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煙波蒼茫的傍晚,等待一隻能載將歸去的小舟

2020-08-27 龍南四六堂主唐小斌



陡水湖印象

對於陡水湖的認識,最初是從一個朋友山人的文字裡認識的。

朋友上山下鄉時曾插隊於上猶陡水湖畔,對陡水湖有著很深的情結。在多次的舊地重遊之後,寫了《陡水湖的魚》、《陡水湖的船》。看過朋友文字裡的關於陡水湖的魚和船,心就很嚮往了。



五月的一天,終於得緣有幸一揭陡水湖的面紗,領略這萬傾碧波之浩渺神秘。

未到陡水湖,車還在猶江岸上行走的時候,我就驚異於這猶江的深廣,江水輕緩,若一匹藍緞,鋪陳於青山村廓間,江上,有小舟點綴其間。可惜不是杜鵑花開時節,不然我就走進了白居易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碧如藍,能不憶江南?」 詞中的意境。這灣藍,藍得通透、藍得讓人心尖尖癢,忍不住想掬一捧,放在心窩窩。這天藍藍、水藍藍,如果不是因為平緩而是驚濤拍岸的話,我都幾疑為海水了。



山是魄,水為魂。擁有這樣的好水,怪不得這小小的山城如此靈動魅秀!猶江水源自陡水湖,對陡水湖就愈增了一份想望。


當一灣碧水展現於眼前時,湖中的竹排、扁扁的小舟,還有搖櫓的舟子,一下讓我醉倒在一這片綠水中。坐在快艇上,看舟來艇往,水花飛濺;湖邊青山夾岸,湖中小島兀立,島上綠樹正蔥;而湖上人家,船屋兩用,各家之間,漁網相隔;湖上,漂著圓白的浮標,那是網箱養魚標記。這是真正的水鄉風景,這種畫面,我在讀蘇東坡「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詩句時,腦中就曾閃現過。我曾到過周莊、烏鎮,那是真正的江南水鄉景象,但那些泛著綠藻、不見魚蝦閒遊混濁青黃的水,實在讓我無法生出太多的親近感。而這從雲蒸霧鎖的羅霄山脈發源之水,純淨、透明、沒有任何一點點雜質,一望就心生歡喜心,渴望與之心水相融。這裡不僅僅是水族的天堂,更是心靈安寧休憩的天堂。



贛南樹木園,就在陡水湖上。走進五月的樹木園,感受一種蒼蒼翠翠。我分不清是園在湖中,還是湖在園裡。園中這裡一個灣,那裡一個島,湖中藏灣,灣中有島。陡水湖在這青山間,縈繞成一個個大大小小相接相通的湖泊。湛藍的湖水倒映著樹木園裡的蔥蘢,偶有魚兒躍起,蕩成層層綠波;舟人揖漿湖中,漁網收撒間,激起水晶珠鏈……幾疑身在畫中,想喚取清風明月,共醉青山綠水間。

記得去陡水湖的前一晚,與山人聊起陡水行一事。我說看過山人關於陡水湖太多的文字,對陡水嚮往之致,縱想寫點什麼,怕也不敢下筆。山人說他還要再寫一篇陡水湖上的人家,與陡水湖的魚、陡水湖的船組成陡水湖三部曲。因了這話,我特想去那水上人家走走,在山人那文字未出爐前,先領略一下陡水湖上特有的漁家氣息。只是行程太匆匆,不然也可像朋友那樣在陡水湖中望月聽雨遊泳,在煙波蒼茫的傍晚,等待一隻能載將歸去的小舟……


我知道,此後,會有一隻小舟,在某個時候的心深處,蕩開層層的綠波,劃夢而來……


相關焦點

  •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辭官歸田,如釋重負,一顆歡悅的心兒呀,也變得舒暢自如,乘的小舟都變得那般輕快。陶潛緣何歸心似箭,實在是誤落塵網中太多年了,羈鳥留戀舊日的林子,池魚思念原來嬉戲的深潭。「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前路漫漫,綿延到青山之外,乘著小舟在綠水中前進。江湖湧漲,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觸發王灣心中的鄉思,就讓北歸的大雁將家書捎回洛陽城吧。
  • 秋日舟船事 ①|小舟,你真浪漫
    所以別看舟船小眉小目,它是古人生活裡,和他們很親近的東西,就如同我們的滴滴、uber、小黃車■做一隻虛舟《蓮舟仙渡圖》局部 宋 佚名果真是扁舟一葉呀但以前的人最了不起的地方,往往是在他們能夠於最尋常的物事裡,看出不尋常來。小舟便是其中一樣。
  • 蒼茫人生幾十載,酸甜苦辣一春秋
    生活不易,人生不易,時光的腳步,總是太匆匆,蒼茫人生幾十載,酸甜苦辣一春秋,轉眼又是年底了,回望這一年來,苦辣酸甜,酸甜苦辣,百般滋味,湧上心頭。蒼茫人生幾十載,酸甜苦辣一春秋,我們每個人,都奔波在自已的人生之路上,方向或者相同,或者不同,只是,大多數的人,都在努力前行,都在迅速的奔跑,有的人,一路走來,泥濘難行,坎坷不斷,有的人,一路走來,順風順水,左右逢源。
  • 秋日舟船事 ① | 小舟,你真浪漫
    小舟便是其中一樣。自莊子做「虛舟」的譬喻時起,文人看向小舟的目光,便有深長的意味。《莊子·列禦寇》裡,有那一句: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遊者也。莊子說,聰明的人勞碌,有智慧的人,難免憂心。所以不試圖做「能人」,沒有目的,心無所求。
  • 天地一川平野,煙波萬頃晴湖
    《河滿子》天地一川平野,煙波萬頃晴湖。幾度春風吹散,不知今夕何如。滿目江山無恙,人間世事難除。《蘇幕遮》野田荒,煙樹裡。溪水澄清,岸柳低垂地。一抹斜陽迷遠翠。數點徵帆,滿目滄波外。幾回頭,千古事。秋風吹起,滿目煙波裡。白鷺飛來,往事誰能記。歸去矣,故人何意,空自傷心地。《採桑子》山川野色連天遠,江水平原。夕照紅闌,滿目煙波萬裡寬。不知何處尋幽境,獨倚危欄。故國春寒,幾度登臨感舊歡。
  • 南構煙波宋│不似江南卻勝江南的煙波
    一隻只帶有憂傷的烏篷船漫無目的地漂在河面。模糊了,就像一滴墨跡漸漸滲透宣紙一樣,所有的一切都在融合,變得模糊了。只剩下滿目的淡墨色。這便是江南,風姿清麗的江南,是少女訴不盡相思的江南。今天小編將給大家介紹一款不似江南卻勝江南煙波的一款字體——南構煙波宋。
  • 不如歸去歸故山:李叔同虎跑寺出家斷塵緣
    拿的起,放的下,這是李叔同的本色,既能享受紅塵極致的快意,也能迅速斬斷前緣,剃度做和尚。他無牽掛,日本福妻子福基卻放不下,她是個為愛情遠渡重洋舉目無親的人,他是她唯一的支柱和依靠,他怎麼能撒手紅塵,出家當和尚呢!福基找到李叔同在上海的朋友,求他們帶著她,來到了西湖邊,來到了他的身邊。
  • 「小舟獨棹煙波間」:關於出行工具,宋代女性真的只獨愛舟船嗎?
    今天乾元已來,蕃將多著勳於朝中,籠子容易背。」可見兜兜原為巴蜀女子所用,至唐代已為眾多蕃將所喜愛,並逐漸風行於朝堂之上。至宋朝時,兜兜在社會上的受歡迎程度遠勝於唐朝,與輿車相比,兜兜更加方便攜帶,逐漸為宋代婦女所推崇。
  • 蘇軾:生命中有一種淡然,是「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臨江仙》這首詞是蘇軾在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豐三年)所作,此時的詩人正因「烏臺詩案」而謫居黃州(今湖北黃岡)。詞的上闋敘事,著意渲染詩人醉態,下闋抒情,主要敘述其酒醒時的思想活動。全詞融寫景、敘事、抒情、議論為一體,語言暢達,不飾雕琢,尤其是最後一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更是成為了千古絕句。
  • 訴衷情六首:煙波隱蘭舟,離思盡閒愁,有誰能讀懂蓮的心事?
    煙波隱蘭舟,離思盡閒愁。我是你千年前失落的蓮子,每一年為你花開一次,每一年為你心碎一次,有誰猜測過蓮的心事,有誰能讀懂蓮的心事。蓮的心事,有你有我。水中的倒影沉靜地在水底思想,如同詩人手裡的詩行,在蒼茫奔騰的思維中激情蕩漾。
  • 遙想遠山深處,煙波萬頃雲濃
    《蝶戀花》高閣遠山如畫展,目斷煙波,一片傷心眼。幾度秋風吹鬢換,不知人在天涯雁。獨倚闌幹凝佇看,落葉成陰,疏雨空庭院。十二樓臺今夜見,數聲羌笛悽涼怨。《河滿子》遙想遠山深處,煙波萬頃雲濃。一片飛花如雪,不知春去何窮。今日幾番風雨,十年舊事難逢。《蘇幕遮》遠山橫,煙水外。數點漁舟,兩岸蘆花裡。一舸西風吹客袂。滿目天涯,幾度傷離思。記當年,今古事。
  • 一場爭論不休的公案——「踏花歸去馬蹄香」到底出自誰手
    「拂石坐來衫袖冷, 踏花歸去馬蹄香。 」踏花歸去馬蹄香宋徽宗酷愛繪畫,有一次,詔命各地的畫家來京城考試。主考官命題曰:「踏花歸去馬蹄香」,讓畫家們各顯身手。「踏花歸去馬蹄香」,確是一道好題。可是,它到底出自誰手,卻始終沒有定論!
  • 每日一圖,外伶仃島,蒼茫篇
    周末兩天都在外伶仃島上度過,一個化外小島,一處蒼茫一隅。上個月也曾來過此島,但那時候機緣巧合,沒帶小飛機,成了一個遺憾,此次再次造訪,帶好了小飛機,只想記錄這個蒼海中的一灣小島。上島前,曾擔憂天氣狀況,若有雨那邊沒了機會。
  • 載458人客船長江沉沒 家屬焦急等待
    載458人客船長江沉沒 家屬焦急等待時間:2015-06-02 22:14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載458人客船長江沉沒 家屬焦急等待 2015年6月1日約21時28分,一艘從南京駛往重慶的客船在長江中遊湖北監利水域沉沒。
  • 出沒在唐詩宋詞裡的小舟,有的裝著詩意,有的裝著失意
    果爸小啟:小舟,就是小船,多以竹木製成,是古代水路代步的常見工具,也可以用來擺渡、捕魚、採蓮和遊玩。小舟是古詩詞裡常見的景物,它的出現,更能增添詩情畫意。但除了傳統的美感,小舟還可能帶給人失意感甚至危險感。
  • 書怨泣,東風無力載愁緒
    漁家傲 · 獨木小舟煙雨溼宋:程垓獨木小舟煙雨溼,燕兒亂點春江碧。江上青山隨意覓,人寂寂,落花芳草催寒食。昨夜青樓今日客,吹愁不得東風力。清風吹散愁緒,拾一枚落葉,寫上憂思,載著風隨時光遠逝。不知是何愁緒能如此輕易被清風帶走,被秋葉載離。只點點愁緒令詞人羨慕,他也想只有那一點可以忽略不計的愁。可現實是這愁重如山,東風吹不動,這愁多如海,殘紅記不完。
  • 一河兩岸之煙波神獸
    第二章:煙波神獸南山河下遊降水口一帶,是秦龍母豢龍的地方,這裡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奇異的傳聞,特別是山上、水下,都傳說有各種各樣的神獸蟄伏。那麼,傳說中降水口一帶都有哪些神獸呢?白鹿:白鹿,傳說中是棲息於青旗山為龍母守墓的神獸,原是龍母生前的坐騎,後來隨龍母外出,趁龍母不注意時踐踏農田,龍母為表懲戒,將其一足折斷,放養於青旗山,所以又稱「三足鹿」。清乾隆《東安縣誌》記載:「青旗山,在城東北六十裡,開展若旗,橫連蔽日。楚懷王時,龍母寄寓程溪,即其地也。後遷廟悅城,以此為照鏡山。樹林茂密,有三足鹿馴伏其中,官船至,輒先鳴。
  • 煙波漁港門前交通混亂,居民抱怨出行難
    位於江東北路的煙波漁港,將快車道變成停車場,道路兩旁停滿了車,妨礙了交通秩序。  昨天傍晚,江東北路煙波漁港門前停滿了車。由於慢車道被佔,騎自行車和電動車的人只能走快車道,在車輛之間來回穿梭,十分危險。一名騎電動車的男子小心往前行駛,但因停的車輛太多,擋住了前方視線,在拐彎時迎面撞上一輛轎車,所幸並無大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