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海之南,體驗海南的味道。
海南之美,美不勝收。海南美食,我們真實的自然度假生活,最原生態的美食記錄,是我們遇見的100%的海南。在我們的文字與鏡頭之間,我們在試圖給以人們一個更加真實更加味道的魅力海南。生活隨心,度假隨意。
味道海南,心靈的天堂。
——李子
海南四面環海,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海南菜以海鮮聞名,以山野中的珍貴食材見長,海鮮一般都現撈現煮,山禽鳥獸一般都清蒸白切。注重本味,追求鮮活是海南菜的特點,其品種豐富,口味獨特,具有熱帶島嶼的萬種風情。不僅僅是「四大名菜」,更多的獨具本地元素、民族特色的美食小吃在海南本地也異常受到歡迎,它吸收民間的飲食習慣和技法,集民族和華僑風味於一體,粗料細做,精料巧做,素料葷做,俗料雅做,光是那原材料,便足以誘人七分。而散落在街頭巷尾的小吃攤、環境舒適的快餐店、喧鬧的大排檔以及熱鬧的老爸茶店,特色的名吃、淳樸的民風、悠閒的民情,這一道道亮麗的風景將海南飲食的大文化展露得淋漓盡致。
「文昌雞」
海南最負盛名的名菜,為「四大名菜」之首,是每一位到海南的旅人必嘗的美味。在海南素有「沒有文昌雞不成席」之說,正宗文昌雞出自海南文昌潭牛鎮,選用的雞品種優良,文昌雞食榕樹籽而長,放養8-9個月再用籠圈於安靜避光處,飼以花生餅、椰肉絲、蕃茨、熱米飯等催肥,故雞肉爽滑而有韌性。
「加積鴨」
加積鴨盛產於瓊海市加積鎮,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是300多年前由華僑從馬來西亞引進的良種鴨,故稱「蕃鴨」。加積鴨食淡水小魚蝦或蚯蚓等長大,用米飯米糠等填喂。故其脯大、皮薄、骨軟、肉嫩、脂肪少,食之肥而不膩,營養價值高。
「正宗加積鴨」一般有白斬、板鴨、烤鴨三種食法,以「白斬」最能體現原汁原味,配以姜、蒜蓉、辣椒、酸醋食用,風味更佳。民間把加積鴨視為補虛勞之食,取冬蟲草一起燉食,滋補之功更大,如與糯米煮鴨粥食之,有養胃、補血、生津之功效。
「東山羊」
東山羊自宋朝以來就享有盛名,並是皇室「貢品」,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東山羊產於萬寧縣東山嶺,毛色烏黑,肉肥湯濃,膩而不羶,其美味是山羊食東山嶺特產鷓鴣茶等稀有草木所致。
東山羊的食法多樣,有紅燜、清湯、椰汁、幹煸及火鍋涮等多種吃法,配以各種香料、味料,經過滾、炸、紋、蒸、扣等多種方法烹製,如東山羊肉煲、幹煸東山羊、白切東山羊等,羊肉肉質酥爛,潤滑適口,氣味芳香,十分鮮美。
「和樂蟹」
和樂蟹是海南最負盛名的傳統名菜之一,也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一。和樂蟹產於海南萬寧縣和樂鎮,以甲殼堅硬,肉肥膏滿著稱。
和樂蟹的烹飪方法多種多樣,蒸、煮、炒、烤,均具特色,尤其以清蒸為佳,清蒸和樂蟹既保持了其原味之鮮,又兼原色形之美,其蟹肉鮮嫩,蟹膏為黃色,似鹹蛋黃,配以姜醋佐料而食,味極鮮美,極富營養。而且,它還有「補骨髓,滋肝陰,充胃液,舒筋活血,治疽愈核」的藥用功效。另外,和樂蟹焗粉絲也是一道名菜。
「烤乳豬」
以皮脆、肉細、骨酥、味香而聞名。乳豬選用12-16斤最好,師傅將屠宰好的乳豬剖開、碎骨,上好佐料,文火烘烤,一邊不停地翻動,一邊不時地往豬上塗花生油,據說這樣可以使烤出來的乳豬皮脆而不起泡,增色又增味。烤出來的乳豬全身焦黃、油光可鑑、散發濃鬱香味,吃下後仍留滿口餘香,令人回味無窮。
「溫泉鵝」
溫泉鵝是萬泉河沿岸農戶飼養的本地雜交鵝,從小放養在萬泉河邊,靠食用河邊的鵝仔草、野草以及農戶家中的碎米和蘿蔔苗長大,待到羽毛交叉,農戶才會用家中的米飯、米糠等精心地混合填喂,10多天後成了正宗的溫泉鵝。食法大多以白切為主,也有烤鴨具有肥而不膩,清淡原味的特點。尤其適宜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之人食用。
「魚茶」
魚茶並非普通意義上泡水喝的茶,也叫魚酸,是一種醃製食品,其香味卻可與茶香媲美,用來下飯胃口大開。魚茶是黎族苗族招待客人的特色菜餚,也是黎苗族人的風味食品。傳說很久以前的一次豐收盛宴後,為了不浪費吃剩的東西,黎苗族同胞無意把米飯和生魚放在一罈子裡蓋好,幾天後發現其味鮮美異常,「魚茶」因而流傳至今。
「儋州狗肉」
儋州那大狗肉是與海南四大名菜齊名的美味,因為傳統認為「狗肉不上席」,故「那大狗肉」沒能擠進「名菜」之列。
那大狗肉產於儋州市那大鎮,此處狗肉加工方法和佐料與眾不同,所烹之狗,肉美骨香。狗肉吃法一般採用火鍋。其湯料有紅棗、黨參、枸杞、胡椒、熟芝麻等補藥和南國獨特調料10數種,將熟狗肉切塊下到湯料中燙熟即可食,香味濃烈,風味自出。
「五腳豬」
五指山人對本地原種豬稱「五腳豬」,亦名香豬,是指五指山地區未經改良的小種豬。這種豬特點是腳短體小重量輕,嘴尖且長,平時用嘴拱土覓食,嘴不離土,黎家人就認為它的嘴也是一隻腳,故稱「五腳豬」。它皮厚油少,肉質結實,鮮嫩爽口,味道芳香,多吃不膩。不管是白切、燒烤或火鍋都味道具佳,風味獨特。
「海南粉」
海南最具特色的風味小吃,流傳歷史久遠。海南粉其白如雪,其細如絲。在制好的米粉上撒上油炸花生米、炒芝麻、豆芽、蔥花、肉絲、香油、酸菜、香菜等。經拌勻後其味醇香撲鼻,餘味無窮。吃後再加上一勺用海螺煮的海螺清湯,更是鮮美無比。愛吃辣的一點辣椒醬則更起味,吃到末尾剩下少量粉時,加進一小碗熱騰騰的海蚌湯摻和著吃,更是滿口噴香,回味無窮。
「抱羅粉」
抱羅粉是一種米粉,其粉身比「海南粉」略粗,粉身潔白柔軟爽滑,湯熱味鮮,佐料奇香耐咀嚼,不羶不膩,鮮香略帶酸辣,誘人食慾。抱羅粉好吃在於湯靚。在大鍋中熬煮著豬骨或牛骨。湯滾時,不斷地把浮沫除淨,熬至骨味完全滲出,調入適量食鹽,味精增鮮即成,再把早已燙熟涼卻的米粉瀝乾水分,逐一加入炒花生米、炒筍絲、炒酸菜、特製牛肉乾絲、炒豬肉絲,蒜香熬油、香菜、蔥花等醃製而食。
「陵水酸粉」
其普遍特點之一就是酸,除了酸以外就是甜。這甜味是由一種用多種調料及一種主要原料製成的紅色粘稠糊狀的液體。無論哪裡的酸粉,這兩樣是絕對少不了的,否則就不能稱之為酸粉。除了粉絲外,裡面還往往加入一些蔬菜,主要有通心菜、韭菜、香菜等,通常還有用油煎過的花生連帶油一起加入。於是又多了一份香味,當然也可加入魷魚乾、魚餅、蝦餅等海鮮,又是另外一番風味。
「後安粉」
後安粉產於萬寧的後安鎮而命名。後安粉湯底用豬骨、粉腸、大腸、豬內臟等熬成,配料有小蝦、海螺等;後安粉條,取當地特產的優質燦米用手工石磨磨成米粉,調成粉糊後用蒸盤燙成白嫩晶瑩的粉皮。最後將粉條和蔥花,加上一個土雞蛋,配與豬肚、大腸、小腸等等,再注入滾燙濃香的後安湯,一碗千裡飄香的後安粉就製作好了。
「椰子飯」
椰子飯,又名椰子船,在海南的文昌等地,食用此種以椰子肉為底的船形小食品,是當地人民祈求幸福的象徵,也是宴請貴賓和親朋好友的上等佳品。椰子飯做法獨特,風味別具一格,實為難得的天然食品。椰肉和糯米飯緊密結合,飯粒晶瑩半透明,椰香濃鬱,清甜爽口。有補腎壯陽、溫中理氣等功效。
「清補涼」
清補涼是海南本地不可或缺的一種甜品小吃,通常都由糖水煮的芸豆、煮好的綠豆、通心粉、鵪鶉蛋、菠蘿丁、西瓜丁、桂圓肉、紅棗、薏米、珍珠、葡萄乾等等組成,食客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然後再碗裡倒滿糖水或椰奶,又或者新鮮的椰汁水,最後再在碗裡放上一大塊冰,非常清爽可口,甜入心扉。
「笠」
椰子葉飯俗稱「笠」(海南發音)。是文昌、瓊海一帶傳統美食,用椰子葉紡織成長方形微,裝入大米和味料煮熟面成德飯食,遇到「閏年」,至愛親朋必送上「笠」以祝親人平安。也是旅行外出的乾糧。將「笠」切塊,一手抓「笠」塊,一手拿鹹鴨蛋吃,給您帶來美好的回憶,用「笠」塊蘸咖喱汁吃,又是另一情調。
「燕稞」(糯米稞)
海南話稱「薏粿」,「薏粑(bua第三聲)」是海南著名的風味小吃。被列為「中華名小吃」其流傳歷史久遠,民間製作相當普遍,在海南文昌、瓊海和海口地區,每逢新居入屋和孩子滿月等喜事,都要送一筐或一擔燕稞以示祝賀。 也有稱為憶粿、椰子粿。
「雞屎藤」
海南瓊海雞屎藤粑仔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滋補品,也有稱為雞屎藤仔,以雞屎藤葉和大米原料精製而成。雞屎藤是一種蔓藤類植物,有滋陰壯陽、補氣補血之功效,並且氣味香醇,所以雞屎藤仔湯一直是人們喜歡的食物,特別是農曆七月初一日,瓊海市家家戶戶都要吃一碗雞屎藤仔湯。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雞屎藤米粉漸漸堂而皇之地登上商品貨架、邁入賓館酒家。
「糖水薯粉條」
海南風味清涼小吃。用番薯粉製成的粉條,再配以薑湯水,冰塊即成。特點是清甜潤滑,感覺舒服,有清暑降溫,潤喉之功效。綠色番薯葉的營養價值最高,番薯葉中所含的酚類其主要成分中含有抗癌綠原酸及其衍生物,具有抗氧化的能力。
「五色飯」
五色飯有紅、黃、紫、白、黑五色,是苗族特色食品,皆用獨特植物汁液作為天然色素拌在米中浸泡,等其上色後放入蒸籠中蒸約一個鐘頭,便可蒸出紅、黃、紫、黑、白(糯米本色)五種顏色的糯米飯。這樣做出來的飯色澤鮮豔、五彩繽紛、晶瑩透亮,真是吃起來醇正平和、且有微甘,回味無窮,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糟粕醋」
糟粕醋是海南省文昌市鋪前鎮的一種傳統小吃,採用民間釀酒過程中產生的酒糟發酵產生的酸醋作為湯料,外加蔬菜(如石蔥)、海菜、動物內臟(如牛腩)、脆骨、蟹籽、蚵類等做成的一種小吃。輔料配以辣椒、糖、味精、蒜末等。味道微辣酸甜可口,可作為餐前開胃小吃、或者正餐時食用。
「老爸茶」
老爸茶,是海南的特色茶文化,老爸老媽子們相聚在一起喝茶, 是海南一道獨特風景。一壺茶,一碟花生,或一二個點心,陳舊的桌凳,圍著三兩個打扮樸素的茶客,閒閒靜靜地 「吃」著茶,品味著不同的生活。
「辣椒鹽水果」
辣椒鹽水果,海南人吃水果喜歡搭配辣椒鹽:西瓜、芒果、楊桃、番石榴、菠蘿和橘子等等。
「曲口海鮮」
曲口位於海口市美蘭區演海鎮,出產的海鮮盛名久負,青蟹、血蚶、蠔、對蝦為最佳。如曲口的海鮮蠔是全海南最靚的蠔、曲口海鮮的對蝦有墨吉對蝦和斑節對蝦,以體大、味美而著稱等等。
後記:
有一種味道叫海南,有一種幸福在海南。
椰風海韻,綠野仙蹤,隨心所欲……在海南可以享受一種自由自在的美食生活。海南食遊記的意義就是通過我們的執意挖掘與發現海南美食文化,誠摯發出天涯海角的邀請,真誠分享美食之旅……
— END —
視覺編輯:吳思雨(L&B)
文字:李子兄弟(L&B)
攝影:李子兄弟(L&B)
關於「海南食遊記」
「李子兄弟」在過去的十幾年間,一直致力於海南(美食)餐飲文化的發現、挖掘和品牌推廣工作。「海南之美,美不勝收。」,海南美食,以其綠色原生態和自然原味等獨特的魅力,揚名於世界。在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進程中,我們一直在致力於海南(美食)餐飲文化的區域性和國際性(美食)餐飲文化交流活動以及高層次的餐飲文化品牌推介活動,使美食成為海南國際旅遊島的重要文化交流(媒介)平臺。因此,為了推動海南(美食)餐飲文化的網絡化進程,可持續的將海南(美食)餐飲文化融入國際旅遊島的日常生活、旅遊與發展,「李子兄弟」將從2015年6月16日開始,在微信公眾平臺設立「海南食遊記」。
在這個微信號中,由專業攝影師、文案與設計師等專業人員組成的團隊,以「美食」為切入點,以推動海南(美食)餐飲文化融入生活為目標,在網絡多媒體快餐文化中,保持高尚的生活趣味,快樂的美好的分享海南(美食)餐飲文化之美。
歡迎提供美食資訊
合作熱線:13907644420 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