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研究發現冷漠並非抑鬱 而是痴呆症的早期徵兆

2020-12-10 太平洋電腦網

[PConline 資訊]據外媒Newatlas報導,由劍橋大學的神經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冷漠是痴呆症的一個重要早期徵兆。研究發現,冷漠與抑鬱是不同的,並提供了一個更準確的縱向關聯與痴呆症的發病。

去年,一個由國際研究人員組成的專家團隊進行的一項嚴謹的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證實了以下假設:抑鬱症的患病率上升是認知能力下降的首批臨床症狀之一。

但是,關於抑鬱症和痴呆症之間的聯繫是否因果關係仍存在爭議。這項新的研究表明,在許多臨床研究中,對冷漠和抑鬱之間的區別的模糊可能會支持辯論和有關該主題的不一致數據。然而,對於抑鬱症和痴呆症之間的聯繫是否是因果關係仍存在爭議。這項新的研究表明,在許多臨床研究中,冷漠和抑鬱之間的區別變得模糊,這可能是這一論戰和不一致數據的基礎。

關於晚年抑鬱症和痴呆症之間的聯繫,有很多相互矛盾的研究,」該研究的主要作者,Jonathan Tay說。「我們的研究表明,這部分可能是由於臨床上常見的抑鬱量表沒有區分抑鬱和冷漠。

冷漠和抑鬱常常交織在一起,但它們是不同的神經精神狀態。冷漠的特點是目標導向行為的減少和動機障礙。國王學院醫院(King's College Hospital)的研究護士盧卡·迪桑託(Luca Di Santo)在2019年的一篇期刊文章中澄清了這一區別,認為誤診這兩種情況可能會導致負面治療結果。

迪桑託寫道:「很容易將冷漠視為懶惰和抑鬱之間的分界線,並將其視為同一連續性的一部分。值得考慮的是,抑鬱症可能會引起情感淡漠,但並非所有抑鬱症患者都是精神萎靡的,也不是所有情感淡漠的患者都是抑鬱的」。迪桑託寫道:「我們很容易把冷漠看作懶惰和抑鬱之間的界線,把它們看作是同一連續性的一部分。值得考慮的是,抑鬱可能導致冷漠,但並非所有抑鬱患者都是冷漠的,也並非所有的冷漠患者都抑鬱。」

為了研究冷漠和抑鬱之間的特殊區別,以及它們與痴呆症的關係,研究人員觀察了兩個患有腦小血管疾病(SVD)的獨立隊列,總共450多人。SVD是一種常見的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它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因,因此,對SVD患者在痴呆發展之前的幾年進行跟蹤研究,可以很好地了解認知能力下降的早期臨床前跡象。

令人信服的結果顯示,那些基線冷漠水平較高,或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冷漠程度增加的受試者患痴呆症的風險顯著增高。有趣的是,即使當一個受試者的抑鬱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研究結果卻顯示抑鬱和痴呆之間沒有類似的相關性。

這意味著冷漠本身並不是痴呆症的危險因素,而是白質網絡受損的早期症狀。

研究人員證實了冷漠是認知功能衰退的早期徵兆這一假設,參考最近的核磁共振研究發現,SVD會損害與動機和健康認知功能相關的特定白質網絡。這表明隨著SVD的進展,痴呆前期神經退行性變的早期階段可以表現為冷漠行為。

研究人員在研究中寫道:「這意味著冷漠本身並不是痴呆症的危險因素,而是白質網絡受損的早期症狀。」事實上,最近的理論研究表明,某些冷漠的症狀是明確的認知缺陷的同義詞。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冷漠可能會在早期表現為對獎勵刺激的注意力減少,然後在後期表現為無法學習或記憶獎勵行為

這項研究的隨訪數據只持續了五年,因此需要更多的縱向數據來更好地確定冷漠與痴呆之間的聯繫。然而,Tay確實指出,越來越冷漠可能是鑑別老年痴呆早期的一個有用的方法。

泰伊說:「對冷漠的持續監測可以用來評估痴呆風險的變化,並為診斷提供信息。被鑑定為高度冷漠,或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冷漠的人,可以被送去進行更詳細的臨床檢查,或被推薦接受治療。」

【文章編譯來源:Newaltlas】【PConline編譯作者:七二】

相關焦點

  • 糖尿病早期的十大徵兆你都知道嗎?
    1、多尿。超重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體重略減輕聽起來似乎並非糖尿病的標誌。其實,糖尿病引起體重略減輕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部分水分從尿液中排出;二是排尿頻繁也會帶走一些熱量。 4、虛弱和飢餓感。高血糖意味著身體調節血糖出現了問題,如果吃了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精米和白面),胰島素會升高,引起血糖迅速下降。這會使人感到虛弱,進而渴望獲取更多碳水化合物,導致惡性循環。
  • 南加州大學:研究顯示PM2.5增加老年女性患痴呆症風險
    本周發表的一項由南加州的科學家負責的研究表明,居住在細顆粒物濃度較高地區——中國各地大氣汙染中常見的那種——的老年女性患痴呆症的風險可能要大得多,包括和阿爾茨海默氏症有關的痴呆症。該研究由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的研究人員主持。刊登在該大學網站上的一份研究報告稱,這項研究發現,所居住地區的細顆粒物超過美國環境保護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設定上限的老年女性一般認知功能下降和患痴呆症的可能性分別高出81%和92%。
  • 糖尿病早期10個徵兆,越早知道越好!
    調查發現,有1/4糖友在發病後都不知道已經患上糖尿病。 因此,及時發現糖尿病徵兆,避免糖尿病副反應的發生,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出現以下這10個糖尿病徵兆,你就要提高警惕了!糖尿病早期10個徵兆 1、有飢餓感:如果糖友吃了含糖量較高的食物,胰島素會迅速升高引起血糖快速下降,這時會感到虛弱,而且飢餓感明顯。
  • 一種新的女性抑鬱徵兆
    一個簡單的測試,看看自己的心臟功能「健忘」也可能說明大腦在有效率地工作一天一個牛油果,腸道微生物更開心更年期性功能障礙,可能是抑鬱徵兆精神分裂症,可能與免疫系統差有關大數據發現了人類最常見的16種表情看完記得去留言區與我們嘮嘮!
  • 糖尿病早期10個徵兆 預防糖尿病的方法
    其實糖尿病發病之前也是有徵兆的,以下10個糖尿病徵兆應引起注意。  1.多尿。糖尿病患者機體內食物轉化為糖的效率下降,導致血液中糖含量升高。身體為了保護自己,不得不通過尿液排出多餘糖分,致使尿量明顯增多。  2.口渴。
  • 抑鬱症:研究發現,這4種方法應對抑鬱是有效的
    研究人員給抑鬱症制定了一套計劃:CARE方案這是按照首字母大寫組合總結的;C(compassion):鼓勵人們要尋找情感支持,比如把痛苦和家人與朋友傾訴出去,同時尋求給予情感支持。尋找適合自己的心理評估方法抑鬱症不同程度採取的方法也不同,這裡建議有抑鬱的朋友要經常利用量表來評估自己的抑鬱狀態。
  • 研究:地中海式飲食可能是預防痴呆症的一種簡單方法
    俗稱「促智藥」的保健品是最時髦的保護和提高認知能力的方法,但另一項研究發現,改變人們所吃的食物可能是最簡單的方法。 這項研究考察了眼疾以及不同飲食對這種疾病的影響,發現吃流行的地中海式飲食可能對大腦健康有保護作用,其能保護認知能力,降低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風險。
  • 晚期古代和中世紀早期史研究中的新價值取向
    歐洲中世紀早期的時限通常劃定為5、6世紀至8、9世紀,接續「較短的」晚期古代。《新編劍橋中世紀史》總計7卷,其中兩卷屬中世紀早期史,足見這一領域成果矚目。晚期古代是最近半個世紀以來書寫古代世界結束和中世紀生成的主導性概念和模式,中世紀早期史研究也向一系列重大傳統論斷提出挑戰。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一系列新論斷顯示了價值觀的再定向。
  • 如何早期識別和幹預老年人抑鬱障礙?
    臨床研究發現,抑鬱障礙在老年人較為常見,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其患病率也是水漲船高,70~85歲以上是65歲以上人群的2倍。老年抑鬱障礙常出現於患有慢性軀體疾病、認知損害和功能障礙的人群中,自殺風險高,給患者、家庭帶來痛苦。
  • 警惕:淋巴癌的早期4大徵兆別忽視,別等嚴重了才後悔
    淋巴癌如果在早期能夠及時發現並積極正確治療,治癒率還是比較高的,而且愈後效果也比較好。但如果一些早期身體徵兆忽視了,任由其發展,一旦到了中晚期,其兇險程度倍增,極可能危及生命。警惕:淋巴癌的早期4大徵兆別忽視,別等嚴重了才後悔徵兆1:發燒這是淋巴癌患者早期很常見的一種徵兆。
  • 新的檢測方法可以在症狀出現之前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變化
    、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 in Ljubljana)和巴黎大學(University of Paris)的同事一起,發現了新形式的tau蛋白,這種蛋白在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階段變得異常,然後才出現認知問題。
  • 研究發現:地球最早的大陸並非通過板塊俯衝形成
    參考消息網7月9日報導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7月8日報導,澳大利亞柯廷大學牽頭開展的一項研究發現新證據表明,地球上最初的幾塊大陸並非像以前認為的那樣是在類似現代板塊構造環境中俯衝形成的,而可能是由完全不同的過程創造出來的。
  • 糖尿病早期有十大徵兆
    糖尿病是危脅人類生命的最大殺手之一,然而,很多人並不是死於這個疾病本身,而是死於糖尿病各種併發症。糖尿病在早期都是有跡可尋的,大家熟知的糖尿病典型症狀為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但是一些糖尿病患者前期並沒有這些症狀,或僅有部分表現。
  • 「彩陶之路」——仰韶文化走進英國劍橋、牛津系列報導
    10月22日下午14時,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河南大學中國陶瓷研究院、澠池縣仰韶文化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彩陶之路」仰韶文化展在英國劍橋大學唐寧學院開幕。仰韶遺址發掘以來近百年的考古發現和多學科研究充分證明,中國史前文明的繁盛印證中華文明五千年並非虛言。古史傳說也不是後人的虛構,而是有「真實的素地」。仰韶時代各地區的領導者們管理古國、建造大型公共建築、創造藝術,溝通天地、交流遠方的英雄業績,就是五帝傳說的真實背景。
  • 研究顯示抑鬱會在伴侶間傳染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中文...
    Rosenquist,Fowler及Christakis(2011)對12067人歷經32年(1983-2001)的跟蹤研究發現,抑鬱不僅會在親密關係的伴侶之間「傳染」,在朋友、家人等交往密切的人中也會彼此影響。
  • 早期糖尿病的12大徵兆!對號入座自查一下吧
    想想剛得病那會兒,是去體檢才發現自己血糖偏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糖尿病的症狀是難以識別的,測血糖又需要買儀器、扎手指,這就給疾病留下了很大的發展空間。糖尿病的危害主要在於,過高的血糖對身體各個器官的持續性損害。如果血糖控制得當,很多嚴重的併發症都可以避免,生活質量與正常人並沒有太大差別。
  • 大災徵兆? 研究發現熊本地震前上空電離層異常
    原標題:大災徵兆? 研究發現熊本地震前上空電離層異常 中新社記者 王健 攝 據日媒報導,日本京都大學教授梅野健(通信工學)的研究小組通過分析發現,2016年4月熊本地震發生前約1小時起,上空300公裡附近的「電離層」電子數量的增減出現異常。該成果已在美國的地球物理學雜誌電子版上發表。 據報導,研究小組之前還確認了東日本大地震時的電離層異常,但觀測到內陸直下型地震時的異常尚屬首次。
  • 800年劍橋大學的秘密
    劍橋迄今未像其他一些大學那樣屈從於一種壓力,那就是強行將員工分成「專職研究人員」和「專職教員」兩個種類。 英格蘭的法律、經濟、政治權力、家庭結構、階級關係、個人性格等等,自有它們長期形成的特點,劍橋精神不僅是一面折射它們的鏡子,也是一個塑造它們的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