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幹預、不破壞孩子成長 當父母要有準備地靜待花開

2020-12-14 東方網

  網上有個流傳已久的說法:為了保護孩子的創造力,德國明令禁止學前教育!這是事實麼?德國真實的學前教育是怎樣的?來聽聽德國專業親子培訓師楊捷帶來的分享。楊捷曾在德國學習、工作近10年,曾求學於科隆教區教育學院、柏林自由大學幼兒教育專業,並承辦了德國北威州第一個中德雙語親子班。

  教會父母輔助孩子成長

  「德國禁止學前教育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不僅不是禁止,德國還是學前教育的領軍人。在德國,0至6歲的教育是有政府補貼的,所有留學生、外國人也涵蓋在內。德國的幼教課程細化到:3個月至1歲、1歲至2歲、2歲至3歲。

  大家可不要被「課程」兩個字嚇倒了,心想:這麼小的孩子上什麼課?其實這些課程都是為了幫助父母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而設置的。在德國,早教班其實是親子班,孩子是玩的載體,母親(有時也有父親,但我從沒有看到過爺爺奶奶)才是受教育的主體。老師的主要任務是,設計適合自己班裡孩子的遊戲娛樂活動,並讓孩子們參與其中。然後老師一邊觀察孩子,一邊引導家長們觀察孩子,而大一點的孩子的活動很多都是家長們共同參與的。

  所以,德國學前教育最重要的是教會父母輔助孩子成長,而不是幹預、破壞孩子成長。對比中國的情況,家長們對早教的理解可能各不相同,有人認為就是要讓孩子早學知識,有人認為就是給孩子早做規矩,還有人覺得無非就是把孩子託管給教育機構。我回國以來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目前最缺的可能就是家長教育。

  不幹預、不破壞孩子成長

  要做到「不幹預、不破壞孩子成長」,並不像看上去那麼容易。

  我給大家舉一個我兒子9個月時上的遊戲空間課的例子。有一天,老師帶來了一個三角梯。據專家資料,寶寶11個月開始探索第三維空間,有的就開始摸索著爬梯子了。老師把梯子放在那兒,不做任何說明。孩子們誰發現了它,並有興趣誰就去爬。我兒子9個月,居然二話沒說就爬到了最高處——當然那個三角梯本身只有半人高,但我當時還是很緊張,怕他摔下來。

  老師示意我不要靠太近,她蹲在梯子下會接住孩子,我要做的只是靜靜等待。我們等啊等,終於,他左右看看,發現媽媽離他挺遠,就一步步非常緩慢地倒退著從梯子上爬了下來。這時老師才跟我解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空間感形成的時期,如果我當時在他附近,他上到高處感到害怕,就很可能伸手往我懷裡撲,那麼我當然會毫不猶豫地抱住他,他就會認為這個高度也是安全的。

  其後果是:一、他錯過了第一次探索如何自己從高處下來的機會;二、他一旦默認了在一定高度是安全的,會導致他以後在爬高過程中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有的孩子甚至會不計後果地直接從高處跳下來。

  家長要多學習「培土施肥」

  家長不僅要做到「不幹預、不破壞孩子成長」還要「輔助孩子成長」。這不完全等同於很多人理解的「快樂教育」、「靜待開花」。靜待開花你也不能忘了培土施肥是不是?快樂教育你得知道什麼是快樂對不對?

  我的觀點是:不經歷追求就得到的快樂不會是真正持久的快樂!舉一個德國孩子學騎自行車的例子。德國是個很重視運動的國家,但老師們大多都排斥三輪自行車,他們認為三輪車既不能培養平衡能力,在拐彎時又很危險。兩歲左右的孩子會騎平衡車:兩輪小自行車除去兩個腳蹬子就是平衡車了。孩子坐在座包上,手扶穩把手,兩隻腳在地上走。很快,孩子就會越走越快,車輪飛轉起來,孩子的腳就不由自主地離開地面以減少摩擦,這時候他的平衡感也就找到了。

  此後,你只要在一旁靜靜地欣賞著你的寶寶不斷創造新玩法、新花樣、並且越劃越快的身姿就可以了。靜靜地看他玩一年,個子高了,車子小了,買輛小自行車,一天都不用扶,他就會騎了。因為騎自行車要求的平衡感,他已經扎紮實實練了一年了呀。這就是有準備地靜待花開,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多多學習、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為自己的植物悉心培土施肥然後靜等枝繁葉茂,而不是不管不問。

  父母應成為懂得呵護孩子的人

  在德國,幼兒園是混齡編班的,孩子們去教堂、上安全教育課、保護牙齒課等是一起的,其他時間大都各自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畫畫、看書、搭樂高、爬樹屋、挖沙子等。但他們並非不學習。

  宏觀上,老師會在一段時間內設定一個主題。比如生命主題,有的幼兒園門廳裡放個大魚缸,裡面是青蛙卵,小朋友們每天進教室前可以觀察卵是如何一點點變成小蝌蚪、小青蛙。有的幼兒園會放一個透明的孵蛋器,孩子們透過玻璃罩觀察小雞破殼而出的過程。

  從微觀上,幼兒園要擔負起學習能力培養的重任。純書本知識的灌輸被認為是破壞孩子創造力的,但是潛能培養是必須的。一個孩子如果有旺盛的求知慾、又有比較強的記憶能力和專注力就具備了學習能力,因此,幼兒園老師會和孩子輪流玩記憶卡片遊戲,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和專注力;和孩子們玩印第安石子遊戲培養邏輯思維能力;讓孩子們花幾個月的時間織出一塊布,培養持之以恆的能力等等。

  課後還有各種免費的社團活動,要求孩子們每個學期換一個主題參加,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感受不同的體驗。我想是為了讓孩子們多涉獵、多體驗、以便增加大腦突觸,讓孩子更聰明吧。

  提到大腦,不得不提醒年輕父母一點:一定要記得給孩子留夠充分自由自主的活動時間。不論他是在不停地挖一堆沙子也好、自言自語過家家也好、還是一個人亂塗亂畫也好,不要打擾孩子。給孩子留出充分的思考時間遠比你教他新東西重要!

  德國的早教理念就是把父母培養成懂得呵護自己孩子的人。送給大家,我每次家長課堂必講的一句話,「當你面對一個孩子,想像一下你變成他,這時站在你面前的是一個幾倍高大於你的巨人,這個巨人可以將你輕而易舉地拎起、放下,這時候你希望這個巨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面前的孩子。」

相關焦點

  • 致父母:別再把放養孩子,當成靜待花開(再忙也要讀一讀)
    常常聽到這樣的比喻: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綻放的時間也不相同。我們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然而,很多父母並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他們只看到了「靜待花開」,卻忽略了「默默耕耘」。再一眨眼,那個曾經非常依賴自己的小孩,已經能夠勇敢地說「不」了。孩子的成長是飛快的,父母一不留神,就會錯過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成龍曾經坦言,非常內疚沒有好好陪伴兒子。
  • 不要靜待花開,請給孩子適當的幹預
    以前聽過一句話: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們要靜待花開。我覺得這句話前面有個前綴會更好:靜待花開不是你放手什麼都不管,而是你已經為孩子做了該作的事情,然後才來靜待花開。每一個家長都會給孩子去建立規則。這個不難,我要強調的是遵守規則。因為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去給孩子建立規則,但是極少部分的家庭才會去遵守規則。我們會給孩子制定太多的規則,寫作業要工整,錯字要擦乾淨。吃飯的時候不能看電視等等。而我們卻自顧自地做事情。不被這些規則左右,在孩子看來這是不公平的。
  • 別再把「放養孩子」當成是「靜待花開」
    給孩子一個快樂無憂的童年,這是所有家長發自肺腑的的期盼。但是,千萬別等孩子長大了,才想要彌補他成長中你缺席的那些時間,也別用靜待花開的冠冕理由,來掩飾自己教育的惰性和推卸責任。對於教育,有原則地控制,是比無原則地放手,難得多的事情。
  • 靜待花開就是什麼都不做?不,靜待花開是相信孩子成長的力量!
    靜待花開,不是什麼都不做,就讓孩子自由成長,而是在陪伴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用合適的方式引導他發現興趣點,不急於求成,相信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某一天隨著量變會達到質變!孩子的語言培養是有期限的,我現在明白,已經晚了,只能通過其他方式讓他跟的上學校的考試,英語和語文數學是一樣重要的學科。03樂樂的學校一年級就開了英語,只是因為一周只有兩節課,上課聽不懂,回來又從來不讀,英語對樂樂的感覺就是那本書和每次要上英語課上。
  • 家長,你可能誤會了「靜待花開」的教育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我們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但是,也許很多家長並沒有真正懂得這句話的含義。他們只看到了「靜待花開」,而忽略了「默默耕耘」。前幾天,有個五年級的家長帶孩子過來諮詢。
  • 叛逆期的孩子媽媽成長之路:交出脆弱,一念淨心,靜待花開
    作者丨靜待花開編輯丨笨拙的老狼編者按:本文作者是一位重點中學高二孩子的單親媽媽,孩子從初三開始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早戀、迷戀手機遊戲、非常在意同學評價、學習成績不穩定等狀況,高一期末,孩子因老師訓戒,近兩個月不上學,把自己鎖在家裡玩手機,孩子媽媽非常焦慮,多次從多渠道尋求幫助未果。
  • 或許,大部分家長都誤會了「靜待花開」的真正含義!(深度好文)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我們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但是,也許很多家長並沒有真正懂得這句話的含義。您說的:不要過度幹預孩子,不插手孩子的人生,要給孩子獨立……我也很認同。但是,親愛的家長朋友,既然這樣,那您為什麼要焦慮?
  • 教育孩子就像養花,靜待花開
    你學過哲學,在西方哲學裡面「愛智慧」就是哲,那我加一個善,一個人的靈魂深處有愛、善、智慧這三樣東西。你說這個人今後差一點技術、差一點才能,又能差到哪裡去呢?而恰恰這個東西是我們全世界的普適價值,但是現在很多人都忘了。我從這個例子深刻地體會到教育就是「慢」的藝術。什麼是教育?教育就像養花一樣,一邊養一邊看,一邊靜待花開。
  • 孩子不敢騎平衡車,父母如何是好
    B:不一定非要逼孩子,助推也是有很多技巧的,群裡很多家長有經驗,可以討論討論。D:跟我和Aooper說的話類似,「你可以追不上,但你不能沒有追的動作@CA:不是退縮不退縮的事,是愛好的事。可以選擇的愛好很多,我們家長也得根據孩子的特點有取捨。不多說了,打擾見諒。
  • 衡水班主任524:致父母:別再把放養孩子當成靜待花開!(再忙也要讀一讀)
    我們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然而,很多父母並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他們只看到了「靜待花開」,卻忽略了「默默耕耘」。我們總以為陪伴孩子的時間還有很多,不用急著管他,教他,反正他還小,不懂事,長大後自然就懂了。
  • 築夢同行,靜待花開——遂寧一中初2023級半期家長會紀實
    為了進一步加強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家庭教育的理念,真正實現家校攜手培養全面發展、個性鮮明的快樂少年,11月20日下午,遂寧一中初2023級召開了以「築夢同行,靜待花開」為主題的學生家長會。班級家長會前,孩子們給自己的父母準備了一封信,把自己對父母的真實情感寫進了信裡,把對老師的愛、對學校的高度認同寫進了信裡,把對同學的真摯友誼寫進了信裡。
  • 靜待花開——我的「教育觀」
    □老城區壇角小學李亞靜    猶記《聖經》裡有句話:「世間萬物皆有定時——播種有時,成長有時,花開有時,凋零有時。」培養孩子何嘗不是如此。我有些氣惱地說。告狀的「勝利者」飛快地跑回班去傳「聖旨」了。    「劉子揚,同學們說的情況有嗎?」我壓住火問。「沒有。」他回答。    我一愣,原本以為他會主動承認錯誤,沒想到……我當時想揭穿他,但還是忍了忍說:「那好,先上課吧。」
  • 教育需要靜待花開
    人的一生就像一株植物,要經歷無數次花開花落。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植物,花期不同,有早有晚。家長都希望孩子優秀,並且最好是隨時隨地、每時每刻都的優秀,時時刻刻都在綻放,家長在這種綻放中虛榮心會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可是花怎能常開?
  • 教育就像養花,需要靜待花開人生的「慢」藝術,適合就是最好教育
    教育孩子就像是在養花一樣,我們需要的是靜待花開的人生,這是一個「慢藝術」的過程。其實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都是處於焦慮狀態,擔心孩子不愛吃飯、瘦小成為黃毛丫頭。更擔心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成為班裡面的學渣倒數名次,很多父母身處擔心焦慮裡自憂自慮的時候,卻渾然不知給孩子帶來的成弊端影響有多大。這個時候,家長更需要明白焦慮和著急是好起不了作用,反而還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一系列弊端。太在乎的東西有時候失望的越多,教育孩子是要慢慢來、更注重的是過程培養和轉變,即便再怎麼著急也不能拔苗助長。
  • 「前景教師說」有一種教育叫靜待花開
    前景教師說有一種教育叫靜待花開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或許永遠不會開花,卻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的綻放,有的花,則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顆還沒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地看著長大,陪著他(她)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待花開。」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
  • 時光不語 靜待花開——巷子口鎮舉行家校共育活動
    12月11日以「時光不語 靜待花開」為主題的巷子口鎮家校共育活動在楓坪小學禮堂舉行守護花開,收穫花香。同學們把最美麗的花獻給最親愛的老師。家長篇——感恩親人優秀家長代表分享家庭教育經驗。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爸爸媽媽的陪伴與關愛。
  • 默默耕耘 靜待花開
    前幾日幼兒園開家長會,老師說我的孩子表現很優秀,讓寫下教育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說實話,有點不知如何說起。就以朋友圈的一則心靈雞湯開始分享吧。大致是這樣的內容:「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有的花開在春天,也有的開在別的季節。
  • 北碚實驗幼兒園朱濤:靜待花開 做孩子幸福的守望者
    每天沐春風、擁暖陽,近距離地聆聽花開的聲音,美哉幸哉!在教育的田園中,盼望著花開朵朵,滿園芬芳。    內心埋下的種子在悄悄發芽,朱濤一路走來,並順利從西南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畢業。    1989年,帶著對幼兒教育的熱愛,她走進了幼兒園。作為一名當時幼兒園裡鳳毛麟角的大學生教師,她卻主動申請從最基本的保育工作做起。
  • 靜待花開,你定會收穫孩子的美好
    「作為老師,我只想安安靜靜地教書,踏踏實實地育人。。。不跪著教書,但會跪著考試。畢竟我的學生未來是要進考場的。一味高呼偽素質教育,讓孩子考不了高分,也是耍流氓。既關心眼前的分數苟且,也關愛孩子的詩歌和遠方。。。這是我追求的生活。」。這段話的確引起了我的深思,作為老師既要關心孩子的分數,也要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這不僅僅是老師的心聲,又何嘗不是父母的期待呢?
  • 閱讀分享:教育是培土育苗和靜待花開的過程
    孫瑞雪的《愛和自由》多少家長片面追求智力成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過早地開發孩子「智力」。而他們所謂智力,其實就只是一種簡單的識記能力,並不代表真正的智力。因為在《愛和自由》裡,有一句話給我深刻印象:「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的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著在心理成長之上的。」所以,在我看來,孩子,就像一棵樹苗,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就像樹根,那些讓人羨慕嫉妒恨的超常技能,就像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