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塵埃(科幻類微小說)|百家故事

2020-12-11 馬桂明12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一粒塵埃(科幻類微小說)|百家故事

作者:馬桂明

原創作品莫搬運,看看即可。

「……殺醫不祥。萬物本真,活命生息。然,大夫布衣或醫生白衣者絕命他手,小國昏沙大國步塵。——庚子甲年,生命繁衍之醫療片。」

「聽不懂。」我、腦部電波高高低低,「還有生命體嗎?」

「沒有。」智能體回應道:「碎片太亂,需要收集對應。」

「快一點。」

「要不要看看其他片段碎片?」

「隨便。」

「……單細胞體進化……屠殺開始……生命體消逝,沙塵開始高唱……——庚子甲年,生命繁衍之環保片。」

「換一下。」

「……天地之間巨大的蘑菇雲……妖怪的盒子吞噬生命……有人高歌自己的偉大,終於殺死更多的生命——腐臭的屍骨堆徹,還有紅色鮮血染紅的眼睛……——庚子甲年,生命繁衍之戰爭片。」

「這個星球叫啥來著?」

「地球。」

「地球?」

「他們的記錄上是這麼稱呼的。」

「幾塊碎裂的石頭能稱作星球類?」

「遠幻時代,年紀生命體出現,元跡末代,星球毀滅發出的震動波段觸動星際震動……」

「簡單說。」

「他們自己殺死了自己。」

「還有呢?你看你也太簡單了。」

「星際數據推演和恢復星球數據綜合……」

「不簡單也別太長。」

「生命文明出現,君子小人偕同。政治被小人操控,君子死翹翹了,欲望控制了小人,生靈死翹翹了,小人打小人,地球炸沒了。」

「大夫醫生啥的?環保的呢?這些所謂的人,沒有管住小人嗎?」

「『幹掉文字人』『殺死大夫』『醫生都是低學歷,該死』……」智能體混亂地說:「一說大夫有文化該殺,一說醫生沒文化該殺。很奇怪的論述。並且,更奇怪的是……」智能體瘋狂推演數據。

「是什麼?」我的腦電波有點亂。

「殺大夫醫生的人還被他們救治活命。不可思議的是大夫醫生自己還訂了規矩。」

「規矩?」

「等一下,有點搞笑。」智能體沉浸數據搜索,「『護佑生命敬畏生命,我願我身鑄就……』『我願我命護佑生命尊嚴,我願我心戰鬥黑暗迎接生命曙光……』」

「這麼說沒有啥錯誤。」

智能體沉默。

「有信仰的生命體不應該消亡?」

「可惜。他們就是小人眼中的君子。」

「什麼意思?」

「無知者沒有敬畏沒有信仰,欲望膨脹的時候,君子就是絆腳石,所以,君子應該死翹翹。」

「殺醫者不詳。殺君子獨留小人就把星球給炸了?呵呵!有點意思。」

「奇怪的是軍隊啥的,維護次序的機構也沒有留存。」

「這,不奇怪。能殺乾淨大夫醫生,軍隊怎麼可能單獨留存?」我的腦電波剎那清晰:「先殺大夫醫生說有文化沒文化都得死。再殺懂文字不懂文字的。接著幹掉軍隊,再接著控制愚蠢的剩餘者,剩下的就是小人之戰。我的天,太可怕了。」我盯著智能體,智能體閃爍著數據。

「不能帶回去。」我說。

「什麼?」智能體問。

「不能帶回去。」我冷冷地看著智能體說:「我不想我們的星球被汙染被炸掉被無恥貪慾控制……」

「您,太激動了。」智能體忽然平穩數據。

「你想幹什麼?」

「沒什麼。」智能體數據亂跳,「又有隕石碎塊的數據。還是沒有生命體徵。」

「不要收集了。」我頹唐哀傷的說:「一粒塵埃落星際,我們回家。不,最好不曾來過。」

「是。需要銷毀數據嗎?」

「銷毀?」我忽然感覺口舌之間的苦澀味道:「不。還是算了。我們沒有權利毀滅文明刻痕。」

「您學壞了。」

「模糊數據。去下一個銀河系看看。」我的腦電波好亂,努力不想留下記憶。

探險戰艦緩緩吸入探險機船,掉頭莽莽星際……

2020年3月8日

相關焦點

  • 一粒「塵埃」,兩種讀法
    原標題:一粒「塵埃」,兩種讀法看完新編川劇《塵埃落定》,再讀一讀作家阿來的原著小說,在觀看與傾聽之中,可以讀出,「落入凡塵的一粒塵埃」——在戲劇和小說中,都是維繫其間的精神。不久前,川劇《塵埃落定》 亮相於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它從民間汲取創作營養和藝術經驗,還原生活本來的樣子,亦維持了小說的基本故事情節,但是它選取的敘事視角卻有所不同。
  • 鍋巴飯(微小說)|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回家過年系列作品之十一鍋巴飯(微小說)|百家故事作者:馬桂明原創作品莫搬運,看看即可。
  • 山巒疊嶂有人家(微小說)|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山巒疊嶂有人家(微小說)|百家故事作者:馬桂明原創作品莫搬運,看看即可。五穀雜糧飽肚,精作細烹口福;本味原生佑腹,體康安心自在;老頭頭自得清閒步履輕,待那兒郎佳婿孫子孫女團圓年。
  • 一粒塵埃(漂洋過海)
    ,於是就四海為家,方向和歸棲早就已經偏離,我的世界就只有風了,它狂舞,我亦跟隨旋轉,它輕拂,我便被輸送到天邊,世事沉浮,也許就是我的準則,但我沒有事情,我要比人類輕鬆太多,可終究逃避不了沉浮,直衝天際,我也曾高高在上,灑掃除塵,我便是粉骨碎身,順風而行,也就一無所依,我多麼羨慕煙花,它可以綻放,在最華麗的時刻轉瞬即逝,至少它曾經盛開過,我也羨慕飛蟲,三三兩兩,相伴隨行,可是我,我只是從撒哈拉飄來的一粒塵埃
  • 人生的長河,我們只是一粒粒塵埃
    茫茫人海當中,我們就好似一粒不起眼的塵埃,隨便來一陣風,我們便會散落到不知名的地方,沒有方向,也沒有目標,甚至沒有歸途。雖然,人們總是常常說塵埃落定,好像等到什麼樣的年紀,我們曾經困惑的那些東西都會有答案。但我們當然知道,這是一個偽命題,生命中有些問題永遠沒有答案。
  • 一切科技的前行者:在夢幻遐想裡的科幻小說
    尤其是在步入現代社會以來,在科學體系的認知下,各種科幻小說及以科幻元素為主的影視出現,這種遐想正越發浩瀚、夢幻,向我們描述一個宏大且豐富的未來世界。由科幻小說《火星救援》同名改編而來的電影便向我們講述了在未來人類在火星建立基地的故事:男主遭遇沙塵暴被困火星,在沒有物資的情況下利用現有的條件,頑強的支撐到地球的救援到來。
  • 尋找目標(微小說.科幻)
    尋找目標(微小說.科幻)——關於新冠病毒的傳說作者:馬桂明原創作品莫搬運,看看即可。攻擊肺部浸潤水漬。如何攻擊?鼻腔口舌是弱點。「準備進攻。」
  • 科幻中的女性主義:國內科幻小說缺少女性的自我審視
    當人們談起科幻小說時,似乎很少將目光落在科幻中的女性身上。這幾年來,隨著女性科幻作家的崛起,如何在科幻中書寫女性,正成為一個重要命題。「相比西方硬朗的女性主義,中國的女性在表達爭取平等的訴求時,增加了一種柔和的、嘲諷的、幽默的色彩。」科幻作家韓松表示。
  • 《三體》一部帶著科幻帽子的哲學小說?
    關於這部小說,不用我多介紹,今年電影流浪地球的大熱,讓小說作者劉慈欣又大火了一把,不過大劉早在2015年就憑藉這部小說拿下第73屆雨果獎,名震世界。是金子總會發光,大劉是國內第一位走向世界的科幻小說家,其重量級別也不用贅述了。
  • 為什麼教育類的小說極少出現?
    當你打開某些著名的小說網站、圖書網站,映入你眼帘的題材數不勝數、玄幻類、奇幻類、情感類、軍事類、遊戲類、歷史類……各種類別的小說層出不窮,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但唯獨有一種題材——教育類小說不存在。孩子們如果接觸以上那幾類小說,只會讓他們早熟,並且沉迷於網路遊戲當中,甚至於脫離基本生活,每天只會進行空想,失去了他們這個年齡所應該具有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此時我們必須了解到科幻類小說對於青少年兒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  科幻小說對孩子們不僅是起到了一個引導性的作用,更是讓孩子們的生活有了更為豐富的色彩。
  • 今日精選書籍推薦—科幻小說
    今日的精選書籍為3本科幻小說類書籍,書名分別為《海底兩萬裡》、《呼吸》、《克萊因壺》。我個人很喜歡科幻小說類作品,讀起來特別帶感。其中最為推薦的是劉慈欣的《三體》,下次為大家專門推薦這本書。/三獲日本科幻大獎,此外還獲得過英國科幻協會獎/斯特金獎/坎貝爾獎。
  •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時間:2017-03-02 04:3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來啦,2017年都有哪些好看的科幻小說呢?
  • 一粒紅塵齊唐是誰演的 一粒紅塵小說結局曝光
    ­  一粒紅塵齊唐是誰演的 一粒紅塵小說結局曝光­  據悉,電視劇《一粒紅塵》根據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有的時候生活能成全一段愛情,有的時候生活能逼瘋一段愛情。有的時候青春能成就我們的理想,有的時候青春只是黑暗的墳墓,理想至此劇終。從此人生漫長,得到的尚未得到,失去的就此失去。一粒紅塵是由什麼小說而改編的?
  • 中國科幻小說極簡史
    1954 年,新中國第一篇純正的科幻小說——鄭文光創作的《從地球到月球》在《中國少年報》發表,講述了小學生進入火星軌道又在成人的拯救下回到地球的故事。隨後,鄭文光發表短篇集《太陽探險記》,講述人類行走太陽邊緣的生死搏鬥,把科幻小說跟古代神話等相結合,並中西合璧地展現了科學在不同民族手中所能具有的不同神韻。
  • 這些名著,竟然都是科幻小說
    不過,即使是西方科幻文學也飽受歧視,主流文學界長期視之為低等文學,認為這些「屬於大眾流行文學」的科幻小說缺乏文學價值。但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在改變世界面貌的同時,也深刻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人們越來越想去認真思考科技時代裡的人的異化問題。二戰以後,科幻小說猶如一股激流,衝擊著主流嚴肅文學的領域。我們熟知的許多西方知名作家,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直接投身於科幻小說創作。
  • 3部強設定的科幻小說,在故事帶來真正的「不可思議」,假期必讀
    科幻小說最吸引讀者的便是設定,強設定、強邏輯、強結構的科幻小說,一定會為讀者帶來饕餮盛宴。在即將到來的國慶假期,小編為大家帶來3部強設定的科幻小說,在故事中一起體驗真正的「不可思議」。《極光》這本科幻小說的作者金·斯坦利·羅賓遜,可以說是非常「硬核的」大師:他被譽為美國科幻小說大家,曾獲得兩屆雨果獎,一屆星雲獎、世界奇幻獎、約翰·坎貝爾獎,六次軌跡獎!小說《極光》是他繼《火星三部曲》之後最好的小說 。本書以飛船為視角,講述星際殖民者的艱難之旅。
  • 雲門山禪悟鄉愁:每個人都是一粒塵埃一滴露珠
    這一天,著名詩人、臺灣文學家余光中走了,歸於塵埃。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從《鄉愁》開始認識余光中的。1972年1月21日是農曆辛亥年臘月初六,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寫下了世界經典《鄉愁》。又過了20年,余光中首次應邀回大陸,到去世之前來來往往回來了60多次,自然也少不了到廣東來體驗「廣東溫度」。
  • 港媒:中國科幻小說的新黃金時代及折射出的社會變遷
    香港《南華早報》5月14日文章,原題:中國科幻小說的新黃金時代及其折射出的社會變化與作家們希望全世界看到的未來和故事劉慈欣的《三體》獲得雨果獎前,中國的科幻小說鮮為人知。如今已有兩部獲獎作品正被改編為電影,這標誌著中國科幻小說進入轉折點。
  • 《弗蘭肯斯坦》:雪萊夫人的驚悚科幻小說
    她創作於1818年的長篇小說《弗蘭肯斯坦》(或譯作《科學怪人》)被認為是一部科幻作品,甚至被譽為世界文學的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弗蘭肯斯坦在大學求學時痴迷於科學研究,後來創造出了一個巨大而醜陋的怪物,卻始料不及這個怪物竟然製造帶來了一連串可怕的災難。而這個孤獨的怪物其實也是受害者。關於造人的故事,在歌德的《浮士德》中也出現過。
  • 這事兒你信嗎:科學家宇宙探險源於科幻小說
    這,可能就是中國科幻小說的萌芽吧?!  開拓宇宙處女地  到了19世紀工業化時代,野心勃勃妄圖徵服全世界的人,到處尋找著探險的處女地。仰頭就可看到的月球,當然也在探險之列。只可惜那時的科學技術尚且無法將人送上太空,於是就有了法國人儒勒·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和《環繞月球》,講述了幾個冒險家乘坐一顆空心炮彈前往月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