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國可能奪得天下嗎?看看蜀國巔峰期的實力就知道了

2020-12-12 騰訊網

三國時期是中國古代史上一段精彩紛呈的歷史,得益於《三國演義》的推廣,三國可能是在民間知名度最高,傳唱度最廣的一段時期了,老弱婦孺,都能張口來一段三國故事。

言歸正傳,回到我們的主題,蜀國究竟有沒有機會奪得天下?我認為,這個可能性很小很小。

蜀漢政權的巔峰時期,應該就是在劉備攻取漢中這一段前後,當然,那個時候其實劉備還沒有稱帝。如果說要考慮蜀國奪取天下的可能性,就必須以蜀漢政權巔峰狀態下的背景去推演才有可能。因為那個時候蜀漢集團還沒有丟失荊州,理論上還存在爭奪天下的可能性,等到荊州完全失去之後,那就基本沒啥可能了。

我們先來看一下蜀漢集團巔峰時期的實力。

前面也說了,蜀漢巔峰時期,也就是漢中之戰的前後一段時期,大概就在公元217年至公元219年的這一段時間。

在這一段時間裡,劉備對曹操的戰爭幾乎是壓倒性的進攻態勢,集中體現在漢中之戰。

漢中之戰,絕對能算得上三國歷史上頗為豪華的一場戰鬥,劉備這一方,包括劉備本人在內,派遣出了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等人,曹操方參戰將領包括曹操本人在內,主要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郭淮等人。大家看看,這些人馬,都是三國時代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為了這場戰爭,劉曹兩方都可以說得上精銳盡出。可見漢中之戰的對於雙方的重要程度。

結果大家都知道,劉備獲得了最終的勝利,曹操不僅失去了漢中之地,還損失了自己手下重要的大將夏侯淵,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裡有個重要的假設要來了,漢中之戰過後,關羽北伐,同一時間,劉備乘勝追擊,從漢中出兵,形成夾擊之勢。在這種情況下,蜀漢有沒有先滅掉曹操的可能性?

個人以為,這個可能性是比較小的。

不要以為劉備贏得了漢中之戰,關羽北伐也取得很大進展就認為當時的曹操打不過劉備,其實不然。這兩場戰爭,劉備一方幾乎動用了荊、益全部力量,但是曹操卻沒有動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比如說曹操手下張遼集團的大軍還在防守孫權,實際上沒有參加戰爭。

另外,三國時期是一個微妙的時期,三足鼎立,彼此制衡。如果說劉備表現的太過於強勢,孫權也不會坐視不理的。典型的就是關羽北伐大捷時,孫權就偷襲了關羽的後方。

再假設一下,如果劉備和關羽兩路進攻曹魏時,能夠聯合孫權,待攻破曹操之後雙方再各憑本事奪取天下,這樣的話劉備還是有一定勝算的。

但問題是,孫權有那麼傻嗎?

如果雙方聯手共同滅掉曹魏,那麼東吳極有可能面臨著和曹魏一樣的下場。以孫權的聰明,豈能看不出無論是聯蜀攻魏還是聯魏攻蜀,其實都是在與虎謀皮。

其實,通過三國時期的歷史,三足鼎立,誰也不能一口吃掉誰,哪怕是關羽失去荊州後,蜀漢實力大減,依然得以存在了40多年就是這個道理。

大家都在等待一個機會,這個機會是啥?那就是誰先發生內亂,誰的內亂更嚴重。

第一個發生內亂的恰恰是蜀國。諸葛亮死後,魏延和楊儀之間的奪權,直接導致了蜀漢失去了魏延這麼一個能徵善戰的悍將,讓本來就是人才凋零的雪上加霜。

所以,蜀漢第一個滅亡。

魏國也發生了內亂,權力從曹氏一族轉移到了司馬家族,但是這個過程卻相當於平靜,以當時魏國的實力,加之司馬家族也是英才輩出,完全扛得住。

吳國也發生了內亂,而且是皇族內亂。特別是孫權過後,孫家就沒有出一個像樣的皇帝。所以吳國也沒了。

相關焦點

  • 三國有雲得孔明者得天下,為何蜀國沒得天下呢?只因孔明怕一個人
    三國時期傳言,得諸葛孔明者得天下;可是劉備請來了諸葛亮,天下也並沒有得到,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諸葛孔明只是一個謀士,他控制不了武將的行為;他的很多次精心策劃,都被那些所謂的武將破壞;,再好的計劃沒有手下去好好的設施,就算是諸葛孔明再厲害也得不了天下!三國有雲得孔明者得天下, 為何蜀國沒得天下呢?
  • 《火鳳三國OL》名將英雄 蜀國四奇詳細介紹
    本周披露的「蜀國四奇」:「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魔心絕策.法正」、「仙骨白眉.馬良」為不世出的四大奇才,四位軍師齊心協力,造就蜀國奇蹟!錯過「蜀國四奇」,就錯過了火鳳世界的壓軸好戲!水鏡先生的兩位高徒「臥龍」與「鳳雛」是霸主夢寐以求的人才,傳說只需得一人便可爭天下。隱居成都城中的人間魔鬼「魔心絕策.法正」居然甘心臣服於劉備,捨棄邪咒穿過身體的放蕩快感?
  • 三國也有六大神獸,分散在魏國和蜀國,沒人看好吳國?
    東漢末年時期,各路諸侯紛紛稱霸,皇帝也沒有作為,導致後來的董卓霸京師,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等一系列導致天下大亂的事情。三國時期出了眾多的英雄豪傑,曹操、孫權、劉備紛紛組建了自己的勢力,讓天下呈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時也出了眾多出色的將領與謀士。
  • 三國時的蜀國不設史官
    三國時的蜀國不設史官,令人費解讀《三國志》時,突然發現,三國鼎立時期,蜀國沒有設置專門修史的史官,「惟蜀國無史,必須由陳壽直接採集資料。《三國志》是三國時期的斷代史,也是二十四史中最為特殊的一部,因為其過於簡略,沒有記載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沒有記載經濟、地理、職官、禮樂、律歷等的「志」,不符合《史記》和《漢書》所確立下來的一般正史的規範。
  • 蜀國滅亡,劉禪封為安樂公,為何唯獨他被滿門抄斬?
    說起三國時期,那可是一段驚天動地,波詭雲譎的時代,三國鼎立,湧現出多少豪傑,其中我們所熟知的《三國演義》就是建立在蜀國的視角與立場上所描繪出波瀾壯闊的局勢,蜀國的故事也十分的膾炙人口,從桃園三結義一直到白帝城託孤,可謂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劉關張結義三兄弟,當日海誓山盟興復漢室
  • 此人是魏國滅蜀國的「功臣」,深得劉嬋信任,卻被司馬昭處死
    三國時期,經過激烈的赤壁之戰後,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而後,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三分天下的格局始終未能被打破。隨著魏國曹丕稱帝以後,吳國的孫權和蜀國的劉備也都迫不及待稱帝了,這樣一來,魏、蜀、吳三國徹底坐實。
  • 鄧艾在劉禪皇宮裡發現一件東西,才明白為什麼諸葛亮也救不了蜀國
    由於《三國演義》受到了世人的追捧,因此三國時期發生的故事備受關注,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蜀國,而最先滅亡的也是蜀國,當時滅蜀的戰將名叫鄧艾。而由於諸葛瞻率領的蜀國主力戰敗,以及臣子譙周的攛掇下,劉禪在國家尚有實力的情況下,向鄧艾開城投降了。
  • 古蜀國發展史,你知道多少?
    杜宇執政時期,主張「教民務農」,鼓勵發展農業,開放先進的統治讓古蜀國人丁興旺、作物豐收,很快整個國家實力有了很大發展,隨著人口增多逐漸開拓國家的地域,其疆域也有了一定的擴展——北達漢中,南抵今四川青神縣,西有今蘆山、天全,東至嘉陵江。而岷山和南中等地又是他狩獵的園苑。杜宇的功勞是有目共睹的,他「自以功德高於諸王」因此稱帝,號曰:望帝。
  • 龐統如果沒死,蜀國竟然會變成這樣,推理太嚇人了!
    龐統,大家都不陌生這個人的名字,他是蜀國的有名的謀士之一。在三國混戰時期蜀國有幾個十分有名氣的謀士。他們分別是諸葛亮,法正,龐統,還有姜維。諸葛亮這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就不多說了,小學時候竟背他的出師表了。算是給我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回憶的人物了。
  • 數千魏軍就滅掉了蜀國,鄧艾偷渡陰平為什麼能大獲成功?
    三國時期發生大大小小的戰役不計其數,其中歷史上公認的「三大戰役」為: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然而,在所有戰役中若論經典程度,沒有一場能比得上鄧艾偷渡陰平攻滅蜀國。三國末期,魏國權臣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兵分三路攻打蜀國。
  • 三國時期的魏蜀吳三國,相當於現在的哪三個國家?中國是吳還是魏
    天下諸侯紛紛起義,於是便進入了我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三國時期。嚴格意義上三國時期是魏國,蜀國和吳國。而這也是歷史學界的狹義三國論。但是曹操並沒有建立魏國,而是他的兒子曹丕建立的魏國的,所以史學家們將袁紹等諸侯並立到晉朝建立的時候,都稱為三國時期。而真正的三足鼎立時期,應該就要從赤壁之戰開始算起了。
  • 蜀國五虎將大名鼎鼎,其中卻有個「水貨」,實力讓人大跌眼鏡
    導語:都知道蜀國有五虎上將為蜀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威震天下。但大家都知道,名氣這種東西是可以吹捧出來的,有的人有真材實料,但有的人就像南郭先生一樣濫竽充數。蜀漢的五虎上將中就有這麼一個人,勝仗沒看見打了幾場還有脾氣,而且實力和其他幾位比起來也不是一個層次,這個人就是黃忠。
  • 蜀國滅亡之後,為何鄧艾說姜維不值一提?事實真的如此嗎?
    姜維強過鄧艾和鍾會,如果雙方實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我相信姜維要吊打他們二位,單說劉禪命令姜維投降後,姜維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發現他們二位的破綻,趁機離間,差點把他們二位都忽悠死,這就可以看出姜維比他們高明很多。
  • 三國最後的大戰,夷陵之戰蜀國到底損失多大?看戰死的主將就明白
    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可以說是吸引了無數人的興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爾虞我詐的群雄割據世界,三國有三大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以及最後的大戰夷陵之戰,這也基本確定了當時天底下的形式。繼承正統的蜀國比起另外兩個政權,也獲得了很多的粉絲。
  • 三國末期吳國實力最弱,為何蜀國滅亡後,西晉滅吳卻用了十幾年?
    正所謂唇亡齒寒,按理說蜀漢滅亡後,西晉應該趁勢派軍討伐東吳,統一天下,可是西晉滅東吳卻一直拖延到公元280年,才統一全國。其實,在制定滅蜀計劃的同時,司馬昭同時製作了滅東吳計劃:「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後,因巴蜀順流之勢,水陸並進,此滅虞定虢,吞韓並魏之勢也。」也就是說,按照司馬昭的計劃,滅蜀後三年,就對東吳用兵,一統天下。可是最終為何卻拖延了十幾年的時間呢?
  • 臺灣傳媒大學生重走蜀國英雄路 端出「三國文化」航拍「大餐」
    臺灣傳媒大學生重走蜀國英雄路 端出「三國文化」航拍「大餐」       本報訊(張夢記者 袁婧)武侯祠、劍門關11月25日,省臺辦、川報新媒體中心、臺灣旺報社共同主辦的「重走蜀國英雄路——臺灣傳媒大學生實習交流暨航拍體驗活動」結營儀式在四川日報全媒體集群演播室舉行,10名臺灣學生展示了他們製作的三國文化航拍專題短片。  11月19日至26日,「重走蜀國英雄路——臺灣傳媒大學生實習交流暨航拍體驗活動」在四川舉行。
  • 鄧艾能夠滅了蜀國,僅僅是因為用了這一計
    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中魏國實力最強,司馬昭執政時想一舉滅掉蜀國,遂派出三路人馬,鄧艾和諸葛率各統領三萬,鍾會統領十萬分路出擊蜀國,魏軍的攻勢很兇猛,接連獲勝攻下了蜀國的很多城池,鍾會在匯合了諸葛率的軍隊後,直逼蜀國的要塞劍閣,蜀軍的統帥姜維憑藉著劍閣險要的地勢,頑強的抵住了鍾會的大軍。
  • 趙雲幹了一件糊塗事的事,葬送了蜀國江山,一個歇後語意味深長!
    今天小編便給大家介紹一個鮮為人知的歇後語「阿鬥的江山」,可能大家會對這句歇後語不是十分地了解,畢竟現如今的我們對歇後語還是不太感興趣地,但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句絕對值得你期待,其背後所隱藏的故事也是十分有趣,下面就讓我們好好地了解一下吧!
  • 他告誡劉禪學習帝王之術,劉禪若是聽信或加以重用,必能復興蜀國
    而今天就讓小編來帶領大家一起回顧三國時期的那些讓人難忘的回憶。我們可以得知,如果蜀國後主劉禪能夠重用自己手下的這一員虎將,是完全可以扭轉歷史戰局的。那麼真實情況又是如何呢?且聽小編給大家娓娓道來。公元前263年,司馬昭派出三路大軍對蜀國進行最後的徵伐,歷史上稱之為滅蜀之戰。
  • 《QQ三國》地圖:蜀國/魏國/吳國地圖介紹
    《QQ三國》地圖:蜀國/魏國/吳國地圖介紹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