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是唐代的著名詩人,他寫西北風光的詩篇頗具特色,大氣磅礴,意境非常的開闊,且熱情洋溢,韻調優美,朗朗上口,廣為傳頌。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為盛唐邊塞詩人之一。「黃河遠上白雲間」,僅七個字,祖國大好河山景色躍然紙上。可惜他的詩歌散失嚴重,傳世之作僅六首。雖然王之渙今僅存六首詩,但是他有兩首詩極負盛名。一首便是是《登鸛雀樓》,下面讓我們來具體欣賞一下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夕陽在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前進。若想把這裡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前兩句寫詩人登樓遠眺景色,語言極為樸素,綿綿萬裡河山似乎濃縮在這短短十個字中,讓人如臨其境,如見其景。後兩句寫詩人望景的感受,想看更多更遠的風景就要登上更高的樓層。全詩銜接十分緊密、自然,抒發了詩人想要進一步登高望景,以看盡目之所及的遠方景色的情感,表現了詩人積極向上、志向高遠的胸襻,寓意深遠,詩境壯闊。
此詩意境雄渾壯闊,氣勢昂揚。其中「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百年來,人人皆知的名言警句。這首《登鸛鵲樓》在中國就連三歲的孩子都能背誦。全詩四句二十個字,給讀者塑造了一幅氣勢磅礴的畫面,這不能不說是一部佳作。黃鶴樓的舊址在山西永濟市,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王之渙一首《登鸛雀樓》,也成就了千古名樓鸛雀樓。這首詩是歷代傳誦的寫景名詩,描繪了大好山河的壯麗景色,表達了詩人登高遠望時所表現出的寬廣胸襟和遠大抱負。
王之渙《登鸛雀樓》一詩氣勢連貫,厚重有力,虛實相生,意境雄渾。以概括之筆書寫大自然的雄景奇姿,道出對生活的深刻理解,表達了積極向上的盛唐情懷,為唐詩中不朽之作。詩句看來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出了這一登樓的過程,但其含意深遠,耐人探索。「千裡」「一層」,都是虛數,是詩人想像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這兩句詩發表議論,既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寫景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從而把詩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讀者展示了更大的視野,也正是因為如此,這兩句包含樸素哲理的議論,成為了千古傳誦的名句,也使得這首詩成為一首經典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