古渡口,不僅渡過了伍子胥,更渡過了兩千多年來的千千萬萬過河之人,已成為一種精神象徵。它渡的不僅僅是這一水之隔,而是幫助人們渡過困境奔向理想的彼岸。這仙人不是別人,而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對理想和幸福生活的自強不息的一種嚮往,一種精神。正如古人元宵節燃放的起火箭一樣,寄託著人類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石中石,是夢中家鄉的古渡口!
    一石兩面,《清池墨香》《江南春早》共賞!       此石為長江畫面石,黃地上由多塊碎小石組成了一幅江畔小巷深深,江水悠悠的古渡口畫面。       石中石構成了一條悠長綿延望不到頭的小巷,家家戶戶黑瓦的房頂緊密相連,一條小路將房屋分成兩排。
  • 詹建軍丨古渡口菊花開
    古渡口菊花開 作者/詹建軍 今年的國慶和中秋是同一天,九月中旬剛過,古渡口菊花展的消息便在街頭巷尾不脛而走,瞬間成了網絡熱點。我想,黃河以他的陽剛之氣令人折服,古渡口更有數千年的文化積澱。如果在這黃河的拐角處盛開著大片大片的菊花,那該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呢!想到這裡,我在也呆不住了,天色微明,我便開車來到了古渡口景區。
  • 尋古探幽——溝子
    尋古探幽的路上,時光經常被切割成一個個空間,當不經意走到其中一個空間,靈魂會忽然得到再生般的洗禮。身在紅塵,且行且尋中老於不滿足於古村落的表象,更願意於古街、老巷及舊宅中去尋找一些歷史的感悟,用心體會古村落的滄桑厚重,於紅塵中觀一朵蓮的超凡脫俗,賞一抹山水的自然靈氣。寄情山水村落間,在清淨的文字中邂逅歷史故人,靜靜地享受這春暖花開的大好時光,任時光之筆在歲月的紙箋上寫下斑駁滄桑,讓遠古的意趣融合於古典氣息的氛圍裡,掩藏於歲月的風骨中。
  • 三門峽最有名的黃河古渡口——茅津
    茅津渡,又名「陝津渡」,現址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區北部會興街道,所以現在又稱為會興渡口,與山西省平陸縣隔河相望,是黃河三大古渡之一,也是三門峽最有名的黃河古,對岸為三門峽會興渡口。渡口邊的會興村,學校操場位置曾有山西會館。渡口。
  • 廈門著名作家「獵人」遊華安古渡口作詩:古渡口的那一抹雲
  • 香水河遊記——履跡墨香
    一泓清泉從萬丈石縫中的「一線天」流出,如從地心噴湧而出,奔向峽谷,由此形成下方「 三疊瀑 」 、 「 雄鷹瀑 」 、 「 鳳尾瀑 」 、 「 峽口瀑 」 、 「 鱷魚島 」 、 「 古渠 」 、 「 水車 」 等眾多個景點,各景點相互連貫,景景相印,景中有景,撲朔迷離,目不暇接。 溪水在谷床亂石間奔流穿行,平坦處,怪石上苔癬點綴,青草叢叢,枯葉飄流。
  • 昆明再現兩千年前「古渡口」場景
    昆明再現兩千年前「古渡口」場景 (1/7) "← →"翻頁
  • 歷史的黃河古渡口
    在這裡,您可以親臨康熙大帝渡黃河的古渡口、昭君出塞和親留在大漠的月牙湖。景區內的大漠風光、黃河古韻、自然溼地、黃沙擁長河的塞外奇景,是原生態自助遊的好去處。古老的羊皮筏子,原始的沙漠之舟駱駝,現代的溼地龍舟,刺激的沙海衝浪,是寧夏最好玩的地方。中國原生藏獒文化園、寧夏民俗文化博物館、寧夏黃河古渡博物館、寧夏沙漠野生動物救助中心落戶於此。
  • 尋古探幽——埠南張家
    點一支璀璨的心燭,擎在《尋古探幽》的路口;敞開純淨透明的心扉
  • 鐵嶺市太平山古渡口——綠化自然環境 展現歷史韻味
    在鐵嶺市昌圖縣後窯鎮牌樓村,有一個始建於遼金時期的太平山渡口。渡口歷經百年滄桑,幾經戰亂,在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期間人車雲集、商賈輻輳,既溝通繁榮了兩岸經濟,也方便了人民生活。近年來,為恢復太平山古渡口的歷史文化韻味,打造遼河沿岸重要的景觀節點,昌圖縣實施了總投資80萬元的太平山古渡口項目,在古渡周邊進行了綠化美化,並安排專人進行看護,維護古渡的衛生環境。
  • 山西清涼山:人文積澱深厚尋古探幽好去處
    懷仁遼代設縣後,就已是雁門關外的一處勝景,如今山裡新修了環山道路,交通便捷,是一座尋古探幽的好去處。【來源:中國小康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宜川縣舉行黃河古渡口小鎮開市暨觀瀑舫開業儀式
    7月8日上午,宜川縣黃河古渡口小鎮開市暨觀瀑舫開業儀式在黃河壺口瀑布景區隆重舉行。省旅發委副主任孟祥國,市委常委、副市長孫礦玲,縣委書記左懷理,縣委副書記、縣長任建新,陝旅集團董事長周冰,陝旅集團總經理任公正,副縣長高鵑出席開業儀式。
  • 羅中璽:尚嵇,古渡口見證歷史
    在幾千年的歷史變遷中,烏江水道也造就了無數的渡口,這些渡口不僅經歷了商貿往來的興盛,也同樣見證了許許多多的歷史事件。今天我們到達的尚嵇鎮就擁有6個這樣的渡口,其中追溯歷史最久的是一個叫河槽渡這個地方。在當地人的帶領下,我們沿著崎嶇狹窄的小道跋涉了近一個小時才找到了古渡口的所在地。
  • 現代人尋古探幽的好去處-黃龍洞
    黃龍洞已成為現代人尋古探幽的好去處。
  • 也說西河塘古渡口!
    閬中天宮鄉西河塘渡口,是古蜀道上從陝西漢中、川北閬中通往成都的官道上的一個重要渡口。古代官府在這裡設「塘」管理,歷史應該十分久遠,地點未變遷是可以肯定的。古往今來從這個渡口上過河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為數不少,留下一些傳說故事便很自然,因為至今尚未深入挖掘與考核,在大力開發景區的時候,感到十分可惜。
  • 暢遊港城丨鬱郁蒼梧海上山,尋古探幽悟道庵
    今天,一起去尋古探幽下吧!「崖陡山高望卻空,仙庵長在靄雲中。罕來人跡遊屐少,五嶽當輸造化功。」《詠悟道庵》詩有雲,明代董良史也有《遊悟道庵》詩:「策杖危登最上重,何人悟道此山中。清風古洞煙霞遠,丹灶陳泥歲月空。欲聘遼陽知有鶴,向尋瑤島已無蹤。還招海若歌秋水,長嘯閒庭倚碧雲。」今天身臨其境,深深感受到環境的幽遠和清靜。
  • 泰安天燭峰,藍天高遠,空氣清新,松濤陣陣,尋古探幽的好去處
    藍天高遠,空氣清新,松濤陣陣,最是尋古探幽的好去處
  • 散文||劉五店古渡口遐思
    站在翔安區劉五店古渡口,舉目望去, 廈門島、鱷魚島、冕旒島盡收眼底。近處,幾隻白鷺像穿著白色紗裙的少女,邁著高貴的舞步,在淺灘上悠閒地來回覓食;遠處,幾艘小船正在忙著撒網捕魚,一群中華白海豚像列隊的士兵,在水面上翻滾著。突然,一艘大貨船呼嘯而來,驚起幾隻海鷗,它們掠過海面,追逐著朵朵浪花。好一幅優美動人的漁歌圖啊!誰曾想,這個古渡口的興盛比漳州月港還早了幾百年。
  • 遼河生態景觀建設:太平山古渡口——綠化自然環境 展現歷史韻味
    在鐵嶺市昌圖縣後窯鎮牌樓村,有一個始建於遼金時期的太平山渡口。渡口歷經百年滄桑,幾經戰亂,在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期間人車雲集、商賈輻輳,既溝通繁榮了兩岸經濟,也方便了人民生活。近年來,為恢復太平山古渡口的歷史文化韻味,打造遼河沿岸重要的景觀節點,昌圖縣實施了總投資80萬元的太平山古渡口項目,在古渡周邊進行了綠化美化,並安排專人進行看護,維護古渡的衛生環境。2020年,為全面暢通河道生態廊道,太平山古渡實施了「十裡畫廊」河道綠化項目,既綠化美化了太平山古渡周邊自然環境,也形成了一道風沙防護林。
  • 遼河生態景觀建設:太平山古渡口——綠化自然環境 展現歷史韻味
    在鐵嶺市昌圖縣後窯鎮牌樓村,有一個始建於遼金時期的太平山渡口。渡口歷經百年滄桑,幾經戰亂,在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期間人車雲集、商賈輻輳,既溝通繁榮了兩岸經濟,也方便了人民生活。近年來,為恢復太平山古渡口的歷史文化韻味,打造遼河沿岸重要的景觀節點,昌圖縣實施了總投資80萬元的太平山古渡口項目,在古渡周邊進行了綠化美化,並安排專人進行看護,維護古渡的衛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