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果是大清輸了,而且輸得一敗塗地,一瀉千裡,毫無翻盤希望。
具體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有朝廷因素、有文化因素、有裝備因素、有人員因素、有戰略和戰術因素,等等等等,就不細談了,總之大清是輸了。
消息傳到京城,戰爭總指揮官光緒帝失魂落魄,瞬間沒了主意,最終還是慈禧太后打起精神,決定迅速止損,委屈求和。接連幾個赴日談判人選被日本否決後,只得派出了此時已經人人喊打的李鴻章赴日談判。
與此同時,大清戰敗的小道消息也在民間傳播,在慈禧太后授權下,大清朝空前強大的媒體工具也開足馬力運營起來……
楊角風談甲午戰爭:大清最終還是「勝」了,不過是勝在了「愚弄」老百姓上!
一、
經過幾次對外戰爭的勝利,以及多年的洋務運動,外加北洋水師的強大,大清朝從上到下就沒把日本放在眼裡。
即使在整場甲午戰爭期間,清政府也是一再強調自己軍隊多麼威武,打得日本人多麼屁滾尿流,滿地找牙。
雖然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很骨感,畢竟戰敗後割地賠款,還是從老百姓身上榨銀子,這怎麼給老百姓解釋?
雖然極力封鎖消息,但是大清朝戰敗的消息還是在民間慢慢傳播開來,以致民情激憤。在這種前提下,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為了掩飾真相,繼續維護大清朝強大又光輝的形象,要求全面封鎖消息,並發動所有輿論工具極力宣傳大清朝打敗日本的英勇事跡。
以及,日本被打得屁滾尿流之後,不斷求饒,並向大清投降認輸的場景。
旨意一下,哪有人敢不從,於是所有的中文報紙,不敢報導清軍慘敗的消息,而是仍然在渲染清軍多麼牛叉,日軍多麼窩囊。清軍的什麼火牛陣、地雷陣大展身手,什麼水陸兩棲戰、盾牌長矛戰大破日軍,甚至連新式床弩都裝備了八旗軍,打得日本人找不到北。
對於大清地界的外國報紙,則由順天府派出士兵和衙役,到處收購報導甲午戰爭的報紙,確保一張也不流傳到民間。甚至於花錢給外國媒體,讓他們報導清軍多麼英勇,清廷又是如何運籌帷幄的。
二、
不僅如此,清廷各地衙門還找了很多當地的文人及領袖,讓他們出面講一下清軍多麼英勇,大清多麼強大的故事,以此來混淆視聽。當然,大部分文人還是有骨氣的,一方面他們也從小道消息得到了大清戰敗的消息,另一方面也不想昧著良心說話,未經證實的消息不能說,於是大都選擇閉嘴。
他們有骨氣不說話,不代表別人不說話,於是還是有個別文人,以及地痞無賴被發動了起來,而且越說越沒譜。
什麼大清軍力全世界第二(第一是英國),亞洲第一,日本不自量力以卵擊石,最後被打得哭爹喊娘,苦苦求饒。本著天朝上國的寬宏大量,清廷親派李鴻章奔赴日本馬關,接受伊藤博文的投降。
在這種輿論基礎上,老百姓確實受到了很大的迷惑,一些人甚至開始腦補清軍大勝的場面,於是《點石齋畫報》就發布了關於甲午戰爭的一系列圖片:
都到了現代戰爭了,還意淫火牛陣的輝煌,這場戰爭實際上是日軍突襲清軍。清軍幾乎戰都沒戰,就一路狂奔往回逃到平壤,李鴻章急忙派軍隊增援平壤。
牙山戰役是甲午戰爭第一場陸戰,漫畫中葉志超派出盾牌陣外加長矛大刀,大破裝備著火槍的日軍。實際上用腳趾頭想想,也是冷兵器的清軍敗了,但是主將葉志超卻謊稱大勝,所以這幅漫畫也不能怪清廷亂宣傳,是葉志超謊報軍情。
三、
實際上這場戰役是甲午戰爭中在朝鮮戰場打的最大一場戰役,也是清軍在朝鮮地面上的最後一戰。雙方的參戰人數均過萬,戰況激烈,足足打了一天,清軍便迅速潰敗。即使這樣,主將葉志超還試圖掩蓋真相,把自己狂奔五百裡,退回國內的行為認為是戰略回移,結果被清廷問罪,至此,朝鮮被日本全面控制。
漫畫中卻把葉志超刻畫成,臨危不懼,英勇指揮的主將!
這一下子更厲害了,北洋水師軍門也成了葉志超了,還有兩棲登陸船,兩面夾擊日軍。實際上1894年9月15日的平壤戰役和1894年9月17日的黃海海戰,兩次重大戰役,清軍均失敗,戰略主動權到了日本手裡。
又是我葉大將軍,平壤戰役後,葉志超迂迴包抄,一舉剿滅日軍,恢復朝鮮。真實情況是,平壤戰役只打了一天,葉大將軍卻一路狂奔了6天,逃回了大清境內。
丟掉了朝鮮戰場,日本不死心,又捲土重來,向大清的東北邊境進軍,結果又被我英勇大清將士擊潰。真實情況就很殘酷了,日本都進軍到大清國內了,誰勝誰敗一目了然啊。
四、
日本都被打得毫無招架之力了,他們還是不死心,於是又把戰爭蔓延到了東北。沒關係,主帥已經是宋慶了,宋大將軍還有秘密武器,地雷,炸得日軍哭爹喊娘,又是大捷。
實際上,日軍幾乎已經佔領整個遼東半島了,清軍屢戰屢敗,丟失了旅順港,使得北洋水師只能窩在劉公島。
就連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一戰,威海衛戰役,也給說成是大捷了。實際上此戰預示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部分將領自殺殉國,至此,甲午戰爭也走到了尾聲。
甲午戰爭結束了,到了和談籤約的時候了,清廷仍然有辦法給自己洗白,看下面兩幅圖:
由於清軍異常勇猛,日本水陸作戰均以失敗告終,眼看清軍就要進攻日本本島了,嚇得他們趕緊求和,還讓外國人幫忙斡旋。在這種情況下,大清懷著憐憫之心,派李鴻章前去接受投降,日本是舉國歡迎啊。
真實情況,就不用說了,是李鴻章奉命點頭哈腰去日本求和的……
這幅圖是各國欽差會同李傅相議和圖,漫畫中李鴻章可是威風的很,但為什麼卻捂著臉呢?
當然不是因為害羞或羞愧,而是因為他被日本的刺客刺傷了,日本刺客為什麼要刺傷他呢?
就是因為日本戰敗了,他們惱羞成怒,刺傷了李鴻章,但李鴻章大人有大量,不跟小人一般計較,還是同意了他們的乞降,籤訂了《馬關條約》。
真實情況,就不用多說了……
五、
就這麼一組宣傳漫畫出來後,大清國百姓舉手拍好,一個勁誇老佛爺威武,洪福齊天,英明睿智,我大清如日中天,日趨強盛。
不僅大清的百姓被忽悠住了,連一些日本人,尤其是民間,甚至懷疑日本是不是戰敗了,天皇是不是在忽悠我們。經過幾個月的調查和考證,最終他們確定,是日本戰勝了清國,同時對清廷的一系列騷操作疑惑不解。
但,終歸紙包不住火,《馬關條約》一籤訂,就得賠錢,涉及到賠錢,那就得從老百姓身上刮。如此一來,老百姓也納悶了,我們大清不是很強盛嗎,為什麼我們贏了,我的腰包卻癟了呢?
此時大清引導輿論的人們又出現了,是我們贏了,贏得太厲害了,把日本人都打癱了。因為打得他們太狠了,他們都已經民不聊生,浮屍遍地,實在是活不下去了,我們大清不能見死不救啊,所以給他們點錢,讓他們活命。
一番激昂的說辭之後,老百姓信了,於是餓著肚子邊慶祝勝利,邊啃樹皮去了。
這一下子弄的國外的媒體也看不下去了,比如《紐約時報》就講了這麼一句話,翻譯過來就是:
「這是一個奇怪的民族,非常善於意淫,哪怕對著石柱子,也能在幻想中達到高潮。」
但,既然大清勝了,為什麼我很多親戚從旅順跑出來了呢?為什麼我的漁船開不進黃海了呢?為什麼北洋水師還有淮軍陸軍很多將士都回不了家了呢?
真相終歸是到來了,清廷一看,愚民是不可能的了,只能殺幾個人以平息民憤。幾個逃跑將士肯定逃不了了,還得給他們安上一個謊報軍情的罪名,明明敗了,你們說勝了?
與此同時,還把引導輿論的那些宣傳員給宰了,誰讓你們胡說八道的,敗了就是敗了,幹嘛顛倒黑白?
更重要的是,李鴻章老小子你哪裡逃?
就是因為你,才導致了北洋水師慘敗,又是你去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念你歲數大了,就不砍你了,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你也就甭做了,回家養老吧。
而清朝的老百姓呢,即使得知了真相,又能如何,畢竟清軍打日本人不行,打你們,可是綽綽有餘。
於是老百姓,只能壓抑怒火,再勒勒褲腰帶,繼續啃樹皮……
誰也不曾想過,沒有幾年,義和團起來後,八國聯軍侵入,清廷又來了一次相同的輿論宣傳。
看這張圖:
義和團在天津用地雷大敗八國聯軍,這幅圖跟幾年前,清軍大敗日軍如出一轍啊:
愚民愚到這個地步,除了大清國,也沒誰了!
再放一張日本對於甲午戰爭的漫畫,心中滋味,五味雜陳:
甲午戰爭後,一部分人開始尋求變法圖強,一部分人把仇恨對準了洋人,開始練武,還有一部人找到了問題的根本,開始為尋求推翻清廷為目標,大清朝,從此從內部就開始四分五裂了。
我叫楊角風,我們講的並非《走向共和》,而是這段沉重的歷史,以及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第38期到此結束,下期更精彩,喜歡就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