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陣股票策略研究月報】中國經濟數據繼續向好 外資11月以來連續...

2020-12-23 騰訊網

宏觀數據 ·

11月份製造業PMI為52.1%,前值51.4%,上升0.7個百分點,連續9個月維持在榮枯線以上,經濟景氣度繼續提升。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0%,比10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環比增長1.31%。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6%,比1-10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以美元計,2020年11月我國出口金額同比增長21.1%(市場預期9.5%),較前值上升9.7個百分點。

A股市場 ·

11月中至今,階段表現較好的指數有納斯達克和日經225指數。A股市場表現出一定的分化,其中上證綜指明顯強於中小板指。11月份以來,A股風險溢價隨市場上升而小幅下降。債息差數據顯示股市依然明顯優於債市。

市場流動性 ·

1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1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06億元。11月M2餘額217.2萬億元,同比增長10.7%,M1同比進一步增長至10%,顯示出實體經濟活力的改善,M2與M1剪刀差進一步收窄。11月份北向資金淨流入579億元,12月以來依然保持持續流入。公私募規模快速增加,基金市場火熱持續。

市場情緒與風格 ·

11月至今市場交投較為平淡,活躍度較低。截止12月11日,公募估算倉位相比11月同日下降2%,新增投資者人數10月新增112萬,相較於9月繼續降溫。期貨升貼水短期先收斂後發散。

權益類基金市場 ·

股票多頭類私募指數近一年以來累計收益20.48%,混合型公募基金指數近一年以來累計收益40.07%,公募成績明顯超過私募成績。鉅陣資本權益類基金池的平均收益率,明顯高於公私募權益類基金整體收益。

策略點評 ·

總的來看,11月份國民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六穩」「六保」任務落實取得新成效。同時受疫情反彈影響,世界經濟恢復艱難,不確定性增多;11月金融數據強於預期,在央行11月末超預期投放MLF之後,有望進一步緩和市場對貨幣政策收緊的預期。

在外部疫情二次爆發的背景下,國內持續向好的經濟與金融開放有望持續吸引外部資金,同時國內基金髮行火爆,個人炒股將會逐漸被專業化的機構理財所取代,資本市場有望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我們通過定性定量等多種專業手段挑選的鉅陣基金池整體收益遠超市場平均水平,其中風格輪動型基金池近一年以來取得66.9%的收益。

以下為研報具體內容

【鉅陣股票策略月報】

中國經濟數據繼續向好

外資11月以來連續流入

一、宏觀及市場

// 宏觀數據

2020年三季度,我國GDP增速保持上行,以不變價計,GDP初步核算數為26.6萬億元,同比增長4.9%,較二季度提升1.7pct。GDP單季同比增速持續上行,但低於市場預期(5.2%),第三產業恢復偏慢是拖累GDP增長的主要原因

11月份製造業PMI為52.1%,前值51.4%,上升0.7個百分點,連續9 個月維持在榮枯線以上,經濟景氣度繼續提升。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增速較10月增加0.1個百分點。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製造業增長7.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4%。

1-11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1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比10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下降。10月工業產成品庫存同比增長6.9%,仍處於相對高位;增速較上月下降1.3個百分點,重回去庫通道。

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514億元,同比增長5.0%,比10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環比增長1.31%。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4980億元,同比下降0.6%;商品零售34534億元,增長5.8%,連續5個月正增長。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快速增長。11月份,通訊器材類、化妝品類、金銀珠寶類商品同比分別增長43.6%、32.3%、24.8%。網上零售持續增加。1-11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105374億元,同比增長11.5%,比1-10月份加快0.6個百分點;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5.7%,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5%。

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6%,比1-10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11月份環比增長2.8%。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0%,比1-10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下降3.5%,降幅比1-10月份收窄1.8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6.8%,比1-10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

以美元計,2020年11月我國出口金額2,680.7億美元,同比增長21.1%(市場預期9.5%),較前值上升9.7個百分點;進口金額1,926.5億美元,同比增長4.5%(市場預期4.3%),較前值下降0.2個百分點。我國出口同比增速連續第6個月回升,創2018年2月以來新高。一是外需回暖延續。二是由於海外疫情進入第三次上升期,防疫物資出口增速回升。

11月份CPI同比下降0.5%。PPI同比下降1.5%,降幅比10月份收窄0.6個百分點。11月CPI同比由漲轉降,供給端為主導因素。PPI降幅縮窄,工業生產持續恢復、市場需求逐步回暖。

進入12月,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實現連續六個月上升,美元走勢仍是影響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因素。美國推出無限量量化寬鬆和零利率的貨幣政策,財政赤字達15%以上的歷史性高位,無疑會推動美元貶值。而我國經濟恢復得比較好。同時,國際收支呈現貿易項下和資本項下「雙順差」的局面,會對人民幣升值形成推動作用。

// A股市場

11月中至今,市場表現為先漲後跌,整體幅度不大,階段表現較好的指數有納斯達克和日經225。A股市場表現出一定的分化,其中上證綜指明顯強於中小板指。

自2019年來,A股市場持續上升,A股總市值佔比GDP比值創出2016年來新高,但是整體處於歷史中樞的水平(80%左右),而今年7月30日美國公布第二季度GDP數據後,美股的市值佔比GDP指數飆升至創紀錄的170%,遠超A股。

三季度,全部A股EPS為0.43元,去年同期約為0.47元,僅三季度EPS為0.17元,去年同期為0.15元。從市場估值數據來看,PE短期變化較小,整體PE估值靠近50%分位。

11月份以來,A股風險溢價隨市場上升而小幅下降。今年來,受基本面業績負增長以及A股市場整體上漲兩方面的影響,風險溢價下降明顯,但是由於業績下降屬於短期影響,風險溢價的下降反映的僅為本階段的異常情況。如僅考慮股息與債息的債息差數據,顯示股市依然明顯優於債市。

// 市場流動性

1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1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億元。從結構上看,受信用事件和利率高企影響,11月企業債券融資僅862億,上個月為2522億,去年同期為3329億,萎縮明顯。而11月政府債券融資新增4000億,相比去年同期多增2284億,增幅進一步下滑,隨著目前政府專項債發行完畢,預計未來數月政府債券對社融的邊際影響還將繼續下降。人民幣貸款方面,11月增加1.43萬億元,同比多增456億元。

11月M2餘額217.2萬億元,同比增長10.7%,M1同比進一步增長至10%,顯示出實體經濟活力的改善,M2與M1剪刀差進一步收窄。疫情雖然延後了中國經濟走出「底部徘徊」階段的時間,但疫情後經濟迅速復甦,使得經濟持續回暖態勢逐漸成形,使得 M1 持續超越 M2 增長。

11月份,國債到期收益率有所上漲,而短期市場利率小幅下降。11月份北向資金淨流入579億元,12月以來依然保持持續流入。公私募規模快速增加,基金市場火熱持續。

// 市場情緒

11月至今A股市場交投較為平淡,活躍度較低。截止12月11日,公募估算倉位相比11月同一日下降2%,新增投資者人數10月新增112萬,相較於9月繼續降溫。期貨升貼水短期先收斂後發散。

// 市場風格

11月份,兩個指數的PE小幅上升,滬深300表現略強於中證1000。從申萬風格指數來看,近期大盤股表現好於中小盤股,短期的中低市盈率明顯強於高市盈率,而高低市淨率的指數表現明顯強於中市淨率指數。短期來看,各觀察行業當中,鋼鐵和食品飲料行業表現最為強勢,其次為非銀、汽車等。

二、權益類基金市場

近一年以來,股票多頭類私募指數累計收益20.48%,混合型公募基金指數近一年以來累計收益40.07%,公募成績明顯超過私募成績。

近一年來,鉅陣資本權益類基金池的收益率,明顯高於公私募權益類基金整體收益。其中,鉅陣風格輪動權益類基金池取得66.9%的收益率,遠超混合型公募指數的40.07%和股票型私募指數的20.48%。

三、大事及策略總結

全球疫情繼續蔓延。據Worldometer網站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2月14日6時30分左右,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72583836例,累計死亡病例1618087例,全球單日新增確診病例551186例,新增死亡病例7775例。中國以外新增確診病例逾55萬例,累計確診病例逾7249萬例,累計死亡病例逾161萬例。美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16698892例,累計死亡306153例。

險資投資權益資產最高可至公司總資產45%。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人身保險擴面提質穩健發展的措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通過《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草案)》和《排汙許可管理條例(草案)》。會議指出,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防止保險資金運用投機化,強化資產負債管理,加強風險防控。對保險資金投資權益類資產設置差異化監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總資產的45%,鼓勵保險資金參與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等重大工程建設,更好發揮支持實體經濟作用。

看好明年中國經濟,高配A股成外資機構共識。臨近歲末,各大外資機構近期陸續發布對2021年中國資本市場的展望報告。有不少外資機構在其年度展望報告中對A股給出「高配」、「超配」評級,並對明年的中國經濟基本面充滿信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確保「十四五」開好局。

總結:

總的來看,11月份國民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六穩」、「六保」任務落實取得新成效。同時受疫情反彈影響,世界經濟恢復艱難,不確定性增多;11月金融數據強於預期,在央行11月末超預期投放MLF之後,有望進一步緩和市場對貨幣政策收緊的預期。但是貨幣常態化是必然的,11月26日,2020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基本匹配」。體現了隨著經濟復甦繼續延續,我國在逆周期調節中,貨幣政策正在逐步向常態化邁進。

在外部疫情二次爆發的背景下,國內持續向好的經濟與金融開放有望持續吸引外部資金。同時國內基金髮行火爆,個人炒股將會逐漸被專業化的機構理財所取代,投資理念更加專業化和科學化,資本市場有望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我們通過定性定量等多種專業手段挑選的鉅陣基金池整體收益遠超市場平均水平,其中風格輪動型基金池近一年以來取得66.9%的收益,而公募股票型基金同期收益為40.07%,私募股票型基金收益為20.48%。我們仍將不停地尋找具備穩定alpha收益能力的基金經理,力爭為客戶創造持續優於市場的收益。

相關焦點

  • 1865億元外資抄底中國股市,您還要「割肉」嗎
    就在您意興闌珊之際,外資卻在抄底中國股市!據彭博報導,2018年全球市場265支中國股票ETF合計獲得資金流入272.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865億元),是2001年有數據以來的最高值,預計2019年將持續獲得外資青睞。
  • 中國新經濟併購市場月報-2020年11月
    而百度的搜索業務將面臨來自騰訊和字節跳動的愈發激烈的挑戰:騰訊在7月向搜狗發出私有化收購邀約,字節跳動在11月全量上線搜索廣告。同時,百度信息流廣告也面臨短視頻平臺的衝擊。百度需要搭建多元化收入矩陣,進一步拓展變現渠道,提高流量變現效率,以應對網際網路格局的變化。
  • 人民幣港幣走強 外資「聰明錢」發力
    平安證券陳驍團隊認為,貿易環境開始朝著向好的方向發展,有望降低全球經濟增長的風險,美元指數受美國經濟溫和回落及避險需求走弱將有所下行,人民幣、日元、歐元等貨幣有望反彈。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後,各方對2020年中國經濟更有信心,預計金融市場開放力度會進一步加大,當前中國和美國利差處於高位,人民幣資產有望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投資。
  • 天天基金5月月報
    5月國內製造業進一步呈現全行業疲弱態勢,5月滙豐中國製造業初值PMI49.1,預期49.3,4月終值為48.9。上月數據顯示,內需疲弱致使中國製造業環境進一步惡化,穩增長政策亟需加碼。從分項上看,產出指數從3月的51.3降至50,創2014年12月來新低。新訂單分項指數也創2014年4月以來新低。
  • 外資對中國債券「買買買」 看好中國經濟大趨勢
    外資機構增持中國債券的步伐不停歇,並且託管量大幅增長。根據中央結算公司最新公布的債券託管量(按投資者)數據,11月份境外機構債券託管面額為27663.36億元,同比上漲47.88%,相較上年末上漲47.38%。這是境外機構投資者連續第24個月增持中國債券。
  • 美的集團又快被外資買爆了!北向資金太猛 還有這些股外資佔比高
    在經歷了3月7日、3月8日兩日下跌後,股價下探至44元一線,隨後美的集團股價並沒有繼續下探,反而成為了階段性底部,並就此一路震蕩上漲,於11月8日創出了歷史新高60.80元/股。安本標準投資中國股票投資部主管姚鴻耀表示:「中國消費股的估值高不是沒有理由的,它有一個很大的支撐就是盈利增長非常強。
  • 財信研究評1-11月宏觀數據:經濟恢復由政策驅動向內生動能轉換
    核心觀點:從經濟恢復動能看,11月當月政策敏感型需求基建、房地產投資穩中有降,但經濟內生動能出口、消費、製造業投資均出現明顯回升,表明經濟增長動能正由政策驅動向內生動能轉換,預計四季度經濟將加快向潛在增速回歸,全年有望實現2.1%左右的正增長。
  •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持續向好
    張忠蘋攝(人民圖片)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2.1%、56.4%和55.7%,高於上月0.7、0.2和0.4個百分點。三大指數均位於年內最高點,並且連續9個月高於臨界點。中國官方發布的這些最新經濟數據,引起了多家外媒的持續關注。
  • 外資機構連續24個月增持中國債券說明了什麼?
    □ 近期,外資機構連續增持中國債券,顯示出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信心。□ 債券市場進一步開放,有助於增加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產品供給,豐富海外市場投資渠道,擴大離岸人民幣市場規模,繼而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 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連續8個月同比增長 外交部:體現各國對中國經濟...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時冉):中國商務部公布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連續8個月實現同比增長。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6日表示,外資持續湧入中國體現了各國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也展現了中國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成效。
  • 股票策略延續強勢,2019年1-10月私募基金八大策略排行榜出爐!
    2019年1-10月份中國對衝基金八大策略收益排行榜發布,八大策略有業績記錄的11677隻產品今年來整體收益上漲13.87%。前10月八大策略均獲得正收益,股票策略收益奪冠,固定收益策略墊底。納入2019年1-10月份排名統計的股票策略、複合策略、事件驅動、組合基金、宏觀策略、管理期貨、相對價值、固定收益產品收益依次為24.07%、16.36%、14.57%、14.45%、12.75%、12.11%、10.68%、5.98%,但均未跑贏同期滬深300指數29.10%的漲幅。
  • 人民幣港幣聯袂走強 外資持續加碼人民幣資產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從短期看,人民幣升值主要受基本面和消息面因素影響。從基本面因素來看,我國2019年全年經濟和金融數據將於近日公布,預計GDP增長6.1%,宏觀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增長。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增強值得注意的是,先於人民幣一步,港元兌美元匯率於2019年12月11日開始大幅升值,截至1月13日20時15分,報7.7747,處於近三年以來高位。受此推動,近期香港恒生指數也持續上漲。13日恆指高開高走,收漲1.11%,逼近29000點,中資股領漲。
  • 【招商宏觀】支持性政策旨在化解經濟面臨的疫情衝擊——2月12日...
    (一) 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防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湖北及全國其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都已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全國其他地區新增確證病例已連續8天下降。數據顯示(圖1),湖北新增病例的頂峰出現在2月4日,當天確診人數為3156人,截至2月11日降至1638人。
  • 2021跨年行情投資策略
    回顧:2月4日《洗淨鉛華,科技再起》明確判斷科技是階段性主線。3月1日《全球劇震,A股將率先走出衝擊》強調外圍壓力下A股自身韌性。3月18日以來,連續發布多篇《底部區域》系列報告,強調「當前已是底部區域」、「價格比時間重要」。4月月報首推內需驅動的消費板塊。5月判斷科技再起。
  • 【說宏觀|樂正觀】2020年11月宏觀月報
    核心觀點 10月領先指標(M1)、同步指標繼續擴張,而滯後指標(PPI)持平,國內宏觀經濟繼續復甦,經濟短周期仍處於擴張期;資產價格方面,股票和商品震蕩走高,而債券則出現調整,符合擴張期的資產價格特徵。
  • 2019年最強主力:外資爆買5400億 年度掃貨清單曝光
    最近五年外資持有的前100大個股的超額收益率高達384%。2020年外資或流入多少?在北向資金持續加倉之後,市場對於北向資金流入的持續性產生了一定擔心,但機構人士認為,2020年外資大概率將繼續保持單邊流入。
  • 你若盛開,外資自來!境外主體大手筆增配中國股票債券,央行:繼續...
    來源:證券日報近年來,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越來越多的外資到中國資本市場淘金,股票和債券成為境外主體增配人民幣資產的熱門選擇。近日,央行發布的《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披露了境外主體持有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的數據,小編帶你來了解境外主體增配境內人民幣股票和債券的倉位情況。債市方面:截至2019年末,中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達99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境外主體持債規模2.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7%。
  • A股暴漲,人民幣急升近500點,外資連續3天百億級「掃貨...
    外資「掃貨」人民幣資產推升匯率走強7月6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一波凌厲漲勢,在岸人民幣一度升破7.03,最高達到7.0288。實際上,自上周以來,人民幣匯率就在穩步回升。在岸人民幣匯率連續五個交易日上漲近0.7%,且尤以7月6日漲幅最為明顯。
  • 11月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復甦強勁
    全球動蕩一年接近尾聲 中國增長趨勢仍在繼續 本報記者 李司坤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張 靜 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12月15日公布的一系列國民經濟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工業服務業繼續回升,投資消費不斷改善,就業物價總體平穩,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 外資機構如何看2021年的中國經濟?這些關鍵詞劃重點
    接近年末,各大外資機構陸續發布了對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的展望報告。第一財經記者通過採訪多家外資機構的中國首席經濟學家以及梳理研究報告發現,對於明年中國宏觀經濟的基本面,各機構的分析存在很多共識,具體來說可以總結為四個關鍵詞:經濟穩、貨幣強、政策回歸和超配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