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宗韓愈曾經提倡滅佛,因為作為儒家思想堅定捍衛者的他,看到佛家思想使人越來越失去理想、失去上進心,強烈的使命感、責任心讓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滅佛。
但是,儒家思想確是有點過於剛烈,對於儒釋兩家而言,相互吸收,取長補短,剛柔並濟,以柔克剛或許會讓人生變的更加淡定從容,這種包容並蓄的思想在蘇軾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
蘇軾受佛家思想影響頗深,習慣用佛家的色空觀念看待事物。這種對整體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這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著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
每當官場失意、處境艱難時,他總能「遊於物之外」,「無所往而不樂」,以一種恬淡自安、閒雅自適的態度來應對外界的紛紛擾擾,表現出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曠達、灑脫情懷。
他的詞中經常出現「人生如夢」的感慨,所以有的評論家便批評蘇東坡、悲觀。但其實,蘇軾只要一有機會一展抱負,就努力為之。這也正是他人生的高明之處,從人生的矛盾、感情的漩渦中解脫出來,追求一種精神的解放,表達一種理性的追求。正因如此,蘇軾描寫的人類心靈就比別人多一個層次,這也是他的詞能使人「登高望遠」的一個重要原因。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這事上哪有那麼多兩全其美的事,要坦然接受一切的不完美。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過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棧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人這一輩子,到過那麼多的地方,有什麼相似的呢?也許這就像是飛過的鴻雁踏在融化著雪水的泥土一樣。泥土上面偶爾留下那麼一兩個爪印,然後那些鴻雁又再一次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
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間真正有味道的還是清淡的歡愉,平平淡淡才是真。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與其終日忍受提心弔膽之痛,還不如「歸去」,退隱江湖,一切平靜,不計得失,無悲無喜,「無雨無晴」。
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
一個人只要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處之泰然,享受到無窮快意的千裡雄風。
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
名利得失之事自由因緣,得者未必強,失者未必弱。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
世間萬事都是轉眼成空的夢境,因而不要再提往事。忘記過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
天涯何處無芳草。
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不要被眼前之煩惱所困,走出來便柳暗花明又一村。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古今萬事皆成空,還有幾人能從夢中醒來,有的只是難了的舊歡新怨。人生最難的便是放不下,好不容易放下了,卻又好了傷疤忘了痛!
歡迎大家補充!關注有伴陪你,便是人間好時候!
白居易的一首禪詩,讓你在炎熱的夏天靜下心來,感受清涼自在!
這首赤壁懷古,清人紀曉嵐認為豪壯之氣不遜蘇東坡,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