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了。戰爭打得很漫長,花了9個月的時間才結束,結果卻很尷尬——被美國人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被日本人給打光了。清朝滿朝文武花了幾十年建設下來的家底都給敗乾淨了。可是,在全世界都知道甲午戰爭日本贏了的時候,大清的百姓,卻為戰爭而狂歡,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先來看幾幅圖:《牙山捷豹》、《月夜大戰高麗平壤城》、《葉軍門水陸並進圖》。這幾幅圖都是大清百姓在甲午戰爭之後在民間狂歡心情的表現,看到這裡,大家就很奇怪了:難道甲午戰爭清朝還打這麼多局部「大勝仗」?不,在當時普通老百姓心裡,甲午戰爭不是打了局部的勝仗,而是直接把日本人給打垮了。
大家看下面這幅《各國欽差會同李傅相議和圖》就明白了,圖中:李鴻章威風凜凜的坐在談判桌上,他身邊戴著清朝特製官服的清朝武士雄赳赳氣昂昂的站在身邊。而談判桌的前面則有一個日本人狼狽的跪在地上,似乎在祈求李鴻章的原諒,周圍各國官員都在看日本人的笑話。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有點兒差異了:大清的百姓是傻嗎?
說到這裡,我要告訴大家的是,並不是清朝百姓的智商低,而是如果我們回到清朝去,也得變成這樣。清朝是沒有網際網路的,而清朝又有一門曠古絕今的「絕技」:輿論控制。清朝的輿論控制有多厲害呢?它能夠將在座的諸位全部通過洗腦變成圖中的清朝百姓那樣——除非你家裡是門閥,可以搞到其他的信息渠道。
為什麼這麼說呢?先看清朝輿論控制的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文字獄階段。大家都知道,明朝是一個輿論特別自由的時代,比如明朝的海瑞就曾經在給嘉靖皇帝上書時這樣寫到: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所以明朝輿論是很自由的,罵皇帝都沒什麼事,何況是說說其他的什麼東西呢?所以1644年入關後的清朝非常討厭明朝「遺民」。
這些「遺民」們居然保存著自己的思想,還居然膽敢表達出來,這豈不是讓大清臉面無存?更為可惡的是,居然還有人敢說: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於是康熙、雍正、乾隆就用了一個辦法讓清朝的輿論變成了一片「海晏河清」,具體來說,就是殺人,把那些不配合的人全殺了,自然沒人敢說清朝入關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了。而且,殺的還不僅僅如此,凡是有點兒自己思想的,都被殺了,包括主動給乾隆拍馬屁的。
不過,這個法子到了晚清時期就不靠譜了:外國人跑到中國來辦報紙了,清朝也不敢殺他們啊,那該怎麼辦呢?這時候就體現出清朝「超人」的智慧了,他們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給外國的報紙等行業塞錢。同時他們還嚴令知情者把消息透露給百姓,並且花錢請了一大批文人來創作各種「清朝贏了「的文藝作品。
清朝的這種輿論操控幹到了什麼地步呢?乃至於當時許多日本人都以為日本失敗了,並且激動地要找當時的日本政府理論,日本人花了好大的力氣才平復了清朝這個超級「大招「,穩定民心。所以說這也怪不得清朝被日本打得慘敗,老百姓卻還在為戰爭狂歡,就這樣的環境,咱們穿越回去可能都被忽悠了。
不過,紙包不住火,2億兩白銀那是沒辦法編的,最終羊毛出在羊身上。紙包不住火,甲午戰爭終於還是被老百姓知道了,也終於進一步堅定了當時各種進步人士的決心:只有推翻清朝統治者,才能實現中國的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