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待花開,你定會收穫孩子的美好

2020-12-14 寶寶知道

「作為老師,我只想安安靜靜地教書,踏踏實實地育人。。。不跪著教書,但會跪著考試。畢竟我的學生未來是要進考場的。一味高呼偽素質教育,讓孩子考不了高分,也是耍流氓。既關心眼前的分數苟且,也關愛孩子的詩歌和遠方。。。這是我追求的生活。」。

這段話的確引起了我的深思,作為老師既要關心孩子的分數,也要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這不僅僅是老師的心聲,又何嘗不是父母的期待呢?

但我們的現狀是,關注分數的時候,素質教育就會被忘到九霄雲外;當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時候,我們又會採取獲得分數的手段去執行;所以造成了當我們追求某一樣,就會面臨犧牲另一樣。

很多學校會採取面試學生招生,需要當場考試做題,當然選分數高的學生;上海有家學校規定,學生之間互相監督,如有不好的行為可以告知老師,當孩子發生偷拿行為被發現,一次口頭警告;兩次書面警告,第三次自動退學。

我們以讓有不當行為的孩子在學校消失的方法來彰顯我們素質教育的成果,實在不敢苟同這樣的做法。因為我們忽視了,其實分數是結果,素質教育才是過程。所以,作為家長就很好奇,難道就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嗎?難道就不可以分數與素質都要嗎?一定需要去犧牲另一樣嗎?

更多的時候,我們奔波在這兩端的時候,我們都不知道孩子到底犧牲了什麼!

我經過15年的教學生涯和5年的家庭教育體驗,我發現,其實孩子的分數與素質是可以同時擁有的,但需要我們父母去掌握以下幾個關鍵點:

1、孩子在0~6歲的時候,父母要給予孩子身體上的自由,避免因為安全去限制孩子的身體行動。

因為這時候孩子的行動就是孩子的思想和語言。限制孩子的身體就是在限制孩子的思想。把「不許動,不可以,不能摸」換成「請安靜!試試吧。輕輕摸」。

2、允許孩子犯錯誤。

孩子在體驗中獲得認知與鞏固練習,在錯誤中學習成長並勇往直前地探索並獲得自信與勇氣。把「怎麼又做錯了?」換成「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3、上小學6-9歲,我們避免要求孩子的分數必須達到某個分值。

我們要鼓勵孩子自己去嘗試解決問題,尋找方案,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把「怎麼考這麼差?小學要門門一百分知道嗎?」換成「你怎麼看這件事呢?你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

當我們用9年的時間幫助孩子建立起了基本的自信,探索的勇氣,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為自己做決定的能力,當他具備了自我承擔艱苦學業的承受力,生命的底色已完成,接下來就是他自己去體驗如何轉化為一個社會人。父母可以這樣做:

1、9歲之後,我們開始關注孩子的分數,並時常提醒孩子的進步和努力。這時候目標明確,協助孩子制定學習目標。讓孩子感受學業的確是自己要承擔的事情。

2、尊重孩子並尊重自己的溝通。當孩子反駁的時候,儘量不評判,不指責,不批評,引導孩子自己做決定並對結果負責。

也許大多家長仍舊擔心和疑惑:怎麼用這麼長的時間做素質教育,這樣做了萬一分數無法提高怎麼辦呢?這不耽誤孩子了嗎?

非常理解家長們的顧慮,養育孩子真的就像種莊稼,耕耘總是漫長的,收穫的時候是非常快速的。

正是我的孩子就是這樣教養的,在今年12歲預初班展現了她超強的組織能力和獨立性以及對自己負責的態度,讓我對家庭教養方法的愈加敬重,每種教養方法就像一種塑型器。

我懷著欣喜的心情分享給更多的父母,希望家長要遵循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先完成生命系統的成長,然後才會有與社會系統的磨合適應;先輸入後輸出,先開啟孩子的發動機,而後有自己源源不斷的力量的產生去面對生活中的血雨腥風!

所以家長一定要記住這樣的順序,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請靜等花開!你一定會擁有一個既有分數同時又有遠方的孩子!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教育不好成焦慮)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不要靜待花開,請給孩子適當的幹預
    以前聽過一句話: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們要靜待花開。我覺得這句話前面有個前綴會更好:靜待花開不是你放手什麼都不管,而是你已經為孩子做了該作的事情,然後才來靜待花開。在靜待花開之前,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首先給孩子建立一個規則,這個規則包括我們的生活規則和學習規則,在那什麼是生活規則呢?比如孩子早上幾點起床,晚上幾點睡覺。學習規則包括我們幾點去學習,在學習期間,哪些事情我們可以去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 別再把「放養孩子」當成是「靜待花開」
    給孩子一個快樂無憂的童年,這是所有家長發自肺腑的的期盼。但是,千萬別等孩子長大了,才想要彌補他成長中你缺席的那些時間,也別用靜待花開的冠冕理由,來掩飾自己教育的惰性和推卸責任。對於教育,有原則地控制,是比無原則地放手,難得多的事情。
  • 北碚實驗幼兒園朱濤:靜待花開 做孩子幸福的守望者
    80年代大學生義無反顧投身幼教    對於朱濤來說,一直期盼成為教師,在她看來,做為一名教師,生活是那麼的美好。每天沐春風、擁暖陽,近距離地聆聽花開的聲音,美哉幸哉!在教育的田園中,盼望著花開朵朵,滿園芬芳。    內心埋下的種子在悄悄發芽,朱濤一路走來,並順利從西南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畢業。
  • 家長,你可能誤會了「靜待花開」的教育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我們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但是,也許很多家長並沒有真正懂得這句話的含義。他們只看到了「靜待花開」,而忽略了「默默耕耘」。前幾天,有個五年級的家長帶孩子過來諮詢。
  • 學會淡然,靜待陽光,靜待花開
    生活中的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生活也都有快樂和浪漫的生機潛伏著,平淡的裡程中往往會蘊涵許多幸福與歡樂。學會淡然,靜待陽光,靜待花開。正如唐代張九齡在《感遇十二首·其一》中寫道:「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這首詩的意思是:「春天裡的幽蘭翠葉紛披,秋天裡的桂花皎潔清新。世間的草木勃勃的生機,自然順應了美好的季節。誰想到山林隱逸的高人,聞到芬芳因而滿懷喜悅。
  • 「前景教師說」有一種教育叫靜待花開
    前景教師說有一種教育叫靜待花開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或許永遠不會開花,卻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守望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的綻放,有的花,則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顆還沒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
  • 築夢同行,靜待花開——遂寧一中初2023級半期家長會紀實
    為了進一步加強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家庭教育的理念,真正實現家校攜手培養全面發展、個性鮮明的快樂少年,11月20日下午,遂寧一中初2023級召開了以「築夢同行,靜待花開」為主題的學生家長會。班級家長會前,孩子們給自己的父母準備了一封信,把自己對父母的真實情感寫進了信裡,把對老師的愛、對學校的高度認同寫進了信裡,把對同學的真摯友誼寫進了信裡。
  • 或許,大部分家長都誤會了「靜待花開」的真正含義!(深度好文)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我們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但是,也許很多家長並沒有真正懂得這句話的含義。他們只看到了「靜待花開」,而忽略了「默默耕耘」。01前幾天,有個五年級的家長帶孩子過來諮詢。
  • 靜待花開——我的「教育觀」
    □老城區壇角小學李亞靜    猶記《聖經》裡有句話:「世間萬物皆有定時——播種有時,成長有時,花開有時,凋零有時。」培養孩子何嘗不是如此。    「李老師,李老師……」    「劉子揚拿了喬茜苒的筆記本,你看,他還把人家的名字塗掉……」    下午,我剛到辦公室門口,班裡幾個女生手中揮舞著「證據」就跑來告狀了。    劉子揚雖說學習不好,但平日裡也沒有什麼不好的行為。但那幾個依稀可辨的字跡似乎在說明著什麼?    「讓他到我辦公室。」我有些氣惱地說。
  • 教育需要靜待花開
    人的一生就像一株植物,要經歷無數次花開花落。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植物,花期不同,有早有晚。家長都希望孩子優秀,並且最好是隨時隨地、每時每刻都的優秀,時時刻刻都在綻放,家長在這種綻放中虛榮心會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可是花怎能常開?
  • 上善若水,靜待花開,是最美的教育情懷
    唯有懷揣上善若水、靜待花開的情懷,審視自身之不足,明確發展之方向,以主動發展、勤奮上進為帆,划動終身學習之槳,在學習中充實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將自己站成一棵頂天立地的樹,塑成一朵無所不能的雲,修煉成一個盡善盡美的靈魂。只要還站在講臺上,就能時刻保證具有搖動其他的樹、推動其他的雲、喚醒其他的靈魂的無窮力量。
  • 教育孩子就像養花,靜待花開
    一個優秀的孩子,會彈鋼琴、又會跳舞,還會畫畫,學習成績還好。長大了,讀初中了也什麼都會,每次考試前幾名,考上重點高中,高考又成為狀元或者前幾名,考上國外或者國內最好的大學。很多人都是這樣過來的,幾年以後讀研究生,在讀博士。你看,父母也榮耀了,感覺孩子很優秀,不到45歲就是副處級幹部,不到50歲就是正處級幹部了,見到親戚朋友、同學、家人逢人便說孩子有出息。
  • 不幹預、不破壞孩子成長 當父母要有準備地靜待花開
    教會父母輔助孩子成長  「德國禁止學前教育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不僅不是禁止,德國還是學前教育的領軍人。在德國,0至6歲的教育是有政府補貼的,所有留學生、外國人也涵蓋在內。德國的幼教課程細化到:3個月至1歲、1歲至2歲、2歲至3歲。  大家可不要被「課程」兩個字嚇倒了,心想:這麼小的孩子上什麼課?
  • 閱讀分享:教育是培土育苗和靜待花開的過程
    孫瑞雪的《愛和自由》多少家長片面追求智力成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過早地開發孩子「智力」。而他們所謂智力,其實就只是一種簡單的識記能力,並不代表真正的智力。而一些自以為沒有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總炫耀自己三四歲的孩子「已經懂得一百甚至一千以內的加減法了」「他都認得一百多個漢字了!」「聲母韻母全會拼寫……」甚至詆毀教學相對規範的公立幼兒園,「什麼幼兒園嗎,天天讓孩子玩遊戲,啥都沒學會!」每每聽到這樣的議論,我總是無力辯解,我也不想去和他們再一次重申「感覺訓練是兒童智力發展的唯一途徑」(孫瑞雪《愛和教育》)。
  • 致父母:別再把放養孩子,當成靜待花開(再忙也要讀一讀)
    常常聽到這樣的比喻: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綻放的時間也不相同。我們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然而,很多父母並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他們只看到了「靜待花開」,卻忽略了「默默耕耘」。02、最怕父母撒手不管,還把它當成靜待花開有些父母之前對孩子不管不理,等到孩子學差了,學壞了,才開始焦慮。問他們,現在知道焦慮了,那這麼些年都幹嘛去了?他們說,要遵崇寬鬆自由的教養環境,尊重孩子自主權利,尊重他的愛好,平等的對話,鼓勵他活出自我……我很認同。
  • 默默耕耘 靜待花開
    前幾日幼兒園開家長會,老師說我的孩子表現很優秀,讓寫下教育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說實話,有點不知如何說起。就以朋友圈的一則心靈雞湯開始分享吧。大致是這樣的內容:「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有的花開在春天,也有的開在別的季節。
  • 靜待花開就是什麼都不做?不,靜待花開是相信孩子成長的力量!
    靜待花開,不是什麼都不做,就讓孩子自由成長,而是在陪伴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用合適的方式引導他發現興趣點,不急於求成,相信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某一天隨著量變會達到質變!一年級考試是自選一段讓孩子照書讀,考試前翻來覆去的教他,應付就可以過關了。二年級開始變難了,因為會出試卷題型讓學生考,不過老師會發一張提綱給學生提前背。只是對樂樂來說,一學期都聽不懂,靠考前死記硬背,它又不像語文,孩子認識,還可以搞什麼聯想記憶法,那痛苦可想而知。
  • 教育就像養花,需要靜待花開人生的「慢」藝術,適合就是最好教育
    教育孩子就像是在養花一樣,我們需要的是靜待花開的人生,這是一個「慢藝術」的過程。其實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都是處於焦慮狀態,擔心孩子不愛吃飯、瘦小成為黃毛丫頭。教育孩子雖然說不能拔苗助長,但又很害怕兩種極端,一種是父母完全撒手不管,另一種是按照自己心中的花去助孩子成長。如果不是孩子本來的需求,那麼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當中就會出現很多分歧反抗。想要孩子這朵花開得又豔又長久,父母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空間和成長所需的環境滋養,只有靜心觀察花期才會收穫意外驚喜。
  •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搶跑——人生馬拉松你就輸了,靜待花開!
    並沒有用,浪費資源不說,還可能適得其反,讓原本按部就班,能順利完成的事,變成一件失敗甚至永遠無法彌補的事,起步很早並不一定就能收穫成功!尤其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選擇靜待花開!01牽著蝸牛散步,擁有一顆耐心很重要!
  • 家園共育「靜待花開」
    12月18日,東辛店鎮中心幼兒園開展了以家庭教育為中心的家園教育工作共享共育暨家長學堂「靜待花開」花藝活動。在花藝老師介紹了插花藝術起源、中國傳統插花的基本構圖、經典案例欣賞等內容後,由參加活動的每組家庭現場進行了創意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