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獨棹煙波間」:關於出行工具,宋代女性真的只獨愛舟船嗎?

2020-12-12 程紅梅家常事

衣、食、住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而其中的「行」更是與人密切相關,但人們的出行離不開交通工具。

宋朝是中國古代極為繁榮的時期,交通工具相對於前代有了很大的豐富,各個群體都有自己的代表。宋人詩中有不少女性乘船遊湖的畫面,那麼在宋人詩中女性的日常出行是否只對小舟感興趣呢?

我想情況並非如此。宋朝女子陸上旅行的工具就有小輿、兜兜、簷簷、轎、氈車、犢車、馬、驢等八大類,還有水上的舟船。輿最早為皇家所用,古人稱小輿為輿,這就是輿的起源。

至宋代,輿逐漸發展成為平民的交通工具,與后妃所乘的龍肩輿相比,一般女子所乘的宋代是小輿。宋朝大臣李彥邦曾乘過女子小輿,但與男子相比,女子所乘小輿在規格上仍有較大差異。

宋代婦女喜愛的第二種交通工具,即馬車,又稱馬車籠。《舊唐書.輿服志》中有詳細記載兜籠的來歷:「兜籠,巴蜀婦人所用。今天乾元已來,蕃將多著勳於朝中,籠子容易背。」

可見兜兜原為巴蜀女子所用,至唐代已為眾多蕃將所喜愛,並逐漸風行於朝堂之上。

至宋朝時,兜兜在社會上的受歡迎程度遠勝於唐朝,與輿車相比,兜兜更加方便攜帶,逐漸為宋代婦女所推崇。

帽簷原本是器物上與屋簷相似的部分,但後來逐漸發展成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舊時唐書.輿服志中也有記載,簷頂是用肩抬起的,一種非常方便的交通工具,在初唐時期非常盛行,當然也是一種供婦女乘坐的交通工具。

到宋代時,簷簷已大大發展,不再是僅供一人乘坐的交通工具,逐漸發展為室內寬敞、供兩人使用的交通工具。

轎子應該是比較熟悉的一種轎子,它由木製或竹製材料製成,外面套著布幔,兩邊各有一根木桿,由人或馬馱著。有關轎子最早起源於漢代的輿轎,最初只是一種為走山路方便而改作的有輪手推車,進入隋唐以後,輿轎的車輪逐漸被移除,改作用人抬,直至五代時期,轎子終於定型。

而在宋代,轎子為何成了女性主要的交通工具?程朱理學的發展與此有密切關係。

宋朝雖然經濟文化繁榮,社會風氣更加開放,但這僅僅是對男人的限制,對女人的限制是前所未有的。

受程朱理學的影響,女性拋頭露面受到了社會的嚴厲批評,所以女性騎車也基本被放棄,轉而選擇封閉、嚴實的轎子。

毛氈汽車原為遊牧民族使用,與宋朝相抗衡,除作為交通工具外,還可以作為暫住之用。

兩宋時期,在與遊牧民族政權的頻繁交往中,氈車逐漸傳入宋朝,也同樣成為婦女專用的交通工具。毛氈汽車還有一個有趣的典故,北宋將軍王德用曾用毛氈汽車裝扮過許多勇士,盜賊們以為是婦人之輩,於是群起而攻之,王德用帶領勇士得以將盜賊一網打盡。

毛氈汽車不僅是宋朝普通女子所喜愛的交通工具,也是宮廷裡非常流行的交通工具,宋仁宗的寵妃也曾乘坐過。

小牛就是牛車,《三國志·吳志·魯肅傳》有記載:「乘小牛從吏卒而來,入遊士林。兩宋時期,犢車在四川成都地區使用較多,貴族女子經常乘坐犢車出入。宋朝首都汴京,犢車同樣專供貴族女子使用,此時犢車已可供六人乘坐。馬匹和驢子,雖然在程朱理學的嚴重約束下,騎驢已是一種罕見的社會現象,但最終還是要由女人來選擇。

宋初,騎驢雖被視為女性不守禮節的表現,但在社會上仍有不少女性騎驢。從那時起,隨著封建制度的日益嚴格,騎驢不再是普通女人的專利,而賣藝女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

騎驢在女藝人中很普遍,後來發展成騎馬,逐漸演變成宋朝官家婦女也選擇騎驢。儘管程朱理學仍然禁止女子騎馬、騎驢,但女子騎馬、騎驢已成為宋代社會默認的行為,雖不守禮,卻不受責難。

與女性在陸地上使用的繁多的宋代舟船相比,宋代女性使用的水上交通工具更為簡單,而沒有其他的舟船和舟。小舟和小船多是女性遊歷時選擇的交通工具,「愛其風物,留戀而不能去,終日戲謔遊遊,遙見佳人,獨舟煙波間」是女性漂泊的真實寫照。

宋人女性出行工具的第一個特徵就是種類增多,在女性所乘的平輿上,就是宋人所增加的一種小轎。另外,宋哲宗還專門為自己的生母設計了一種新輿,叫做龍鳳輿,這種輿不會僭越皇太后所乘的六龍輿,也不會失去皇帝生母的禮節。

本文僅從輿的角度來分析宋代女性出行工具的特點,當然在宋朝轎子等出行工具仍然很多。

相關焦點

  • 十二首描寫舟船的古詩詞,載不動悲愁,伴水向東流
    長大了經常坐船去遠方,「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漸漸地也對各種舟船熟悉起來。尤其是在輪船上看江上漁民站在小木舟上,夕陽下金色的晚霞照耀著他們黝黑的臉龐,他們瀟灑地將大網輕輕地一揮,接下來就是等待辛勤汗水之後滿滿的收穫。舟船是水鄉的一個文化符號,從遠古走來,沐浴著過往,攜帶著滄桑,穿越了繁榮,載滿了悲愁。
  • 在煙波蒼茫的傍晚,等待一隻能載將歸去的小舟
    在多次的舊地重遊之後,寫了《陡水湖的魚》、《陡水湖的船》。看過朋友文字裡的關於陡水湖的魚和船,心就很嚮往了。 未到陡水湖,車還在猶江岸上行走的時候,我就驚異於這猶江的深廣,江水輕緩,若一匹藍緞,鋪陳於青山村廓間,江上,有小舟點綴其間。可惜不是杜鵑花開時節,不然我就走進了白居易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碧如藍,能不憶江南?」 詞中的意境。這灣藍,藍得通透、藍得讓人心尖尖癢,忍不住想掬一捧,放在心窩窩。這天藍藍、水藍藍,如果不是因為平緩而是驚濤拍岸的話,我都幾疑為海水了。
  •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舟,船也。船,是普通尋常的水上運輸工具,舟,卻是詩情畫意的水上漂流物。水上有舟,我們方可詩意棲居。心中有舟,我們方可擺渡人生。自學到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我就格外喜歡「舟」這個叫法。
  • 古詩詞飛花令之舟
    [五代] 李煜《漁父·一棹春風一葉舟》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唐] 孟浩然《渡浙江問舟中人》潮落江平未有風,扁舟共濟與君同。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 秋日舟船事 ①|小舟,你真浪漫
    自從莊子以虛舟作為人生的譬喻,舟船之於人們而言,便不是眼前事,也是江海之外的事,是在世俗生活裡搖曳復行行,也寄託了精神世界裡的夢寐。秋日深,秋水好,古人說此時最宜泛舟。所以想在深秋的尾聲裡,與你說說舟船事,看看古人在最日常的一物裡,寄託的所有浪漫情懷。■以前的人和舟船是很親的。
  • 秋日舟船事 ① | 小舟,你真浪漫
    自從莊子以虛舟作為人生的譬喻,舟船之於人們而言,便不是眼前事,也是江海之外的事,是在世俗生活裡搖曳復行行,也寄託了精神世界裡的夢寐。所以想在深秋的尾聲裡,與你說說舟船事,看看古人在最日常的一物裡,寄託的所有浪漫情懷。
  • 出沒在唐詩宋詞裡的小舟,有的裝著詩意,有的裝著失意
    果爸小啟:小舟,就是小船,多以竹木製成,是古代水路代步的常見工具,也可以用來擺渡、捕魚、採蓮和遊玩。小舟是古詩詞裡常見的景物,它的出現,更能增添詩情畫意。但除了傳統的美感,小舟還可能帶給人失意感甚至危險感。
  • 蓬萊間林夏和小舟是什麼關係 林夏和小舟是同一個人嗎
    蓬萊間,是最近正在熱播的一部電視劇,劇情是非常精彩的,目前該劇已經更新到底6集,可以去騰訊視頻收看。在劇中,林夏和小舟擁有相同的樣貌,她們究竟是什麼關係?是同一個人嗎?蓬萊間林夏和小舟是什麼關係:  在劇中,千年前,蓬萊之舟破碎,白起被蓬萊之力侵蝕,變成了一個靈武,被困於殺戮之中,險些變成惡靈。
  • 紀曉嵐詩詞分享:惆悵舊來紅葉渡,不堪重棹木蘭舟
    斜陽流水推篷坐,翠色隨人慾上船。 2、烏魯木齊雜詩之物產 其二十二 紀昀〔清代〕 土屋茅簷幾樹斜,移來多自野人家。 微風處處吹如雪,開遍深春皂莢花。
  • 一葉扁舟山水間
    總想坐在一葉小舟中,一享兩岸的湖光山色、雲煙竹樹;一睹溪中的樵夫牧童、醉翁遊女。船行時,搖一下擼,剎那間,就變成一幅畫;撐一下篙,倏地,就變成一綹美景;就是在系上纜繩的一瞬間,水動風搖,亦如此多嬌。我總是貪婪地試圖把船外的無窮景色攝入船中,又把船上的人,舟中的物,哪怕是桌席杯盤也想方設法映出船外。我最想送給你一幅「無心畫」。浮白軒後面有一座山,高不過一丈,寬只有八尺,裡面卻有丹崖碧水,茂林修竹,鳴禽響瀑,茅屋板橋。
  • 獨憐幽草澗邊生的意思 獨憐幽草澗邊生的句意
    「獨憐幽草澗邊生」是《滁州西澗》的第一句,全詩共四句,每句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共同組成了這首名篇。那麼大家知道「獨憐幽草澗邊生」的句意是什麼嗎?就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 晚春好詩:野渡無人舟自橫,為什麼要加「無人」二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朝韋應物《滁州西澗》詩文慢讀,那幽草在澗邊,碧綠的生長著。上面有黃鸝,這高大的樹冠裡鳴叫。春天的溪水,在黃昏裡開始漲潮,這時山雨急來,瀟瀟灑灑。在無人的渡口,小舟隨著潮水搖擺,悠閒而落寞的橫斜。
  • 「風和日暖船離岸,好風陣陣送舟船」 永嘉:舴艋舟再起航
    浙江日報舴艋舟重新恢復營業、航道疏浚、花海打造……近日,我們在位於甌江山水詩路上的永嘉楠溪江畔,看到復工復產後的熱鬧景象。舴艋舟是過去楠溪江沿線主要的交通工具。後來,隨著公路開通,舴艋舟逐步退出歷史舞臺。「現在舴艋舟重出江湖,我們喚醒的不只是鄉愁,還有楠溪江沿線鄉村振興新希望。」同行的巖坦鎮宣傳委員麻希滕說。
  • 最閒古詩詞10首: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釣臺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霅溪灣裡釣魚翁,舴艋為家西復東。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嘆窮。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蓴羹亦共餐。楓葉落,荻花幹,醉宿漁舟不覺寒。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釣車子,橛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
  • 金吉內獨愛你的那十年,心痛一刻也不曾停歇
    金吉內獨愛你的那十年心痛一刻也不曾停歇壹《蝕心者》金吉內獨愛你的那十年,心痛一刻也不曾停歇辛夷塢內容簡介對少女方燈來說,她的國際裡沒有太陽。傅鏡殊的呈現就像是一道微小的光,雖不如太陽亮堂,卻足夠照亮她灰暗的日子。
  • 其實,中國古代就流行「共享」出行工具啦!
    其實,在中國古代,類似共享單車這種租賃模式的出行工具並不鮮見。車、輦、轎、船乃至驢、馬、牛等牲畜,都曾是含有「共享」意義的出行工具……看點01「共享車」,宋代已出現的「代步」工具李煜詞曰:「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古代的車主要分人力車和畜力車兩大類,其中畜力車是最主要的出行工具之一。
  • 專題論文 鐵愛花:宋代女性行旅風險問題探析——以女性行旅遇劫為中心
    行旅中潛藏的各類風險是古人外出害怕遇到,但又常會面臨的社會問題,它不僅關涉旅者個人安危,還關係到地方社會乃至國家秩序的穩定,實不容忽視,值得深入探討。宋代社會流動性大,女性乃是行旅活動中不容忽視的社會群體。然而迄今為止,有關宋代女性行旅問題的研究還很不足,有關女性行旅風險問題的探討更為闕如。
  • 十首野渡的古詩詞,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偉人年輕遊學時曾在長亭眺望,「野渡蒼松橫古木,斷橋流水動連環」,如今世事變遷,鬥轉星移間,早已消失了多少野渡荒灘,但依然覺得詩情激昂,心潮翻湧。野渡就是荒寂之處或村野的渡口,也可以引申為人生落魄時,處於孤獨和彷徨的境遇。宋代文人吳潛曾說,「雲梢霧末,溪橋野渡,儘是春愁落處。」之所以感到春愁,都是因為內心無助,黑夜裡沒有亮光,生活看不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