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3 09:45 |舟山晚報
日前,歷時兩年編制的《舟山市定海區馬岙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2018-2035)》(審議稿),提交舟山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審議。
馬岙街道歷史文化遺產中長期保護、展示有了較為明晰的「路線圖」。
全域規劃到2035年
2018年7月,原市規劃局會同定海區政府及馬岙街道辦事處,委託浙江建院建築規劃設計院啟動《舟山市定海區馬岙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2018-2035)》編制工作。
此次規劃範圍為馬岙街道全域,規劃期限為2018年-2035年。根據規劃,馬岙街道定位為「海上河姆渡文化發祥地,歷史文化名鎮」,重點保護「一區、一帶、多點」的功能結構。
其中,一區是指土墩遺址規劃區,一帶是指馬岙古驛道歷史文化帶,多點是指長春嶺止善亭、三江古客棧、林氏宗祠、長墩遺址、三江堠烽火墩等古遺址和古建築。
一區、一帶、多點
土墩遺址群屬河姆渡文化晚期,與良渚文化基本同期,距今4500-6000年,是迄今為止舟山群島發現的所有遺址中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
該區塊定位為「馬岙史前文化旅遊區,海上河姆渡文化和農耕文化的集中展示區」,將規劃利用各個土墩遺址形成不同主題展示節點,並增加與土墩遺址歷史文化結合的項目。
馬岙古驛道全長14公裡,從三江商埠翻山越嶺直抵定海北門,它被規劃為朝聖古道的一條分支,將沿途土墩遺址、寺廟、古亭、道埠、村落及其他人文遺蹟串連起來,融合綠道建設網絡,使其成為休閒場所。
涼帽蓬墩遺址、長墩遺址、洋坦墩遺址、長春嶺止善亭、馬岙林氏宗祠等分布較為分散,為加強保護,除已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7個土墩和建(構)築物外,另21個歷史文化古蹟,也做了保護範圍規劃。
三條旅遊線路
規劃以「歷史文化遊、休閒度假遊」為脈絡,為馬岙街道規劃了三條旅遊線路:
兩條為歷史文化線,其中一條貫穿馬岙街道南北,從樓門街出發,過馬岙林氏宗祠,由唐家老街進入唐家1號民居、唐家祠堂,參觀侵華日軍火燒景陶遺址,沿馬沙線北上至土墩遺址規劃區,向北行進參觀龜西塘、龜東塘等古海塘遺址,繼續向東來到炮臺崗烽火臺。
第二條從長春嶺止善亭沿古驛道北上,到達樓門街,再向東沿定馬線到達光三村紀念碑,之後向北到達三江古客棧(古客棧)及三江客運碼頭。
第三條為休閒度假線路,從古驛道出發,至青青世界旅遊景區、臥佛山莊、團結水庫等。
《規劃》主要分三個階段:近期規劃(2018-2025年)、中期規劃(2026-2030年)、遠期規劃(2031-2035年)。近期規劃以搶救為主,中遠期規劃將對文物古蹟控制地帶內建築物、構築物等進行整治提升。屆時,馬岙街道全域範圍內文化遺產有望實現保護、展示良性循環。
(原標題《馬岙文化遺產保護有了「路線圖」 將來至少可形成三條旅遊線路》,原作者石豔虹、陳濤。編輯滕蓉)
15937407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