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知道甲午戰爭日本贏了,可大清的百姓,卻為戰爭而狂歡

2020-12-10 惟楚說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了。戰爭打得很漫長,花了9個月的時間才結束,結果卻很尷尬——被美國人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被日本人給打光了。清朝滿朝文武花了幾十年建設下來的家底都給敗乾淨了。可是,在全世界都知道甲午戰爭日本贏了的時候,大清的百姓,卻為戰爭而狂歡,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先來看幾幅圖:《牙山捷豹》、《月夜大戰高麗平壤城》、《葉軍門水陸並進圖》。這幾幅圖都是大清百姓在甲午戰爭之後在民間狂歡心情的表現,看到這裡,大家就很奇怪了:難道甲午戰爭清朝還打這麼多局部「大勝仗」?不,在當時普通老百姓心裡,甲午戰爭不是打了局部的勝仗,而是直接把日本人給打垮了。

大家看下面這幅《各國欽差會同李傅相議和圖》就明白了,圖中:李鴻章威風凜凜的坐在談判桌上,他身邊戴著清朝特製官服的清朝武士雄赳赳氣昂昂的站在身邊。而談判桌的前面則有一個日本人狼狽的跪在地上,似乎在祈求李鴻章的原諒,周圍各國官員都在看日本人的笑話。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有點兒差異了:大清的百姓是傻嗎?

說到這裡,我要告訴大家的是,並不是清朝百姓的智商低,而是如果我們回到清朝去,也得變成這樣。清朝是沒有網際網路的,而清朝又有一門曠古絕今的「絕技」:輿論控制。清朝的輿論控制有多厲害呢?它能夠將在座的諸位全部通過洗腦變成圖中的清朝百姓那樣——除非你家裡是門閥,可以搞到其他的信息渠道。

為什麼這麼說呢?先看清朝輿論控制的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文字獄階段。大家都知道,明朝是一個輿論特別自由的時代,比如明朝的海瑞就曾經在給嘉靖皇帝上書時這樣寫到: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所以明朝輿論是很自由的,罵皇帝都沒什麼事,何況是說說其他的什麼東西呢?所以1644年入關後的清朝非常討厭明朝「遺民」。

這些「遺民」們居然保存著自己的思想,還居然膽敢表達出來,這豈不是讓大清臉面無存?更為可惡的是,居然還有人敢說: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於是康熙、雍正、乾隆就用了一個辦法讓清朝的輿論變成了一片「海晏河清」,具體來說,就是殺人,把那些不配合的人全殺了,自然沒人敢說清朝入關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了。而且,殺的還不僅僅如此,凡是有點兒自己思想的,都被殺了,包括主動給乾隆拍馬屁的。

不過,這個法子到了晚清時期就不靠譜了:外國人跑到中國來辦報紙了,清朝也不敢殺他們啊,那該怎麼辦呢?這時候就體現出清朝「超人」的智慧了,他們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給外國的報紙等行業塞錢。同時他們還嚴令知情者把消息透露給百姓,並且花錢請了一大批文人來創作各種「清朝贏了「的文藝作品。

清朝的這種輿論操控幹到了什麼地步呢?乃至於當時許多日本人都以為日本失敗了,並且激動地要找當時的日本政府理論,日本人花了好大的力氣才平復了清朝這個超級「大招「,穩定民心。所以說這也怪不得清朝被日本打得慘敗,老百姓卻還在為戰爭狂歡,就這樣的環境,咱們穿越回去可能都被忽悠了。

不過,紙包不住火,2億兩白銀那是沒辦法編的,最終羊毛出在羊身上。紙包不住火,甲午戰爭終於還是被老百姓知道了,也終於進一步堅定了當時各種進步人士的決心:只有推翻清朝統治者,才能實現中國的自強!

相關焦點

  • 全世界都知道甲午戰爭大清輸了,只有大清百姓,還在餓著肚子慶祝
    清軍的什麼火牛陣、地雷陣大展身手,什麼水陸兩棲戰、盾牌長矛戰大破日軍,甚至連新式床弩都裝備了八旗軍,打得日本人找不到北。對於大清地界的外國報紙,則由順天府派出士兵和衙役,到處收購報導甲午戰爭的報紙,確保一張也不流傳到民間。甚至於花錢給外國媒體,讓他們報導清軍多麼英勇,清廷又是如何運籌帷幄的。
  • 如果甲午戰爭大清帝國打贏了,亞洲格局會變成什麼樣?
    甲午戰爭一般指中日甲午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幹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
  • 甲午戰爭復盤:假如戰爭晚5年爆發,大清還會有勝算嗎
    而相反甲午戰爭則恰恰相反,不僅是以前的「小老弟」日本正式趕超大清成為東亞第一強國,更將大清推向了覆滅的深淵。復盤這次戰爭,有的人說這是日本預謀已久的一場戰爭,如果雙方都準備好了,拉開架勢,或者將時間往後拖5年,當時學習西方大搞洋務運動的大清政府不一定輸給剛剛完成維新變法,經歷過國內戰爭的日本,畢竟當時日本的國力還是無法和大清抗衡。
  • 甲午戰爭:大清輸得不冤,日本早在20年就已經開始布局
    100年前的日清甲午戰爭是中日近代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場戰爭,這一場戰爭之後,雙方的地位也開始進行了對調,在這場較量中,日本「以小博大」,他們賭上國運的一戰看似贏的很艱險,但實際上卻早已在意料之中。特別是在戰場上日本總是能佔儘先機,和年邁不堪重負的大清相比,日本在戰爭中的表現更像是一個靈活的輕量級拳擊手。
  • 甲午戰爭,清軍有沒有打贏的可能性?當然有,但被李鴻章親手毀了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39期: 我們繼續脫離劇情說歷史,整場甲午中日戰爭,大清輸得很慘,而且全世界都知道大清輸了,只有大清百姓還在勒著腰帶慶祝勝利。
  • 甲午戰爭大清輸得不冤,光雙方的情報工作,就輸給當時日本20年
    100年前的日清甲午戰爭是中日近代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場戰爭,這一場戰爭之後,雙方的地位也開始進行了對調,在這場較量中,日本「以小博大」,他們賭上國運的一戰看似贏的很艱險,但實際上卻早已在意料之中。特別是在戰場上日本總是能佔儘先機,和年邁不堪重負的大清相比,日本在戰爭中的表現更像是一個靈活的輕量級拳擊手。而這勝利的背後,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功於日本在戰爭中的情報戰優勢,依靠著對信息的收集和利用,日軍也為這場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那麼,本次就和雨田君來了解一下,甲午戰爭中日清情報戰的那些事吧?
  • 甲午戰爭有沒有打贏的可能?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只要不籤約就能勝
    整場甲午中日戰爭,大清輸得很慘,而且全世界都知道大清輸了,只有大清百姓還在勒著腰帶慶祝勝利。不管是戰前對日本的藐視,還是戰中對戰況的瞞報或謊報,亦或者戰敗後對大清百姓的愚弄,都透露出,大清真的爛到根子了。
  • 如果在甲午戰爭中大清打敗了日本,接下來的歷史會如何發展?
    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因實行27年「明治維新」而振興起來的日本為了滿足其軍事擴張的野心,對老牌東亞封建大國大清及其藩屬國朝鮮發動了侵略戰爭,大清被迫迎戰,終因大清內部滿漢權臣矛盾導致的勾心鬥角、互相掣肘,不能全國團結一心共同抗敵(如甲午戰爭中,大清南洋艦隊對北洋艦隊隔岸觀火,見死不救;其他派系的大清軍隊,
  • 甲午戰爭復盤:假如戰爭晚5年爆發,大清還會有勝算嗎
    復盤這次戰爭,有的人說這是日本預謀已久的一場戰爭,如果雙方都準備好了,拉開架勢,或者將時間往後拖5年,當時學習西方大搞洋務運動的大清政府不一定輸給剛剛完成維新變法,經歷過國內戰爭的日本,畢竟當時日本的國力還是無法和大清抗衡。
  • 若不籤馬關條約,甲午戰爭如何發展?清朝躺著都贏,日本早透支了
    文/商學野在清末的列強侵略戰爭裡,甲午中日戰爭是史學界公認的對晚清影響最大的戰爭,其地位可能在後來的「庚子事變」之上。維新領袖梁啓超曾這樣評論甲午戰爭:「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始。」
  • 日俄戰爭時,為什麼大清就沒有看透日本人的野心呢?
    20世紀初,日本和俄國在東北爆發了一場戰爭。軟弱的清政府對此保持了中立,可我們都知道大清其實和日本是暗送秋波,對日本提供了諸多的幫助。在日中國留學生有的組織「拒俄義勇隊」回國協助日軍,有的在日本捐款。如果不是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率軍直赴臺灣,還說不定日本人在臺灣怎麼樣的為非作歹呢。在與日本人的交涉中,李鴻章等已開始認識到日本「誠為中國永久大患」。不過雖然侵佔臺灣未果,但日本還是徹底吞併了琉球,還公然和大清在朝鮮挑起事端,結果引發了甲午戰爭。
  • 中日甲午戰爭中,假如清朝贏了黃海海戰,最後會贏嗎?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清朝不僅將擁有的實力最大的一支海軍北洋水師徹底葬送,順帶把朝鮮也丟給了日本。而日軍還攻入東北地區,和北洋艦隊的基地威海衛和旅順。可以說,這一仗日本以國運為賭注,做了萬全的準備,打敗了匆忙應付戰事的大清。
  • 中國與日本,在甲午戰爭時期,朝鮮扮演著什麼角色呢?
    說到甲午戰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場戰爭的失敗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空前絕後的民族危機。如果說這場戰爭是日本發起的侵略我國和朝鮮的戰爭。那麼,在這場戰爭中,朝鮮扮演著什麼角色呢?下面是小編搜集到的一些資料,一起來看看吧!有一種「H」結構的說法。著名的國際政治學家路易斯·黑利在其所著《作為歷史的戰爭》一書中就朝鮮的歷史結構,提出了精彩的理論。
  • 史上最狂野的抗日神劇:一百年前,大清在甲午戰爭全勝
    甲午戰爭誰贏了?但這是中日的第一次交火,對兩軍士氣影響極大。葉志超等前線清軍將領謊報軍情,將「大捷」送回了國內。高麗月夜大戰牛陣得勝全圖本來對戰爭惴惴不安的大清,聞捷後一片歡欣鼓舞。葉志超掛白旗趁夜逃竄,丟棄軍械糧草無數,葉志超「一夜狂奔五百裡到鴨綠江」的故事,今天連中學生都知道,但是,那時的國人不知道。因為,大清的宣傳仍然是平壤大捷!月夜大戰高麗平壤城一次次「大捷」後,朝鮮順理成章地恢復了,日軍被趕回了老家。
  • 假如甲午戰爭中國打贏了會怎麼樣?
    另外,還有一點想不開,那就是我們也搞了各種洋務改革,三十年來,虛心向洋人學習,怎麼還打不過小日本呢?甲午戰爭繪畫為何打不過日本,分析的文章太多了。在此,不想再探討這個問題。我們換個角度,那就是中國如果打贏了甲午戰爭會怎樣?歷史不能假設,但可以意淫。如果中國打贏了甲午戰爭,最明顯的當然就是臺灣不用割讓給日本,更不會賠錢了。
  • 原來神劇是有傳承的:大清在甲午戰爭中大獲全勝
    甲午戰爭誰贏了? 1894年7月,甲午戰爭的陸上首戰發生在朝鮮牙山,史稱牙山戰役。 高麗月夜大戰牛陣得勝全圖 本來對戰爭惴惴不安的大清,聞捷後一片歡欣鼓舞。
  • 甲午戰爭之後,日本選擇戰爭之路,全民支持的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研究歷史,最大的好處,就是以史為鑑。每一個歷史事件,都有其關鍵的原因所在。甲午戰爭之前,日本一直處於隱忍狀態,戰爭之後,日本選了通向戰爭之路,其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日本對外戰爭,絕大部分都是與中國發生的,因此就有人認為,日本就是想佔領中國。如果這樣理解,小編只能說,有點片面了。如果日本只有這一個目的,二戰後期,為何將戰線擴大到東亞地區呢!從這裡可以看出,要分析日本為何傾向於戰爭,還有深層次的原因。
  • 清日甲午戰爭,外國媒體是如何評價的?
    日本隨後進行媒體公關,聲明自己士兵屍體遭到殘忍對待,另外被屠殺的中國百姓,絕大多數是士兵等。此事最後不了了之。  美國《哈珀斯周刊》:不思進取、政府效能低弱  1894年12月,對於清日甲午戰爭,美國這家媒體的觀點是:只有讓中國戰敗,才能讓中國醒來,進而讓中國打開國門面對世界。
  • 史上最狂野的抗日神劇:一百年前,大清在甲午戰爭全勝
    甲午戰爭誰贏了?但這是中日的第一次交火,對兩軍士氣影響極大。葉志超等前線清軍將領謊報軍情,將「大捷」送回了國內。高麗月夜大戰牛陣得勝全圖本來對戰爭惴惴不安的大清,聞捷後一片歡欣鼓舞。葉志超掛白旗趁夜逃竄,丟棄軍械糧草無數,葉志超「一夜狂奔五百裡到鴨綠江」的故事,今天連中學生都知道,但是,那時的國人不知道。因為,大清的宣傳仍然是平壤大捷!月夜大戰高麗平壤城一次次「大捷」後,朝鮮順理成章地恢復了,日軍被趕回了老家。
  • 日本網友:如果清朝贏了甲午戰爭,會怎樣?評論值得中國人反思
    每當提起日本這個國家,大部分的中國人總是會下意識的把他們和侵略戰爭聯繫到一起,沒錯,這個國家確實在二戰時期對我們犯下過一些無法被原諒的罪行,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二戰時期並不是他們第一次侵略我們,再更早一些的清朝時,中日也有過一戰,這一戰以清朝的慘敗告終,其實這次戰爭對中國的影響也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