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臺北「故宮」推出的以康熙硃批「朕知道了」設計的紙膠帶,引起兩岸網友的瘋狂討論及購買。這款皇帝硃批紙膠帶「穩準狠」地抓住了年輕人的心理,既有文化歷史感,又能在實用的基礎上幽人一默。此舉成功地接上了現代人的地氣,舊朝奏摺裡那沉埋的文字突然間變成被喚醒的生命,這樣的「穿越」對於頻頻告危的中國傳統文化來說是一件好事。臺北「故宮」抓住了區區幾個字中流露出的霸氣,當做文化產品進行開發,這種做法是否也值得北京故宮借鑑呢?
@ljvthqt:臺北「故宮」真正的生意經還是傳播文化。那些買了紙膠帶的人,也許是個愛打動漫、對歷史文化不感興趣的青少年,但耳濡目染康熙手跡後,說不定他們會對書法產生興趣,又或者被吸引去參觀臺北「故宮」的奏摺展,從而對康熙這位皇帝的生平、性情感到好奇,繼而研究起清史……我覺得,這才是「朕知道了」創意者的真正目的,寓教於樂值得北京故宮借鑑。
@xzhydcs4022:北京的故宮真的應該放下身段,儘量拉近與民眾的距離,與北京故宮的「嚴肅端莊」相比,臺北「故宮」就活潑多了,「朕知道了」新款紙膠帶的面世,透著親和與主動,臺北「故宮」仿佛是一個穿越時空的老頑童,這些藝術衍生品讓他們不僅有前世,還擁有了今生,能夠去更廣泛地結交四方朋友,而不只是對昔日繁華念念不忘的刻板遺老。
@G友95910872:我以為,這個禮物最適合下屬買來送給上司拍馬屁,想想上司每天豪情萬丈地以一段「朕知道了」批覆各類文件,三分言簡意賅,三分高深莫測,三分意味深長,再加一分調侃惡搞的真趣味——上司玩得龍顏大悅之餘,下屬可就升官有望啦!
@-慕容琉月:我們的創意比較千人一面,但臺灣地區則不同,他們的創意附加在設計之上,非常重視對設計人才的培養,所以這樣的創意是有著落的。相比較而言,內地的設計目前可能進入了五星級酒店,卻遠沒有走入我們普通人的生活。
@大水中永121:縱觀內地的文化紀念品,僅僅有著「到此一遊」的短視功能,帽子、T恤、絹人、扇子、刺繡、鑰匙扣、圖冊,多年來千篇一律、做工粗糙,而且從形式到內容都缺少地域特色和藝術魅力。說小了,這是缺少創意,敷衍了事;往大了說,這是在糟蹋傳統文化,毀掉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品味。
@Muiuum:用什麼滿足普通人對歷史的重溫很重要,以前是說書唱戲和演義,現在則是「朕知道了」紙膠帶。紙膠帶貼在哪裡,哪裡就有了一個歷史碎片,可以為人們搭建現實與歷史的橋梁。毋庸置疑,把歷史濃縮在紙膠帶裡遠遠不夠,一部鮮活生動、充滿個性的中華民族歷史,不能僅僅讓「朕知道了」,還需要所有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