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小暑,近三伏,吃「3寶」,喝「3茶」,做好4事,健康過一夏

2020-12-21 營養師小霞老師

「小暑,六月節。」

暑,熱也。小暑即為「小熱」。

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小暑過後,將近三伏,一日熱三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但接下來的天氣會越來越悶熱、越來越潮溼。

中醫上講「冬病夏治」,尤其在三伏天內,這期間一定要養好身體。

01小暑節氣,近三伏,吃「3寶」:

中醫上認為,「五季」除了春、夏、秋、冬外,小暑到立秋之間,稱為「長夏」。

這期間,陽熱下降,水氣上升,溼邪易困脾胃,所以,這期間,飲食上,宜清熱解暑、健脾利溼。

1,藕

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熟食,是夏季常見的一種菜。

藕,有清熱、養血、除煩的作用,可將鮮藕切成片,加入點小蔥清炒,味道爽口,還有降暑效果。

2,紅豆

紅豆,性平,富含鐵,具有理氣、通經的作用,非常適合女性食用。

紅豆可入湯、入粥或做成消暑甜品,有增加食慾的作用。

中醫認為「紅色入心」,吃些紅豆,能清心火,還能補心血。

3,綠豆芽

綠豆芽熱量低,水分和纖維素含量比較高,有促進腸道蠕動作用,從而促進排便。

另外,綠豆芽,有清熱解暑、利尿除溼的作用。

02小暑節氣,近三伏,喝「3茶」:

「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這時,養心很重要。

1,蓮子心茶

蓮子心,具有清心去熱、消暑除煩,緩解心情煩悶之功效,非常適合夏季飲用。

蓮子心,味苦,性寒,泡水喝,睡前飲用,還有養生安神的作用。

提醒,怕冷、大便稀溏的人最好不要喝。

2,山楂荷葉茶

中醫認為,「夏天屬心,長夏歸脾」,宜養心健脾。

將山楂和荷葉按2:1比例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有降脂的作用,非常適合夏季中,心脾兩虛、淤血阻絡的人飲用。

3,薑茶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老醫生開藥方」。

夏季,宜喝薑茶,用茶葉少許,生薑幾片,去皮水煎,飯後飲用,可發汗解表、溫肺止咳的作用。

生薑,性溫,能溫經散寒,暖胃暖宮,對女性經期引起的疼痛,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03小暑節氣,近三伏,做好4件事:

1,晚睡早起,中午小憩

中醫認為,夏季養生,適合晚睡早起,以應天地旺盛之陽氣。

切記,晚睡不代表是熬夜,最好在23點半之前進入睡眠狀態,保證6-8個小時的睡眠。

到了中午,可以小憩30分鐘左右,利於補充精力,讓下午的狀態更好。

提醒,睡覺時,最好不要開著空調,更不要風扇直吹,容易引起感冒、中風等病。

2,「少動多靜」,避免劇烈運動

中醫認為,小暑是人體陽氣旺盛的時節,這時,宜「少動多靜」。

「少動」不是「不動」,可在晚上時段進行一些有氧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慢跑等,微微出汗就行,切忌大汗淋漓。

出汗過多,會使體內陰陽平衡失調,易耗損陽氣。

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者,更應避免出汗多,以免血液濃稠度增加,加重病情。

3,多喝溫水,少喝飲料

很多人認為,夏季很熱,喝水一定要喝冰涼的,這樣才能解暑。

實際上,天氣熱,體內陽氣在體表,冰涼的水進入體內,會損傷脾胃,導致脾失健運,易出現食欲不振、無精打採等表現。

另外,還有些人渴了喝飲料,實際上,飲料不但不能解渴,還會使體內缺水更多。

最好是多喝溫水,尤其是中老年人,應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

喝溫水,能及時補充水分,還利於養脾胃。

4,飲食節制,清淡芳香

《黃帝內經》記載「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簡單說,飲食上吃得太多了,會損傷腸胃。

尤其小暑後,進入夏季,是消化道疾病多發季節,飲食上應節制一些,避免吃得過飽,以免損傷脾胃,出現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不適。

夏季飲食以清淡芳香為主,清淡易於消化,芳香可刺激食慾,如冬菇、南瓜、鴨肉等。

還可適量吃些蔥、姜、蒜、醋等,健脾開胃,殺菌防病。

夏季,胃口差的人,以營養豐富為主,可吃些應季蔬果、含優質蛋白的食物。

小結:小暑時節,天氣炎熱,「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切勿沾涼,保護好體內陽氣,不易生病。

相關焦點

  • 今日小暑,養生這事千萬別忽略! 過「六關」喝「三湯」,健康一整夏!
    專家建議,夏季應多食用低糖、低鹽、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儘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對策:適宜夏季食用的有:冬瓜、白蘿蔔、番茄等這類化溼通淤、有助於改善腸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魚,少食紅肉。可飲決明子茶、大麥茶、菊花茶、苦丁茶、綠豆湯等飲料。
  • 研灸 ‖ 小暑 ,應夏藏,用扁鵲的「千古奇方」迎三伏
    暑是炎熱之意,小暑雖然熱氣不大,但已能明顯感覺到熱浪的逼近。有句民諺講:「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小暑前後,將進入雷暴最多的時節。雨後豔陽一照,地面熱氣升騰,整個城市就像一個大蒸籠,長輩常說的「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便是最真實的寫照。今年的小暑比較特別,在小暑二候入伏,小暑三候才過完毒五月,一年裡溼濁最盛的五月,加上暑熱最盛的伏天,都降臨在這個節氣裡了。
  • 小暑 | 季夏時節正式開始
    食新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蓮藕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效果,適合夏天食用。
  • 小暑,長夏,三伏:生化湯
  • 小暑 |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小暑鱔魚賽人參,萬戶候教您這道黃鱔料理滋補過夏
    小暑進伏天,天變無常雨連綿,有的年份雨稀少,高溫低溼呈伏旱。雨季造林好時機,精細認真管果園,冬修榆樹夏修桑,修整白楊於伏天。村村戶戶漚綠肥,肥堆如山麥增產。外出時做好防暑工作中暑是夏季的常見病,小暑時節的天氣特點更是容易發生中暑。
  • 小暑養生:吃好三樣,喝好三樣,做好三樣
    吃好三樣1、蜂蜜糖藕在民間,小暑時節有吃藕的習俗。一方面是因為藕有大量的磷鈣鐵及多種維生素。另一方面是因為它有清熱除煩的功效。夏天把藕煮爛,再加適量的蜂蜜,食用可以有安神入睡的功效,還能治血虛失眠。喝好三樣1、山藥鱔魚湯小暑的黃鱔鮮嫩,還有營養。所以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小暑吃黃鱔可以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十分適合身體虛弱的中老年人使用。
  • 小暑知時節,消暑降溫吃什麼好?
    民間在這個時節素有吃三寶——黃鱔、蜜汁藕、綠豆芽的習俗。1、食新(食辛) 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
  • 小暑會養生,百病不纏身!
    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伏天還可吃過水麵、炒麵。過水麵,就是將麵條煮熟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滷汁,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可以「敗心火」。
  • 小暑、大暑與三伏
    暑,炎熱也;小暑則為小熱,還不是最熱,但溫度一天比一天高,民諺曰「小暑交大暑,熱得無處躲」。此時江淮一帶常有雷雨天氣,所謂「倒黃梅」,故有「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之說。古人將小暑分為三候,說「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伏,三候鷹始鷙」。意謂小暑一到風攜熱浪;蟋蟀躲進陰涼處避暑;老鷹也飛到高空「納涼」。 隨著「地球變暖」的日益加劇,如今極端炎熱頻頻出現在小暑期間。
  • 大暑節氣,不喝這湯虧了,是糖水也是藥茶,清暑祛溼,喝它身體好
    感覺小暑才沒有過多久,明天就是大暑節氣了,「大暑小暑,上蒸下煮「這個三伏天真的是悶熱到不行了。越是這種炎熱的氣候,平常的飲食越是不能馬虎,氣候炎熱很多食物如果保鮮不做好,就容易變質,不小心就吃壞肚子,尤其是脾胃不好的人,貪吃涼食夏天最容易鬧肚子了。
  • 三伏至:賞一窗美景,覓一處清涼
    2020年三伏時間:「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唐人張守節曰:「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在這盛夏時光,最愜意的莫過於幽居在清涼的室內,吹著涼風,聽一曲嫋嫋之音,賞一窗美景,持一本書卷,安閒的度過屬於自己的美好時光。入伏吃三瓜:苦瓜,絲瓜,冬瓜,清熱化溼,降溫防暑。
  • 小暑過後三伏將至 這些你需要知道
    今年的三伏長達40天所謂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日期是按節氣的日期和幹支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按農曆的規定,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也叫頭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也叫二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也叫三伏)。
  • 今日小暑!別忘了吃「三寶」
    7月11日 星期六 白天到夜間:多雲 東南風3-4級,28到23度。 晚窗無一事,步屧到西廂。 《和答曾敬之秘書見招能賦堂烹茶二首二》 宋朝·晁補之 一碗分來百越春,玉溪小暑卻宜人。 紅塵它日同回首,能賦堂中偶坐身。
  • 今日小暑|關於小暑的這些事你了解嗎?
    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
  • 「曬書」、「喝粥吃藕」、「烹黃鱔」,原來蘇州人的小暑是這麼過的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空氣中無處不在的溼熱感,挑戰著蘇州人的耐性。面對三伏來襲,老蘇州們有自己的秘方以抵暑熱。老先生要趁天晴搬出藏書來曝曬一番,而姆媽的糖藕,好婆的紅燒鱔段,也是蘇州小囡有關夏天的一段味覺記憶。梅雨過去,夏季的日光雖毒辣,卻是曬書曬被的好時候。
  • 小暑來了,三伏天跟著也來了
    小暑三候一候溫風至小暑時節,大地上不再有一絲涼風,連風都帶著熱浪。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大暑小暑,灌死老鼠。小暑南風,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小暑開始熱,減衣身上輕,抓緊種蔬菜,備足過嚴冬。《喜夏》龐鑄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薦枕,黃妳亦升堂。鳥語竹陰密,雨聲荷葉香。晚窗無一事,步屧到西廂。
  • 小暑後多喝湯,這6道湯做法簡單,清熱解暑,助你順利過三伏
    今日是小暑,意味著「三伏天」即將開啟! 民間有老話,「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這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暑氣旺盛,易中暑,也容易因貪一時涼快引起感冒,或者因貪飲冰涼引起腸胃不適。
  • 明日大暑,「六寶」不可少,常吃這6種食物,輕鬆度過大暑天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中伏前後,暑氣正盛。除了要做好防暑降溫,在飲食上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大暑節氣,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習俗和食俗:吃荔枝、喝羊湯、飲伏茶、吃仙草,除了這些傳統食物,以下6種食物也很適合大暑時節食用。
  • 小暑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小暑節氣將至,「小暑三候」你知道嗎?
    小暑節氣是夏天的第五個節氣,也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是一個節氣,到了小暑節氣,就標誌著炎熱的夏天正式到來,此時還未最熱,不過人們已經開始準備適應炎熱的天氣了,日常避開高溫的時候出門,做好防暑工作。小暑是什麼意思天氣開始炎熱起來的意思。
  • 小暑過後吃什麼?6道消暑湯收藏好,消暑氣,不上火,清涼過一夏
    小暑至,盛夏始,小暑過後一年中最高溫,高熱,高溼的三伏就要來襲,因為暑氣和溼熱許多人會出現煩躁不安等,胃口也會受影響,所以補充體力,解熱消暑是小暑後要注意的健康關鍵。同時要注意飲食衛生,吃食上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飲食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多吃時令瓜果蔬菜,多喝湯或粥,給大家分享六道清熱消暑的湯水,簡單易做又不失營養,特別適合三伏天,讓你和家人一起清涼過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