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華爾街日報的消息,包括TripAdvisor、Hipmunk和CheapOair.com在內的多家在線旅遊網站申訴,美國達美航空Delta Airlines拒絕向這些網站提供航班時刻和價格等信息,這一申訴是通過美國旅遊科技聯盟(Travel Technology Association,一個在線旅遊網站的聯盟)的一份報告公布的。
這是繼美國最大廉價航空公司西南航空之後,再度出現航空公司拒絕向在線旅遊網站提供航班時刻和價格信息的案例(當然西南航空從一開始就基本通過自己官網直銷),據聯盟的報告顯示,聯合大陸航空和美國航空也採取了限制在線旅遊網站使用航班信息的政策。
在美國,在線旅遊網站和航空公司在機票預訂流程上的矛盾由來已久,去年8月美國航空就曾一度暫停向Orbitz提供信息。航空公司希望旅客直接從自己的官方網站預訂機票,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流量,避免向直銷航空公司機票的OTA支付代理佣金,還能提供更多增值服務(比如預訂有額外腿部空間的座位,更好的位置比如「超值/超級經濟艙」或是裡程累積活動)。
這一聯盟的報告繼續哭訴,說達美航空從部分網站撤下數據只是個別案例,但聯盟成員非常擔心航空公司正在通過這種方式進行鋪墊,未來甚至從比價網站上(比如去哪兒、天巡這種機票搜尋引擎)上撤下信息,這樣航空公司提價就方便了(這有點得了便宜賣乖吧……)。
華爾街日報搜索亞特蘭大至Raleigh-Durham(北卡羅來納州一個區域)的往返機票,達美航空和西南航空的航班性價比最高(飛行時間短價格還便宜),但西南航空但機票信息只在自己官網顯示,達美航空的機票信息也不能在上述幾家網站顯示。
但達美航空還沒西南航空那麼極端,畢竟他們還是把機票信息在Expedia和Priceline上顯示了(兩大巨頭) 。上述兩大巨頭拒絕回應,達美航空也只是表態說「保留和誰做生意以及在哪裡顯示機票信息的權利「,未來」會保持和部分合適的夥伴合作「。
在美國發生這種衝突並不偶然,在線旅遊網站中傳統OTA通過代理航空公司機票,從代理費和其他增值服務(酒店、旅遊產品)中賺的盆缽盈滿,但航空公司並不服氣,畢竟在美國航空公司官的方網站在機票預訂的市場份額中並不弱勢(這一點與中國不太相同,中國的機票預訂業務相對分散,航空公司官網直銷市場比重極低)。近年來,航空公司要迫使一些Google等搜索企業巨頭,將流量導入到航空公司官網。2010-2014年間,航空公司官網在美國機票預訂的市場份額提高了7個百分點,達到了41%,而在線旅遊網站的市場份額下降了2個百分點,低至14%,旅行社和公司預訂業務佔據了剩餘的市場份額。
由於中美在機票預訂渠道上的顯著差異(國內最大的機票分銷機構是攜程),航空公司和在線旅遊網站(無論是OTA還是機票比價搜尋引擎)的衝突還沒到爆發的時候,誰叫攜程去哪兒成了流量入口呢。
但是航空公司近年來一直希望提升官網銷售渠道的地位,並將其作為流量入口輔以酒店等業務和增值服務的念想一直沒斷過。同時航空公司一直在降低機票代理費率,業界普遍認為即將進入零佣金年代,極度分散的中小機票代理商洗牌似乎就在不遠處。
多說一句,廉價航空的直銷系統效率高,預訂環節還增加了增值服務的項目入口(選座位買餐食預訂接送機),並基本不使用OTA和代理商作為分銷渠道,在這輪糾紛中似乎又領先了一個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