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第一實驗小學丨戴榮亨《布袋戲,閩南的「古早戲」》

2020-12-14 海都小作家

布袋戲,閩南的「古早戲」

南安市第一實驗小學401 戴榮亨

指導老師:林鳳凰

沒有絢麗的燈光,沒有逼真的背景,兩個人,幾件樂器,演繹人間百態、歷史故事,這就是布袋戲。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掌中戲、小籠、指花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福建閩南地區泉州,是最常看到的漢族民間戲曲表演之一。

今天,南安石井菊江布袋戲團來到我們學校,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布袋戲表演。

只見一塊繡著精緻圖案的紅布鋪在戲臺前。一個人在後面敲打著樂器配音,另一個人就在紅布後,一手套一個布偶往上舉,通過手指的活動,使布偶動起來。

一番氣勢磅礴的閩南語自我介紹,熱烈的掌聲之後,布袋戲正式開始了……

在方寸的舞臺上,伴隨著鑼鼓聲,一個小布偶出現了,他的頭上頂著一根細細的棍子,棍子的頂部有一個精緻的盆子,他一蹦一跳,盆子搖搖欲墜,看得我為小人捏了一把汗。他時而劈叉,時而翻跟頭,每一個動作都很有難度,很滑稽,逗得我們哈哈大笑。

緊接著出場的是兩位將軍,他們先向對方鞠了一躬,接著便開始比武了。你一刀,我一矛,一人雙手一轉,矛如狂風暴雨向對手刺去,另一人用力一揮,刀如光影一般向對手砍去……

如此激戰,看得我驚心動魄。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武松打虎》這齣戲。武松拿著棍子,搖搖擺擺地走著。

突然「砰」一聲,不知從何處跳出一隻斑斕大虎。武松急忙後退幾步,老虎慢慢向前逼近著,與武松周旋著。「鏘鏘鏘……」突然,老虎向武松撲去。說時遲那時快,武松向上一躍,緊接著將棍子揮去,但老虎頭一扭,躲過了。武松又與老虎扭打了一會兒,最終武松一個空手打,正中老虎腦門。於是,老虎倒了下來,不動了……

布袋戲的表演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讓人看完後仍意猶未盡。布袋戲,作為閩南的「古早戲」,中國戲曲的瑰寶,希望能夠繼續傳揚下去。

相關焦點

  • 泉州市布袋戲(掌中木偶)邀請賽系列活動進校園
    6月11日下午,安溪縣虎邱鎮金榜布袋戲「假宜真」戲班第五代傳人林海良分別走進泉州實驗小學、豐澤區湖心實驗小學,將傳統布袋戲帶進校園,為兩校同學上了一堂生動的閩南文化課。  林海良與同學們現場互動  鑼鼓聲響起,林海良兩手各託著一個木偶,一邊在臺上變換各種姿勢,一邊抑揚頓挫地唱和著,繪聲繪色地將布袋戲角色呈現在舞臺上。當天,林海良分別帶來傳統劇目《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對於不少同學而言,這是第一次接觸布袋戲,熱鬧的打鬥場景,妙趣的對白,引得現場笑聲一片。
  • 布袋戲(一)
    17世紀中期,布袋戲已於閩南相當受歡迎,亦出現了類似肩擔戲的模式。肩擔戲是由演出者肩擔戲箱與舞臺。至18世紀,根據演出場所的不同,布袋戲不但出現職業團體,還視演出地點,分為室外演出的野臺戲與在劇院演出的內臺戲。內臺戲表演方式雖出現於18世紀,但是真正盛行是在20世紀後。內臺戲布景較為華麗,操控木偶與音樂演出者也較野臺戲多。
  • 布袋戲在臺灣
    ■ 曾經鼎盛  戲班從早忙到晚  《清宮三百年》源自小說《清宮秘史》,1948年,臺灣的布袋戲藝師、「亦宛然掌中劇團」班主李天祿從大陸帶回小說殘本,並以布袋戲的形式編演,一經推出便大受歡迎,13年連演不衰。  陳錫煌小學畢業後加入自家戲班,每逢節慶,便隨父親李天祿一同演出。
  • 布袋戲:雌雄玉杯
    蒼南漁鼓戲 Weixin ID gh_00cbe9746550
  • 不花錢看非遺布袋戲,賞無敵海景,閩南小吃吃透透
    比如這個布袋木偶戲,記得小時候在灌口農村爺爺家,經常搭臺子表演的閩南歌仔戲和布袋木偶戲,而小孩子最喜歡的就是這個木偶戲了,還經常一堆小孩跑到後臺去看人家究竟怎麼表演。很慶幸,時隔多年,這個熟悉的戲臺子又在閩南小吃聚集地——吃堡重現了。吃堡位於沙坡尾邊上,是一棟廈漳泉小吃綜合體。
  • 「00後」少女的布袋戲世界
    胡瓏夕在雲林布袋戲館和劇團演員交流  廈門網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等,起源於17世紀的泉州或漳州,主要流傳於閩南、  在福州,就有一名「00後」少女胡瓏夕,從痴迷布袋戲,到學習之、鑽研之,並將它帶上國際交流平臺傳播。  從痴迷到研究性學習  胡瓏夕今年剛18歲,她自小喜歡中國古典文化,兩年前開始沉迷於布袋戲的世界。  「2017年,我意外接觸到金光布袋戲(臺灣布袋戲大師黃俊雄開創的布袋戲系列影視劇集)。
  • 福鼎布袋戲 粉妝樓
    蒼南漁鼓戲 Weixin ID gh_00cbe9746550
  • 霹靂布袋戲:傳統劇種也酷炫
    這尊傳奇戲偶叫「清香白蓮素還真」,他是霹靂布袋戲第一男主角,背後那家老店如今是臺灣首家上市的文創企業,霹靂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從傳統形態的布袋戲到豐富多元的文創事業,霹靂布袋戲走了多遠的路,又如何能在兩岸乃至國際上打響名號?記者日前探訪了位於臺灣雲林縣的霹靂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總部。
  • 兩岸布袋戲發展史:霹靂布袋戲如何打破次元壁,成功文化輸出?
    在福建、臺灣兩地,有一種獨特的戲劇文化,那就是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掌中戲。歷史起源一般認為,布袋戲起源於明末清初的傀儡戲,後來泉州將傀儡戲融合本地南音、梨園戲等藝術,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布袋戲。泉州被認為是布袋戲的起源地,所謂布袋戲,簡單來講,就是人為操控的一種小型人偶,將木頭雕刻成人頭、四肢,中間軀體部分中空,以便於人手伸進去操控,這需要一雙靈活的手。早期的布袋戲由一個木偶與簡易的服裝道具組成,表演者只需要拿著個布袋裝著,挑個擔子就可以大街小巷地串走,因而得名「布袋戲」。
  • 布袋戲:傳賢勸人善
    蒼南漁鼓戲 Weixin ID gh_00cbe9746550
  • 南安市柳城小學丨陳梓豪《夜遊小西埕》
    本平臺版權歸作者所有,文責自負 支持單位: 南安市小黃人傳媒中心 海峽都市報小記者團南安工作站
  • 日本民俗學專家來蒼南觀摩布袋戲
    日本民俗學專家來蒼南觀摩布袋戲www.zjol.com.cn 2006年03月22日 15:26:52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當日下午在靈溪鎮開展了「布袋戲學術研討會」,並邀請了六位布袋戲表演藝人與會參與研討。  木偶戲古稱「傀儡戲」,但現在保存於民間的木偶戲只有提線、杖頭、布袋木偶三大系列。中國是木偶戲的重要發源地,而浙南泰順、蒼南兩地則是國內木偶戲「活化石」的重要產地之一。據了解,現在溫州地區只有講閩南話的地方有布袋戲,特別是在蒼南縣,現在有26個戲班。
  • 布袋戲不止霹靂和金光,還有其他兩家,喜歡布袋戲的你知道嗎?
    大家好,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布袋戲。說起布袋戲,我想大家第一個想起的一定是布袋戲一哥霹靂布袋戲,其次是金光布袋戲。因為這兩家布袋戲是現存的經營狀況良好的布袋戲。許多看布袋戲的影迷,都是從這兩部入的坑。但其實在歷史上還有兩家布袋戲登上過熒幕。
  • 臺灣偶戲劇種:布袋戲
    一、布袋戲的起源  掌中戲又稱布袋戲,根據考證與藝人傳說,布袋戲約產生於十七世紀。其來源說法不一,文獻上記載,可能從傀儡戲演化而來,「耍傀儡子:一人挑擔鳴鑼,前囊後籠,耍時以扁杖支起前囊,上有木雕小臺閣,下垂其籃布圍,人籠皆在其中。」另有人據此認為布袋戲之原始形式,可能源自大江南北流浪的「肩擔戲」。
  • 臺灣歷史文化漫談:布袋戲
    民間流傳清嘉慶以後,此種輕便靈活,小巧細膩的偶戲,因規模小,戲金便宜,表演技術高妙,風靡閩南一帶。臺灣的布袋戲,是在清朝末葉,從泉州、漳州、潮州等地傳入,很快在臺灣普及。二百多年來,布袋戲以不是泉州布袋戲,而是獨具風格的『臺灣布袋戲』。
  • 南安市第一小學丨莊子瑩《我是小導遊》
    我是小導遊南安市第一小學三年二班 莊子瑩指導教師:王小燕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旅途辛苦了!
  • 全球第一部3D布袋戲電影即將上映
    原標題:全球第一部3D布袋戲電影即將上映  原標題:中國傳統戲劇如何追上新時代步伐?堅持原創,跟隨科技   越來越多大陸遊客去臺灣旅遊,很多人都會帶回一種手制禮品——布袋戲偶,之後,大家也知道了,在臺灣風靡的「偶動漫」就是——霹靂布袋戲。   曾有人評價,霹靂布袋戲是中國傳統戲劇中難得的追上新時代步伐的戲種。   確實,如今,痴迷於霹靂布袋戲的「漫迷」,早已從中國臺灣蔓延到整個亞洲。而且他們中絕大多數都是年齡在20歲以上,並有穩定收入的成年人。
  • 特技布袋戲視頻精彩好看哦
    蒼南漁鼓戲 Weixin ID gh_00cbe9746550
  • 布袋戲
    布袋戲 時間:2002-10-17 16:17   來源:   布袋戲又稱掌中戲(因身形如同布袋,又以手掌操弄,因此名之掌中),為臺灣地方戲劇的一種,由泉州傳入臺灣。其所使用之木偶除頭、手、足外軀體部分均以布做成。
  • 兩岸布袋木偶戲合作打造文化名片 促進閩臺傳統藝術創新發展
    布袋戲是福建省閩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傳統戲劇劇種之一。目前,布袋戲已經獲得兩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海峽兩岸的布袋木偶戲源出一脈,長久以來,經歷了各自發展,大陸堅持傳統技藝的守正與傳承,臺灣則緊跟時尚、銳意創新,成功進軍影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