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期識別和幹預老年人抑鬱障礙?

2020-12-10 鳳林談心

隨著老齡化社會來臨,一些老人由於子女不在身邊、精神生活空虛、不適應退休生活等原因,出現了失眠、食欲不振、沉默寡言等症狀,慢慢不愛與人交往,甚至出現自閉、抑鬱等精神疾病,值得引起關注。

臨床研究發現,抑鬱障礙在老年人較為常見,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其患病率也是水漲船高,70~85歲以上是65歲以上人群的2倍。老年抑鬱障礙常出現於患有慢性軀體疾病、認知損害和功能障礙的人群中,自殺風險高,給患者、家庭帶來痛苦。

令人擔憂的是,老年人抑鬱障礙的診斷常被貽誤,而嚴重影響療效和生活質量。老年人的臨床表現不典型(即持續情緒低落不突出)、存在明顯認知損害以及非心理專科醫生經驗不足是延誤診斷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抑鬱障礙的臨床核心症狀依次為:鬱悶、興趣減退、輕生觀念或行為、自責、缺乏愉快體驗、無助絕望、焦慮不安、睡眠紊亂、疲乏感、軀體不適、食慾或體重改變、懶散遲緩。情緒、興趣的改變是重要和核心的臨床表現。掌握這些臨床特徵,有助於提高老年人抑鬱障礙的早期識別。

老年抑鬱障礙的治療目的在於減輕抑鬱症狀,預防自殺、復發和症狀復燃、改善認知功能,幫助患者掌握應對技巧以更好地應對環境改變,提高生活質量。抗抑鬱藥如丁胺苯丙酮片和米氮平片是不錯的選擇,但老年人初始劑量要小,約為成人的一半甚至四分之一,密切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

另外,社會心理幹預能有效緩解抑鬱程度,改善生活質量,這項工作的重擔壓在了社區醫生或基層保健人員的肩上,他們作為「守門人」,進行情緒篩查,及時發現情緒障礙者並進行社會心理幹預。

作為晚輩,多和父母說說窩心的話,多和長輩交流、聊聊天,多關心下老人的內心需求,可以減少老年人的孤獨感,讓他們感受到天倫之樂,減少其患上抑鬱症的機率。

如何預防老年人患上心理疾病?

我們歷來主張,家庭社、會需形成合力:

一是,子女應多給予老年人精神上的關懷。

二是,加強社區醫生、基層保健人員隊伍建設,加強社會心理幹預,有效緩解老年人的抑鬱程度,改善生活質量,及時對社區老人進行情緒篩查,及時發現情緒障礙者並進行社會心理幹預。

三是,相關部門多組織老年人參加各種健身和娛樂活動,讓老年人結識新朋友,培養更多興趣、愛好,讓老年生活老有所樂。

相關焦點

  • AD醫患家屬聯誼會20周年科普宣傳|如何識別老年痴呆的早期信號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阿爾茨海默病(AD)醫患家屬聯誼會(以下簡稱「聯誼會」)2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第二場「如何識別老年痴呆的早期信號」於2020.7.13號在京東健康直播平臺圓滿播出。整場直播圍繞「如何識別老年痴呆的早期信號」這一主題,三位教授從痴呆早期認知功能異常表現、早期出現的精神行為症狀以及不同類型痴呆之間的鑑別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幫助大家對老年痴呆的早期信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王華麗教授還提到三甲醫院和社區門診醫聯體模式,鼓勵大家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及時做好痴呆的早期預防、診治和隨訪工作。
  • 抑鬱背後的殺手:雙相情感障礙
    也有人發現,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聰明的病」,因為患有此病的人大多是「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在輕躁狂狀態的時候,人往往會有極大的精力、想法和創造力、執行力,而這些都是職業成功的要素。所以對於這種疾病,我們需要增加認識,儘早發現隱藏在抑鬱背後的殺手,就會避免反覆發病、不斷陷入抑鬱的惡性循環。
  • 睡眠障礙可能是焦慮與抑鬱的預警信號
    12月20日,在廣州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南方睡眠障礙及精神心理疑難病診治學習班上,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豔表示,新時代下,睡眠障礙患者的情況更複雜,因此應重視睡眠障礙早期表現,中醫藥治療睡眠障礙更有優勢。
  • 合肥專家:抑鬱情緒不等於抑鬱症 這四類人群要注意
    如何早期識別抑鬱症,遭遇心理困境有哪些求助途徑 …… 近日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安徽省精神衛生中心)知名專家、合肥市 " 名醫工作室 " 領銜人王克永教授在採訪中就相關話題進行了解讀。早發現、早治療是防治關鍵作為研究治療抑鬱症的資深專家,王克永認為,《工作方案》的出臺是心理健康行動的一項重要落地舉措。
  • 雙相障礙在抑鬱發作和輕躁狂發作之間不斷切換,該如何治療?
    前兩天的案例文章分享了患者張鴻宇前後兩輪接受我們心理幹預的過程。 張鴻宇35歲,罹患雙相障礙十幾年,在抑鬱發作和輕躁狂發作之間不斷切換,曾被診斷為快速循環型雙相障礙。
  • 「老小孩」行為異常 及時關注多陪伴 市四醫院專家提醒:老年人心理...
    更應該引起注意的是,到目前為止,阿爾茨海默病並沒有藥物可以根治,但在早期發現可以通過藥物幹預和專業的護理、康復訓練延緩智力衰退。李家忠表示,正常情況下,老人雖然記憶力有所下降,但是其社會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操作學習能力基本保持完整。
  • 上海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初顯成效 第二批將啟動
    該中心以認知障礙老年人及其家庭為核心,為老年人提供科普預防、測評轉診、早期幹預等一站式記憶健康服務;為家屬提供家庭照料者增能培訓、家屬心理支持等家庭支持服務;整合社區內的居委會、企事業單位、為老服務機構等各方資源,共建認知症友好社區。 記者看到,「記憶家」就設在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內,鮮豔的色彩、易識別的提示牌等都讓人眼前一亮。
  • 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打造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心理健康防控幹預網
    國家衛健委公布的大數據顯示,我國近年來以抑鬱障礙為主的心境障礙和焦慮障礙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分別達4.98%和3.59%。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65歲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達5.56%,遠高於30年前調研的4.6%。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女性圍產期抑鬱等心理疾病與障礙離大眾「並不遙遠」,但因顧忌、誤解與恐懼,「諱疾忌醫」的情況仍不少見。如今,這家區域精神衛生中心,正在努力改變這一切。
  • 100個城市老年人 7個以上有抑鬱
    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參與了一項全國精神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55歲以上的城市老年人抑鬱問題的發生率在7%~15%。在患上抑鬱症的老年人群中,八成以上的人不把抑鬱看成是病,都認為抑鬱是人老了的正常現象。    據華西心理衛生中心副主任況偉宏教授透露:今年年初,華西心理衛生中心參與了一項全國性的老年人抑鬱情緒調研。該研究調查對象涉及北京、上海、等不同區域的20幾個城市的上千名老年人。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城市老年人抑鬱問題的發生率在7%~15%,是年輕人的兩倍。
  • 秦虹雲:最美夕陽紅,維護老年人心身健康
    以下內容根據本次節目主持人欣繪和秦虹雲副主任醫師對話整理,希望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朋友。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老年認知問題逐漸增多,同時又受到軀體疾病等的困擾,多病共存相互影響,如何幫助老年人緩解精神問題,幫助他們更好地生活。下面,我們一起從生物、心理、社會文化、新醫學模式對老年認知障礙的預防和治療展開探討。
  • 當心這可能是一種精神病|躁狂|關念紅|抑鬱|...
    讓我們先來聽聽雙相障礙患者的心聲及欣賞一下他們的畫作:案例:時而自信滿滿時而懷疑人生90後的遠晴是個自媒體撰稿人,治療前和父母親關係緊張。17歲那年高二會考後,自己偷偷申報了英國學校並出國留學。遠晴在17歲出國前已經開始出現症狀。早期是抑鬱發作,思維遲緩,聽不懂別人說什麼,持續一兩個月。
  • 劍橋研究發現冷漠並非抑鬱 而是痴呆症的早期徵兆
    但是,關於抑鬱症和痴呆症之間的聯繫是否因果關係仍存在爭議。這項新的研究表明,在許多臨床研究中,對冷漠和抑鬱之間的區別的模糊可能會支持辯論和有關該主題的不一致數據。然而,對於抑鬱症和痴呆症之間的聯繫是否是因果關係仍存在爭議。這項新的研究表明,在許多臨床研究中,冷漠和抑鬱之間的區別變得模糊,這可能是這一論戰和不一致數據的基礎。
  • 莫把抑鬱當「逆反」 孩子抑鬱非小事_中國城市建設網_城市建設雜誌...
    青春期「逆反」和抑鬱症有哪些不同?家長應如何理解和幫助受抑鬱困擾的孩子?為此,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專訪了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童病房主任、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副主任曹慶久。   記者:引起青少年抑鬱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曹慶久:抑鬱症的起因包括生物學、社會-心理因素。生物學指遺傳因素,父母有抑鬱症或情感障礙,孩子抑鬱風險會增大。
  • 每20位65歲以上老人就有1位患「阿爾茨海默病」 專家:早期幹預可...
    活動特邀深圳市康寧醫院臨床精神病學研究室主任王永軍、睡眠障礙科主任梁煒等多位專家現場義診,吸引不少老年朋友前往參與。據了解,「阿爾茨海默病」俗稱為「老年痴呆」。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日」,又稱「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每3秒,世界上就多1位老年痴呆症患者。目前,我國約有1000萬老年痴呆患者,數量已居世界第一位。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雙相情感障礙「臨床綜述」
    但是,嚴重和持續的情緒波動會導致心理困擾和行為障礙,可能是潛在的情感障礙的症狀。情感障礙的分類範圍從單相抑鬱障礙到I型和II型雙相情感障礙。 Falret在19世紀50年代將雙相情感障礙描述為一種獨特的實體。在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雙相情感障礙和相關情感障礙」包括雙相情感障礙II型、I型和循環性精神障礙。
  • 上海聚集多方資源建立認知障礙老人照護服務體系 回應社會痛點和...
    隨著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俞奶奶這樣的認知障礙(失智)老年人群也在不斷擴大。根據國際經驗估算,上海認知障礙老年人約有20萬,這是按60歲以上人群4%估算的,80歲以上人群可達11%。認知障礙老年人照護的專業性、複雜性和高強度,為患病老人及其所在家庭帶來了巨大壓力。吳先生說,老人如果晚上不肯睡,他就得陪著,第二天早上,自己的血壓馬上就上去了。
  • 兒童生長發育早期科學幹預
    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來臨,孩子的健康成長發育一直以來是社會和家長們非常關心的話題。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青春期性發育、身高和心理等問題往往容易被忽視。梅州市人民醫院兒內科副主任醫師溫志園表示,兒童的生長發育是有規律的,應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發育,及時診斷和幹預兒童生長發育遲緩,讓孩子們茁壯成長。如何判斷孩子發育是否遲緩?「很多有生長障礙的孩子在幼年與正常孩子無異,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就會出現生長發育遲緩。」溫志園說。
  • 莆田秀嶼區舉辦全國第二批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試點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現場(秀嶼區衛健局供圖)東南網莆田12月3日訊(通訊員 吳國強)12月2日上午,莆田秀嶼區衛健局聯合中國人壽秀嶼支公司、東莊鎮黨委、政府在東莊鎮厝頭村舉辦全國第二批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試點啟動儀式
  • 「社區宣教+園藝療法」 虹梅街道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成效初顯
    」工作,虹梅街道和全市其他27個街鎮一起成為首批試點社區。虹梅社區截至到目前為止已舉行科普講座10餘場、體腦機能訓練60餘次、認知障礙早期風險篩查1480人次、早期非醫療幹預480人次、認知障礙主題沙龍10餘場,已取得了友好社區建設的階段性成果。具體做了哪些工作?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虹梅街道項目啟動會現場
  • ...守護幸福晚年——松江區中山街道「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項目...
    日前,中山街道茸梅社區活動室內歡聲笑語,為期近半年的「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項目總結會在此舉行。  隨著社會老齡化現象加劇,阿爾茨海默症引發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這種俗稱老年痴呆的疾病發生於老年和老年前期,就像小偷潛入老人的大腦,偷走了老人們的記憶,其主要表現之一就是認知功能障礙。而現實生活中,許多老年人由於缺乏對該疾病的正確認知,無法及時獲得幹預,導致治療被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