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文: 姜辰蓉
位於陝西北部的延安和榆林兩市,石油、煤炭及各類礦產資源富集,曾因經濟高速增長備受矚目。然而近幾年來,隨著煤價、油價及主要能化產品價格的大幅下降,火熱的陝北經濟驟然降溫,甚至是斷崖式下跌,這將高度依賴資源的單一經濟模式的風險暴露無遺。
民企陷入生存危機
陝西府谷,位於煤炭、鎂等資源富集區,民營經濟佔到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2013年府谷被確定為陝西「民營經濟轉型升級試驗田」。這裡規模以上民企有223家,其中絕大多數主營煤炭、能化產品。今年3月,府谷縣工業經濟局對全縣387戶工業企業調查顯示,有22戶企業停產,64戶企業半停產。
府谷縣金磊源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說,現在生產經營非常困難,價格上不去,利潤幾乎沒有。「如果形勢持續下去,企業也只能等著關門。」
隨著煤炭、工業產品價格下行,近年銀行開始大幅減少給府谷民企的貸款金額,致使許多民企雪上加霜,資金鍊處於斷裂邊緣。
府谷恆源煤焦電化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乃榮說,自己是「府谷最大的困難戶」。截至2016年4月,恆源公司的1000多名員工已經有11個月沒領到工資了,企業欠薪3000多萬元。
過去,當地民企中盛行「追求規模,盲目求大」的思維模式,不僅僅反映在能化項目上。在府谷縣,經濟高速增長曾帶動當地房地產、商鋪熱銷,一位當地老闆一人就購置了縣城一半街道的沿街商鋪。「前幾年商鋪多火熱啊,大家都看好,現在商鋪都是關的多,幾乎沒有新開的。購買商鋪的現在資金肯定都套裡面了。」一位府谷當地人說。
政府財政步入困境
對陝西延安市吳起縣來說,油價暴跌的影響非常大。吳起是「石油財政」,縣內兩個大型石油企業——長慶油田和延長石油吳起採油廠,佔吳起財政收入的71.5%。作為革命老區,按照國家規定,吳起採油廠每噸原油要給地方政府繳納550元的石油開發費,因此一個吳起採油廠的稅費就佔到縣財政收入的53%。
吳起縣財政局副局長張振華說,2015年第四季度至今,吳起採油廠一直拖欠石油開發費,累計已達6億多元。「我們今年財政收入預算25億元,石油開發就佔到13.7億元,如果這個來不了,我們就剩11.3億元,這樣的話光人員工資、社保兩項就是9億多元,支農補貼、教育、救濟算下來也有3億多元,這將近12億元的剛性支出都會出問題。」
吳起縣經濟發展局局長賈治乾告訴記者,吳起經濟和財政的石油依賴太大,在全國也是很嚴重的。「我們曾經測算過,吳起縣的人員工資,1塊錢裡有0.86元來源於石油。我們的餐飲、服務等也都是依附於石油。石油不行了,別的稅收也就不行了。」
縣財政斷崖式下跌,讓很多當地工作人員感到不適應。「確定今年財政預算的時候,財政局的門檻都快被人踏破了,各部門都不希望自己計劃好的項目被砍掉。但財政沒錢,也是焦頭爛額。」
「目前剛性的民生支出一分錢不能少,這是政府定下來的。」賈治乾說,在整個陝北地區,財政收入出現斷崖式下跌,並非只有吳起縣,橫山、府谷、志丹等縣,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地方財政收入「縮水」情況。
破局需要「思維革命」
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陝北需要一場真正意義上的經濟轉型,而這一切則要從思維的轉變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