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非遺,大家可能先想到的是鼓浪嶼,去年鼓浪嶼申請非遺成功,也再次將鼓浪嶼推上了人潮頂峰。但相比起鼓浪嶼,有些文化傳承的非遺項目,更值得我們去欣賞。比如這個布袋木偶戲,記得小時候在灌口農村爺爺家,經常搭臺子表演的閩南歌仔戲和布袋木偶戲,而小孩子最喜歡的就是這個木偶戲了,還經常一堆小孩跑到後臺去看人家究竟怎麼表演。很慶幸,時隔多年,這個熟悉的戲臺子又在閩南小吃聚集地——吃堡重現了。
吃堡位於沙坡尾邊上,是一棟廈漳泉小吃綜合體。講真,作為廈門本地人,對於這種綜合體,一開始是持反對觀望態度的,畢竟見多了太多的這種美食城,然而,吃堡,正如她的名字一樣,接地氣,很地道。這其實也是由老廠房改造而成,老廈門人都知道,這裡原來是星鯊魚肝油廠,如今搖身一變變為閩南小吃的綜合體。倒也是完美的轉型了。
整個吃堡分為五層,基本囊括了廈漳泉的知名小吃,一樓五樓為綜合館,二樓廈門館、三樓漳州館、四樓泉州館。在這裡,你真的是可以閩南吃透透,最為關鍵的是還都是老字號。而在支付方式上,吃堡也改變了一些老字號只收現金的「弊病」,支持微信支付寶,還可以手機點單。超過40家的名小吃,總是有點讓人應接不暇。
一樓最惹人注目的就是古龍醬油冰淇淋。古龍醬油對於廈門人來說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古龍,這個老字號廈門人都知道,不少廈門人幾乎吃他們家的東西從小到大,從香菇肉醬到沙丁魚、從兒童醬油到黑豆醬油。並且,因為對味道的講究,對3000多年的制醬工藝釀造醬油的信賴,直到現在,不少廈門的媽媽還堅持給孩子買古龍的兒童醬油。而在吃堡,你可以體驗下這個加了古龍醬油的「特別」冰激凌。
二樓的廈門館集結了廈門島外的眾多名小吃,還能見到高科技的自動炒飯機製成的莉玲菠蘿炒飯。
三樓是漳州館,炎炎夏日,當然是先來一份小洪四果湯了,果味鮮甜,冰爽舒服。
亞芬米苔目,漳州龍海特色小吃,是用米和番薯粉做成的,製作米苔目的工序頗為複雜:先要將米浸泡磨成米漿,然後放進布袋加壓脫水成「飯脆」,將「飯脆」加入番薯粉,揉搓成飯糰,再把飯糰做成細條狀,放到鍋裡煮熟撈起後用冷水衝洗,使之滑嫩。
四樓乃泉州小吃,提起泉州,必須要提菜粿,來自安海東鯉菜粿,外表酥脆,內裡綿密鬆軟,一份分量實在,蘸點甜辣醬吃簡直絕妙。
五樓乃綜合館,五樓必須要提的是她的無敵風景,廈門很少地方能夠爬樓,而最高處雲上廈門的觀景臺需要100左右的門票,但在吃堡,你無需任何門票,一步步樓層往上,就能一覽對面的鼓浪嶼、沙坡尾,遠眺廈門大學。
可以點一隻寶豐特色鹽雞,在窗邊欣賞那美景,真的是心情無敵好呀。
一棟樓吃齊廈漳泉小吃,還能賞無敵風景,又環境舒適,吹著空調連著wifi,倒是一個來廈門旅遊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