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原標題:業績虧損、經營範圍受限 東海航運保險大股東退出 兩家地方國企接盤
記者:吳敏
時隔近兩個月,人保財險所持40%東海航運保險股權就找到了接盤方。
3月3日,東海航運保險官網發布的一則變更股東信息的公告顯示,接盤者為原始股東寧波開發投資集團、新晉股東寧波市金江投資有限公司。若如願獲批,上述兩家公司將成為東海航運並列第一大股東,人保財險則徹底退出。
作為發起股東,人保財險曾表示,投資東海航運保險是開展專業化經營的一種全新且積極的嘗試。或許是因為這種嘗試的結果不及預期,於是選擇在牽手四年多之後退出。
如今,財險老大揮手離去,東海航運保險又該如何謀求下一步發展?
地方系險企標籤更明顯
今年初,人保財險便在寧波產權交易中心掛出了轉讓東海航運保險股權的通知。人保財險擬以近6億元的底價轉讓其持有的東海航運保險40%的股權。
按照相關轉讓條件,受讓方需要滿足「單一受讓方受讓不超過30%東海保險股權,境內企業法人、境內有限合夥企業、境外金融機構,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和支付能力」等相關條件。
本報記者了解到,此次接盤方之一寧波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屬於寧波國資委旗下的全資子公司,註冊資本50億元。其經營範圍為項目投資、資產經營,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房屋租賃;建築裝潢材料、機電設備的批發、零售等。同時也是東海航運保險的原始股東,持股比例20%。此次,該公司擬接收來自人保財險所持有的10%股權,若轉讓成功,其持股比例將升至30%。
另一接盤方寧波市金江投資有限公司是由寧波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控股的一家公司,註冊資本10億元,經營範圍包括資產經營、項目投資;財務管理技術開發、服務。天眼查的信息顯示,寧波金融控股也屬於國資企業,由寧波財政局100%控股。該公司作為新晉股東,此次從人保財險手中接過東海航運保險30%的股權。如轉讓成功後,寧波金江投資與寧波開發投資集團成為東海航運保險的並列第一大股東,東海航運保險的「地方系」標籤也更明顯。
有業內人士表示:「地方系險企在增加省市級財政收入的同時,還可以直接投入到當地經濟發展中的好項目,增加全社會的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經濟增長。」
經營業績每況愈下
資料顯示,東海航運保險成立於2015年12月,是國內首家航運保險法人機構,公司經營範圍包括船舶保險、船舶建造保險、航運貨物保險、航運責任保險等。註冊資本金10億元,總部設在浙江寧波市。發起人包括人保財險、寧波舟山港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寧波港」)、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港」)、寧波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其中,人保財險擁有東海航運保險40%股權,為第一大股東,其餘3家企業各持股20%。
從股東資源來看,東海航運財險的股東們的業務側重各不相同:寧波港是我國大陸重要的貨櫃遠洋幹線港、鐵礦石中轉基地和原油轉運基地、液體化工儲運基地;上海港為全國首家整體上市的港口股權制企業,主營貨櫃碼頭業務、散雜貨碼頭業務、港口物流業務和港口服務業務;人保財險則經營航運保險多年,市佔率持續位於行業前列。
作為國內首家航運保險法人機構,又是寧波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家保險公司。東海航運保險曾被寄予厚望。
東海航運保險董事長王和曾在該公司開業時表示,公司將專注航運,致力於強化航運保險產品的開發,借鑑和吸收國內外同行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在傳統船舶、貨運保險基礎上,研發更加豐富的航運、物流及其他高附加值的航運保險產品,發展一體化集成化的物流、供應鏈保險業務。這將有利於改變國內航運保險服務中經營粗放、產品單一、業務大量流失到境外的現狀,有利於整合國內航運保險資源、提升航運保險服務水平、提高內資航運保險業的整體競爭力。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2015年成立至今,東海航運保險持續虧損,經營業績每況愈下。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該公司分別虧損381.11萬元、3383.4萬元、3228.11萬元。2019年年報雖尚未披露,但從該公司披露的信息來看,2019年前11月,其淨利虧損進一步擴大至6044.5萬元,成立以來累計已經虧損1.3億元。
一位保險業資深人士表示,航運保險業務單一保單風險巨大,對承保主體的承保能力要求很高。並且航運保險經營難度大,專業性要求高,船舶、貨物移動範圍廣,事故發生地不確定,需要保險公司建立廣泛的理賠服務網絡,在這些方面,東海航運保險顯然並不具有優勢。
本報記者注意到,在2018年年報中,東海航運保險直言:「受自身經營範圍限制,我公司2018年僅經營船舶保險、船舶建造保險、航運貨運保險及航運責任保險四個險種,且全部承保虧損。」
管理層或迎變動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業內專家曾向本報記者表示,若保險公司大股東發生變化,對於公司高管,特別是大股東委派的董事、監事的履職也會造成重大影響。在股東所持有的股權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其所委派的董事、監事的也會發生變化。隨之而來的是公司管理層也會面臨一輪調整。
據本報記者梳理,東海航運保險董高監管理層有多位人員出身人保系統。其中,該公司董事長王和曾是人保財險黨委副書記、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總經理方翔曾任人保健康險福建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職工監事劉焜2003年起任人保財險寧波分公司信息技術部高級主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曾向本報記者表示,一般而言,董事長都是在大股東內部產生,如果大股東發生變化,相應的高管層也會有一些新的調整。管理層的變動會使這家險企未來發展面臨兩種情況,一種是可能變化較大,新股東和原來的股東想法不一樣,那麼整個經營策略就會調整。另一種可能變化不會很大,因為保險業有自身的發展規律,不管是原來的股東還是新股東可能都會遵循保險業經營規律。
如今,告別財險老大,地方烙印更加明顯的東海航運保險,如何制定未來發展戰略以及調整管理層人員等問題,都將成為外界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