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九首禪意詩詞,讀一首悟一個禪理

2020-12-25 網易

2020-12-23 08:39:28 來源: 中華詩文學習

舉報

  蘇軾將自己人生的感悟化作詩詞流傳下來,後世的讀者才能一見蘇軾的心路歷程,體會他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其中許多作品不乏禪意。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騫驢嘶。

  人的一生,輾轉各處,像什麼呢?

  正像到處飛的鳥類。到處飛是鳥的命運,各處奔波是人的命運,我們在哪裡留下痕跡,停留何處,都是偶然,也是必然。

  

  《臨江仙·送錢穆父》

  宋代: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

  尊前不用翠眉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小時候,最盼望的相聚,長大後,卻發現,人生進行最多的事情,是離別。

  經歷得多了,看淡了離別,最後才明白:人生不過是一場旅行,你路過我,我路過你,然後,各自修行,各自向前。

  

  

  《蝶戀花·春景》

  宋代: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你舉止無心,我魂牽夢縈。

  人來人往的世界,明明是他人的無心,你卻以為他對你有意。世間的煩惱多來自於多情。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仗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陽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大雨傾盆,本來讓人十分狼狽,可蘇軾卻泰然自若。

  因為人生的風雨和自然界的風雨沒有不同,都是一會晴天一會雨天,習慣就好。

  當你以一顆隨遇而安的心,一份淡然平和的態度去面對風雨或生活的苦難時, 才發現,也沒什麼大不了。

  

  

  《行香子·述懷》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名利都如浮雲變幻無常,徒然勞神費力。人的一生只不過像快馬馳過縫隙,像擊石迸出一閃即滅的火花,像在夢境中短暫的經歷一樣短暫。

  名利如浮雲,時光短暫,不如及時行樂,「且陶陶,樂盡天真」。

  

  《浣溪沙》

  宋代:蘇軾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

  手握清歡,心掬淡泊,粗茶淡飯,歲月生香。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

  

  

  《廬山煙雨》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初看之時,看到的是蒙蒙煙雨,滔滔潮汐的物象。當你「到得還來別無事」,超越物相,而觀物感悟,進入禪的境界後,那物相已不是原來的物相了,而成了佛的世界,禪的意境了。

  這種禪悟,也就是對自然現象即悟即真,若有若無的感悟。這種感悟,因人不同而有差異。

  

  《滿庭芳》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

  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

  且趁閒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

  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

  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

  江南好,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

  名利得失之事自由因緣,失者未必弱,得者未必強。

  人生如飲茶,無非是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是人生的加法,「放得下」是人生的減法。

  

  

  《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宋代:蘇軾

  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

  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

  佳節若為酬。但把清尊斷送秋。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世間萬事,皆是夢境,轉眼成空;榮辱得失、富貴貧賤,都是過眼雲煙;世事的紛紛擾擾,不必耿耿於懷。

  使人成熟的不是歲月,而是經歷。汲汲營營,走過半生,才發現——人生不過只是一陣風,一場雨,一次經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王維最具禪意的8首詩,讀一首悟一個禪理。
    王維將禪意滲透進詩作中,構建起清淡的禪意風格,這同樣是王維對山水田園詩作出的一大貢獻。    王維讀經和與僧人交往,使他徹悟真正的快樂在於寂滅和涅禁,那麼,現實的生命就顯得不重要了,這使他從現實的煩惱中解脫出來。
  • 王維最具禪意的7首詩,讀一首悟一個禪理
    王維將禪意滲透進詩作中,構建起清淡的禪意風格,這同樣是王維對山水田園詩作出的一大貢獻。  《飯覆釜山僧》  晚知清淨理,日與人群疏。  將候遠山僧,先期掃弊廬。  果從雲峰裡,顧我蓬蒿居。  藉草飯松屑,焚香看道書。  燃燈晝欲盡,鳴磬夜方初。
  • 中國詩詞大會:劉禹錫九首《浪淘沙》,淘盡時光斑痕,驚豔古今
    因為《中國詩詞大會》裡冠軍的一句話,已連著寫了兩篇關於劉禹錫的文字。對於這個被稱為是「唐朝蘇軾」,神一般存在的人物,兩篇文又怎麼能寫盡呢?所以我打算寫一個他的系列,希望喜歡的持續關注。這篇文,我想寫一下劉禹錫的組詩《浪淘沙》。
  • 【詩詞鑑賞】一壇松月伴秋吟,九首關於秋吟的詩詞,感受古人對秋天...
    古人常常把對秋天的感悟,寫在詩詞裡,九首關於秋吟的詩詞,一起去感受古人在秋天的濃濃情懷和秋意! 秋吟 宋-白玉蟾
  • 黃庭堅寫了一首禪詩,蘇軾笑而不語,山谷再獻一首,先生拍手叫好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和文學家,他也是蘇軾的弟子。宋詩雖不如唐詩光芒萬丈,但品讀蘇黃的詩詞,如同與古人泛舟湖上,飲酒談笑之間,他們豁達與脫俗的品性就會感染著讀者。這一天蘇軾在東林寺的林蔭小道上散步,恰好與黃庭堅不期相遇。黃庭堅早已仰慕先生多時,趕緊上前介紹自己,而蘇軾也與他的舅舅和嶽父相識,於是三言兩語便覺得話語投機。黃庭堅與蘇軾邊走邊聊,沿途風景秀麗,環境幽靜,黃庭堅即興作詩一首,便立刻送上來請先生過目:東林寺二首之一宋代:黃庭堅白蓮種出淨無塵,千古風流社裡人。禪律定知誰束縛,過溪沽酒見天真。
  • 蘇軾的一首禪詩,首尾兩句重複,卻境界迥異,充滿禪意
    蘇軾主張文章要言之有物,有意而言、言盡而止,不可鸚鵡學舌、無病呻吟。同時蘇軾也經常與僧道朋友交往,更在其詩文中體現出禪宗的影響。比如他的《題西林壁》,語淺意深,卻寄至味於禪理。再如他的《琴詩》,表達了有無相生是萬物生成之本,也富有禪機。下面介紹蘇軾的一首禪詩,首尾兩句重複,卻境界迥異,充滿禪意。
  • 九首關於月亮的詩詞,你最喜歡哪首?
    九首關於月亮的詩詞,你最喜歡哪首? 中秋見月和子由 宋·蘇軾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 李商隱最富禪意的一首詩,寫山卻不見山字,結尾10字道破禪理
    文/妮子李商隱最富禪意的一首詩,寫山卻不見山字,結尾10字道破禪理我們鍛鍊身體的方式很多,跑步、遊泳、瑜伽等等,登山也算其中一種。李商隱多數時候心情沉悶,寫下了這麼一首詩,可謂是李商隱最富禪意的一首詩:《北青蘿 》唐代:李商隱
  • 世人都知蘇軾詩詞好,誰知他是茶中仙,讀這5首詩詞認識蘇東坡
    蘇軾蘇東坡是中國宋代著名的詩詞大家,傳世經典,數不勝數。他的文章寫得也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還是著名的書法家、美食家,對佛學也有很深的研究。可以說,是一個難得的全才。而全才蘇軾,還有一個得意的 技能,就是茶道。
  • 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詩,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這就是一個中國文人的品格,也正是這種品格,使得他的詩作,有別於其他的詩人,顯得更為豐富,也更加的優美。那麼說起蘇軾的文學作品,相信對於任何一個中國人來說,那都是非常的熟悉,他的作品不僅收錄在了很多經典的作品集裡,同時也收錄進了課本裡,所以關於蘇軾的詩作,即使是你沒有讀過,那麼他詩作中一些經典的句子,你肯定在日常的生活中聽過,例如「春宵一刻值千金」、「天涯何處無芳草」、「腹有詩書氣自華」等等,這些經典的句子,那便是出自於蘇軾的詩詞。
  • 讀蘇軾三首詩詞,了解他多難的人生及豁達的胸懷!
    每次讀蘇軾的詩詞,總感慨他人生的多難,處事的豁達及心靈的睿智,他的一生,歷經風波,多次遭受貶謫,還遭逢多位親人的生死離別,飽受人生的艱辛與苦難,但他卻能以寬廣的心胸和堅韌的毅力,直面人生的缺憾,超越痛苦,化解苦難,這些從他的詩詞中就能體現出來。
  • 蘇軾一生最智慧的5首詩詞,不讀不足以談人生,精闢(建議收藏)
    無人不愛蘇軾。愛蘇軾的豁達開朗,愛蘇軾的不急不躁,愛他直面坎坷人生時的風輕雲淡。一如林語堂所說: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僅僅一個回憶,可是他留下我們的,是他那心靈深處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千古不朽的。想變成蘇軾這樣的人,心若止水,不困於情,把他人眼裡的苟且,活成自己的瀟灑人生。
  • 北宋高僧的一首禪詩,意境寧靜愉悅,更飽含深刻的禪理
    唐代一位高僧就擅長從習以為常的現象中參悟禪意,有一次他在秋夜的風雨中靜靜地感受內心,寫下一首禪詩,意境寧靜愉悅,更飽含深刻的禪理。江上秋夜宋代:道潛雨暗蒼江晚未晴,井梧翻葉動秋聲。樓頭夜半風吹斷,月在浮雲淺處明。
  • 普通話測試:繞口令詩詞
    接下來檢驗大家普通話是否標準的時候到啦~九首繞口令詩詞奉上,能一口氣讀完算我輸。 蘇軾和溫庭筠作為大詞人, 也有如此調皮的一面。
  • 九首迴文詩,漢字真是太神奇
    九首迴文詩,漢字真是太神奇 2020-12-15 0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蘇軾一首「迴環詩」詞,正著讀令人欣喜萬分,倒著讀讓人黯然淚下
    蘇軾有一首詞可以說是頗有深意,這是一首獨特的「迴環詩」,正著讀令人欣喜萬分,倒著讀讓人傷心欲絕,展現了蘇軾極其高潮的文字技巧,尤其這一首詞是悼亡詞是蘇軾較少的婉約詞,讀起來迴環往復、盪氣迴腸。這首詞就是《西江月·詠梅》。
  • 詩詞丨李白VS蘇軾,一個穿越了千年,一個讀懂了歲月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一句詩,穿越時空,如皎潔明月,照亮你我的人生之路。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唐詩宋詞影響深遠,而作為兩種文體的代表人物,「詩仙」李白和「坡仙」蘇軾,如果讓你選擇,你覺得誰會更勝一籌呢?一個是唐詩魁首,一個是宋詞冠冕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 蘇軾鮮為人知的詩詞7首,能讀過三首就算知識淵博了!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1、《佔春芳·紅杏了》宋代:蘇軾紅杏了,夭桃盡,獨自佔春芳。不比人間蘭麝,自然透骨生香。對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只憂長笛吹花落,除是寧王。
  • 品讀蘇軾詩詞,重溫千古經典
    一、蘇詞解說西江月/蘇軾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水調歌頭/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 在宋代時期,主張三教合一的蘇軾,曾說過哪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宋代盛行新儒家理學,蘇軾兼容並包接受儒、道、佛各家思想,論畫題「常理」這裡的「理」字,並不是後人大都認為是理學的「理」,而是指客觀事物之理,即客觀事物的規律,也包括藝術的規律。完全主張三教合一的蘇軾,曾說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孔、老異門,儒釋分宮,又於其間,闡律交攻。我見大海,有北南東,江河雖殊,其至則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