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是我的人生偶像,他具有這些閃光點

2020-12-19 歷史這邊讀好

我很喜歡古典詩詞,閱讀古典詩詞是我的一個愛好,每當安靜的品讀古典詩詞的時候,就仿佛進入了詩詞的優美境界之中。古典詩詞是我國最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國的文化瑰寶。我最喜歡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的詩詞,蘇軾本人的高風亮節,蘇軾的人格魅力更是吸引著我。我是蘇軾忠實的粉絲之一,蘇軾能給我們普通人帶來精神上的力量。

蘇軾的人生波瀾壯闊,蘇軾就是一本厚重的書籍,值得人們研究和品讀。蘇軾為什麼如此優秀呢?他出生在一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四川眉州。蘇軾的祖上蘇味道可是一位名人,擔任過唐代的高官。蘇軾的父親蘇洵也是大名鼎鼎,蘇軾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為蘇軾 以後的騰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蘇軾的詩詞特有感染力,非常激勵人,從蘇軾的詩詞中我們能夠感受到那份堅強。一個人如何才能夠成才呢?最好的辦法就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蘇軾做到了,蘇軾從小就飽讀詩書,進入仕途之後,因為屢次遭到貶謫,蘇軾更是做到了行萬裡路。蘇軾的人生經歷豐富,當過朝廷的大學士,得到皇帝的寵愛。還當過農民,自己親自在黃州種地。這樣的巨大人生反差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蘇軾在黃州的時候,寫下了「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詩詞,沒有豐富人生經歷的人是寫不出來的。

蘇軾為什麼能夠得到全體中國人的喜愛呢?我認為他不僅僅詩詞寫得好,更因為蘇軾是是一個好人,好人好報,蘇軾走到哪裡好事就做到哪裡。蘇軾的朋友眾多,三教九流。蘇軾的仕途多坎坷,蘇軾的感情生活更是有波折,蘇軾一共有三位妻子,蘇軾遇到了三位好女人,她們陪伴了蘇軾很多年,讓蘇軾感受到了生活的溫暖。人生之中,我們不知道會遇到什麼樣的事情,但是我們能夠讓自己更加堅強,讓自己樂觀一些。不要讓苦難打垮我們,我們就有機會取得成功。

相關焦點

  • 也無風雨也無晴——從《定風波》聊聊蘇軾對待挫折的人生態度
    正如蘇軾在《定風波》中所言——「也無風雨也無晴」心中想明白了,一切都看開了,自然也就曠達了,一切也就雨過天晴了。也正應了蘇軾所言「須臾便堪笑,萬事風雨散」。 1.由此看來,此時的蘇軾已然進入了另一個境界。既有儒家積極入世的精神所咋,又融匯佛、道的看淡一切的曠達胸襟。這場磨難使得蘇軾重新看待出世入世問題,重新對自身進行剖析反省,是蘇軾正真意義上的脫胎換骨。此客的蘇軾正如一直慾火的鳳凰,在黃州得以起死回生,重新領悟人生的真諦。「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道出就是最好的證明。
  • 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是我最好的人生態度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詞是蘇東坡與朋友春日出遊,醉酒歸途中恰逢驟雨,即景而作。最前面部分是小序,介紹寫作此詞的直接原因:三月三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只能冒雨前行。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一會兒天放晴了,就做了這首詞。這首詞蘇東坡以自然界的風雨為喻,表達自己對待坎坷人生的曠達胸襟和超脫態度。
  • 蘇軾的《定風波》,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而他在黃州時又寫了不少經典的詞作,除了那首《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外,這首《定風波》也屬於其間的代表作。詞云: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蘇軾《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 也無風雨也無晴
    那我們就來欣賞蘇軾的這首《定風波》吧!《定風波》,就是一個詞牌名。在詞作之前還有一段小序作為背景介紹:「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意思是說,某年黃曆的三月初七,詞人和幾個朋友在沙湖趕路,拿著雨具的僕人先離開了,結果他們在路上意外遇到風雨。同行的人都感到很狼狽,只有詞人不覺得。
  • 蘇軾,一生沉浮,一路坎坷,他卻道:「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本人生性豁達,為人率直,頗有道家的風範,正因為他才氣橫溢,思維敏捷,也幫助他化解了很多難題。在蘇軾二十歲的時候,一次去京師科考。有六個氣驕自傲的舉人看不起他,決定備下酒菜請蘇軾赴宴,然後打算戲弄他。不明其裡的蘇軾接受邀請後欣然前往。入席後,那幾個舉人就提議行酒令,酒令內容必須要引用歷史人物和事件,這樣就能獨自享用一盤菜。其餘五人一同跟著叫好。「我先來。」
  • 蘇軾最達觀的十首「淡定詞」:也無風雨也無晴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簡評:這是蘇軾最淡定的作品之一。面對旅途中一場突然的風雨,唱出了「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絕妙人生感悟。●簡評:無論是「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的白居易,還是「此心安處是吾鄉」的蘇東坡,他們對人生的態度,都已到達「心達境安」的境界。
  • 也無風雨也無晴,從容面對人生的蘇東坡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定風波》作於蘇東坡貶謫黃州期間。話說有這麼天高氣爽的一天,蘇東坡和幾個友人相約去看一塊地皮,打算看好了就當場買下來。誰知人在路上走天氣竟說變就變,剎那間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暴雨淋漓,大家又都沒準備雨具,個個被澆得透心涼,於是紛紛抱怨這壞天氣,瑟瑟發抖中還都怕自己再著涼得了風寒感冒,總之心情是要多壞有多壞。
  • 笑看人生風雨路,所謂也無風雨也無晴
    歲月靜好,風雨人生卻才剛剛開始。很喜歡蘇軾的一句詞:「回首向來瀟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春季,風雨來了自有消停時刻;人生,風雨不定『』悲喜交集、憂樂相拌、苦甜相依。所以,笑看人生風雨路,所謂也無風雨也無晴。一個人常遇挫折就會變得堅強,一個人常遇嚴寒就會披荊斬浪,一個人常遇風雨會淡泊心安。
  • 蘇軾詮釋生活應有詩與遠方 一蓑煙雨任平生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年,有一天,他到沙湖去看新買的田地,不巧途中下起了雨,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簡樸中見深意、尋常處生波瀾的詞。不要害怕樹林中風雨的聲音,不妨放開喉嚨,吟唱從容而行。
  • 蘇軾詩詞中人生智慧與感悟,人間有味是清歡,也無風雨也無晴!
    但是,儒家思想確是有點過於剛烈,對於儒釋兩家而言,相互吸收,取長補短,剛柔並濟,以柔克剛或許會讓人生變的更加淡定從容,這種包容並蓄的思想在蘇軾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蘇軾受佛家思想影響頗深,習慣用佛家的色空觀念看待事物。
  • 有一種境界叫「也無風雨也無晴」
    黃琦珊演唱蘇軾《定風波》那期我看了,還回放並用手機錄了視頻。蘇軾是我最喜歡的詞人。上大學那會兒,記住了一系列的符號化的蘇軾,比如,蘇軾的成就代表了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比如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四家」(書法)之一,他的詞開了豪放一派……直到我成了一名中學語文老師,講《赤壁賦》,開唐詩宋詞模塊的時候,才真的用心去讀蘇軾。尤其是自己經歷了很多浮沉之後,再回過頭來讀他的那份樂觀曠達,自然生出無限的敬仰。被貶黃州的他,曾經「寂寞沙洲冷」,曾經親朋無一字,獨自啜飲著孤獨。
  • 趙振元 ┃ 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是大詩人蘇軾寫一次出遊途中遭遇風雨、既而遂晴的經歷,詩人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達自己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自然界風雨變幻莫測,不在意,也就不必盼晴、喜晴了。「也無風雨也無晴」,是這首詩的落腳點與全篇的核心。
  •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也無風雨也無晴(昌君作品)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宋)蘇軾,詞和歌一起衝進心靈,我好像真的迷了路......蘇軾在看到「山頭斜照卻相迎」後,風停了,雨停了,天晴了,被貶的心情也許就釋放了。是什麼支撐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又是什麼讓蘇軾有底氣大聲呼喊「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我覺得就是希望的力量。希望到底是什麼?
  • 如幻人生,本無風雨也無晴
    有人說這是歲月的煎熬、生活的磨礪驅駛下的成熟,才有這來時的路上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感悟。然而,當我們將思緒在這條回望的路上繼續前探,去參父母未生前我們本來的面目時,卻發現透過那幽深久遠、晦明搖動的塵影縫隙,見到的卻是一片湛然長寂、空無一物、不知該說有還是該說無,也無法用時空、名相來形容的境地。那裡光明無限,卻找不到發光之體,清涼寂靜處空空如也。
  • 古詩詞中的10大人生境界,也無風雨也無晴
    杜甫的人生是個悲劇,同時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劇。他將自己的人生與整個唐王朝緊密相連,在叛軍攻下洛陽後,抱著匡扶社稷振興王朝的願望北上,但終於願違,這便是中年壯志難酬的杜甫。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則是杜甫晚年生活最真實的寫照,「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更是將杜甫晚年的流離失所寫盡了。
  • 《也無風雨也無晴》 解讀蘇洵家風
    《也無風雨也無晴》從蘇氏一族遠祖追溯起,著重講述了自蘇軾祖父蘇序起祖孫三代的家風傳承。全書用語灑脫,似承蘇氏曠達文風,將家風的引領與蘇氏三代的個人境遇充分融合,既有個人傳記的豐滿史料,又有與家風緊密結合的史外之情,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 詩詞鑑賞:古詩詞中的10大人生境界,也無風雨也無晴
    但能有人說說話,總是好的,那感覺像握著一杯青花蓋碗裡的花茶,摩挲著溫潤的瓷釉,手指已經知道,那曾經馥鬱滾燙的茶湯,正在漸漸冷去……9、曠達境界: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宋·蘇軾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也無風雨也無晴,史上最經典的《定風波》,蘇軾第一辛棄疾第二!
    魏夫人一首寫暮春感懷,詞情極為婉約;歐陽修詞六首,多寫人生感慨,可見此調適應之題材較廣。但因韻律複雜,其中之兩字句很難處理,用此調時應注意格律與詞意之轉折變化。〔宋〕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宇宙再生時,也無風雨也無晴,誰怕
    「也無風雨也無晴」出自宋朝大詩人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當年蘇軾被貶黃州(今黃岡),春天和朋友一起郊遊時,突然下雨,又忘了帶雨具,同行人皆淋雨了,顯得有點狼狽!雨停了,蘇軾並沒有覺狼狽,反而感慨萬千,於是寫了這首詩詞。最後一句「回首向來蕭瑟去,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