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觀察︱紐約,新冠下的街頭攤販們

2020-12-15 澎湃新聞

全球城市觀察︱紐約,新冠下的街頭攤販們

澎湃新聞記者 李麑 綜合

2020-12-14 12:44 來源:澎湃新聞

據不完全統計,紐約市共有2萬多名街頭攤販,從玉米餅、甜甜圈、冰淇淋,到新鮮的水果、蔬菜,他們供應著紐約人的日常生活。但新冠疫情期間,小販們面臨生存困境。

小販者眾,但擁有「合法身份」的只有少數。一來,紐約市管控著街頭攤販的牌照,控制上限,定期更新,許多人無法申請到營業許可,只能通過黑市租用他人牌照。二來,移民是紐約市街頭攤販的主力軍,許多人是無證移民。

疫情期間,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提供了多種形式的紓困金,但街頭小販這一群體仍被排斥在外。

據統計,約有四分之三的小販未能領到救濟

小販們抗議,牌照上限最初設置於1980年代,如今已供不應求。據紐約城市正義中心(Urban Justice Center)的數據,可以不限時間不限區域營業的流動食肆牌照僅有2900張,但紐約五區的街頭攤販有多達2萬多個。

紐約市政府設置了不同類型的牌照

,並對「攤檔」(餐車、手推車)的尺寸規格、設計,以及可停留的位置提出了詳細規定。上面提及的2900張是最常見的一種,即全年可營業,全市可營業,每兩年需要更新一次。此外還有限定季節營業許可,從每年的4月1日至10月31日,可以在全市各個區域營業,共計1000張,每年更新。

紐約市政府為流動攤販設置了詳細規定。圖片來源:紐約市政府官網

紐約市還在布朗克斯區、布魯克林區、皇后區和斯塔滕島(Staten Island)各設置了50張牌照,以鼓勵區域發展。

以上牌照均適用於售賣自製食品,此外全市還有1000張牌照,供水果和蔬菜攤販。

但牌照的數量仍然有限,全市不限時通用許可證的申請費用為200美元(約合1308.9元人民幣),而在黑市上,價格可用高出近百倍。CityLab採訪了一位在長島市(Long Island City,紐約市皇后區的一部分)營業的小販,他就是從黑市上買到的牌照,每兩年他需要支付2.2萬美元續期(約合14.4萬人民幣)。

流動餐車上需要明示牌照。圖片來源:紐約市政府官網

當地時間11月12日,攤販們進行了一場抗議行動,他們穿過布魯克林大橋,前往市政廳,要求市議會通過一項法案Intro 1116,打破1980年代對牌照的限制,增加牌照數量。

該法案最初於2018年提出,將在未來十年內逐步增加牌照數量,這將使一個主要由移民從事的行業進一步合法化。

市議會的一名發言人表示,「當我們面臨嚴峻經濟危機時,街頭攤販為紐約人提供了廉價的食品選擇,保證他們的就業崗位是保障移民的生命線。」

但目前,該法案尚未得到進一步表決。

紐約市對不同類型流動餐車的設計進行了規定。圖片來源:紐約市政府官網

非營利機構「街頭攤販計劃」(Street Vendor Project)為這一邊緣群體提供法律援助,他們表示,流動攤販是紐約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位發言人在

採訪時表示

,「我們常遇到來自房地產行業的批評,一些新晉的商業更新區域反對街頭小販,認為他們髒亂差,造成街道擁堵。但我們可以設計一套系統,讓流動攤販有機融入正規經濟,造福城市。」

目前,包括「街頭攤販計劃」在內,一些非營利機構和私人企業試圖為流動攤販提供緊急援助,最近的一次是摩根史坦利,他們表示將拿出200萬美元,提供給2000名攤販。摩根史坦利的合作者是羅賓漢基金會,後者會額外拿出37.5萬美元,以現金形式,派發給攤販們。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全球城市觀察,紐約,街頭攤販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曼谷取締食品攤販,告訴我們街頭攤販對城市有多重要
    之後,曼谷市政府公布了在這些區域開發新商場的計劃。不過,觀察家們十分懷疑,這些新商場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取代過去的街頭攤販,或者融入過去的街頭攤販。不管如何,市政府禁令的目的——在城市各個區域大幅削減街頭攤販的數量——並沒有根本改變。2015年,曼谷旅遊區的街頭攤販。
  • 全球城市觀察︱開放街道、戶外餐廳會改變紐約街景嗎
    全球城市觀察︱開放街道、戶外餐廳會改變紐約街景嗎 澎湃新聞記者 李麑 2020-10-12 14:45 來源:澎湃新聞
  • 全球城市觀察︱推行「無車化」,巴黎需要更有效的地鐵系統
    全球城市觀察︱推行「無車化」,巴黎需要更有效的地鐵系統 澎湃新聞記者 李麑 綜合 2019-11-20 10:08 來源
  • 全球城市觀察︱新冠疫情下,柏林推進「凍結租金」計劃
    全球城市觀察︱新冠疫情下,柏林推進「凍結租金」計劃 澎湃新聞記者 李麑 綜合 2020-11-30 17:03 來源:
  • 全球城市觀察︱美國聖地牙哥:社區將通過隱私法監督智能技術
    全球城市觀察︱美國聖地牙哥:社區將通過隱私法監督智能技術 澎湃新聞記者 李麑 綜合 2020-11-23 21:45 來源
  • 全球城市觀察︱公平版Airbnb,威尼斯對旅遊業的新想像
    全球城市觀察︱公平版Airbnb,威尼斯對旅遊業的新想像 澎湃新聞記者 李麑 綜合 2019-05-07 16:16
  • 全球城市觀察︱為應對海平面上升,舊金山抬升了一棟歷史建築
    全球城市觀察︱為應對海平面上升,舊金山抬升了一棟歷史建築 澎湃新聞記者 李麑 綜合 2020-07-27 16:29
  • 全球城市觀察︱疫情後,波哥大將進一步改善騎行基礎設施
    全球城市觀察︱疫情後,波哥大將進一步改善騎行基礎設施 澎湃新聞記者 李麑 綜合 2020-08-24 14:54 來源:澎湃新聞
  • 紐約街頭小販度日維艱 摩根史坦利捐贈200萬美元
    來源:新浪財經美國新冠疫情的爆發重創了紐約的很多小企業,其中包括近2萬名街頭小販。根據今年6月至9月間進行的一次調查,他們在疫情期間損失了70-90%的收入。近日,摩根史坦利、紐約慈善機構羅賓漢基金會與紐約城市正義中心(Urban Justice Center)的「街頭小販項目」(SVP)合作,向這座城市的數千名小販發放了數百萬美元現金。
  • 全球城市觀察︱擁堵和噪音,紐約「最後一英裡」配送的挑戰
    電商繁榮給城市帶來了新的麻煩,配送車輛大量湧入街頭,造成了擁堵和噪音。Vincent Desjardins 攝,圖片來源:Flickr當海量快遞包裹湧入城市,街道、社區會發生哪些變化?紅鉤區(Red Hook)是紐約布魯克林的一處濱水社區,近些年,電商改變了這處居住型社區的面貌。
  • 紐約街頭的偷聽,每一句都是城市的名片
    在紐約的街頭,真的什麼都能聽到。」白先勇先生在他的《紐約客》中記下的一句話,讓我印象頗深。我開始還以為是誇張,但在紐約呆了近三年之後,不知不覺中才發現,原來紐約真的是這樣一座城市,讓你感到絕對的自由。你可以在蘇荷區看到穿著入時的時尚潮人們,可以在威廉士堡吃到無麩質有機漢堡,可以在第五大道看到一擲千金的曼哈頓女郎們,可以在地獄廚房看到最敢於做自己的基友們……如果你想看到一些人間難見的景觀,建議在盛夏時節在W4街等地鐵,你會看到地獄真實的樣子。
  • 全球城市觀察︱WeWork發布影響力報告:社區成為新賣點
    但在這份報告中,WeWork特別提及了「社區影響力」,美國房地產網站Curbed分析,這或許是這間聯合辦公公司的「新賣點」。 WeWork發布了自己的全球影響力報告。圖 Wikimedia Commons WeWork於2011年創立於紐約,本質上,其商業模式與「二房東」並無區別,通過較低的價格長期租賃一些辦公樓宇,改造、裝修,切分成或大或小的空間,配備相應的辦公設施和服務,再進行轉租。目前,WeWork在全球布局了99個城市,共有400個辦公地點,擁有超過40萬的會員。
  • 全球搶購咖啡潮?新冠下引發「短期恐慌購買效應」 但長期前景不明朗
    全球搶購咖啡潮?新冠下引發「短期恐慌購買效應」 但長期前景不明朗  Evelyn Zhang • 2020-05-05 15:31:45 來源:前瞻網
  • 全球城市觀察︱紐約曼哈頓,空置的寫字樓能改成保障房嗎
    圖片來源:Pixy受新冠疫情影響,紐約市寸土寸金的曼哈頓變「空」了。根據房地產投資公司高力國際Colliers International的最新報告,今年10月,該地區的辦公空間空置率上升至12.9%,是200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包括Facebook、Twitter、渣打銀行在內,許多企業陸續出臺政策,鼓勵員工長期居家辦公。
  • 全球城市觀察︱倫敦成立首個夜間經濟區,這能化解高街危機嗎
    全球城市觀察︱倫敦成立首個夜間經濟區,這能化解高街危機嗎 澎湃新聞記者 李麑 綜合 2019-10-08 21:45
  • 滬城市旅遊宣傳片海外首發 "上海地標"穿梭紐約街頭
    原標題:「中美旅遊年」上海旅遊推介到紐約,城市旅遊宣傳高清MV海外首發「上海地標」穿梭在曼哈頓街頭    行駛在曼哈頓街頭的上海旅遊彩繪觀光巴士。  這幾天,多輛繪製有上海地標景觀、旅遊文化和美食的彩繪觀光巴士悄然亮相紐約曼哈頓街頭,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穿梭於景區鬧市,為這個繁華、忙碌的城市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流動風景線,也令成千上萬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們見證了中國上海的魅力和精彩。
  • 全球城市觀察︱紐約市人行道寬地圖:社交距離與城市基建
    新冠疫情之下,多國都出臺了相關規定,提醒人們保持社交距離,減少感染風險。但理想狀態下提出的社交距離遭遇了各種現實。比如收入差異,在人口稠密的印度,居家隔離是一種「特權」,低收入者往往需要共享水源、廁所,保持社交距離是一種奢望。而一些城市的基礎設施也在本次疫情中暴露短板,比如紐約市的人行道。
  • 地攤經濟佔領紐約,美國增購冷藏車停屍,應對新冠死亡新高峰
    如果算上美國在去年「感冒大流行」中死亡的、沒有被檢測出來的新冠病例,實際死亡率可能更高。  疫情不僅奪去了數十萬美國人的生命,持續惡化的疫情,還給美國的經濟復甦帶來了重重困境。在紐約、佛羅裡達等地區的街頭,越來越多的失業者,在排隊領取救濟食物。  也有一些美國人開始自力更生。為解決生計,不少紐約人開始向中國學習,搞起了地攤經濟。
  • 美國紐約街頭美食文化,吃貨攻略指南
    紐約以其餐館而聞名,其中有許多舉世聞名的場所。 但是,紐約的街頭美食在城市外也同樣出名。 在城市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各種尺寸的香腸推車;這已經是這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城市有很多熱狗粉絲。
  • 為何新加坡對街頭攤販,要用錢和政策培養成國家和城市的寶貴財富
    字數統計:2856字 預計閱讀時間:約6分鐘新加坡對食品攤販管理的發展歷程20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新加坡允許街頭流動食品攤販經營,當時對食品攤販沒有相關的衛生規定,食品攤販衛生情況惡劣,還造成了交通堵塞,而政府又不能扼殺街頭小販的生計