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低調」的寺廟,壁畫堪比敦煌莫高窟,很多人都不知道

2020-12-15 少年的旅行

北京,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其名字多樣,有燕都、幽州、北平等等名稱,基本上每一代都會換一個名字,現在的北京可以說是國內旅遊的一個熱門旅遊地,有很多名勝古蹟,其中就有故宮、天壇、長城、頤和園等景區,這些地方每年的遊客都非常多,但是其實北京還有一些小眾景點非常的人少清靜,法海寺就是其中一個。

法海寺,位於北京翠微山南邊山腳下,其建於明代正統年間,歷時大約5年才完成,其面積為2萬平方米左右,規模非常的宏大,整體布局為坐北朝南,依翠微山而建,寺廟建有大雄寶殿、祖師堂、天王殿、護法殿、藏經閣、山門等等建築。因為種種原因,寺廟歷造破壞,在明、清時期多次重修,現在存在的只有大雄寶殿、山門等古建築,其他的大多都是近代重修的。

在大雄寶殿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大雄寶殿中的壁畫了,其為明代遺留下來的,是北京現存最早、最完整的壁畫,藝術價值非常之高,在殿內的牆上現存共有10幅比較完整的壁畫,這10幅壁畫一共繪了77個神話人物,其栩栩如生、姿色各異,色彩鮮豔,堪稱是佛教文化中的藝術瑰寶,其更與河北毗盧寺壁畫、山西永樂宮壁畫、敦煌莫高窟壁畫統稱為「中國四大壁畫」。

在這些壁畫中,最為有名的就是水月觀音畫了,其面目慈祥,神態端莊,輕紗飛舞,飄飄若起,左右分別是普賢、文殊菩薩,而在兩側東、西牆上,則是帝、後、信女、童子等人物像,一共有35個,大小不一,大的有2米多,小的只有50釐米,旁邊還有各種花卉、祥雲襯託,因為時間過於久遠,再加上各種侵蝕,壁畫開始了剝落、褪色,因此原壁畫被複製封存了起來,現在可以參觀的是複製下來的。

雖然名為「法海」,但是這個法海寺跟大家家喻戶曉的《白蛇傳》法海有沒有什麼關係的,其是明代一個叫做李福善的太監所建立,因其侍奉過明代幾位皇帝,得到了豐厚的賞賜,因此他為報答皇恩,才在遼金時期龍泉寺的舊址上,修建了這個法海寺,當時處於修建的工匠大多都是工部所屬,手藝精湛,這些壁畫就是他們繪畫的,而在寺廟建成後,明英宗賜其名為「法海禪寺」,後又賜一部「大藏經」。

法海寺有「五絕」,一個便是明代壁畫,其他四個分別是四柏一孔橋、白皮松、古銅鐘、藻井曼陀羅。其中的四柏一孔橋就在山門香道上,石橋的四角各長著一棵古柏,其樹根深入橋的石縫中,非常的奇妙。而在寺廟大雄寶殿前,則是生長著兩顆白皮松,高達30多米,非常的粗壯,自建寺以來就生長於此,有著500多年的歷史,因此很多人也稱其為「白龍松」。

古銅鐘則是位於東側展室內,高有2米,重達2000多斤,其頂上刻有一對龍頭,銅鐘外壁則是刻有1500字的梵文經文,銅鐘內壁則是刻有2000多字的《金剛經》與《法華經》,字體工整,端莊古樸,雖然每個字只有15平方毫米小,但是依舊清晰可辨,據寺廟的人來,這一口鐘當年敲的時候,鐘聲可以傳到幾十裡以外。那麼,不知道你覺得這裡怎麼樣呢?有沒有興趣來這裡遊玩一下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謝謝閱讀!

相關焦點

  • 《山海經》的神獸,很多都出現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中,藏得很深
    《山海經》的神獸,很多都出現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中,藏得很深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這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正好莫高窟最開始是建立於16國時期,並且經過多個朝代的擴建,這才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藝術群體
  • 敦煌莫高窟,精美壁畫的文化延長
    一位古老的士兵在傳說中的莫高窟尋求救贖。建於公元366年,又稱「千佛洞」,這就是敦煌莫高窟。其中還有一個迷人的故事。對於這個偏僻的聖所,我們一直認為的是一個神聖的奇蹟,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許多人都在朝聖,用自己的眼睛來表達敬意和見證它的輝煌。
  • 都是莫高窟,為何敦煌莫高窟人滿為患,中原莫高窟卻無人問津
    談到莫高窟,我想大家都不知道,莫高窟在國內的知名度很高,所以似乎在小學課本裡就有它的身影,對於一個對莫高窟略知一二的人來說,應該知道,莫高窟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甚至對於全世界來說,莫高窟也很重要,莫煌一般指敦煌。
  • 甘肅的敦煌莫高窟,除了飛天壁畫還有哪些秘密,你都知道嗎?
    我們都知道敦煌莫高窟裡面有著名的飛天壁畫,也讓很多人聞名前來遊玩,但你對莫高窟真的了解嗎?敦煌莫高窟最早創建於十六國時期,根據史書記載,當時先秦的僧人樂尊在經過這座山的時候,看這座山長得非常像萬佛,所以就在這些懸崖峭壁上挖下了第一個洞。
  • 敦煌莫高窟一千多年來壁畫的變化
    ,穩定性強,歷經一千多年還不變色。尤其是北朝時期的壁畫中,石綠和石青的純度很高,石青類顏料中較多地使用了青金石顏料,穩定性很好,因此歷經一千多年而不變色。而有些紅色和白色卻因為含鉛等物質,就會變黑。其它的顏料經過混合,特別容易變色,今天我們看到的不少壁畫都有較大程度的變色。而不同顏料變色的程度不同,也形成了壁畫變色情況的複雜性。
  • 敦煌莫高窟的盛唐壁畫
    唐朝289年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受人稱道的一段歷史,盛唐又是李唐王朝在文化上最有成就的時代。無論詩歌、文學、音樂、舞蹈、書法、繪畫、雕塑,都出現一派超越前代的表現,傑出的詩人、作家、塑工、樂師、畫家、舞蹈家,男男女女,大家巨匠燦若星群,名標史冊,被後人視為典範。可見,盛唐是一個充滿藝術熱情的時代。
  • 莫高窟是怎麼建起來的?如何欣賞敦煌最有名的壁畫?
    在敦煌鳴沙山東麓1680米的斷崖上,終於造就了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莫高窟,又名千佛洞。莫高窟是建築、彩塑、繪畫三位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其中最出名的是壁畫。人們常說的敦煌壁畫,主要是就指莫高窟壁畫。
  • 「敦煌的女兒」樊錦詩談莫高窟保護與壁畫修復
    「去敦煌之前,我什麼都不知道。一開始我對敦煌的藝術沒有感覺,是樊錦詩等老師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我。」在日前舉辦的《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新書發布會上,新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前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稱,他最初了解敦煌,是通過樊錦詩等老一輩敦煌人。
  • 敦煌莫高窟為什麼要限流?壁畫守護者:壁畫也要「休息」呀
    武發思說,壁畫保護其實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不僅是修復,許多學科的學者都在為之努力。對莫高窟而言,不管是降雨、風沙、巖體坍塌這樣的自然現象,還是大氣汙染、建築施工、參觀旅遊等人為因素,甚至是一些更微小的因素,都會給石窟和壁畫的保護帶來很多挑戰。
  • 甘肅這座影視城很低調,1:1複製了敦煌莫高窟
    在甘肅的景泰縣,也建了一座影視城,不過這座影視城很低調,知道的人並不多。既然是拍攝《大敦煌》,自然少不了莫高窟,這是敦煌最著名的旅遊景點。大敦煌影視城的敦煌莫高窟部分,共分為上中下三層,開鑿了108個洞窟,並且建有明清一條街。
  • 敦煌莫高窟壁畫飛天的意義
    敦煌莫高窟壁畫飛天的意義 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提及敦煌,人們就會自然想到神奇的飛天。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上,隨處可見漫天翩翩起舞的飛天。畫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長線、舒展和諧的意趣,豔麗的色彩,飛動的線條呈獻給人們一個優美而空靈的想像世界。其中飛天的形象集中了中國傳統藝術的製作手法和風格特徵。由於其中蘊含的宗教內容,使飛天構圖裝飾性的形式多樣,並出現了很多的突破。就形式風格而言,飛天的構圖形式主要有四種:即裝飾性構圖、動與靜的節奏性構圖,主觀透視構圖和滿而有序的構圖。
  • 敦煌莫高窟,背後的秘密!經歷了什麼?讓人心痛!
    敦煌莫高窟,大家都知道它是佛家的藝術聖地,裡面有很多的壁畫,佛教塑像的成列,其實很少人知道敦煌的莫高窟曾經經歷的滄桑歲月!並且是中西文化在這裡匯聚。在此之後呢又來了第二個,第三個僧人,隨後巖壁上就出現了很多的洞。洞多了就成了窟,佛像就被畫上了牆壁,漢代絲綢之路的盛行,道路上有風沙,還有強盜,當地很多的有錢人前來,拜佛,之後還把自己的事跡或者故事畫在牆壁上!後來就越來越多的人前來繪畫,鑿洞,所以壁畫就有了風俗人情的味道出現!反映了民風。
  • 試論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山水圖像
    一、敦煌壁畫之山水 中國古代壁畫是世界繪畫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部體現古代人類社會的百科全書,也是一部現代人研究古代歷史的歷史著作。 敦煌藝術是宣傳佛教思想的藝術,無論是壁畫還是塑像都依照佛教經典,通過畫匠的一筆一畫、一木一石創造出來。
  • 【敦煌文化】敦煌莫高窟第201窟中唐壁畫 賞析
    【敦煌文化】敦煌莫高窟第201窟中唐壁畫 賞析 2020-07-21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敦煌莫高窟壁畫,被堪稱為百科全書,牆壁上的博物館
    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是我國古代藝術最重要的寶藏之一,它建在戈壁邊巖的峭壁上,南北長一公裡,南區有492個洞窟,裡面有2000多身彩塑、45000平方米壁畫。其中主要部分是一千五百多年前,從公元4世紀到14世紀陸續修建成功的,特別是從北魏到唐末的壁畫代表了我國古代藝術的優秀傳統。壁畫既是崇拜的對象,也是教化信眾的「視覺文獻」。唐代一般稱這些壁畫為「變相」。
  • 香港「敦煌迷」組樂團傳播莫高窟壁畫古樂
    許麗麗 攝中新社蘭州9月20日電 題:香港「敦煌迷」組樂團傳播莫高窟壁畫古樂中新社記者 馮志軍夜幕降臨,圓月懸空的敦煌莫高窟遊人漸散,一群身著「潮服」的香港年輕音樂家手持琵琶、笙、古箏等古樂器演奏出的一曲曲古樂,透過涼風習習的九層樓直撲香港「敦煌迷」紀文鳳。
  • 佛教藝術瑰寶—敦煌莫高窟壁畫
    敦煌莫高窟是我國古代美術的重要寶藏之一。敦煌縣在今甘肅省西北角,在漢、唐時代是一繁盛的城市。其繁盛起來的原因是和它的地理位置和當時的歷史背景分不開的。莫高窟是敦煌城東南約二十公裡地方的鳴沙山巖壁上的四百九十二個洞的總稱。敦煌西南西千佛洞的十九個洞窟和安西萬佛峽的二十九個洞窟,都是莫高窟藝術的分支。
  • 敦煌壁畫「撞臉」馮鞏,把莫高窟放大看,簡直太逼真了!
    世界上最有藝術價值的壁畫應該就是敦煌莫高窟了,像敦煌這樣集繪畫、雕塑和建築為一體的高等藝術場所,是我國甚至是全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而最近的遊客突然發現,這壁畫上的人物好像撞臉了「馮鞏」,仔細一看,簡直太逼真了。
  • 明明都是莫高窟,為何敦煌莫高窟人滿為患,中原莫高窟卻無人問津
    談起莫高窟,相信每個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莫高窟在國內的知名度很高,似乎在小學課本中就已經出現過,但是只要對莫高窟有一點了解,就應該知道,莫高窟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即使對全世界來說,莫高窟也十分重要,但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莫高窟,一般指的是敦煌莫高窟。
  • 敦煌莫高窟最優美壁畫 講述佛陀前生的故事
    關於敦煌莫高窟的開鑿,最普遍的說法是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沙門樂僔戒行清虛,當他行至此地時,忽然看見鳴沙山在一片金光中化現出千佛狀,於是開始在這裡修造洞窟。由此開始,丹青千壁,共有11個朝代有畫作保留。  如今,我們將隋朝以前約200年時間中營造的洞窟視為早期莫高窟,現存世36個,其中北魏12個,可見北魏時期佛教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