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其名字多樣,有燕都、幽州、北平等等名稱,基本上每一代都會換一個名字,現在的北京可以說是國內旅遊的一個熱門旅遊地,有很多名勝古蹟,其中就有故宮、天壇、長城、頤和園等景區,這些地方每年的遊客都非常多,但是其實北京還有一些小眾景點非常的人少清靜,法海寺就是其中一個。
法海寺,位於北京翠微山南邊山腳下,其建於明代正統年間,歷時大約5年才完成,其面積為2萬平方米左右,規模非常的宏大,整體布局為坐北朝南,依翠微山而建,寺廟建有大雄寶殿、祖師堂、天王殿、護法殿、藏經閣、山門等等建築。因為種種原因,寺廟歷造破壞,在明、清時期多次重修,現在存在的只有大雄寶殿、山門等古建築,其他的大多都是近代重修的。
在大雄寶殿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大雄寶殿中的壁畫了,其為明代遺留下來的,是北京現存最早、最完整的壁畫,藝術價值非常之高,在殿內的牆上現存共有10幅比較完整的壁畫,這10幅壁畫一共繪了77個神話人物,其栩栩如生、姿色各異,色彩鮮豔,堪稱是佛教文化中的藝術瑰寶,其更與河北毗盧寺壁畫、山西永樂宮壁畫、敦煌莫高窟壁畫統稱為「中國四大壁畫」。
在這些壁畫中,最為有名的就是水月觀音畫了,其面目慈祥,神態端莊,輕紗飛舞,飄飄若起,左右分別是普賢、文殊菩薩,而在兩側東、西牆上,則是帝、後、信女、童子等人物像,一共有35個,大小不一,大的有2米多,小的只有50釐米,旁邊還有各種花卉、祥雲襯託,因為時間過於久遠,再加上各種侵蝕,壁畫開始了剝落、褪色,因此原壁畫被複製封存了起來,現在可以參觀的是複製下來的。
雖然名為「法海」,但是這個法海寺跟大家家喻戶曉的《白蛇傳》法海有沒有什麼關係的,其是明代一個叫做李福善的太監所建立,因其侍奉過明代幾位皇帝,得到了豐厚的賞賜,因此他為報答皇恩,才在遼金時期龍泉寺的舊址上,修建了這個法海寺,當時處於修建的工匠大多都是工部所屬,手藝精湛,這些壁畫就是他們繪畫的,而在寺廟建成後,明英宗賜其名為「法海禪寺」,後又賜一部「大藏經」。
法海寺有「五絕」,一個便是明代壁畫,其他四個分別是四柏一孔橋、白皮松、古銅鐘、藻井曼陀羅。其中的四柏一孔橋就在山門香道上,石橋的四角各長著一棵古柏,其樹根深入橋的石縫中,非常的奇妙。而在寺廟大雄寶殿前,則是生長著兩顆白皮松,高達30多米,非常的粗壯,自建寺以來就生長於此,有著500多年的歷史,因此很多人也稱其為「白龍松」。
古銅鐘則是位於東側展室內,高有2米,重達2000多斤,其頂上刻有一對龍頭,銅鐘外壁則是刻有1500字的梵文經文,銅鐘內壁則是刻有2000多字的《金剛經》與《法華經》,字體工整,端莊古樸,雖然每個字只有15平方毫米小,但是依舊清晰可辨,據寺廟的人來,這一口鐘當年敲的時候,鐘聲可以傳到幾十裡以外。那麼,不知道你覺得這裡怎麼樣呢?有沒有興趣來這裡遊玩一下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